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保險小記 券商中國 收錄於話題#保險小記28個
保險小記——第28篇
「不用擔心爸媽身體不好不能投保,不用擔心保險小白看不懂條款,只要你有醫保,它就是挺好的配置。」
近日,招商銀行APP上開售了一款名為「挺好保」的產品,這句話是推出產品的保險公司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下稱信美相互)對產品的介紹。這直指了客戶對保險的兩大槽點:老年人能買的保險產品太少了,保險產品太複雜了。
看起來有點意思的挺好保,全名為「挺好保(長期)一次性給付醫療保險」,雖然名為醫療保險,但並不同於傳統的醫療保險。最大的差別在於,它並不是醫療費用報銷型保險,而是定額給付型保險。而賠付的條件,只與醫療花費水平有關。
也就是說,一旦客戶住院治療相關醫療花費達到一定水平(醫保範圍內自付5萬),保險公司會一次性賠付合同約定的固定金額10/20/30萬。客戶拿到這筆理賠款後,也可以隨意支配,沒有用途限制。
而一次性定額賠付的設計,是更接近意外險、重疾險或壽險產品的。
因此,從保險角度來看,有人說挺好保在產品形態上「四不像」,但這種突破常規的設計,卻實現了對於消費者來說的很多便利。具體有哪些便利?相較其它產品,又有哪些不足?保險小記本期就來具體說一說。
3年期醫療險:70歲、三高人群可以買
先來看看挺好保的產品要素。
同時,任何一款醫療險、重疾險產品的「健康告知」也是關鍵,這塊內容代表著保險公司的核保要求,保險公司由此來篩選出符合承保條件的客戶。對於客戶來說,「健康告知」意味著哪些條件可能會影響自己投保一個保險。這部分信息也需如實填寫,如有隱瞞或告知不實,可能影響日後理賠。
小記對比了挺好保的健康告知,與支付寶和微保上的熱銷百萬醫療險的健康告知發現,挺好保更嚴的投保要求在於必須有社保,而第二條的「就醫行為和保險情況」以及第四條的「職業範圍」,與其它產品相差不多,最關鍵的差別在於是否患病的內容。
而挺好保的一個突破在於,對患有「三高」、甲狀腺結節的人群,不管具體病情嚴重與否,也敞開了承保的大門。
「挺好保」到底好不好?
總體看,挺好保產品綜合了醫療險和重疾險特性,有很大的創新性,那它到底好不好?小記也將它與醫療險和重疾險做了一個對比(儘管不可比),供大家參考。
亮點:
挺好保既然創新融合了醫療險和重疾險,就具有了單純醫療險或單純重疾險難以具有的優勢。可能有這幾點:
1、賠付條件易懂,只看醫療花費水平
挺好保在理賠環節雖然是一次性的定額給付,但它不像重疾險那樣需要以確診疾病為保險金給付條件。
挺好保沒有疾病數量和嚴重程度定義,只需在醫保或公費醫療報銷後,任意一個保單年度內符合產品約定的個人醫保自付費用超過5萬即可賠付保額。
自付花費到沒到5萬,消費者自己就能看明白。
相較之下,重疾險作為定額給付的產品,其理賠前提是發生了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但這些疾病定義條款一般人很難看懂,而且保險公司和消費者對於重大疾病的理解也不同,因此現實中重疾險理賠時不時就會出現理賠爭議。
挺好保用醫保範圍內的自付醫療花費作為理賠的認定標準,很大可能降低了理賠爭議,同時這一設定也符合大眾的「治療費用高=對用戶影響重大的疾病」認知。
同時,挺好保採用了重疾險一次性定額給付的方式,但不以疾病定義作為給付標準、不限病種,也彌補了重疾險不能窮盡保障所有疾病的缺陷。
2、三高也可買,70歲可投保
由於三高人群可以投保,被保險人投保年齡可到70歲,挺好保為不少老年人提供了買保險的可能。
以往,醫療險、重疾險約定的被保人年齡上限往往是60歲、65歲,到70歲的很少見。即使老年人年齡符合條件,也可能又因保險產品限制三高人群投保而被拒之門外。另外,過往市場上也有一些老年人專屬的防癌險提高了承保的年齡範圍,但保障的病種僅限於癌症,對於廣大老年人來說,保障的局限性是非常明顯的。
由此,挺好保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年人大病保障缺失問題,而這也是符合監管導向、符合社會期待的一大進步。
3、保費可負擔,且3年不變
挺好保產品的一個想法是,年輕人買得起、老年人買得到,「買得起」從價格上來說,有一定體現。
以下是以10萬元保額對應的每月保費情況,20萬/30萬保額對應的即是10萬保額保費的2倍、3倍。
同時,該產品的期限是3年,也就是投保以後,保費3年內不變。如果有了理賠,則保單終止。
4、與其它保險不衝突
由於挺好保是定額給付型產品,理賠的條件是達到合同約定的條件,即客戶住院醫療花費(不含自費項目)達到5萬,因此與其它的任何保險產品都不衝突。
也就是說,不管消費者是否買了其它醫療險、重疾險等,也不管其它醫療險有沒有對自付自費部分報銷,都不影響這款產品的理賠。決定它賠付與否的因素,只有被保人的醫療花費水平。
5、可享相互制機構會員權益
由於信美相互是相互制保險機構,挺好保又是3年期保險產品,因此購買挺好保的客戶即成為信美相互的會員,可享受會員權益,參與分配保險機構盈餘。
同時,還可以享受信美為會員設置的愛心救助帳戶救助,如會員遭遇重大災害、意外事故或疾病等不幸,在實施積極自救後,仍面臨生活困難,愛心救助帳戶將向會員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提供慰問和救助。
不足:
事物都有兩面性,挺好保產品既然有好的一面,也會有相對不足之處。
1、理賠門檻5萬相對較高
作為一款醫療險,挺好保的理賠門檻是相對高的,需要客戶醫保內自付達到5萬。
相較之下,百萬醫療險、惠民保等醫療產品,免賠額大多在1萬-2萬。當然,挺好保的5萬的賠付條件,並不是免賠額,而只是賠付的觸發條件。但這仍然顯得稍高,被保人可能並不太容易獲得理賠款。
這意味著,挺好保的保障重點,還是為分擔大病發生對於客戶的經濟影響。
2、保障額度最高30萬
與此同時,與自付5萬的這個理賠觸發條件相比,挺好保的保障額度還顯得稍低。患病後自付達到5萬,說明確實是一個大病了,保額最高30萬,對於真正覆蓋這個大病治療的花費可能並不一定足夠。
特別是與這幾年火熱的「百萬醫療險」相比,當客戶生病住院真正用到百萬保額時,挺好保的保額不高的劣勢也會顯現。
當然,消費者並不能期待用一個保險產品就完全轉移支出風險,每個保險都能減輕一些壓力,即使在買了挺好保產品後,如果有條件,也還是要買一些其它產品。
3、爭議:會否「鼓勵」過度醫療
還有一點隱憂。不同於百萬醫療的事後報銷性質,挺好保的賠付條件是醫療花費達到一定水平,這個設計是源自簡化保險產品、減少理賠複雜性等考慮,但在實際中可能會起到一定的變相地「鼓勵」過度醫療的效果。
一種不難理解的情況是,客戶為了獲得保險金,會去儘量爭取自付達到5萬,特別是那些原本已處於即將達到理賠線的客戶。如果正常已經花費了4.8萬、4.5萬或者4萬,再多花幾千塊錢,就能拿到至少10萬~30萬元的保險金,客戶對這個「過度醫療」的動力是十足的。
當然,挺好保還剛上線,是否會出現這種情況還有待觀察,但保險公司需要做好準備。信美相互對挺好保設定的賠付條件是「醫保內自付金額」達到5萬元,在利用醫保起到一定控費作用,也表示建立了智能審核系統,可以對醫療行為進行分析,來做好控費。但醫保的控費本身也是難題,這對保險公司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後記:
必須說明的是,沒有一款保險產品「既能又能還能」,了解一個產品的相對優勢和不足,才更能知曉它是不是適合自己,應該怎麼與其它保障搭配。
小記認為,正如信美相互說的,挺好保產品在對老年人的保障上是進步的,80後90後不妨為父母考慮一下。特別是65歲到70歲老年人市場供給幾乎空白,挺好保至少已經可以提供這些老年人未來3年大的住院醫療費用的保障。
原標題:《醫療險也可以賠付一筆固定錢?能保三高,70歲都可買,自付5萬就可獲賠,有啥缺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