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醫院改制再起波瀾,最終期限還會後延嗎?|改制|企業醫院|編制|...

2021-01-10 健康界

近日,廣州新海醫院大批職工身著白大褂聚集在廣州海運大廈門口,反對醫院再度由企業接手,要求將改制後的醫院移交地方政府或醫學院校。

在國家幾大部委推行下,過去幾年不少國企醫院紛紛宣布改制,提高醫療效率,緩解財政壓力。但幾乎所有的改制案例都面臨著重重阻力,國家規定的企業醫院剝離母體期限一度從2018年底延期至2021年,增加三年「緩衝期」。

在2019年底召開的全國企業醫院大會暨企業醫院分會年會上,中國醫院協會企業醫院分會主任委員金永成表示,截至2018年年底,90%的企業醫院已完成剝離任務。如今,2021年將至,剩下的10%任務艱巨。企業醫院改制過程中時常出現的各類糾紛或抵制事件,或讓改制期限再度延遲。

五百多醫院職工聯名上訴

按照134號文件要求,企業醫院有四條剝離之路:關閉撤銷;移交地方政府,納入公立醫療體系;接受社會資本的重組改制;在以健康為主業的國有平臺上進行資源整合。

很顯然,新海醫院職工更希望走前兩條路。「我們唯一的訴求,就是希望醫院歸入地方政府管理。」有醫院職工在採訪中提到。

中國醫院協會官網顯示,廣州新海醫院原名為廣州海員醫院,創建於 1981年12月,現在隸屬於廣州海運(集團)有限公司,2002年12月更名為廣州新海醫院,2007年11月正式掛牌為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而廣州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則是國有大型骨幹企業——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2020年10月30日,新海醫院醫護人員向中遠海運(廣州)有限公司遞交集體訴求信,言辭懇切希望將新海醫院移交地方醫療系統。訴求信的最後,是醫院446名醫護人員聯合籤名和手指印。據統計,新海醫院共有職工572人,至11月6日,籤名摁手印的醫護人員再追加72人,達到518人。但他們仍擔憂,「從目前的種種跡象來看,公司有意將新海醫院交由國資委指定的央企進行資源整合。」上述職工提到。

據了解,新海醫院先後與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廣州華僑醫院、華潤健康集團有限公司、國藥醫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通用技術集團醫藥控股有限公司等溝通,探討合作的可能性,並向意向單位發出正式磋商邀請函。中遠海運(廣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榮標強調,磋商主要是了解有合作意向單位的基本情況,並不存在偏向哪一家的情況。

然而,在醫院工作了15年的李國強在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質疑道,目前種種跡象表明,三家企業在此次評審中佔優,而職工呼聲最高的兩家醫院被排在了後面。「從評審委員會人員構成上看,大多數人來自公司,真正代表醫院職工利益的只有兩位,人數對比如此懸殊,顯然難以充分保障職工的訴求。」

「你無法理解編制對醫生有多重要」

改革中,最大的變數是就是人。「很多企業醫院改制遭到抵制,本質上是員工現實利益受損。」醫庫軟體CEO塗宏鋼分析道。

在國企體制下,無論職工提供的服務量如何,收入方面都有人兜底。正是這個原因,塗宏鋼說國企醫院普遍效益低下,「人浮於事,變成國企的一個重大負擔,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一直以來,職工對於資本介入的看法分為兩極:正式職工普遍反對,擔心丟失鐵飯碗;聘用職工舉手歡迎,改制後可以同工同酬。把編制看得比天大,是有編制職工反對社會資本參與醫院改制的主要原因。

企業醫院改制後,一旦事業單位編制被取消,事業單位職工成為社會人,體制內的福利頃刻流失,無論晉升還是養老保障,都將受到影響。正如一名在醫院改制中同樣遇阻的院長此前所言:「如果不是幹這一行,你就很難理解事業編制對一個醫生有多重要。」

在北京立方社會經濟研究院院長李軍看來,職工遞交集體訴求信等行為是表達自身訴求的途徑之一,「他們想用這種方式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李軍提到改制成功的前提之一就是院方徵求職工意見,雙方充分溝通和談判,並且任何一方都要遵守契約精神。

新海醫院院領導對職工的擔憂也早有準備。「什麼時候籤,一定要充分聽取醫院職工的意見。」李榮標表示,針對醫院職工的訴求,中遠海運(廣州)有限公司領導班子5個成員和新海醫院的5個班子成員一對一結對子,分科室和醫護人員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訴求。

據介紹,項目評審工作中專門設立3個維度11個具體指標,涉及工齡銜接、薪酬福利、社保處理、崗位保障、經濟補償、醫院發展、合作共贏等多個方面。

移交地方政府優於央企?

相關焦點

  • 特寫|國企醫院改制衝突再起 廣州一醫院改制遇阻
    導讀 各地企業醫院改制過程中經常上演的一幕再度出現,醫護人員不願繼續企業化管理模式 圖/廣州新海醫院小程序 文丨記者 馬丹萌 實習記者 李冰睿 國企醫院改制的最後期限迫近,廣州一家二甲醫院的醫護人員對改制方案不滿,醫護人員和醫院管理層之間意見不一。 各地企業醫院改制過程中經常上演的一幕再度出現。
  • 國企改制醫院如何成為國科大附屬醫院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下稱「國科大」)附屬醫院兗礦新裡程總醫院揭牌。這是一家國企改制醫院,成為國科大附屬醫院後,將納入國科大的學術管理體系。成立於1972年的兗礦總醫院,是山東能源集團(前身為「兗礦集團」)的輔業單位,也是山東鄒城市唯一的三甲醫院,目前擁有2個院區、8家分院和9個社區衛生機構,床位近2500張。2018年4月,新裡程醫院集團完成對兗礦總醫院的控股投資和改制,後者改稱兗礦新裡程總醫院。
  • 「事業單位改制,還能考嗎?」當然,改制後也是傳統意義的鐵飯碗
    公益三類比如報刊電視臺等等,這類企業一般都是經費自理的,受到國家補貼的可能很小或者沒有。這裡需要參照各個地方的情況。事業單位的改制並不是完全取消,只是將單位的存在形式轉變,人員的編制根據規定轉換,不在有事業編制,一部分人轉換為公務員編制,另一部分轉為企業形式,籤署勞動合同。
  • BOSS論健 | 新裡程醫院集團林楊林:樂見國企醫院改制次第花開
    在2014年陪伴母親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時光後,林楊林決定進入醫療行業。他先後歷任北大醫療產業基金CEO、新裡程醫院集團CEO,從此與醫療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我不是來這個行業賺大錢的,當然如果能順便賺點錢,何樂而不為?」深諳政策風向的林楊林一直在尋找這樣的機會,直至國企醫院改制政策的逐漸明朗化。國企醫院改制,被認為是近年來社會資本辦醫的超級紅利。
  • 醫院職工圍堵醫院大門 稱改制後待遇存在問題
    本報訊 (記者甘浩 吳江)昨日上午,20餘名朝陽醫院京西院區職工,搬來長椅堵住醫院大門,延續前晚的「維權」行動。據介紹,朝陽醫院京西院區原為中鐵建總醫院,2005年改制後併入朝陽醫院,這些「維權」職工均系原中鐵建總醫院職工。據他們反映,醫院改制後在工資福利及編制上存在問題,他們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均無結果。北京市衛生局目前已介入處理此事。
  • 2000家國企醫院改制大限迫近,明確4條剝離路徑,社會資本「豪買...
    2017年,政策再加碼,國資委等六部委出臺《關於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並將剝離的最終期限定為2018年,後又再度延期至2021年。「2002-2003年,有過一波企業醫院改制熱潮,但是當時體量大的一些國有企業並沒有把下屬醫院剝離出來,然後才造成了2017年又出臺了這個文件。
  • 關於國有建築企業改制的思考
    3.投資風險小--先有交易,後有產品   雖然建築企業目前承受著墊資與被拖欠的困擾,存在著項目資金運作的風險,但總體來看,企業的投資風險小,而且這種風險是可預測的、較為確定的。從建築企業的業務流程來分析,第一步是籤訂合同,這是一種交易行為,是一種先看不到實物的交易,在籤訂合同後一定時間內建築企業才能提交圖紙或最終實物。
  • 事業單位改制進入尾聲,兩大編轉為「合同制」,你還會選擇嗎?
    事業單位改制將落幕,按照時間線,2020年底就要劃完美句號了,多數改制方向跟舉措已經塵埃落定,整體來看,力度是巨大的,事業單位中工勤類取消編制,生產經營類推向市場,跟之前給出的方案基本一致,大家最關心的肯定就是編制身份,畢竟當初考進來也是看中了有編制,隨著疫情的到來,學子們更是看清了編制的重要性
  • 金永成:保留國企辦醫資格 讓現有企業醫院分類發展
    編者按:企業醫院的出路一直是衛生體制改革中不可迴避的問題。企業醫院的改革由來已久,與國企改革息息相關。2002年,《國家經貿委等八部門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實施辦法的通知》出臺,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主輔分離,大量企業已將所屬醫院以不同形式進行改制分離。過去一段時間,很多企業醫院都按照這一意見進行了改制。作為中國醫院協會企業醫院分會主任委員,金永成表達出另一種聲音。
  • 9家國企醫院管理權易主,接管方運營2萬張床位!
    國企醫院改制仍在進行時 有數據顯示,我國曾有7000多家企業醫院,佔據公立醫院體系近三分之二。上世紀80年代,煤礦、鋼鐵等國有企業經營情況普遍較好,企業醫院待遇和福利均優於政府主辦的公立醫院,是很多醫學院畢業生的首選。而今,這個曾經誘人的「香餑餑」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 南京又有43家國有企事業單位改制 今後不再設全資國企
    焦點1國企「牽手」民營資本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後,原國企高層會有變動?而從宏觀政策的角度看,如果受影響的原國企高層會統一平調到其他企業,改制政策反倒要「拆東牆補西牆」,增加人事安排的負擔。「原則上不調動高層。」南京市國資委副主任王浩康說:「我們的改制賣的是國有的股權,企業本身還是完整的,只不過把一部分國有資本賣給民營企業、非公有制企業。」
  • 事業單位改制後,四大變化,部分編制將取消!醫生和教師卻樂開花
    事業單位改制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往年來改動幅度可能並不是很大,但在今年機關事業單位改革相較於往年卻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畢竟距離改革完成時間所剩無幾了,改制對於目前是事業單位在編人員以及想考事業單位的畢業生可以說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醫療衛生跟教師編制兩類,我們來看看。
  • 金永成:企業醫院發展危機四伏 呼喚政府頂層設計
    企業醫院的改革由來已久,與國企改革息息相關。2002年,《國家經貿委等八部門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實施辦法的通知》出臺,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主輔分離,大量企業已將所屬醫院以不同形式進行改制分離。
  •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辦理國有企業改制與公司治理業務操作指引
    2.3 律師承辦相關公司治理業務包括但不限於下列內容:2.3.1 協助改制後的公司制企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2.3.2 協助改制後的公司制企業建立規章制度;2.3.3 協助改制後的公司制企業健全激勵約束機制;2.3.4 協助改制後的公司制企業完善公司董事誠信體系建設;2.3.5 協助改制後的公司制企業完善外部治理體系,
  • 說說曾經的國企的改制往事
    1郎酒改制往事和多數中國名酒一樣,郎酒曾經也是國企。按照招股書的披露,郎酒集團原為國有控股公司,後歷經改制成為今天富豪汪俊林實際控制的企業。從此,郎酒集團成為古藺國資全資子公司,四川省古藺郎酒廠成為郎酒集團全資子企業。不過接下來的股權劃轉,招股書披露,當時未及時辦理工商變更手續。2007年6月,郎酒集團為這次股權劃轉辦理了工商變更登記。這期間值得一說的是,郎酒集團的改制。
  • 「長沙糖酒」改制內幕:百萬元撬動上億資產?
    長沙糖酒原是當地一家國企,2001年先期將優質資產改制組建京程實業。在583.61萬元註冊資金中,朱法明出資129萬元。而一切爭端的起點正是這129萬元出資中的100萬元。「在129萬元出資中,朱法明找長沙糖酒借了100萬元,在189名自然人股東中,他一人持股22%。」長沙糖酒老職工代表侯甫初等人在向檢察院、國資委、地方政府的舉報中質疑朱「拿國企的錢收購了國企」。
  • 大眾網--齊魯醫院代為經營管理兒童醫院 期限為10年
    ,由齊魯醫院代為經營管理兒童醫院,期限為10年。濟南市兒童醫院由此成為省城國有公立醫院改制中第一個「吃螃蟹者」!  託管之後,山大齊魯醫院將為兒童醫院注入品牌、專家、技術等資源,並組建「山大齊魯兒童醫院」。省城公立醫院改制由此拉開序幕,消息一出,立即在省城醫療界引起不小的震動!
  • 崑山國際學校改制 70多教師失去編制
    該校是由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6年創辦,一份崑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的批文顯示,創辦時該校為全民事業單位,行政上隸屬崑山經濟開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人員編制84名。當時,共有70多位教師從本地和外地進入該校任教。一位教師說,2003年6月,該校面臨首次改制,公辦轉為民辦,由臺資企業收購了該校。
  • 鞍鋼與廠辦大集體企業徹底分離 110多戶實施重組改制企業的股權...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鞍鋼與廠辦大集體企業徹底分離 110多戶實施重組改制企業的股權正式劃轉鞍山市 來源:遼寧日報原標題:110多戶實施重組改制企業的股權正式劃轉鞍山市鞍鋼與廠辦大集體企業徹底分離12月23日,鞍鋼集團與鞍山市政府籤署協議,鞍鋼110多家廠辦大集體企業將股權正式劃轉到鞍山市政府,作為獨立市場主體成為新的地方國企。
  • 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轉企改制,收回事業編制
    11月17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同意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轉企改制的批覆,批覆中提出,原則同意《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轉企改制方案》,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所屬事業單位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轉制為職工出資成立的股份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