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市公布了2018年度信用聯合獎懲十大典型案例,涉及侵權、討薪、失信旅行社、違規使用公租房等內容。其中包括昆明市市場監管局「失信企業——員工購房貸款被拒」案。(5月15日人民網)
由於企業被列入失信「黑名單」,員工購房貸款審核卻遭到銀行拒絕,令人感到費解。企業的失信行為,究竟與普通員工何幹?這種「連坐式」懲戒,別是打錯了板子。
根據昆明市公布的案情,李先生是雲南某建築裝飾有限公司員工,他購房貸款向銀行提供的收入證明是該公司開具的,由於銀行系統提示該公司在經營異常名錄裡,處於紅色狀態,所以貸不了款。經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看該公司的信用情況,該公司2016年、2017年未依照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度報告,所以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在失信「黑名單」上榜上有名。而企業失信一旦被列入「黑名單」,依法將會受到多部門的聯合懲戒,在工程招投標、政府資金支持、貸款等多方面處處受限制。因此,企業一定要重視自身的信用建設。
然而,按照當地「失信管理辦法」,李先生因為是這家失信企業的員工,所以同樣也不能辦理任何貸款。銀行按照當地相關規定拒辦購房貸款,確實也沒有什麼過錯。但問題是,房子的過戶手續已經辦理完結,李先生前期已想盡辦法湊齊首付款,現在就只有靠這筆貸款來支付購房餘款,如果貸不成,李先生不僅要支付違約金,還要再次承擔相關過戶費用。可見,這種「連坐式」懲戒,嚴重損害了無辜員工的合法利益。可喜的是,這家失信企業很快提交了相關申請材料,經審核,該公司已被移出失信「黑名單」,李先生的銀行貸款審核通過了。
我國信用體系建設越來越完善,企業或個人失信被列入「黑名單」,所付出的代價將越來越大。但「冤有頭債有主」,企業失信員工受懲戒,顯然是打錯了板子。這種「連坐式」懲戒做法,通過企業員工在辦事過程中遭懲戒受限制,可以倒逼企業講誠信、守信用,儘管具有較好的實際效果,但「連坐式」懲戒是一種懶政怠政治理方式,將企業責任「轉嫁」給了普通員工,是十分要不得的。因而,當地有關部門要增強為民服務意識,儘快修訂和完善「失信管理辦法」等地方規章制度,一定要公私分明,不能將企業與員工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企業失信受懲戒,不要「連坐」普通員工,而普通員工受處罰,也不要「株連」企業。
簡而言之,建設誠信社會,讓失信者處處「碰壁」是必須的,但千萬不能採取「連坐式」懲戒而傷及無辜。(丁家發)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