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嚼過腳骨筍、吃過倭豆飯,@寧波人,鹹菜筍粒軟菜羹嘗過麼

2020-12-20 瀟湘晨報

用勺子舀起一勺鹹菜筍粒軟菜羹,顧不上燙,送入口中,寧波人偏愛的鹹、鮮味道在口中迴蕩……

5月5日,立夏。相比腳骨筍、鹹肉倭豆飯,被叫做「軟菜」的莙薘菜就像個「小透明」。殊不知,它本來也應該是立夏的「當家菜」之一。

鹹菜筍粒軟菜羹,「賣相」平平,卻正符合寧波人偏愛的鹹、鮮口感。

悶熱的午後,被勾起的食慾

眼看鐵鍋冒煙,58歲的張開妃不慌不忙倒油入鍋,隨即放入早已切好的軟菜,翻炒幾下,看著軟菜似軟非軟,她將一旁早已備下的鹹菜花、筍丁一併倒入鍋中,加水,再調點水澱粉……前後也就10分鐘,鹹菜筍粒軟菜羹就出鍋了。

因為加了鹹菜花,在燒這道菜的過程中,整個廚房都瀰漫著一股鹹香、酸爽的味道。儘管是悶熱的午後,食慾還是在這股味道中被一點一點勾起。

用勺子舀起一勺羹,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軟菜並不如它的名字那樣軟,反倒有些硬、脆,細品還自帶一絲滑滑的感覺。兩口下肚,感覺需要來一大碗米飯才夠完美。

張開妃有些不太理解這道羹為何這麼受歡迎。對她來說,這實在是一道普通到甚至不好意思拿出來招待客人的家常菜。

張開妃的家在海曙區章水鎮樟村村。燒菜前,她在家門口洗軟菜,經過的左鄰右舍都會叨上一句:「在燒軟菜羹啊?拿點鹹菜花、筍丁一起。」看來,這道菜在當地深入人心。

通常燒一碗羹,頂多只需要三四瓣軟菜。

對張開妃和當地人來說,軟菜是一種再家常不過的菜。

四棵軟菜,足夠一家人吃一季

用來燒羹的軟菜,是20分鐘前張開妃從地裡掰回來的。

她家地裡就種了4棵軟菜,油亮油亮的。

軟菜長得挺有意思,跟包菜一樣,菜葉是一圈圈長的。外圈的葉子最大,越往裡,葉子越小。

張開妃直接上手掰,「平時自家燒個羹,掰兩三片就夠了。」這倒是跟之前在章水鎮菜場看到過的攤販賣軟菜的方法類似:兩三片或者三四片菜葉捆在一起賣,價格根據菜葉的多少、大小略有浮動,但每捆也就一兩元。

伸手摸了摸軟菜,絲毫沒有軟的感覺,硬邦邦的。不過,和普通的青菜相比,菜梗部分顯得格外飽滿、厚實。

「軟菜長得很快,像今天這樣掰掉一圈之後,過個兩三天,又會長大一圈。」張開妃說,「一開始掰會感覺有點硬,等掰過三四回,菜梗、菜葉摸上去就會軟很多。」

如此生生不息,也難怪張開妃會說,雖然只種了四棵軟菜,但足夠一家人吃一季。

軟菜不是割下來的,而是掰下來的。

立夏吃「軟菜」,夏天不會熱?

說軟菜是立夏的「當家菜」,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這種菜是到了立夏節氣才有。張開妃卻說,早在清明節氣,她們就開始吃軟菜了 ,等到立夏節氣,「軟菜差不多已經要開花了,等它開花,就要整棵割掉,等到來年再種。」

立夏為啥要吃軟菜?在張開妃的記憶中,多是傳說吃了軟菜夏天就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民間還流傳一種說法,因為成熟到可以掰下來的軟菜葉子比較大,像老式的蒲扇,吃了夏天就不會覺得熱。

軟菜只是民間的叫法,它的學名叫莙薘菜,是一種葉用甜菜,按葉柄的顏色分有不同的類型,其中農家種的比較多的是青梗的莙薘菜。

因為它容易栽培,產量高,供應期長,可在夏季缺少葉菜時上市。

關於莙薘菜,民間還流傳著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傳南宋初年,金兵大舉南下,宋高宗趙構為躲避敵兵,從臨安(今杭州)逃到明州(今寧波),慌亂間躲進了一戶農家的菜園,結果踏壞了軟菜。誰知當晚下了場雨,極具生命力的軟菜第二天就恢復原樣,還長得更加鬱鬱蔥蔥。因此民間也把莙薘菜稱為「君踏菜」,意為被君王踩踏過的蔬菜。立夏吃「君踏」,也寓意人們像它那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除了被人們寄予厚望的「夏天不長痱子」,據《嘉祜本草》記載,莙薘菜還有"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五臟"的功效。但是張開妃說,這種菜鐵、鉀含量較高,「痛風患者最好還是不要吃。」

【來源:寧波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立夏為什麼要吃立夏飯?立夏飯的由來及做法大全盤點
    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立夏吃什麼?立夏節氣各地有不同的習俗,但是很多地方都有吃立夏飯的習俗。立夏為什麼要吃立夏飯?立夏飯有哪些材料哪幾種做法?立夏飯由來及做法大全: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一碗,稱「兜夏夏米」。挖上點筍,「偷」點蠶豆,用點蒜苗。
  • 2017年立夏為什麼要吃雞蛋?立夏的民間風俗及由來介紹
    等到立夏節燒野鍋飯時,將米粉小狗洗淨,與野鍋飯同煮食,據說兒童吃了體質比狗還要強健。大人在家吃立夏酒。這一天市場上有麥芽糖餅供應,也有自己做的。  吃立夏飯  舊時,在立夏當日,大多地方的人們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化為樓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覓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計。
  • 立夏,你都在吃什麼?這幾種傳統食物你知道嗎?
    歡迎來到今天的懂吃噠吃,我是你們最愛的懂懂。今天就是立夏啦!小夥伴們都在吃什麼呢?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你們一定在吃各種各樣好吃的美食!今天小懂就給大家介紹一些立夏的節氣食品吧!1.立夏飯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一碗,稱「兜夏夏米」。
  • 吃過肉,吃過筍,作為安徽人你吃過肉筍嗎?
    梁實秋先生寫過一篇《筍》,力主春筍之味佳妙,生長於山野與竹為鄰的我以為不然。春筍味澀且老,無論如何焯水,如何烹煮,吃了舌頭都發麻,遠不如冬筍自然清嘉。山筍炒肉,必得剛出土的冬筍,必得醃了個把月的臘肉肥瘦各半,又最好是自家養的野毛豬的肉,一起伴炒,瘦肉紅豔肥肉油亮,竹筍顏色宛如白玉版,方得唇紅齒白之妙,望一眼都覺得十分美好。
  • 稱重 拄蛋 吃「腳骨筍」 寧波奉化古村立夏有這些習俗
    又是一年立夏,寧波奉化裘村馬頭村的老酒坊閶門內,老老少少們用民俗活動迎接夏季第一個節氣的到來。「79斤,健康又長壽!66斤,每天都幸福!78斤,天天進步,健康活潑!」一大早,一聲聲吆喝從古老的閶門內傳來。
  • 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立夏節氣養生水果蔬菜+10種常見美食
    君踏菜  寧波人立夏還有吃君踏菜的傳統,君踏菜是立夏前後上市的一種時令蔬菜,據說吃了君踏菜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君踏一樣光滑。  麥蠶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
  • 嫂子炒豆筍:泡水後再加這一步,難怪豆筍又香又軟嫩,倍兒好吃
    以前讀書的時候,我基本上沒有下過廚房,一是因為家裡爸媽各自手藝都很好,二是我老哥娶了個賢惠能幹的嫂子,廚藝比起爸媽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只要放假,我就會不請自來,去嫂子那兒蹭飯吃。嫂子基本上什麼菜系都能做,很多沒做過的菜看著菜譜,也能做出八九分的樣子,有時候還會自己對菜譜進行改良,比如她最拿手的一道菜——豆筍燒肉,就有她自己獨特的烹飪小技巧,做出來比飯店裡的還美味。
  • 【家常便飯】春季三驕之筍、筍、筍
    竹筍比較難得~~~過去都是到亞特蘭大採購;偶爾有朋友去南卡朋友家挖些來分享;或者只能吃罐頭筍冰凍筍。移居我們這個小城的中國人漸多,也有人開發了竹林。今年便有朋友把挖來的春筍分了我許多:都切成滾刀塊~~~根部較老,準備用來做非正宗版的醃篤鮮;嫩的部分做紅燜筍:)
  • 除了筍燒肉,還可以筍燒雞,筍燒魚,你吃過嗎?
    吃什麼?吃什麼?今天吃什麼?明天吃什麼?每天吃什麼?……一直都是煮婦們的難題。所以想記錄下每天吃什麼,和大家一起分享,也便於自己下次不知道吃什麼時,做個參考。來,看看我們普通人家,平常餐桌,每天都吃什麼。
  • 筍的種類多樣,食客各有所好,聊聊「鮮過八珍」之筍背後的故事
    1 一聲驚雷露春筍,忙追時間留美味山裡的挖筍人常說:「雷公打雷,就要挖筍了。」因為筍,竹萌也,如果不及時去挖,那麼它就該長出來了。所以,春雷過後,就是挖筍,吃筍的時候了。而真正抓牢時令鮮嫩的,也就這麼個把月。
  • 浙江省最好吃的早餐地圖,台州這幾個你吃過嗎?
    據說在寧波,人們一言不合就吃湯圓。湯圓色澤潔白如玉,香甜軟糯。這四樣混搭在一起,構成了寧波的老底子早餐盛宴。除了「四大金剛」,寧波早餐還有米饅頭、灰汁團、糖糕、年糕湯、水晶油包……溫州篇| 糯米飯 |嘉興人對「吃」一直抱有很大的熱忱,嘉興人早飯的花樣,除了不得不嘗的C位美食——粽子和阿能面,還有各種點心、生煎、魚圓、餛飩等,每天一種樣式都可以吃上一陣,絕對不重樣。湖州篇| 丁蓮芳千張包子 |
  • 舌尖上的浙江,邀你品嘗素有「浙江綠谷」之稱的麗水美食,真饞人
    大體有敲肉羹、米粉羹、千張羹、海參羹等,最後進為甜羹,而以敲肉羹為最鮮。此羹細切精肉,拌以山粉,置於砧板,以刀背敲肉。鍋內調上湯汁,然後將肉下鍋,攪拌成羹。此羹滑、爽、脆、鮮,四味俱全,人人喜歡。松陽薄餅:松陽的薄餅以皮薄、餡料精細著稱,每逢端午節,人們多用木耳、香菇、金針菜、竹筍、豆芽、黃瓜、春分豆、豆腐乾、煎雞蛋、豬肉、田螺頭等等切絲、切丁拌炒煮熟當餡,以麵粉和水烙製成薄薄的圓皮,放上各種菜餚餡料,將餅皮卷包成竹筒形狀作為食品。
  • 品鮮寧波
    原標題:品鮮寧波 最近,和滬上幾位「吃貨」去慈谿訪古尋幽,品美食,嘗時鮮,探索寧波老味道。說到寧波菜,海鮮第一,從前滬城東門外有「外鹹瓜街」、「裡鹹瓜街」,小時候我總以為這裡是賣鹹醬瓜的地方,後來發現有許多寧波漁船停靠在黃浦江碼頭邊,船上扛下來大黃魚,鹹黃魚、帶魚,漁民挑著擔子在鹹瓜街一帶沿街設攤叫賣。
  • 雞髓筍—賈母賞給林黛玉與賈寶玉品嘗的一道最「矯情」的紅樓菜
    說話之間,媳婦們抬過飯桌,王夫人尤氏等忙上來放箸捧飯。賈母見自己幾色菜已擺完,另有兩大捧盒內盛了幾色菜,便是各房孝敬的舊規矩。賈母說:「我吩咐過幾次,蠲了罷,你們都不聽。」王夫人笑道:「不過都是家常東西。今日我吃齋,沒有別的孝順。那些麵筋豆腐,老太太又不甚愛吃,只揀了一樣椒油蓴醬來。」賈母笑道:「我倒也想這個吃。」鴛鴦聽說,便將碟子挪在跟前。
  • 蠶豆飯、烏米飯…麗水的立夏,瀰漫著怎樣醉人的鄉愁?
    蛙聲蟬鳴,草長鶯飛,綠肥紅瘦,雲捲雲舒……記憶中夏日的美好,就要在立夏開啟。那些年的夏日,枇杷鋪滿繼光街,青梅煮酒的醉人香味滿屋瀰漫,家裡有奶奶做的爽面,媽媽煮的豌豆糯米飯……時光依舊,記憶仍在,回味立夏時曾在麗水吃過的蠶豆飯、烏米飯、立夏糊,恰似回味過去。這一抹鄉愁,該與何人說?其實,都瀰漫在美食裡了。
  • 高筍歸屬是稻族
    既雲「高筍塘」想必和高筍有一些關係吧,但遺憾的是僅有一些傳說。 相傳在唐朝時,這裡還是一片莊稼地,只稀稀拉拉地住了十幾戶人家,其中有一戶姓崔,他家有個孩子叫崔沔。父親死得早,崔沔一邊種菜餬口,一邊發奮讀書,後來考上了進士。他念念不忘母親,經常陪著母親遊玩。一天,他們到餐館吃飯,崔沔拈了一樣菜給老媽吃。他媽咂咂嘴問:「這是啥子菜?」崔沔說,是高筍。他媽說好吃。
  • 教你各種玉米筍的做法,簡單又好吃,學會了秒變大廚!
    教你各種玉米筍的做法,簡單又好吃,學會了秒變大廚!有喜歡吃玉米筍的朋友嗎?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幾款關於玉米筍的美食食譜,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一下哦!加蒜泥、雞精、鹽、糖、醋、麻油、涼開水和一點味極鮮醬油(沒有生抽也可以)拌勻,撒香菜末即可食用4、這道菜味道主要來自於料汁,其實我覺得加點辣椒應該更好吃,然而最近吃不成辣。
  • 冬季好吃又滋補的美食,首選脆筍燒牛肉,學會之後勝過餐館菜!
    冬季好吃又滋補的美食,首選脆筍燒牛肉,學會之後勝過餐館菜!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大家好,再次見面很開心,讓小編為各位帶來今天的美食推薦!今天呢跟大家介紹的是一道非常好吃的家常菜,可以說美味與營養兼具,它就是脆筍燒牛肉。對一個常年的吃貨來說,脆筍燒牛肉這道菜絕對算得上是一頓頂級的美味,吃起來是滿嘴的享受。但是牛肉做起來其實並不容易,眾所周知牛肉是最容易發乾發柴的,一旦沒有做好就非常的難嚼,因此我們在做這道菜的時候需要用的特別的方法來醃製和烹飪牛肉。
  • 烏飯青梅健腳筍 ——義烏立夏舊俗趣談
    作者 :坐褲《禮記》月令篇描繪立夏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早前義烏民間立夏日作興食烏飯。烏飯是大米用烏飯(南燭)樹葉染色後煮成的飯。謎底便是烏飯。相傳食過烏飯不疰夏,祛風敗毒養顏,蚊蟲都恇(恇,怕的意思)敢來叮。烏飯的來歷,民間有一個傳說。相傳戰國時孫臏被龐涓設計陷害,挖去了膝蓋骨關在牢裡。龐涓為了得到他的兵法,假充好人送衣送飯,孫臏蒙在鼓裡,感激涕零,答應把平生所學心得寫出來。牢頭是個罅勺移民,生性正直,有一天他把龐涓的詭計跟孫臏和盤託出,孫臏才如夢方醒。
  • 「高筍」在荊楚農村地區,湖泊溝渠溼地中常見的一種野生菜
    菰芛文化早在唐代就普遍食用了,那個時候人們吃的是它的種子,叫做菰米。當做主食來吃,是「六穀」之一,地位很穩當。後來有人發現這種植物在染上某種「怪病」之後不抽穗,轉而生長出了白嫩的莖部,一試之下居然還很好吃,於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人工馴化,又經過了漫長的時間,茭白就成了我們現在所吃的高芛。《西京雜記》有說:「菰之有米者,長安人謂之雕胡」。宋玉《風賦》雲:「主人之女,為臣炊雕胡之飯,烹露葵之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