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海控股收購華富國際交易獲批 全金融牌照+雙券商平臺成型

2020-12-18 經濟觀察網

最快下周四,在順利拿下香港全牌照證券公司華富國際後,泛海控股的全金融控股平臺版圖將再次擴容。

1月19日下午5時許,華富國際(00952.HK)就泛海控股溢價16%收購其控股權一事進一步公告稱,泛海控股境外全資附屬公司泛海國際金融已收到香港證監會批准華富國際集團主要股東變動的通知,雙方買賣協議先決條件已獲達成,預計該交易於1月26日完成。公告還稱,華富國際於1月20日上午9時復牌。

根據泛海控股2016年11月3日的公告,泛海國際金融擬以10.97億港元(折合每股1.3港元)收購賣方合計持有的華富國際7.95億股股份,約佔華富國際全部已發行股本的51%。完成交易後,泛海國際金融須就華富國際全部已發行股份及所有尚未行使的40,190,000份認股權和2,966,302份購股權作出無條件強制現金要約。

公開資料顯示,收購標的華富國際為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持有香港證券交易、期貨合約交易、證券諮詢、企業融資等牌照,是一家金融業務廣泛的全牌照券商。對泛海控股的全金融控股平臺而言,這次收購的意義顯而易見。

泛海控股在此前的公告中也明確表示,若本次收購最終實現,公司將擁有一個位於香港的全牌照證券公司,構建起「民生證券+華富國際」的境內外雙券商平臺布局。就行業布局來看,憑藉著華富國際的全金融牌照資質,泛海控股將構建起「民生證券+華富國際」的境內外雙券商平臺布局;從業務範圍上看,二者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業務聯動,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優質的服務。

境內外雙券商

在A股市場和國內金融債券行業,拿下券商、信託、保險等一塊塊燙金招牌後,泛海控股已經敲定了金融全牌照的格局。

但從泛海控股的角度看,這還遠遠不夠。奠定轉型基調後,泛海控股就把拓展海外市場作為未來業績支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香港作為靠近內地最具效率的國際化資本市場,先天優勢令本地金融及資產管理公司前景持續看好;同時,隨著滬港通持續運行、深港通臨近實施,香港券商牌照的價值日益凸顯,收購香港本土券商將更利於內地企業快速布局國際業務。

華富國際便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收購標的了。華富國際為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持有香港證券交易、期貨合約交易、證券諮詢、企業融資、資產管理等牌照,核心業務實體包括華富嘉洛證券、華富嘉洛企業融資、華富嘉洛資產管理、華富嘉洛私人財富管理及華富財經網站,主要向個人、企業及機構客戶提供優質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同時其還擁有香港交易所、新加坡證券交易所、芝商所會員資格及交易平臺,未來還計劃進入英國洲際期貨交易所。

此次收購華富國際,是泛海控股繼2014年收購和記港陸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中泛控股有限公司)之後在香港進行的又一單重大收購。對泛海控股而言,華富國際顯而易見的價值,在於和所控股的內地券商民生證券形成合力,打造一個布局中港兩地市場的券商平臺——華富國際可為境外投資者提供優質的A股服務,而民生證券則可以藉助華富國際為客戶提供境外資本市場服務,泛海控股的證券業務將可享受兩地資本市場的紅利,亦可適時對衝風險。

而就泛海控股的整體業務看,目前已涵蓋地產、金融、能源、投資等幾大板塊,地域也從國內拓展至美國、東南亞等地,華富國際作為一家上市的香港券商,立足香港這一國際化的資本市場,也可為泛海控股的其他業務提供有力支持。

全金融牌照

收購華富國際可謂泛海控股轉型金控平臺在2017年的開門紅,也是其延續三年的差異化產融結合之路之延續與升級。

從2014 年開始,泛海控股就根據宏觀經濟、行業和市場的新變化,結合大股東資源優勢,對公司發展方向進行了重新規劃。到2015年5月底,退至幕後一年的盧志強重歸一線,掛帥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長,公司轉型布局以來的各個環節也開始向縱深處挺進,公司的戰略目標也由「地產+金融+戰略投資」調整為「打造以金融為主體、以產業為基礎、以網際網路為平臺的產融一體化的國際化企業集團」。

如果說2015年公司在證券、信託、保險板塊的資本運作是為金控平臺布局打基礎,那麼2016年設立民金所、增資民生信託、設立融資擔保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和亞太再保險公司等動作則可看做泛海控股金控布局的再升級。

2016年7月,泛海暗中發力,在4個交易日內斥資超75億元增持民生銀行股權,在A+H股總股本中的持股比例為4.65%,重返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行列; 10月24日,泛海控股擬斥資約27億美元,收購在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大型綜合金融保險集團Genworth Financial的全部已發行股份。

至此,通過併購、新設等方式,泛海控股的金融版圖已涵蓋了證券、信託、保險、期貨、基金(籌)、資產管理、網際網路金融等領域,並形成了以民生證券、民生信託、亞太財險為核心的金融布局和業態分布,再加上此次收購華富國際,泛海控股在美國、香港設立的境外金融平臺也日益發揮更大作用,以「金融全牌照」為目標、橫跨境內外兩個市場的金融產業布局已日益完善,一個全金融控股平臺正在逐步形成。

泛海控股高層此前曾表示,3到5年之內,公司將進一步向金融產業投入300億到500億的核心資本,尋求萬億總資產規模和百億利潤。從泛海控股目前的情況看,公司正處於從成功轉型到轉型成功的通道中,但與其他以金融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金控集團相比,仍有很大的空間。

在一次內部講話中,泛海控股董事長盧志強曾強調,審視全球經濟發展形勢,觀察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國當前經濟形勢可以用「變化多、困難多、機會多」來概括,打造「以金融為主體、以產業為基礎、以網際網路為平臺的產融一體化國際企業集團」,還需要構建更為完整的金融產業鏈,形成多元化金融服務模式,持續加碼金融板塊並著重提升經營效率,加快海外業務布局和重點項目落地。

 

相關焦點

  • 野村東方國際總經理孫冬青:目標全牌照,優化金融超市的財富管理模式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12月20日,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在上海舉行開業慶典,正式在年前完成開業。作為國內首批新設外資控股券商,將如何布局?野村東方國際總經理孫冬青接受上證報採訪時表示,將發揮第一家日資合資券商的優勢,藉助控股股東野村的全球平臺優勢,借鑑其在本土市場長期積累的財富管理經驗,將業務在中國市場落地,為中國客戶的證券金融服務帶來新的體驗。她還透露公司將積極申請投行牌照,目標是成為全牌照的券商。
  • 泛海控股咬合的齒輪 雙管齊下內部調整與外部投資
    泛海控股的轉型網絡,正在越織越密。  觀點地產網 轉型的程序啟動後,泛海控股外部投資以及內部調整的兩個齒輪隨即緊密咬合著轉動開來。  近日,泛海控股剛剛搭建的香港平臺中泛控股(原和記港陸)公告透露,公司股份價格及成交量當日有明顯上升。經查詢,公司正在考慮一些可能的收購機會。於公告日期,中泛控股並未就任何可能收購事項訂立正式買賣協議。
  • 又一家日資控股券商來了,日本大和證券正式獲批,退出近六年後重返...
    今年以來,外資參股、控股券商動作頻頻。年初,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在上海設立首家證券營業部獲批後,2月再次傳來金圓統一證券進場的消息。此前有分析指出,大和證券未來可能會在財富管理、投行、賣方研究等業務領域重點展業。
  • 持全面金融牌照資質,艾德控股集團布局環球金融框架
    於專業港美股領域,艾德控股集團的核心成員——艾德證券期貨有限公司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績,是香港交易所參與者(02047)(OTP-C經紀代號︰0974及0977),同時也是香港證監會發牌之持牌法團(中央編號:BHT550),持有第1、2、3、4、5、9類受規管活動牌照。若從持牌數量來看,已擁有多種類牌照資質的艾德證券期貨有限公司已超越了多數老牌港美股券商,成為港美股券商中的領先者。
  • 商業銀行旗下金融牌照大全
    此外券商和基金公司還有一些子公司,如19家券商資管子公司、79家基金子公司等。(二)商業銀行控股非銀金融機構:隸屬於銀保監會管轄體系(111家)1、45家銀行擁有金融租賃牌照:地方性銀行合計32家、城商行22家70家金融租賃公司中有45家為商業銀行控股。
  • 陸金所香港摘得牌照 金融科技機構競賽加速
    繼玖富數科、友信金服等機構在香港證券市場攻城略地後,陸金所控股旗下公司陸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金所香港」)也於近日獲批香港第1類證券交易牌照,並將於8月上線財富管理平臺「陸香港」App。在分析人士看來,金融科技企業紛紛布局香港證券市場,主要是為謀取增量牌照,豐富產品形態,打造生態閉環。
  • 中國最全的25張金融牌照超級解讀(含銀行、保險、信託、券商、金融租賃、期貨、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額貸款、典當等)
    ,依託網際網路開展金融業務的企業違約成本愈來愈高,金融牌照價值凸顯,其市場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甚至已然將企業持有的金融牌照數量與公司綜合實力劃上等號。目前,我國需要審批和備案的金融業務資質有三十多種,包括銀行、保險、信託、券商、金融租賃、期貨、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額貸款、典當等。
  • 泛海旗下金融子公司「冰火兩重天」:民生證券IPO「開門紅」,民生...
    記者丨馬曉甜  1月14日晚間,泛海控股披露旗下控股金融子公司 2020 年度財務信息。  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金控之一,泛海以地產起家,但隨著版圖不斷擴張,目前金融已成為公司「招牌」業務。  2020 年 1 月,經證監會核准,公司所屬行業分類由「房地產」變更為「金融業-其他金融業」。截至2020年6月底,泛海控股納入合併報表範圍的公司共有195家,其中金融企業有113家。
  • 地產「換道」金融 泛海控股交出了怎樣的周年答卷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地產轉型金融的泛海控股,已經開始真正實現金融當家。要知道泛海控股是2019年1月13日,才經中國證監會核准,分類正式由「房地產業」轉為「金融業」,更換賽道一周年便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與資本叢林裡此起彼落的其他企業相比,泛海低調潛行,悄然壯大逐步穩健做強。
  • 渣打銀行謀在華券商牌照 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加速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近年國內新落地的外資控股券商已多達8家(未統計滙豐前海證券,其被認為是內地首家港資控股券商),其中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摩根大通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野村東方證券」)兩家新設外資控股券商均已順利開業。
  • 三問泛海融創大交易:盧志強的減法和加法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杜遠/文近日,泛海控股與融創地產的交易一經宣布,就引起不小的震動。作為近年來地產行業轉型最徹底的樣本之一,泛海將把京滬兩地的地產項目轉手給融創,一向善於把握大勢的盧志強看來正在將泛海的戰略轉型進行到底。這筆交易也讓外界生出不少疑問,泛海控股的業務版圖橫跨地產、金融、戰略投資,但地產行業是泛海的「龍興之地」,北京東風鄉、上海董家渡地塊更是一線城市不可多得的稀缺資源,泛海控股是否到了「斷臂求生」的危急關頭?
  • 銀行將拿券商牌照傳言再起 效率與風險值得關注
    來源:國際金融報金融市場改革開放加速推進,銀行進入券業幾種路徑。銀行入局傳言令券商「瑟瑟發抖」,市場認為「鯰魚」來了。金融市場改革開放加速推進,國內打造航母級券商亟待「破冰」。近日有媒體稱,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
  • 方德金控收購香港OTS 獲得國際資本市場「通行證」
    香港2018年12月20日電——方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Forthright Financial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 已收購OTS Capital Management Co., Ltd.(「OTS」)。
  • 若真獲券商牌照,商業銀行能做什麼?
    證監會發言人此言一出,更印證了「將有商業銀行獲得券商牌照」此言不虛。為何傳言在此時發生?此刻傳出「證監會將向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的消息,或許與我國正在進行的金融市場全面開放有關。2020年4月1日起,我國全面開放金融市場。這意味著國外的保險、券商、期貨公司以及信用評級機構從這一天開始都可來中國開全資公司。
  • 廈門第二家AMC成立,新希望系的金融牌照或再下一城
    整合多張金融牌照搭建全平臺作為中國民營企業中較早布局金融領域的企業之一的新希望,公司也一直奉行「金融驅動」理念,其創始人劉永好不止一次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達了其對金融牌照的渴望。「新希望做了三十多年產業,有了產業基礎和規模。
  • 外資控股券商擴至5家 純外資券商爭奪...
    目前,有18家合資券商的設立申請等待批覆,已獲批外資控股券商則抑制不住謀求控股券商100%持股權的「野心」,高盛及摩根史坦利方的高管在談及獲準控股時,都無一例外表達了相關計劃。過去二十多年來,合資券商在中國發展幾經反覆,除了基因特殊的中金公司外,合資券商各項指標排名均在行業後列。
  • 美股券商開戰,清算牌照成香餑餑!永久0佣金的尊嘉金融優勢明顯
    隨著國內新興網際網路公司的快速崛起,中國金融科技正在領跑全球,中概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國內投資者選擇進行港美股投資。隨著海外資產配置需求的日益增長,國內網際網路券商也隨之進入高速發展期,各家券商紛紛加速布局。雖然證券業務的前端競爭日趨白熱化,但幾家頭部券商在後臺服務的競爭則更為有戲!
  • 茅臺也成立金融公司了,實業公司涉足金融是「脫實向虛」嗎
    像不少越做越大的公司一樣,茅臺也要成立自己的金融公司了。實際上,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大型企業通過參股、收購、自建平臺等方式涉足金融領域。茅臺當然不是第一家,同樣也不會是最後一家。
  • PayPal全資控股這家第三方支付,要衝擊微信支付寶?外來和尚...
    業內人士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指出,恰逢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時點,PayPal實現對國付寶的全資控股不僅有著進一步探索中國市場的戰略意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其看好中國對外開放的金融市場。面對國內支付市場激烈的競爭,跨境支付可能是PayPal入華之後的主要發力點。
  • ...一季度盈利3.69億,二季度收購一家香港券商,三季度收購道口貸
    我將擔任整合後的宜人貸CEO,與經驗豐富洞悉市場的新管理層團隊攜手打造出一家全球領先的科技驅動型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宜人貸董事會主席、CEO唐寧表示,宜信普惠金融業務將成為國內最大的信貸科技平臺,涵蓋全方位全渠道的產品和服務,而宜人財富將為大眾富裕階層提供基於資產配置理念的數字財富管理解決方案。作為業務重組的一部分,宜人貸還將進行全新品牌升級,新品牌名為「宜人金科」(Yiren Dig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