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學而優則仕」的15位官員

2021-02-13 人民網教育頻道

2015年新一輪人事調動中,多名大學校長因步入仕途而備受關注。中共中央辦公廳2014年11月《2014-2018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中,首次明確提出要從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單位裡,培養和選拔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輿論認為,「學者從政」或成為中央人事任命的「新常態」。事實上,現任的國家部委領導中就有不少出身高校的校長及知名學者。

下面,就讓小編帶你盤點一下,這些年,從高校校長或黨委書記職位步入政界,「學而優則仕」的官員們。

陳吉寧,原清華大學校長。2015年1月28日,中央組織部宣布陳吉寧任環保部黨組書記。

【簡歷】

陳吉寧,男,漢族,生於1964年2月,吉林梨樹人,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工學博士,教授。

1981年9月清華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學習,1986年7月畢業並獲學士學位。1993年獲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土木系博士學位。1992年12月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後。1994年12月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助理研究員。1998年回清華大學任教,1999年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2006年2月任清華大學副校長,2007年12月任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2012年1月任清華大學校長。2015年1月任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

侯建國,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2015年1月28日,中央組織部宣布侯建國任科技部副部長。

【簡歷】

侯建國,男,漢族,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科學技術部副部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

1959年生於福建,1978—1989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獲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1988年至1995年,先後在前蘇聯科學院結晶學研究所電鏡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美國Oregon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科學研究工作。1995年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主任。2000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2001年9月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總會會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4年8月起兼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常務副主任。2004年11月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5年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2008年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2015年1月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

郭廣生,原北京工業大學校長。2015年1月出任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屬正局級幹部。

【簡歷】

郭廣生,男,1963年生於河南林州,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79年9月考入山東大學化學系電化學專業學習,先後獲得理學學士、理學碩士及工學博士學位。1995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研修高等教育管理。曾任北京化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等職務。2010年5月任北京工業大學校長。2013年12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2015年1月出任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屬正局級幹部。

曲星,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2014年1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免去廖力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特命全權大使職務,任命曲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特命全權大使。

【簡歷】

曲星,男,1956年5月出生,籍貫山東萊州。198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1985年畢業於外交學院,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6-1992年留學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分別於1988年和1992年獲政治學碩士和政治學博士學位。自1985年起在外交學院任教,歷任外交學系中國對外關係教研室主任、外交學系副主任、外交學院院長助理和外交學院副院長、教授兼博士生導師。2006-2009年任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公使。2010年1月起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2014年6月,中央批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更名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曲星教授擔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首任院長。2014年12月18日,曲星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比利時王國特命全權大使。

周祖翼,原同濟大學黨委書記。2014年8月,出任中央組織部部務委員(副部長級)兼幹部二局局長。

【簡歷】

周祖翼,男,漢族,1965年1月出生,浙江天台人,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祖翼1984年7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地質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89年10月在同濟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92-1993年任同濟大學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系副教授、副系主任;1993年3月至1994年3月為英國威爾斯大學皇家學會訪問學者;1994年4月任同濟大學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系研究員、副系主任、系黨總支書記等職;1996年1月受聘為博士生導師;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為瑞士聯邦高等理工學院(ETH)地球科學系訪問教授;1998年8月任同濟大學理學院黨委書記;2000年8月起兼任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系主任;2002年7月至2004年4月兼任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院長。2002年7月任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2004年12月起兼任同濟大學副校長。2007年6月任同濟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正局級)兼副校長。2008年1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正局級)。2011年11月任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2014年8月起,任中組部部務委員(副部長級)兼幹部二局局長。

周祖翼教授曾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三等獎(1996年)、上海科技論壇一等獎(1998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年,2008年)、上海市新長徵突擊手(1995年)、上海市勞動模範(1996年)、全國優秀歸國留學人員(1997年)、上海職工十大創業先鋒(1997年)、寶鋼優秀教師獎(2001年)等榮譽。2002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曾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理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海洋科學組委員(1995-2002年),上海市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2001-2005年),國際綜合大洋鑽探計劃(IODP)科學規劃委員會(SPC)委員(2003-2007年)等職。現任《地球科學進展》、《石油實驗地質》、《極地研究》、《南方海相油氣》、《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海洋石油》等刊物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學科組第七、八屆評審委員(1997-2000年)、第十一、十二屆評審組副組長(2006-2008年),中國海洋學會海底科學分會副會長(2004年-),中國地質學會海洋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6年-)等職。199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申長雨,原大連理工大學校長。2013年12月,出任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黨組書記。

【簡歷】

申長雨,中共黨員,漢族,1963年6月出生,河南南陽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1990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8月到鄭州工學院工作。1993年晉升為教授,同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4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6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並首批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997年2月任鄭州工業大學副校長。2000年7月任鄭州大學常務副校長。2003年2月任鄭州大學校長。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8月任大連理工大學校長。2013年12月任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黨組書記。

陳章良,原中國農業大學校長。2013年6月,出任中國科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簡歷】

陳章良,男,漢族,1961年2月生,福建福清人,無黨派,1982年7月參加工作,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學系植物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教授。

1978—1982年 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熱帶作物栽培系栽培專業學習

1982—1983年 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生物系教師

1983—1987年 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學系植物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

1987—1992年 北京大學生物系副教授、教授(1989年)

1992—1993年 北京大學生物系主任

1993—1995年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1995—1995年 北京大學副校長兼生命科學學院院長(1995年當選第八屆全國青聯副主席)

1995—2002年 北京大學副校長(2000年當選第九屆全國青聯副主席)

2002—2007年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副部長級)(2005年當選第十屆全國青聯副主席)

2007— 2013年 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

2013年6月當選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第八、九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陳希,原清華大學黨委書記。2013年4月,出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

【簡歷】

陳希,男,漢族,1953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 1978年11月入黨,1970年12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物化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碩士,研究員。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做訪問學者。歷任清華大學團委書記、校黨委常委、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化工系黨委副書記、校黨委副書記、校黨委常務副書記。2002年1月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2008年11月任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2010年9月任遼寧省委副書記。2011年4月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2011年5月任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2013年4月任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中共十六、十七屆中央紀委委員。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

潘雲鶴,原浙江大學校長。2013年3月,出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

【簡歷】

潘雲鶴(1946.11.4- ),計算機應用專家。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1970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學系。1981年浙江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獲碩士學位,並留校歷任計算機系講師、副教授、教授。1995年5月-2006年8月擔任浙江大學校長。2006年6月至今擔任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2013年3月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現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顧問、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

潘雲鶴是中國智能CAD和計算機美術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長期從事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輔助設計、人工智慧和工業設計的研究,在計算機美術、智能CAD、計算機輔助產品創新、虛擬實境、數字文物保護和數字圖書館等領域,承擔過多個重要科研課題,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他發表研究論文多篇,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杜玉波,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2011年起出任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簡歷】

杜玉波,男,漢族,1955年9月生,河北晉州人,1975年6月入黨,1974年2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研究員。現任教育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1974-1975年 河北省晉縣田村公社專職團委副書記兼公社通訊員

1975-1978年 北京工業學院光學工程系光學儀器結構專業學生

1978-1983年 北京工業學院飛行器工程系學生輔導員、團總支書記

1983-1985年 北京工業學院團委副書記、書記

1985-1988年 北京理工大學七系黨總支書記

1988-1989年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進修中心脫產學習

1989-1991年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

1991-1993年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1993-1996年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其間:1993-1994年在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1993-1996年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生)

1996-2001年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2001-2002年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2002-2010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

2010-2011年 教育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

2011年- 教育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蔣樹聲,原南京大學校長。曾任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現任民盟中央主席。

【簡歷】

蔣樹聲,男,漢族,1940年4月生,江蘇無錫人,民盟成員,1963年8月參加工作,南京大學物理學系金屬物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現任民盟中央主席。

1958—1963年 南京大學物理學系金屬物理專業學習

1963—1985年 南京大學物理學系助教、講師(其間1979-1982年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訪問研究員)

1985-1993年 南京大學物理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其間:1986—1987年英國達勒姆大學訪問研究員;1991—1992年、1993年3月—8月澳大利亞雪梨大學訪問教授)

1993—1996年 南京大學物理學系主任(其間:1995—1996年義大利科學院MASPEC研究所訪問教授)

1996—1997年 南京大學副校長

1997—2003年 南京大學校長(2000.02明確為副部長級;2002年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名譽博士;2003年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名譽博士)

2003—2005年 民盟中央副主席,南京大學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2005—2006年 民盟中央主席(2005.12按部長級待遇),南京大學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2006—2008年 民盟中央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2008—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至2013年3月),民盟中央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袁貴仁,原北京師範大學校長。2009年10月31日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任命袁貴仁為教育部部長。現任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簡歷】

袁貴仁,男,漢族,1950年11月生,安徽固鎮人,1975年2月入黨,1969年5月參加工作,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教授。現任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

1969-1978年 安徽省固鎮縣王莊中學、五七大學教師

1978-1984年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學習,獲學士、碩士學位

1984-1989年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教師、系副主任

1989-1995年 北京師範大學社科處處長、副教務長、教科辦副主任

1995-1996年 北京師範大學常務副校長

1996-1998年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1998-1999年 北京市市長助理兼市教委主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1999-2001年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2001-2005年 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

2005-2009年 教育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2009年- 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

第十七屆中央紀委委員。

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郝平,原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2009年起任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

【簡歷】

郝平,男,漢族,1959年9月生,山東青島人,1982年6月入黨,1982年8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

現任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

1978-1982年 北京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學生

1982-1986年 北京大學校長辦公室等校機關工作

1986-1991年 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

1991-1992年 美國東西方中心訪問學者

1992-1995年 美國夏威夷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1995-2001年 北京大學外事處處長、校長助理(1997.04)、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1998.09)、黨委常委(1999.02)(其間:1995-1999年在職攻讀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2001-2005年 北京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其間:2004-2005年在中央黨校中青班學習)

2005-2009年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

2009- 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主要研究成果有:《北京大學創辦史實考源》、《孫中山革命與美國》、《無奈的結果-司徒雷登與中國》。

曹建明,原華東政法學院院長(現華東政法大學)。現任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檢察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檢察官。

【簡歷】

曹建明,男,漢族,1955年9月生,江蘇南通人,1972年12月參加工作,197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國際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教授。現任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檢察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檢察官。

1972-1975年 上海市靜安區飲食公司前進飲食店職工,向陽中心店黨支部副書記、公司團委副書記

1975-1979年 上海市衛生局後方衛生處政工組負責人

1979-1983年 華東政法學院法律專業學習

1983-1986年 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國際法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6-1986年 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教師、系負責人

1986-1995年 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副主任、主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其間:1988-1989年比利時國立根特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1990.07-1990.12美國舊金山大學講學)

1995-1997年 華東政法學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

1997-1999年 華東政法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1998.10主持黨委工作)

1999-2002年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國家法官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二級大法官(其間:2001.03-2001.05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2002-2003年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審判委員會委員,國家法官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一級大法官

2003-2008年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審判委員會委員,一級大法官

2008-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檢察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檢察官

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

鋼,原同濟大學校長。2007年4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任命萬鋼為科學技術部部長。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

【簡歷】

萬鋼,男,漢族,1952年8月生,上海市人,致公黨成員,1969年4月參加工作,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機械系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教授。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

1969—1975年 吉林省延吉縣三道公社知青

1975—1978年 東北林業大學道橋系學習

1978—1979年 東北林業大學基礎部物理教研室教師

1979—1981年 同濟大學結構理論研究所實驗力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1—1985年 同濟大學數力系光測力學研究室教師

1985—1991年 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機械系博士研究生

1991—2001年 德國奧迪汽車公司技術開發部工程師,生產部、總體規劃部技術經理

2001—2004年 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同濟大學校長助理、汽車學院院長,副校長(主持工作)

2004—2006年 同濟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2006—2007年 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同濟大學校長

2007—2007年 科學技術部部長,致公黨中央副主席

2007—2008年 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

2008—2013年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

2013—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

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十屆全國政協三次會議增選為常務委員,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添加微信號人民教育關注我們,每天精彩不斷!

喜歡本文,請按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你對本文有何看法?快來分享自己的觀點吧~

相關焦點

  • 「學而優則仕」的「優」是「餘裕」
    我也只是幾年前才了解得更多的。記得那次與家父閒聊天,聊到一個很俗的話題,就是關於貪官泛濫的事。人人都問,這些人都是怎麼被選拔上去的。家父便說,現在的選拔確實大可深究。子曰,「學而優則仕」。意即學問做得還有餘裕,便可以去做官。而現在那些貪官,本來並無學問,又奢談什麼餘裕!
  • 「學而優則仕」,你的理解正確嗎?
    樹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學而優則仕」這一句名言繼續學習中孔子的學生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很多人往往忽略前半句,只看後半句,一個完整的意思就只剩下一半,學而優則仕。這句經典被片面地誤讀,變成了「學習好了就可以做官」。中國封建社會出現了「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現象,「應試官」應運而生,為入仕皓首窮經,做了官無所作為。
  • 羅安憲:「學而優則仕」義涵的歷史轉變及其影響
    在世襲制條件下,入仕只是極少數人的事情,普通士人因為無望所以亦不幻想。而在科舉制的條件下,只要努力,一切幻想均有可能。與科舉制度相伴隨,「學而優則仕」的含義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學」不再是學做人,不再是為立身而學,而是為「仕」而學,為「幹祿」而學,為功名利祿而學。韓愈曰:「其學其問,以之取名致官而已。」
  • 北京大學畢業生75%選擇有編制工作,學而優則仕,穩定大於就業
    這個概率是十分可怕的,我們要知道一個學校3/4以上的學生還都是頂尖名校的畢業生,選擇了有編制或者是體制內的工作,也就說明了很多問題,也就說明社會的就業確實是比較困難對於頂尖名校畢業生,他們對於一些好的崗位,好的企業的崗位基本上是可以唾手可得的,但是他們卻選擇了有編制的安穩的工作,這讓是無法解釋的,這讓人是無法理解的2.學而優則仕
  • 學而優則仕?北大畢業生超四分之三進入體制內?
    換言之,「這屆年輕人不好騙了」總的說來,這種現象其實也沒什麼新鮮的,我國本來也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無非是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導致了體制內工作吸引力的下降,而一旦性價比發生反轉,自然會體現在畢業生的選擇上。朋友們對此有何看法呢?
  • 遊戲版「學而優則仕」:香港國情教育的創新實踐
    新華社香港9月13日電題:遊戲版「學而優則仕」:香港國情教育的創新實踐新華社記者 陸敏一個小書童,通過答題攢到500分可以當秀才,2000分可以當進士,每一次晉級都可以解鎖更多頭像,選擇角色、表情、形態和服飾。這是在玩「學而優則仕」遊戲嗎?不是,這是學生在網上閱讀中華歷史文化經典的一個場景。
  • 日本精英官員職位為何人氣下降?
    由於只有通過這項考試者,日後才有機會逐步晉升為中央政府課長(相當於處長)以上的高級官員(頂點是各部的事務次官,即常務副部長),每年的國家公務員綜合職考試一直是日本名校優秀學子的激烈競爭場。最終合格者在日本被稱為「career 官僚」,作為高級官員接班人的精英官員,入職後會受到政府特別培養和逐步提拔。可以說,日本比中國更加忠實地實踐了「學而優則仕」的東亞傳統。
  • 古代官員學些啥:學文 學禮 學法 還要學專業(圖)
    原標題:古代官員學些啥導讀:我國古代歷史上,在國家穩定、世道承平之時,對官員是有一定文化素養要求的。有些開明的帝王,還會加強對在職官員的相關培訓。好學入仕後往往離不開書冊,「不知書」成為笑柄古代官員普遍好讀書,大多自幼讀經、史、子、集,經過若干年的訓練,入仕時方能知曉為人處世之理和感悟治亂興衰之道。
  • 三個月內兩度履新,學者型官員胡文容離魯赴渝
    作為一位學者型官員,其經歷主要分為高校和組織系統兩部分。1981年7月,年僅17歲的胡文容考入華東冶金學院化工系讀本科,1985年7月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同年8月,胡文容任教山東科技大學,同時攻讀本校研究。1992年,研究生畢業獲得碩士學位。隨後,胡文容考上同濟大學攻讀博士,1995年,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 盤點同姓名官員:60後女幹部撞名前國家副主席-官員 國家副主席 女...
    漫畫在同名同姓這件事上,大領導們亦「不能免俗」,在「海運倉內參」(ID:hycplb)的記憶裡,目前在職的官員裡就有不少「撞名字」的情況。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李建國同志,他生於1946年4月,現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不過,叫李建國的官員不止他一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黨委書記也叫李建國,他生於1959年1月,比李建國副委員長小13歲。
  • 大連人壓哨籤入2位瑞典國腳,盤點大連足球史上的15位瑞典外援
    大連人壓哨籤入2位瑞典國腳,盤點大連足球史上的15位瑞典外援 北京時間2020年2月28日,在中超外援轉會窗口關閉前,大連人職業足球俱樂部(前大連一方)壓哨籤入了薩姆-拉爾森(Sam Larsson)和馬庫斯-丹尼爾森(Marcus Danielsson)兩名外援,加上哈姆西克、龍東和博阿滕,大連人隊參加2020年中超聯賽的5位外援全部到位。
  • 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清朝廢科舉之後,政府官員都是怎麼來的呢?
    新成立的學堂其實並不與選拔官員直接掛鈎,更像是今天大學生與考公務員之間是分離的,但科舉乍廢,新設立的學堂又如此毅然決然地與選拔官員分開,這必然導致一個問題,即接下來政府官員到底從哪來?原先的「學而優則仕」現在已經隨著科舉的廢除而結束,學子從進學堂到畢業工作或繼續深造,無論如何都變成了一個「純粹」的知識分子,與官場聯繫少之又少,而官場也成為了「職業」官員所生存的地方。士與官之間分離得如此迅速而又沒有相應的善後措施,必然會帶來一個問題,即新任官員或是極少數出身新式學堂的學生,或是通過「別樣」的途徑進入官場的。
  • 官員談狗肉節主持人吃狗肉 盤點各種奇葩反胃食物
    官員談狗肉節主持人吃狗肉 盤點各種奇葩反胃食物     6月21日玉林的狗肉節引發網友熱議,不少意見不同的網友更是在微博上互噴,有媒體報導指玉林的某官員稱「敢幹涉吃狗肉,他們會提刀殺人的」,再加上微博上不少「大V」呼籲不吃狗肉,讓玉林的狗肉節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 高考倒計時15天,其實文言文高頻詞彙就這麼多
    一與政事相關的常用詞官員到某地任職,做一些相關的政事,實行一定的政策,會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貶評論。於是官員與百姓、官員與官員、官員與國君(帝王)之間就會有許多「動作」發生。詣:到,去。勸:①鼓勵,獎勵;②受到鼓勵、獎勵。
  • 7月19日到學而優書店聽中大教授講座
    時間:7月19日15:00-17:30  地點:海珠區新港西路93號學而優書店4樓多功能廳  報名:關注微信號(xooyo2014),找到「活動報名」,填寫「姓名+手機號碼」,憑得到的二維碼在籤到處通過掃描進場。
  • 如何評價施耐庵所說「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
    近日有網友提問:「施耐庵在《水滸序》中留下「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的論斷,這句話放在今天還適用嗎?我感覺很有道理啊。」現在,先把有沒有道理放一邊。來看看這名話化於何處?這句話實為勸學之用:15歲(志學之年)要專注於學習;30歲要學有所成;40歲要懂權變之道;50歲要為天所命;60歲要通達人心;70歲要順心合法度。以上也是儒家所強調的修境、悟境、證境的自我修養和完善過程。
  • 2018年如何利用文昌位順利通考
    下面為大家推薦兩種文昌位,第一種是流年文昌位,一年做一次調整;第二種是本命文昌位,屬於終生文昌位,只需做一次調整即可(除了搬家之外)。溫馨提示:參加中考、高考,自考,公務員考試,還有建造師、環評師、會計師等等,利用文昌位均可有效提高考運。 文昌 是管思維策劃的,也可以叫智慧星。文昌原是屬星官名,在神話中,文昌星君掌管天下的功名和祿位大權,因此人們常常隨身佩戴或者在文昌位擺放吉祥物,以此來增加運勢改善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