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讀書的時候,誰不為自己在班級中的座位煩惱過。不僅是學生,就連老師、家長,也為了怎樣安排學生的座位才合理的問題而煩惱?
按身高排、按學號排,甚至有老師按成績排座位,不管哪種方式,都會影響到一部分學生的正常聽課。究竟有沒有一種方式令所有人都滿意?
家長對此怎麼看?
毋庸置疑,作為家長,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被安排到中間靠前的位置,這樣最有利於孩子的上課;
作為學生,則會出於自己的考慮,有自己喜歡的位置:學習好的想往前坐,學習不理想的想往後坐,還有的學生想跟心儀的人坐在一起……
作為老師,則希望能夠在兼顧所有學生聽課的同時,幫助愛學習的學生進一步提升學習成績。
但是,要根據什麼標準來安排座位,似乎怎麼考慮都無法做到面面俱到。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經對給學生排座位的標準進行調查,在參加調查的1834名中小學家長中,認為給學生排座位應該主要參考視力和身高的人佔大多數,分別佔71.2%和56.2%。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家長認為應該根據學生的性格(41.2%)、成績(35.2%)、學生之間的關係(28.9%)和學生身體情況(21.4%)等條件安排學生座位。
家長的這些建議,或許能夠作為老師安排座位的參考。然而,一個班級有數十個學生,老師不管怎麼安排座位,總有學生會被安排到後排位置,似乎都很難做到絕對「公允」。
老師:會盡力讓學生更利於學習
有些家長對老師的安排似乎並不買帳,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坐在離中心較遠的位置上收了委屈。有老師坦言,多家長會提出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被照顧,也讓老師頗為苦惱,除了要考慮孩子的身體因素和性格,還要考慮怎樣「照顧」學生,排座位就成了一個難題。
一般情況下,老師首先會根據學生的身高來排座位,同時看學生遵守紀律的情況,最後根據自己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來確定座位。而作為家長和學生,也應該對老師保持信任。老師需要對全部所有學生負責,以儘量合理的方式去安排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合適的座位上去學習。
聲音:座位定期輪換最公平
座位的安排,其實也是教師班務管理的一個方面。在以學生為中心的今天,班務管理創新也是一個老師教學能力的體現。既然不管怎樣安排學生的座位都會對部分學生造成不合理,或許不讓學生一個學期固定坐在一個位置上,而讓座位定期輪換才是最公平的。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許多學校和老師也在座位的安排上進行全新的思考和嘗試。
例如,有學校曾經試試以學習小組的形式排座位。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成績較好和較差的學生。小組裡面成員可以調換,根據學生平時紀律、衛生方面的情況自己換位置,表現好的則可以優先選擇自己的位置。學生可以為自己的座位去爭取,有了競爭,學習會更加積極,班級會更有活力,也不失為一種值得嘗試的方式。
越來越多老師在嘗試「座位輪換」的方式,只是依據的標準不一樣,算是一種探索手段。
座位不是決定成績的根本因素
座位的安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終究不是主要因素。老師會儘量兼顧全體學生,家長和學生應該給教學更多寬容。與其跟老師糾結座位的安排,還不如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學習動力的培養和學習方式的掌握方面。畢竟,如果學生是熱愛學習的,他不管在哪個位置,都能保持良好的學習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