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國際情感之悲:戰爭祭品,痛失親人 | ||
NEWS.SOHU.COM 2003年12月31日14:53 廣州日報大洋網 |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 ||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伊拉克少年阿里·伊斯梅爾·阿巴斯在2003年悲慘地成為了戰爭的犧牲品。在英美聯軍對巴格達的一次轟炸中,阿里的10個親人被炸死,而他雙臂被炸飛,身體嚴重燒傷,獲救後痛哭不已,遭遇令人心碎。回顧今年,成為戰爭祭品的伊拉克平民又何止阿里一個人。對死難者和他們的家屬而言,迎來2003年也就迎來了痛苦,送走2003年卻無法送走悲慟。 直接引語 「你們能讓我的雙手完好如初嗎?醫生,我想要回我的手臂!如果我沒有一雙手,我再也不想活了……」———阿里·阿巴斯 「在這場伊拉克戰爭中,有成千上萬的兒童嚴重受傷,為什麼只救助一個阿里?」———負責治療阿里的醫生 「阿里留在這兒只是等死,請派出你們的運輸機來這兒接走他。你們能用高科技來轟炸我們,能制飛彈去摧毀阿里的家,但你們為什麼要吝嗇一架飛機,不去救他?」———照顧阿里的護士致函布希布萊爾 「車臣武裝分子用毒品將這些年輕的女孩變成了狠毒的女人。我還聽說這些女孩被殘忍地強姦,強姦過程還錄了像。這樣的話,這些車臣女孩將再也無法作為正常人在車臣生活下去,她們只剩下惟一的選擇,用裝滿釘子和軸承彈珠的炸彈將自己引爆身亡。」———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車臣問題高級顧問塞爾蓋·亞斯特澤姆斯基 人物日記 我叫阿里·伊斯梅爾·阿巴斯,今年12歲。我想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伊拉克的「斷臂阿里」,那就是我。 我覺得自己很不幸———在睡夢中莫名其妙地就被一枚美英聯軍投下的飛彈炸傷,失去了雙臂、失去了家人。但我其實很幸運———先是與死神擦肩而過,後來又成功地進行了植皮手術、裝上假肢。在這場伊拉克戰爭中有成千上萬的兒童死傷,惟有我得到了關注和資助,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讓我疑惑不已的是,那些發動戰爭的人與其炸傷了人再提供救治,何不乾脆避免戰爭的發生呢?沒有戰爭,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不幸的人,不是嗎? 3月30日 關鍵詞:幸福炸得粉碎 我原本在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有一個幸福的家,有疼我的爸爸媽媽和可愛的弟弟,媽媽肚子裡還有一個沒出世的小寶寶。可是,3月30日那天,一枚由美英聯軍戰鬥機投下的飛彈把我的幸福炸得粉碎,我幾乎所有親人都死了,。我的情況也不好,兩條手臂都被炸飛了,身上燒傷的皮膚讓我疼痛難忍。驚嚇、疼痛、傷心,我止不住地痛哭起來。 後來,我被送到巴格達的「薩達姆醫院」救治。但由於沒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我的傷口嚴重感染。醫生說,這樣下去我很快就會死掉的。有位護士通過媒體發出呼籲,希望有人能把我送到外國的好醫院接受治療。不久,我就成了伊拉克平民在戰火中煎熬的象徵。可出名有什麼用?我只想要回我的手臂和家人。 4月15日 關鍵詞:植皮手術成功 美軍直升機把我送到科威特接受治療。醫生說,我必須接受皮膚移植手術並裝上假臂。陪我到科威特的叔叔說,我不僅很快就可以去旅遊,而且說不定哪天還能繼續釣魚呢。我很高興,雖然傷口還是很疼。幾天後進行的植皮手術很成功,身上被燒傷的地方感覺好多了。 8月7日 關鍵詞:傷痕無法撫平 我坐飛機前往英國倫敦裝假肢。戰爭在我心裡留下了永遠無法撫平的傷痕,但我依然希望用自己的經歷為世界帶去和平。他們說,我樂觀的態度為全世界的孩子樹立了榜樣。 我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渴望裝上假肢,在英國上學。其實孤零零呆在英國有什麼好?可不這樣說他們哪會讓我接受治療?本來炸彈是他們投的,治好我是他們的責任。沒想到還要幫他們作秀,真悲哀。 10月13日 關鍵詞:人死不能復生 這一天,我成功地裝上了假肢。裝上假肢後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擁抱我的家人,可我心裡清楚,胳膊被炸飛還能裝假肢,人死了就無法復生,我再也無法見到死去的親人了。我知道自己很幸運。在伊拉克,比我更不幸的孩子有成千上萬,戰爭帶給我們的傷害實在太大了!我永遠忘不了那場可惡的戰爭和人們的悲痛! 另類悲哀 「黑寡婦」:最可悲的恐怖分子 2003年最令人恐懼的恐怖分子要算是車臣「黑寡婦」,這些蒙黑頭巾,穿黑長袍,心懷黑色的仇恨,動輒發動自殺性襲擊的高加索年輕女性成為了國際恐怖分子中的新焦點。據說她們是為在與俄政府軍作戰中犧牲的丈夫或兄弟報仇,而且從去年的莫斯科人質事件以來車臣叛軍已經訓練了大約40名這樣的「黑寡婦」,準備關鍵時刻使用。 車臣有句民諺說得好,受傷的野獸最危險。車臣叛軍使用了平時根本不參與戰爭的女性,可見車臣這片土地上生活變得如此慘烈。 「黑寡婦」固然是恐怖分子,但她們也是值得同情的女性,尤其可悲的是那些根本談不上為什麼人報仇而被迫成為「黑寡婦」的少女。 高加索山區少女一旦失去貞操,就只有死路一條。車臣恐怖分子就利用這點,將被劫為人質並慘遭凌辱的無辜少女變成「黑寡婦」。在恐怖分子灌輸宗教極端思想或強制吸毒後,這些可憐的女孩只能求「一死遮百醜」。此外「黑寡婦」中也不乏窮人家的女兒,她們用自己的生命為親人換點生活費。 人物獨白:從白衣天使到「黑寡婦」 我叫朱莉罕·葉莉卡茲耶娃,20歲。2003年7月5日在莫斯科的一個露天音樂會上,我成了讓人聞風喪膽的「黑寡婦」,走上了不歸路。(編者註:在那次自殺式爆炸中,16人被炸死,60人受傷。) 其實這並非我所願。我從小的願望是成為一名醫生,並在當地診所當了一名實習醫生,眼看夢想就要實現,但今年2月的一天,我正在去診所的路上,一輛白色小汽車飛速向我開過來,從車上下來幾名彪形大漢……之後的幾個月裡,我和其他幾名女孩被關在一起,強姦和毒品成了家常便飯。後來我們還被弄到國外接受訓練,由心理專家向我們灌輸宗教極端主義思想。 行動前兩天,我們觀摩了一場模擬「聖戰者」死後榮升天堂的儀式。行動前夕,他們讓我和另一名「黑寡婦」在錄像機前陳述自我爆炸的動機並寫下遺囑。至此,我們已是行屍走肉,沒有回頭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