舌尖奇談|古代吃貨救命秘方:河豚中毒,請飲糞清!

2020-12-18 網易新聞

編者按:鬥轉星移的世界,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走的更快。無論歷史的車輪怎樣匆忙,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勾起對味蕾與談資的回憶。舌尖奇談,為你描摹一段與眾不同的饕餮往事。

往期回顧

舌尖奇談|國難當頭,巴黎美食家吃掉了一座動物園

舌尖奇談|大唐吐蕃茶馬往事:茶葉是文成公主嫁妝?

舌尖奇談|西洋秘藥巧克力,為何討不到康熙帝歡心?

舌尖奇談|為何日本人比中國人更愛吃餃子?

作者|張辰亮,網易歷史專欄作家,知名科普作家,《博物》雜誌策劃總監、資深編輯。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謝絕轉載。

別名最多的魚

現代生物分類學裡,每種生物都有一個唯一的標準名——拉丁文學名。

拉丁文是一種死文字,現在沒有哪個民族用它日常交流,因此它的語義就不會發展變化,最適合作為科學命名之用。有了拉丁文學名,分類學才算是有了統一的標準,步入了正軌。這之前的分類學,可以說是一團漿糊。


有這麼嚴重嗎?我們拿河豚舉例吧。

它在漢語裡的稱呼有:挺鮁、鯸鮐、雞泡、嗔魚、胡兒、規魚……一共40多個名字。堪稱別名最多的魚之一。很難想像,如果沒有拉丁文學名,各地科學家將怎樣交流。

不過,別名多也有好處,蘊含了很多文化信息。我看了一下河豚的別名,發現主流可以分為三派。

一是「guī」派。今天兩廣、臺灣稱河豚為「guī魚」,有人寫作「乖魚」、「龜魚」,都不對。它的源頭是河豚最早的名字——鮭。先秦的《山海經》第一次出現了它:「敦薨之水出焉……其中多赤鮭。」

二是「hóu yí」派。這個發音有多種寫法,有鯸鮧、鶘夷等,《海錯圖》裡則寫作鯸鮐(鮐字今音讀tái,指鯖魚。但在古代指河豚時,讀yí)。有人認為,「hóu yí」的本字為「胡夷」,意為河豚像胡人、夷人一樣醜陋。我並不認同。一來這說法無憑無據,二來河豚小眼小嘴,並不像高鼻深目的胡人,反而像個肥胖的漢人。

三是「hé tún」派,也是我們最熟悉的說法。寫作河豚或河魨。這兩個名字在今天經常混用,而且很多人以為河魨才是正確的,因為看上去學術一點。其實不然。這個詞的本義就是「河裡的像豬一樣的魚」,所以「河豚」當為正確寫法。「魨」只是後期生造出來的字。明代字典《正字通》寫道:「魨,本作豚,魨為俗增也。」但當代科學界選擇了「魨」作為河豚類的標準名稱,這就造成了混亂。

2003年,全國河豚魚安全利用研究協作組做出了規定:在使用泛指的「河豚」一詞時,用「豚」字,而具體到某一種河豚時,則用「魨」字。如「紅鰭東方魨」、「黃鰭東方魨」。如果你覺得這個協作組沒權利規定語言的使用,那就翻翻《現代漢語詞典》,裡面也只有「河豚」詞條,無「河魨」。

但是又有新問題了。白鱀豚所屬的淡水鯨豚類,也叫「河豚」,如亞河豚、恆河豚等。魚和哺乳動物撞名了。真麻煩,讓科學家和語言學家打架去吧,咱們不管這堆破事兒了。


清·汪紱圖本《山海經》裡的赤鮭圖,以河豚為原形繪製

兩種河豚

河豚不止一種。一般意義上的河豚,指的是東方魨屬的成員。

其中,橫紋東方魨、雙斑東方魨等幾個種類,背上有虎紋。清代《海錯圖》中所繪的河豚,就有這樣的紋路。作者聶璜註解:「河豚之背有紋,如老人肌膚,故老人曰『鮐背』。」他為了讓河豚花紋更像老人的皺紋,還擅自加工,把紋路畫得特別細密,而現實中的河豚紋路沒有這麼密。

聶璜在這裡錯會意了,古代確實有把老人稱作「鮐背」或「鮐」的說法,但這裡的鮐,指的是鯖魚。鯖魚的後背也有虎紋,正似老人的皺紋。

怒大傷肝

河豚有毒,世人皆知。古人早就發現,它的毒性並不是遍及全身,而是集中在肝、卵、眼睛等處。去掉這些地方,就可以安全食用。

聶璜對個中緣由進行了推測。他觀察到,河豚受驚會脹大肚子,看上去很生氣。他又聽醫家說:「人之怒氣多從肝起,而肝又與目通。」所以他認為,易怒的河豚,戾氣會積攢在肝和眼睛,日久便成劇毒。只要挖棄肝和目,就「從此怒根上打發得潔淨,毒自去矣」。

聽上去很合理的邏輯鏈,從一開始就錯了。河豚膨大成球,並不是發怒,而是求生。它吞下大量水或空氣,讓身體顯得更大,同時讓天敵無從下口。

河豚毒素也不是戾氣化成的,甚至不是河豚自己分泌出來的,而是來自海洋中的有毒細菌。這些細菌被其他生物取食,再一級一級通過食物鏈來到河豚體內,富集在內臟、眼睛、皮膚中。河豚自己不會中毒,而人類吃到後,就要倒黴了。

與毒作戰

河豚毒素是世界最強的毒素之一,比氰化鈉還要毒1250倍。《本草拾遺》說此毒「入口爛舌,入腹爛腸」,我看這是喝濃硫酸的症狀。河豚毒素是神經毒,怎麼可能走這種廉價恐怖片風格?中了河豚毒,你不會腐爛,而是會感到麻木。嘴麻,手腳麻,睜不開眼,咽不下口水,呼吸都無力完成,最後在徹底的無力感中結束生命。

一旦中毒,如何解毒?中國傳統的方子有龍腦水、橄欖湯、蘆根汁,但實際上並沒什麼用。真中毒了,很少有人去喝這些。他們會喝另一種東西:糞清。

糞清,就是把空罈子堵上口,塞進糞池子裡,一年半載後挖出來,裡面積攢的黑色汁液,或是用棉紙過濾糞便得到的清汁。說白了,就是屎湯子。在各種河豚中毒應對法中,古人的評價是「糞清尤妙」。


此方比較靈。它的作用不是解毒,而是催吐。誰喝了那玩意都要吐,這一吐,就等於洗胃了。現代醫學在救治河豚中毒患者時,第一件事也是催吐。對於這種奇毒,與其試圖「解」它,不如吐出來更實際。

明代《五雜俎·食河豚者》記載了一則趣聞:有個人要去朋友家吃河豚,妻子擔心:「萬一中毒,奈何?」丈夫說:「假不幸中毒,便用糞汁及溺吐之,何害?」結果到了朋友家,朋友說沒買到河豚。於是賓主便幹喝了一晚上酒。此人大醉回家,眼神發直,問話也不答,妻子嚇得說:「是河豚毒矣!」趕緊給丈夫灌了一肚子糞汁。

清代《子不語》裡也有個小故事,叫《誤嚐糞》,說的是六人一起吃河豚,一人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噤不能聲」。其他五人嚇得「速購糞清」,各飲一杯。良久,倒地者甦醒,告訴大家:「小弟向有羊兒瘋之疾,不時舉發,非中河豚毒也。」於是「五人深悔無故而嚐糞,且嗽且嘔,狂笑不止」。

這個故事到了《三俠五義》裡,發展得更詳盡了。變成一位太師宴請賓客,有一人外出小解,回來後發現河豚肉被搶光了,急火攻心犯了癲癇。眾人以為河豚有毒,速取糞湯。有拍馬屁者「上前先拿了一碗,奉與太師」,剩下的人按照官級大小,依次飲用。

吃河豚到了這份上,還吃個什麼勁兒!

要說最靈的一道方子,還得數《本草綱目》裡的這句:「河豚有大毒……厚生者宜遠之。」翻譯成白話就是,珍愛生命,遠離河豚。

禁與解禁

2016年5月,我去遼寧丹東的一處海鮮批發市場採訪。幾位男子正在往車上裝魚,走近一看,是養殖的紅鰭東方魨。我舉起相機剛拍了一張,有位大哥就警覺地停止了裝卸,用下巴指著我:「你拍什麼?」

陪我逛市場的當地小夥崔子,趕緊拉我走開,對我說:「他們這些都是違法的,看看就行了,別拍。」


2016年河豚解禁前,我在丹東市場拍到的紅鰭東方魨

1990年,中國政府發布《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明文規定:「河豚魚有毒,不得流入市場。」從那時起,任何河豚,不管是野生還是養殖,生的還是熟的,一律禁止在國內售賣。要賣,只能出口。

國內的養殖河豚其實發展得相當成熟,早就養出了無毒河豚。前面說過,河豚的毒來自食物,只要投餵無毒的飼料、提供無毒的水源,就能養出無毒的河豚。有些大養殖場害怕殘存的毒性遺傳給後代,還特意繁殖了好幾代,保證祖先的毒性完全去除。連傳統上堅決不能吃的肝、卵巢都能做到無毒化。

這樣好的河豚,絕大多數是賣給日本、韓國的。日韓一看,你只能賣給我,好,我就付你一丁點的收購價,愛賣不賣。養殖戶沒辦法,只能低價出口,吃啞巴虧。

還有一條路,就是暗地在國內銷售。這就形成一個可笑的局面:政府發布禁令,本是為了更少人中毒。但現實中,禁令沒有攔住河豚,反而使國內的河豚來源無人監管,廚師也得不到正規培訓,食客的中毒風險更大。

在我「丹東偷拍事件」4個多月後,水產界出了個大新聞:政府解禁河豚了。但不是完全解禁,有很多附加條件。

首先,只涉及養殖的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這兩種的養殖技術最成熟,可以做到無毒。有的養殖戶敢向客戶承諾:「我養我撈,您煮我吃。」至於野生河豚和其他種類的養殖河豚,依然不得售賣。

其次,這兩種河豚必須經過加工才能賣,比如做成魚柳、餃子。生鮮的整魚還是不能賣。

第三,河豚的養殖場和加工廠必須經過政府考核備案。

業界的反應是,解禁是好事,但手腳應該再放開些。比如日本,曾經也禁過河豚,而且比中國還嚴,誰吃了就要抄家坐牢。1888年,明治維新的重要人物伊藤博文,在馬關的一家飯館「春帆樓」吃到了河豚,驚豔無比,立刻解除了當地的河豚禁令。

後來,日本科學家潛心研究河豚毒素,官員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規範,從養殖到上桌,層層把控,廚師要經過專門的考試,取得河豚烹飪資格證,才能烹飪河豚。直面問題而不逃避的結果,是業者掙錢,食者放心,還讓河豚成為了日本料理的一道招牌。

伊藤博文初食河豚7年後,他又一次回到了春帆樓,以甲午戰爭的發起者和勝利者的身份,與坐在對面的李鴻章籤訂了《馬關條約》。也許在伊藤博文眼裡,大清國就是一條待宰的河豚,看似強大,但只要找對方法,就能吃掉它。

不值那一死

我迄今為止,吃過兩次河豚。

第一次是在一個叫「小紀」的鎮子上。當時我在南京上大學,一位同學的爸爸帶我們去鎮上一家餐館吃河豚。當時河豚還未解禁,飯館老闆和同學他爸認識,我們才得享此味。

端上來一看,是紅燒做法。河豚肉看著不像魚肉,很大塊,表面還有一層厚厚的皮,要不說,我會把它當成雞肉。同學他爸吃了一塊,我們盯著他。

過一會兒他說:「沒死,吃吧。」

夾一塊放在嘴裡,口感像是超大塊的鱖魚臉蛋肉,很瓷實。印象最深的,是魚皮裡面埋著小刺鱗,咬起來咯吱作響,像摻了沙子。這讓我頗為失望,不是魚中極品嗎?怎麼還硌牙呢?

第二次吃,是在日本歌舞伎町的一家河豚料理店,是我和媳婦隨機選的一家。

點了個套餐,第一道是紙火鍋,配上剝了皮、斬成塊的帶骨肉,其中一塊是河豚頭,嘴還在微微顫抖。第二道是切成薄片的刺身,第三道是炸河豚。

挨著個兒地吃。這次沒有魚皮,不硌牙了,但除了沒腥味、刺不多,也沒吃出啥好來。倒是一杯「河豚鰭酒」讓我很滿意:兩片烤焦的河豚鰭,泡在燙的清酒裡,揭開杯蓋,焦香和酒香蒸騰出來,令人迷醉。

兩次吃河豚,一次中式,一次日式,都沒體會到「不食河豚,不知魚味」的境界,更不能認同傳說中蘇軾品河豚後「值那一死」的評語。我個人覺得,河豚的美味,有一半要歸功於它的危險。在平地上翻個跟頭,不會有任何感覺。但在摩天大樓樓頂的邊緣翻跟頭,你就會血脈賁張,渾身酥軟。

古人吃河豚,那是極限運動。精神高度緊張,味覺異常敏感,自然會感到鮮美異常。今人吃河豚,還沒吃就知道很安全,不管多用心品味,也是刻意的。

這是健康的喜報,也是味蕾的悲歌。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安梁_NN2061

相關焦點

  • 舌尖奇談|在宋朝臨安的海鮮盛筵大快朵頤什麼體驗?
    舌尖奇談,為你描摹一段與眾不同的饕餮往事。舌尖奇談|國難當頭,巴黎美食家吃掉了一座動物園舌尖奇談|大唐吐蕃茶馬往事:茶葉是文成公主嫁妝?舌尖奇談|西洋秘藥巧克力,為何討不到康熙帝歡心?舌尖奇談|為何日本人比中國人更愛吃餃子?舌尖奇談|古代吃貨救命秘方:河豚中毒,請飲糞清!
  • 舌尖奇談|狐壽司與狸蕎麥:狐與狸崇拜下產生的美食
    舌尖奇談,為你描摹一段與眾不同的饕餮往事。往期回顧舌尖奇談|國難當頭,巴黎美食家吃掉了一座動物園舌尖奇談|大唐吐蕃茶馬往事:茶葉是文成公主嫁妝?舌尖奇談|西洋秘藥巧克力,為何討不到康熙帝歡心?舌尖奇談|為何日本人比中國人更愛吃餃子?舌尖奇談|古代吃貨救命秘方:河豚中毒,請飲糞清!
  • 寧波吃貨拼死嘗鮮釀慘劇 食用河豚魚後中毒身亡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東坡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讓河豚的美味流傳至今。俗話說「三月河豚九月蟹」,河豚魚雖含有劇毒,卻因為肉質鮮美,一直被 「吃貨」們視為舌尖上的驚險美味。而每年因為吃河豚魚而中毒身亡的事例也不在少數。近日,寧波寧海縣法院便受理了,這樣一起因貪鮮而釀成的悲劇。
  • 食用河豚中毒過深死亡 河豚中毒如何急救
    大家都知道河豚有劇毒,要是河豚處理得好,食用沒事,但萬一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中毒,甚至死亡。每年因為河豚中毒的事例並不少,如果食用河豚中毒,如何緊急施救呢?  食用河豚中毒過深死亡  根據西鄉街道辦通報,當事人馮某於5月22日晚6時,從集貿市場魚檔購買河豚後至某食府進行加工處理。
  • 吃貨福音!國內科學團隊為破解河豚中毒取得進展
    河豚(河魨,專業稱呼)被不少吃貨奉為餐桌上的美味,然而,它有個致命問題就是毒素的處理。為此,衛生部在1990年施行的《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近些年才有條件地放開。
  • 河豚毒素究竟有多強?也就是氰化物的1200倍而已~
    眾所周知河豚以味道鮮美以及毒性猛烈著稱,而它的呆萌形象更是深得百姓喜愛。雖然河豚營養豐富、美味非常,但它的猛烈毒性還是讓很多「吃貨」望而興嘆。那麼河豚究竟有多好吃,它的毒性又有多猛烈呢?網友吃貨們又怎麼形容的呢?@劉牧:在日本也吃了河豚,一個套餐各種吃法,還有烤的,真心太太太太好吃了!
  • 河豚那麼毒,為何不怕死的人那麼多?
    當然,河豚魚的恐嚇也絕不是虛張聲勢,而是真的隨時準備和自己的敵人同歸於盡,在江湖上,一直流傳著各種吃河豚魚中毒的傳說。比如內地美食家沈宏非的《食相報告》裡,他就說了這麼一則故事。在江蘇靖江的一家河豚餐館,有位最有經驗的廚師也曾失手。一日處理完河豚後,他照例對自己做了徹底的清潔和消毒,吃過飯,用小拇指剔牙,竟然當場暴斃,原來是一粒河豚魚子藏在了指甲縫裡。
  • 拼死吃河豚千萬要不得 專家提醒當前河豚魚毒性最強
    拼死吃河豚千萬要不得 專家提醒當前河豚魚毒性最強 jx.zjol.com.cn 2007年03月26日  浙江在線嘉興頻道   時下,正是河豚魚味道最鮮美的季節,也是河豚魚一年中毒性最強的日子。
  • 一家5口吃2斤河豚中毒 河豚中毒最快30分鐘死亡
    寧德網消息(記者 吳寧寧 通訊員 施建曦)雖然河豚有毒幾乎人盡皆知,但其美味總誘得不少食客「鋌而走險」。近日,福安一家5口人自詡以前「沒有宰殺直接煮食小河豚都沒事」,於是一起吃了2斤多約3釐米長的小河豚,結果發生中毒,其中4人被送進醫院搶救。
  • 河豚中毒你了解嗎?
    河豚看起來很可愛,圓鼓鼓的身體小小的眼睛,殊不知小小的身體裡蘊含著可能要人性命的「河豚毒素」,那麼河豚毒素到底是什麼呢?一起來看一下。河豚魚是一種海洋魚類,全球共有一百多種,我國約有40種,其中常引起人中毒的主要有星點東方豚、豹紋東方豚等。河豚魚的毒性是由其體內的河豚毒素引起的,河豚毒素為劇毒物質。不同性別、不同魚體部分以及不同季節,河豚魚所含毒素的量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卵巢和肝臟含毒素量最多,故毒性也最大,其次是腎臟、血液、眼、腮和魚皮等處。多數品種的新鮮洗淨的魚肉可視為無毒,但魚死後再貯藏一段時間,魚肉可染有毒素。
  • 男子菜場買回河豚 朋友吃後險丟性命
    河豚雖身含劇毒但味道鮮美,有不少「吃貨」為了一嘗美味而進行「舌尖上的冒險」。前不久,「河豚禁售20餘年後首次開閘」的新聞迅速引爆朋友圈。大家紛紛感嘆,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敞開肚皮吃河豚了。但您悠著點!昨天記者了解到,港閘區人民法院剛剛受理了一起因吃河豚而引發的健康權糾紛案件。
  • 男子網購河豚食用中毒,搶救十幾個小時才脫險,醫生:他生吃的!
    一談到美食,相信不少吃貨小夥伴都垂誕三尺了吧!在我們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中國,不管在哪個地方,都有著各自獨特的民間美食,很多吃貨小夥伴應該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走遍全中國吃遍每個地方的美食。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吃,一名男子就因為吃了河豚而中毒。河豚,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又叫河魨。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河豚為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於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當遇到外來危險時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衛。
  • 河豚是淡水魚還是鹹水魚?手抓河豚會中毒嗎?
    河豚是淡水魚還是鹹水魚?手抓河豚會中毒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河豚是淡水魚還是鹹水魚需要根據品種來區分。河魨是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因為被捕會發出豬叫聲的唧唧聲,所以也叫為河豚,其有四個種類,其中有三個種類為淡水魚,而普拉塔河豚(拉河豚)則是生活在鹹水河口以及近岸海洋附近,所以該品種是為鹹水魚。但是市面上我們經常能夠看見的河豚主要是淡水魚,因為市面上經常能夠見到並食用的河豚主要是人工養殖出來的,而野生的河豚是比較少的。
  • 為什麼日本有很多河豚店呢?不怕吃了中毒失去生命嗎?
    世上美食千千萬,這其中有一種堪稱世間絕味的食物--河豚,都知道河豚有劇毒,甚至有不少人在吃了河豚以後就中毒身亡了,但仍然有人著迷於河豚的美味。尤其是在日本,日本有很多河豚店,日本人真的不惜為了河豚失去生命嗎?
  • 河豚毒素有多毒?氰化物竟也甘拜下風!如何「破解」,這次說清了
    關於河豚,素有「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之贊,美味自然不用多提,但在美味的背後,的確隱藏著不小的安全問題。關注時事新聞,總是有人由於吃河豚而中毒,有些甚至喪命;不可否認,吃河豚是一件冒險的事情,民間素有說法「拼死吃河豚」;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願各位可以安全品鑑美食。
  • 女子吃一小塊河豚魚乾中毒 做2小時血液淨化才救回
    抱著僥倖心理吃了一小塊河豚魚乾,結果,42歲的何大姐進了醫院做血液淨化。昨天上午,在李惠利東部醫院腎內科病房,何大姐懊悔不已:「以後再也不貪嘴了,拿生命當吃貨,划不來啊。」吃一小塊河豚魚乾中毒做兩小時血液淨化才救回來何大姐是麗水人,幾年前一家人來到奉化打工。事情發生在前天晚上6點多,「鄰居大嫂很客氣,上周送我一包自己加工晾曬的河豚魚乾,還都是挑魚肚這些最肥美的位置,她跟我說這個可鮮可好吃了。」何大姐很心動,但又有些擔心,不是說河豚劇毒嗎?
  • 擅自加工河豚致人中毒獲刑一年 專家:未經專門加工的河豚均不合規
    雖然知道河豚處理不當會導致食物中毒,但季某某此前有過幾次成功的烹飪經驗,於是季某某購買了200元近20斤未經加工的河豚整魚,自己加工烹飪後帶到了朋友聚會。然而,被害人高某某食用河豚魚後約1小時,便出現四肢及面部麻木、神志模糊等症狀,旋即被送往附近醫院就醫。在120轉診途中,高某某突發心跳、呼吸停止,經藥物搶救、心肺復甦、輔助人工呼吸等治療措施才脫離生命危險。
  • 酸湯河豚、椒鹽河豚、河豚泡飯…這家河豚店讓錢芮眼界大開!
    因此,產卵地江蘇揚中、江陰、靖江和海安,都形成了獨特的河豚美食文化。作為長江三鮮之首,號稱不吃河豚,不知魚味。卻又因其劇毒,讓不少食客望而卻步。原來人家就來自中國河豚美食之鄉,靖江。小白老闆所用的食材都是在在農業部的授權之下,有四重保障,魚苗是徹底無毒的。養殖基地。包括宰殺工人捕撈的工人都是經過專業培訓嚴格監管的,因此大家可以放心食用。今天我們將跟隨號稱是河豚達人的小白老闆領略河豚的不同做法,一起享用河豚宴!
  • 中毒4次!曾經的英語老師以身試劇毒,把生河豚肝端上餐桌
    潮州電視臺《雙城記》編導 陳江:   在我的吃貨生涯裡面,今天是非常高光的一刻,河豚我們那邊有,也吃過,但是沒有這麼美味,特別是河豚肝刺身,想都沒有想過。深思熟慮之後,他將目光鎖定在了河豚的劇毒部位——河豚肝。
  • 河豚毒素靶點基因被南開大學破譯,吃河豚中毒將「有藥可救」
    河豚毒素靶點基因被南開大學破譯,吃河豚中毒將「有藥可救」 孫玉松 吳軍輝/科技日報 2018-05-29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