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爛泥扶不上牆,真實歷史上真的是那樣嗎

2020-12-19 尋根拜祖

電視劇嗎,半真半假,為了襯託主角,烘託劇情,肯定要對人物臉譜化,白的無限拔高,黑得使勁貶低。《雍正王朝》中的太子胤礽,顯然有被「灰色化」的傾向,如果剝離情節塑造的文學色彩,胤礽其實是一個歷史悲劇人物。

胤礽的生母,是康熙帝的第一任皇后赫舍裡氏。胤礽本有一個哥哥,早夭,所以他成了嫡長子。胤礽一生的幸運與不幸,都是因為這個身份。

胤礽剛剛出生兩個時辰,還沒有喝上母親一口奶水,赫舍裡氏就因難產而死。年輕的康熙,與赫舍裡氏感情非常深厚,他把對愛妻的思念,全都加在了胤礽身上。在胤礽剛剛過完周歲生日時,康熙帝下旨,冊封他為太子,成為滿清歷史上唯一一位太子。

胤礽的一生,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幸福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父子罅隙頓生的危機階段,兩次被廢的父子反目階段。

幼年時期的胤礽,聰穎好學,文武兼備。他六歲讀書,十二歲讀完四書五經,他五歲第一次隨康熙射獵,射獲一鹿四兔。從康熙三十四年西徵準噶爾開始,胤礽多次出任監國,期間「舉朝皆稱皇太子之善」,康熙也多次誇讚胤礽。

可見,胤礽的學問、武備、處理政務的能力,都是相當出色的,並不像《雍正王朝》裡描寫得那樣,只會發脾氣,把政務搞得一團糟,爛泥扶不上牆。即便胤礽被廢後,康熙依然對胤礽的能力表示認可:「胤礽之儀表及學問才技,俱有可觀。

這恐怕也是康熙二次復立胤礽為太子的很重要原因。康熙對胤礽的不滿,始發端來自於對胤礽的品行不滿。

康熙二十九年,胤礽和老三胤祉,到前線探望親徵的父親。彼時康熙臥病,胤礽似乎對父親的病情漠不關心。他冷漠的態度,讓康熙很受傷,他把胤礽趕回北京。那一年胤礽16歲,是父子間第一次產生隔閡。

不過,這並沒有改變康熙對胤礽的溺愛,在父親的驕縱下,胤礽暴露出了越發嚴重的私德問題,他脾氣暴躁,奢靡無度,好酒色養男寵,甚至發生了搜刮民財的違法行為。

當有人把太子的這個變化,反饋給康熙帝的時候,康熙一律採取「護犢子」的態度,反而嚴厲處罰告狀者。「棒打出孝子,慣養忤逆兒」,民間老話作用在這對皇家父子身上,胤礽越來越出格的私德虧損,成了反對派的靶子。

當父子間相安無事時,胤礽的這些毛病,在康熙看來根本不算啥,可是當他們之間一旦出現嫌隙,這些毛病就被無限放大。

康熙四十二年,胤礽的叔公索額圖被囚殺,以此為標誌,康熙對胤礽的不滿開始公開化。康熙四十七年九月,木蘭秋闈中,胤礽舉止異常,被康熙認為有篡逆圖謀。康熙當機立斷,以胤礽勾結索額圖黨羽,企圖弒君為由,廢胤礽太子之位。

就在當年十月,大阿哥胤褆勾結蒙古喇嘛,「魘魅」(巫術)胤礽事發,康熙帝震怒之下永久圈禁胤褆。這件事讓康熙聯想到胤礽那段時間失常的舉止,認為太子是受了巫術之害,於是又在第二年,胤礽身體康復後,再次復立他為太子。

然而,僅僅兩年後,因為「託合齊會飲結黨案」,胤礽二度被廢太子。這次被廢,康熙給胤礽加了幾條罪:「暴虐無所不為,不知忠孝,不識廉恥,行事乖戾,有不可言者。」說胤礽這些罪,都因為其「狂疾」難愈。

當然,在這份廢太子詔書中,康熙依然承認,胤礽的「學問材技,俱有可觀」。

康熙兩次廢掉胤礽,其實理由都有點牽強。弒父謀位,他自己都推翻了這個說法,私德問題早就存在,過去康熙不以為然,怎麼這會兒就成了廢太子的理由?最過分的是,康熙還拿赫舍裡氏難產說事,說是胤礽「克母」,不孝。

其實,胤礽的悲劇就一個原因——太子之位!

胤礽作為太子,成年後必然參政,又多次監國,周邊肯定形成自己的勢力。康熙對眾皇子的定位,跟明朝不同,他希望兒子們接受良好的教育,將來能成為「內襄政本,外領師幹」的皇權擁護力量。

可事實上,皇子們的參政帶來的後果是,各自形成了政治勢力,成了威脅太子之位的外部力量。前面提到的「魘魅案」、「會飲結黨案」,以及「張明德案」等等,都是康熙王朝「九子奪嫡」的產物。

當太子的勢力達到一定程度,它有必然與皇權形成衝突。康熙王朝兩位政治大佬索額圖、明珠之死,都是這個矛盾激化的結果。

胤礽作為太子,始終處於明槍暗箭的傷害中,無處可躲。他參政就會與父親產生矛盾,不參政就會被視作無能,況且參不參政由不得他,政治鬥爭的走向,他也控制不了。不光他控制不了,連康熙皇帝本人都無能為力,都被搞得身心憔悴,暗自傷神。

「魘魅案」導致太子精神失常不可信,很可能是胤礽在長期的被打壓下,出現了精神崩潰的跡象!

胤礽被廢後,康熙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誰被立為太子,都會成為下一個打擊目標,胤礽的悲劇還會重演,所以乾脆不立太子。他心目中的繼承人,也因此得以保護起來。

由此可見,胤礽的悲劇其實跟他本人沒多大關係,說破天的理由都是假的,即便胤礽補缺自己的私德缺陷,他依然逃不脫宿命。假如換作雍正(胤禛),也是一個結果。

這才是歷史上太子胤礽的真面目:學識出眾,能力超拔,絕不是電視中那副無能無德,只知道貪圖享樂的萎縮之輩。只可惜,康熙給了他一個不堪負重的愛,讓他成了政治絞肉機的犧牲品!

相關焦點

  • 太子胤礽真的爛泥扶不上牆嗎?真實歷史上,胤礽為何被康熙廢掉?
    這是皇位之爭也是生死之搏,而這這個過程中,作為太子卻顯得黯然失色。那麼,作為被康熙傾盡心血培養的接班人,為什麼會出現兩次被廢太子之位,是能力問題還是其他原因呢?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有一位老師,叫王掞,在太子被廢後,曾經為太子打抱不平,當著康熙的面罵盡了滿朝文武及諸位皇子,順帶著連康熙也給罵了一頓。
  • 《雍正王朝》王掞舉薦太子胤礽是不負責任嗎?
    歡迎來到百家號《老者聊歷史》,今天我們講的是:《雍正王朝》王掞舉薦太子是不負責任嗎?王掞肯定不是瞎攪合,結合這部電視劇就能夠明白。作為太子的老師,對於輔佐太子胤礽,王掞也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太子胤礽的確太不成器了,以至於他最後失去皇位。無論是太子胤礽,還是康熙皇帝,都沒有怪罪王掞。特別是太子胤礽,要知道這個人和四王爺胤禛、十三爺允祥關係都弄僵了,但是他對王掞卻是非常感激的。
  • 跳出《雍正王朝》,四十年太子被廢,到底是康熙疑忌還是胤礽暴戾
    當年,一部《雍正王朝》,風靡大江南北。在劇中,太子胤礽被塑造成一個氣量狹窄、志大才疏的大草包,最終被恨鐵不成鋼的康熙廢黜並圈禁,似乎所有錯都在胤礽身上,所有對都在雍正身上,所有無奈都在康熙身上。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康熙帝為什麼把太子胤礽的金如意送給了弘曆?背後深意鮮為人知!
    這才是眾皇子真槍實彈的第一次較量,可是結局卻讓人大跌眼鏡……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康熙派老八胤禩招待蒙古王公,為何金如意卻給了弘曆?一、大家不要把《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當成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歷史中弘曆是在康熙五十年才出生,而電視劇中的弘曆在康熙四十七年都十多歲了,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雖然跟歷史不符,但是劇情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比如,多年來人們總在思考這麼一件事,就是當年的康熙帝為什麼要傳位給老四胤禛?
  •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時一口血滴在奏摺上,這是在暗示著什麼?
    歷史上雍正之死是滿清幾大懸案之一。對於雍正皇帝之死,其子乾隆皇帝也是諱莫如深,根據現有的史料,對雍正之死的原因支持最眾的莫過於吃丹藥過量。雍正皇帝晚年好修長生,與煉丹家混在一起,每每煉出丹藥,還分給自己的寵臣吃,比如田文鏡,就收到過他的丹藥恩賜。
  • 揭開歷史:歷史上太子胤礽:荒淫如此,難怪康熙將其兩次廢黜
    :愛新覺羅·胤礽,康熙皇帝原配嫡後——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出嫡次子,於康熙十四年被冊封為皇太子,乃係清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個明立皇太子。也就是說,歷史上的太子胤礽並非酒囊飯袋,也絕非無能之輩,在法國傳教士白晉的眼中,這位「英俊端正、才能卓著」的皇太子,「絕對會像他父親一樣成為中華帝國前所未有的偉大皇帝之一」。康熙四十七年,行圍途中的康熙皇帝召集諸王大臣,宣布了廢黜胤礽太子之位的決定,宣告了康熙皇帝和太子胤礽之間「父慈子孝」關係的徹底決裂。
  • 《雍正王朝》中八爺臨死前留給雍正的一封信,雍正看了為何會恐懼
    一、從歷史上雍正和老八的關係說起《雍正王朝》的熱播讓大家對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印象深刻,兄弟們之間的奪嫡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到了這個時候,人人心裡有數,大家都上了擂臺,不把對方打得魂靈出竅,自己便難以站腳了。
  • 雍正王朝:置之死地而後生,八大山莊被圍,是太子權謀的最高體現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第217篇文章: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康熙帝一世英名,生下的兒子也並非凡類。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片段當屬「九子奪嫡」了,而作為「九子奪嫡」第一個小高潮,莫過於八大山莊被圍事件。
  • 爛泥扶不上牆
    爛泥扶不上牆許多家長面對初高中的孩子頭疼的很
  • 雍正王朝:九子奪嫡中最陰險的不是魘鎮太子的大阿哥,而是老十四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之中,九子奪嫡的劇情演繹的可謂是精彩絕倫,將眾位阿哥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刻畫的可謂是入木三分。可以說達到後來者難以企及的高度,使人是百看不膩。那麼今天宋安之就來說說九子奪嫡之中,哪位阿哥最為陰險。
  • 雍正王朝:康熙復立胤礽的真相,一是拋「繡球」,二是王掞的話
    《雍正王朝》中,胤礽本該成為賭王的人,結果成了賭徒,還將一手好牌輸的精光。當然,這也不能全怪他,畢竟老爸不是省油的燈,兄弟們也不是好對付的人。
  • 雍正王朝:康熙賞賜保舉雍正的王掞中藥「續斷」,是在暗示什麼?
    《雍正王朝》中的王掞,是整部劇中一位非常悲情的角色人物。他耗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所培養太子胤礽,最終遭到康熙的廢黜,王掞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此全部付諸東流,這對於他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王掞欣賞雍正不是一天兩天,早在胤礽還在皇太子之位的時候,他就對於雍正頗有好感。當然,這個時候最令王掞感到歡喜的還是雍正對於太子胤礽的支持,除此之外,雍正的為人剛正,辦事公允,也讓王掞欽佩不已,畢竟,與其他不是養尊處優、就是相互傾軋的康熙皇子相比,雍正的確算得上的一股「清流」,而這也被王掞看作是只有雍正「才真的將整個國家裝在了心裡」。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何將老十三圈禁十年?歷史上有沒有這回事?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說說康熙帝圈禁老十三十年之久,真的只是為了老四鋪路嗎?還有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回事? 首先我們來看看康熙帝駕崩之際,對於老四胤禛的解釋。 二是一般老皇帝駕崩前,會替新皇籠絡人心的,比如該升官的先不升,讓新皇登基再升;還有就是找點小毛病,將重臣懲治一番,由新皇登基再官復原職,像雍正王朝電視劇之中,康熙帝駕崩前以「舉止失措臨事畏搪
  • 雍正王朝:廢太子老師王掞為什麼轉投四爺?只因康熙送了他一副藥
    在《雍正王朝》中很多人不理解,作為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一直堅定的支持太子胤礽,為什麼會在「死鷹事件」後上書康熙帝舉薦老四胤禛為儲君呢?更蹊蹺的是,舉薦失敗被免職之後,他還不吸取教訓,又跑到老四胤禛府上力勸他奪位,這是為何?本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中王掞為何會深夜拜訪老四胤禛?
  • 太子胤礽的兩位老師「互鬥」,看康熙和王掞誰技高一籌?
    第二次是在「兩廢」太子胤礽之後,太子的老師王掞師傅見康熙皇帝把責任都推到廢太子胤礽身上,於是耿直的王掞師傅不高興了,他說:臣以為太子雖有錯,錯不在太子一人;太子雖有過,過不至於廢黜。皇上適才說太子不盡職,我請問:自從太子輔政以來,六部公卿有幾位大人盡職輔佐太子善為謀政;皇上說太子不修德,上書房幾位重臣都有匡正德失的職責,佟國維、馬齊、張廷玉幾時對太子贊善匡失;諸位皇子除一二位輔助太子理政,其餘的各位阿哥誰不是各自為政、陰為絆阻,甚至還有暗中魘鎮者。
  • 《雍正王朝》中:佟國維安排隆科多在理藩院做牢頭的真實同意?
    文|日堯居 專門解密明清歷史及傳說,深挖《雍正王朝》犄角旮旯大家看不明白的細節。隆科多已經窮困潦倒,他再三找他六叔佟國維要差事,作為上書房首輔大臣的佟國維竟然甩手給他侄子隆科多一個理藩院牢頭的差事,這於情於理過得去嗎?
  • 雍正王朝:太子要學李世民,康熙為何重用胤禛和胤禵應對?大智慧
    導讀:康熙皇帝復立太子後,開始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但被復立的太子胤礽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反而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寫過江夏鎮任伯安的書信被康熙皇帝掌握後,太子胤礽決定鋌而走險,想當第二個李世民。
  • 《雍正王朝》裡的雍正,是真的嗎,歷史上真實的雍正
    雍正皇帝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是他卻可以稱之為歷史上最勤奮的一位皇帝。他是大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三位皇帝,父親是康熙。在十幾位皇子中,她憑藉自己優秀的才能,最終奪得皇位。歷史上都說雍正是一個非常冷硬的帝王,他的手段殘酷。
  • 歷史上真實的雍正是怎樣的?
    歷史上的雍正,在《雍正王朝》播出之前,所有的評價無論是時人筆記、還是民間傳說,可以說都是負面的。用「謗滿天下」來形容,可謂一點都不誇張。 但是在「謗滿」的很多細節裡,也可以看出雍正的情商不高,直線型思維的人。
  • 雍正王朝:老十三胤祥府上的喬姐去哪了?看看坎兒怎麼沒的就懂了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23篇文章)在《雍正王朝》中女子眾多,且每個女子都交代了結局,唯獨一個女子不清不楚的就沒了,她就是喬姐。喬姐是老九胤禟知道老十三胤祥好色,硬塞給他的一個美女,老十三胤祥也來者不拒,照收不誤。此女出場不多,但在劇中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今天就來考證一下,喬姐究竟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