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平:蘭州,一座有故事的城

2020-12-13 蘭州晚報

《平說》截圖

汪小平執導的蘭州電影《丟羊》榮膺華表獎

一注沸水,喚醒杯底「八寶」,在蘭州蓋碗茶的香氣氤氳中,與父老鄉親們聊聊天兒,是《平說》這檔節目給人留下的印象。「平等地說,平心靜氣地說,平和地說」,主講人汪小平想以這樣的方式,道一道蘭州的歷史人文,說一說身邊的大事小情。花甲之年,披掛上陣,他從人們熟知的「金城文化名家」,轉身成為了「網絡紅人」。他說:「當新事物出現的時候,我們不能無視它的存在,而是要不斷地更新自己,利用新的傳播手段和藝術表現形式,傳承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本土文化,這恐怕是我們當下最需要做的事情。」

1 我即使跌倒了 也在你們的懷抱裡

做一檔脫口秀式的談話節目,不僅上電視還要上網絡,這是汪小平此前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他坦言自己的顧慮,「自從接到電視臺的邀請,做這檔節目主持人的時候,我就一直處於忐忑不安的狀態。在我看來,做『代表』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即便很難,汪小平還是願意去嘗試。究其原因,有40載紮根隴原文化事業的赤子之心,也有不斷學習、積累與進步的自我踐行,「曾經做過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還能做些什麼」。

汪小平是地地道道的蘭州人,也是一位從業多年的資深媒體人,還帶著蘭州本土電影登上了中國電影最高榮譽殿堂。在第17屆華表獎頒獎典禮上,他激動地說:「感謝我的城市,有一條河穿城而過,教會了我們如何生活、創造和夢想。」蘭州,是他心目中無比自豪的文化沃土。如今即便是退休了,他仍然在以自己的方式講述蘭州故事,弘揚黃河文化。

今年5月10日,《平說》第一期內容正式播出。在節目裡,汪小平特意穿了去領華表獎時的衣服,並借當時的獲獎感言作為開場白,「我之所以有底氣和勇氣,每周坐在這裡和大家分享觀點,是因為我面對的是我的父老鄉親和兄弟姐妹,我即使跌倒了,也在你們的懷抱裡。」

2 把話說清楚 把話說好聽 把話說愛聽

就這樣,每周1期,每期約8分鐘,截至目前,《平說》已經推出了35期。

汪小平告訴記者,他做節目有三個特點,一是不寫稿子,二是沒有提詞器,三是自己想選題。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經常會一次性地錄製5期節目。這意味著,在40分鐘的時間裡,他要在完全不同的話題間任意切換。在不用提詞器和不帶稿的情況下,不但精神要高度集中,還要把講的內容全部融到自己的腦子裡,沒點電視新聞人的功底可是做不到的。

「平說」,取自主講人的名字,又含有評論之意。因此,在汪小平看來,講些什麼,怎麼去講,都是尤其重要的問題。他認為,在每個人都是言論中心的網絡時代,不僅要把話說清楚,還要把話說好聽,更要把話說愛聽。然而,這並非易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得「挖空心思」。

節目中,汪小平情真意切地娓娓而談,與觀眾分享真話、實話、心裡話。他的講述,讓鼓樓巷、木塔巷、互助巷、官升巷等蘭州的大街小巷「活」了起來,也讓河口、沙井驛、九州臺、五泉山、狗娃山、馬灘、一隻船、接駕嘴等不再只是地名。他熱情地邀請遊客來蘭州遊玩,因為這裡有地理資源優勢,有濃厚的文化底蘊,還有熱情、包容、奉獻的蘭州人。他從比亞迪中文按鈕談到文化自信,「對中國文化的自信,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他還教人們愛惜、節約、讓步、聆聽、認真玩、健康飲食,賦予母親節、護士節、兒童節等節日更深的內涵。

有網友在看了這檔節目後,評價汪小平為「傳播蘭州文化的學者型人才」。節目乾貨滿滿,知識點密集輸出,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在採訪中,汪小平表示,這一方面源於小時候讀書多,有較為豐厚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還要不斷更新自我,去學習新的東西。翻閱資料,思想碰撞,解答內心疑惑,是他每天的「必修課」,也讓他有別於其他的「網紅」。

3 如果已經存在了 我們不能假裝看不見

《平說》節目被搬上抖音之後,迅速吸引了2.4萬粉絲關注,單條短視頻播放量破百萬,最高點讚數達到2.3萬。「我也不太懂粉絲計算,節目組說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這些絕對都是真正的『鐵粉』。」

事實上,汪小平一直反對上抖音,他覺得抖音用戶可能不會喜歡這種節目。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事實並非如此,「我發現蘭州人還是很愛蘭州的,我在抖音上說蘭州的時候,很快就能達到上百萬流量。而且可喜的是,現在不少90後也喜歡上了我的作品。」

汪小平產生了一個念頭——通過新的傳播渠道與平臺,讓大家了解蘭州,了解甘肅,了解中華文化。短短幾個月時間,汪小平已經成了「網絡紅人」,「我做的東西,如果能有人看,從中多少有點受益和感悟,我覺得我就算成功了。」

「我們一直在說黃河文化,但沒人搞得清楚,更多的是留在紙上和報告中的概念。要拿什麼做支撐呢?那就是把黃河蘭州段的故事講清楚。」汪小平說,蘭州是個有故事的城市,這條古老的黃河,這條養育了中華民族的河,賦予了蘭州靈性和文化底蘊。這是一種與生俱來,融化在血液裡,嵌刻在骨髓中,與我們的城市同呼吸共命運,共同成長起來的氣質、風骨和品格。

汪小平起初很排斥「網紅」這個名稱,因為在他的印象中,「網紅」就是妖魔鬼怪,是為了流量無所不用其極的人。「但是,如果它已經存在了,我們不能假裝看不見,對不對?」他表示,如果能因為自己的出現,讓大家對「網紅」有新的定義,那麼他會非常高興。他願意去做一位有正能量、富有文化內涵的「網紅」,宣傳熱愛著的家鄉,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堅定人們的文化自信,並呼籲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蔡寧貞 駱隴霞 (受訪者供圖)

相關焦點

  • 走近「網紅」蘭州人 | 汪小平:蘭州,一座有故事的城
    汪小平:蘭州,一座有故事的城! 究其原因,有40載紮根隴原文化事業的赤子之心,也有不斷學習、積累與進步的自我踐行,「曾經做過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還能做些什麼」。汪小平是地地道道的蘭州人,也是一位從業多年的資深媒體人,還帶著蘭州本土電影登上了中國電影最高榮譽殿堂。在第17屆華表獎頒獎典禮上,他激動地說:「感謝我的城市,有一條河穿城而過,教會了我們如何生活、創造和夢想。」
  • 為非遺插上創意之翼 一份文創禮物講述一座城的故事
    為非遺插上創意之翼一份文創禮物講述一座城的故事一件件非遺文創禮物,娓娓道來一座城承載的故事。白銀市位於古絲綢之路與黃河的交匯地帶,境內有原始文明的彩陶和石器,有見證各民族紛爭和交融的長城,有絲綢之路的渡口,有紅軍長徵勝利會師的聖地。
  • 蘭州:一座被GDP拖累的城市,卻有著最好的城市風景
    蘭州一座流浪的城市,這裡極其壯麗,極其文藝卻又極其孤獨,浩浩蕩蕩的黃河奔騰流過」如果你坐飛機到過蘭州,你一定聽過這段廣播,短短的幾句話,道盡了蘭州的特色與氣質。一言難盡的經濟蘭州是甘肅的省會,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在甘肅省內是絕對的老大,GDP佔甘肅省總量的三分之一,但放在全國來看,在省會城市排名末尾。雖然蘭州境內有蘭化、蘭煉等大型企業,但蘭州的城市經濟讓人一言難盡。
  • 「寫一首情詩給蘭州」火了!名刊大家建議文學創作別太「焦慮」
    蘭州市文藝創作骨幹/中國文學名刊名編見面會嘉賓  就在5日上午的蘭州寧臥莊大禮堂裡,著名詩人、《人民文學》雜誌編輯劉汀,著名詩人、《十月》雜誌詩歌編輯谷禾,著名詩人、《芳草》雜誌副主編哨兵在蘭州市文聯主席汪小平的主持下
  • 大西北蘭州,一座從早到晚充斥著牛肉麵香味的城市
    很多外地人想像中的甘肅就是遍布沙漠和大山的地方,位於大西北戈壁灘,到處都有賣羊肉的地方,可能晚上還會有狼叫。當然這只是我來到這裡之前的印象,當我來到蘭州之後,才發現,原來,西北的城市也不不一定都是沙漠。它也可以十分的現代化,可以十分富饒,而且很重要的是,晚上真的沒有狼。
  • 蘭州女教師舉家支教,她感動了一座城
    蘭州女教師舉家支教,她感動了一座城!支教期間,慄文君悟出一個道理:用心的教育到哪裡都行得通。從蘭州舉家來臨夏縣支教七八年級語文,平時寡言的慄文君用一年半時間,將教書寫成了一本「故事會」。故事裡,每天都有學生排長龍找她「討教」;一學期面批的2000多篇作文可以壘成一座開滿花的小山;習字一年,數位潦草大王變成了模範代表;每個學生的詩集裡,一截拴著《詩經》,一截醉於花香;畢業夢想是嫁人、做廚師的學生堅稱要讀完大學;瀰漫著濃厚方言的教室飄起了普通話朗誦;每天低語不超10句的娃們變成了小話癆……慄文君的故事很長,需要慢慢讀。
  • 一城一故事:北元大將的王保保城
    每一座城池都有故事,或興衰,或榮辱。蘭州市內,坐落在市區黃河以北的王保保城一度聲名顯赫。作為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的城堡,此城面積不大,南北只有一百多米,東西也不過二百多米,但依山就勢而建,臨河據險,扼橋鎖津,氣勢恢弘。
  • 什麼是「那一座城」?
    今天,把這篇採訪文章分享給喜歡那一座城的你,以上的問題,都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如果你對我們有不吐不快的話,也請留言告訴我,我一定會看的。探索城市四年有餘,他們原創了1000多篇城市故事,從一條街到一座山、一個人到一道菜......每一座城市的文化在他們筆下得以記錄、傳承。
  • 「一個故事溫暖一座城」公益平臺正式啟動 為「廣州金絲帶」募款萬...
    (原標題:「一個故事溫暖一座城」公益平臺正式啟動 為「廣州金絲帶」募款萬餘元)
  • 蘭州新區大學城的商鋪,有人直言賺不了錢
    西岔鎮實景圖 拍攝指蘭針能叫城的地方,都不一般。能叫大學城的應該更不一般。不過建大學城,在蘭州可不是什麼稀罕事兒。掰著指頭數一數,除了蘭州新區之外,安寧、和平、夏官營其實都有大學城。大學是城市盛宴的「發動機」,蘭州新區大學城、夏官營大學城,甚至青白石的一帶一路創業港(蘭州大學新校區)的規劃,都是基於區域發展而誕生的。有朋友就說:「每當蘭州想要大力發展某一個區域的時候,就會把目光瞅向學校」。
  • 一座城一首歌:用歌曲解碼城市文化 用小故事講述大夢想
    每一座城,都有它獨特的生命脈絡。在960萬平方公裡的神州大地上,星羅棋布的城市坐標是屬於這個國家和民族最驕傲的勳章。  當我們試圖與每一座城市對話,感受每一座城市的心跳,品讀每一座城市的成長曆程時,歌曲,成為了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城市歷史文化通道的大門,短短一支歌,便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碼。
  • 蘭州,黃河之岸陪你在白塔山看夕陽
    說實話,去蘭州我是帶著葉舟的詩集《月光照耀甘肅》去的,對於蘭州這座城市,內心一直嚮往和揣想。一座千年走在絲綢之路的驛站,又有多少故事在發生又被後人傳頌。當我登上了蘭州的白塔山,站在白塔之下,沐浴了蘭州的第一縷陽光,聆聽了頭頂鴿子哨屢屢飄過的聲音,我突然發現自己還原了少年的心,瞬間找到了一度茫目的自己,也找到了丟失了許久的信號。遠古傳來了寺廟誦經的音律,還有許多普度眾生的陌生人也加入到誦經的行列,眼睛緊閉,在黃河的對岸,山的那邊,一呼一應,那的確是一盞燈,指引了站在滾滾黃河之岸的過河人。對岸是最美的風景。
  • 「文化蘭州·全民共享」文化活動成果展示碩果纍纍
    此次成果展示以舞臺為依託,邀請省、市相關領導為第三屆「愛蘭州·愛閱讀」2019閱讀嘉年華主題活動、第十五屆「蘭州讀書節」系列活動、「筆墨詩情·寫一首情詩給蘭州」書法展以及「致敬七十載,奮進新時代」蘭州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獎,並揭曉2019年度「文化蘭州·全民共享」工作15家先進單位並頒獎。
  • 蘭州最大城改項目停滯多年 蘭州元森賣地求生
    原標題:蘭州最大城改項目停滯多年 蘭州元森賣地求生   2009年,蘭州市城關區通過重點
  • 那夜,醉在蘭州的街頭
    但是,對於蘭州,這個差點讓我逃離,又給我溫暖和關懷的城市,卻融入到我此生的生命當中,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也因為一座城,念想著一個人,無關風月與功利,只是有關兄弟和情懷。黃軒,不是出生於蘭州演電影的那個黃軒,而是成都傳媒集團從事媒體職業的黃軒,他從成都到蘭州來,是由《成都商報》委派、負責《西部商報》運營的團隊成員人之一。
  • 蘭州商業版圖西進 中海環宇城領航城市商業革新升級
    蘭州,作為甘肅省會城市,近年來各商業項目不斷湧現,引領甘肅「多中心」時代到來。 創見城市未來 譜寫繁華商業新篇章 2020年8月20日,由中海商業旗下蘭州中海環宇城主辦的以「創見城市未來」為主題的招商品牌發布會暨主力店進場儀式在蘭州凱悅酒店隆重舉行。
  •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開學季已過,前兩天朋友轉發一篇文章,閱後很是感動,愛不能舍,在此以饗讀者,全文如下: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午飯過後,半躺在沙發上,突然又想念起另外一座城。經歷高中三年,家長和孩子一樣除了繁忙就是緊張,高考之後孩子和家長繼續緊張,等待和選擇,焦慮和不安,分數與錄取結果的出來,不像是宣布,倒像是宣判。
  • 《一本書一座城》,那裡才是真實的她.
    前不久,偶然看到她的一篇文章,關於她和她的節目《一本書一座城》,文字流暢,不矯情不浮誇,亦如她人,真心淺情,不施粉黛,卻雋秀知性。讀書人內心有堅持,愛讀書的女人由內而外的美麗。        我和李晗不熟,作為觀眾,只覺得,這樣的主持人值得被推薦。
  • 一個人 一座城 一個故事(再見樂清)
    文&圖 蘭子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裡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或許,僅僅為的只是這座城。就像愛上一個人,有時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前因,無關風月,只是愛了。
  • 蘭州牛肉麵散記
    蘭州牛肉麵品牌不下百種,各有風格,那些風騷品牌猶如網紅汽水,讓你在不知不覺間就「快樂地」被割了韭菜。每當我們在蘭州這個城市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們迷失在黑夜裡時,總有那麼一碗牛肉麵,能夠最懂你的胃,溫暖你的心。真正的蘭州人,對牛肉麵的好吃與否,判斷是相當準確的,那就是湯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