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試講約10分鐘;
(2)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3)結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交流和觀察思考的過程,學生培養其思維能力和觀察總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實際聯繫,了解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
理解是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減去0。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猜價格遊戲,本子和筆的價格,猜對給獎勵,然後呈現單價形式並提問:為什麼2.50元和8.00添加了零還是與2.5元以及8元一樣的價錢的,那究竟可以添加幾個零呢?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究這方面的知識。(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PPT出示問題,小組交流討論:
(1)1、10、100三個數,你能想辦法使它們相等嗎。
(2)你能把1dm、10cm、100mm改寫成以m作單位嗎?
(3)改寫成m作單位表示後,實際長度有沒有什麼變化?說明什麼?
(4)觀察「」等式,從左到右,小數點的末尾發生什麼變化,大小變化了嗎?
面試技巧+考題規律揭秘
試講演示稿+結構化+試講稿
掃描下方二維碼回復【50】0元領
2.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並及時引導講解。
3.拓展練習,驗證結論
(1)0.3和0.30是什麼關係呢?(鼓勵大家大膽猜測)
(2)這個結論是不是正確呢?拿出課前給大家發的學具,請同學們想辦法,怎樣比較一下0.3和0.30的大小關係。辦法越多越好。
(3)多媒體呈現,兩個塗了顏色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圖1,將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塗色部分用分數表示是,用小數表示是0.3;圖2,將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塗色部分用分數表示是,用小數表示是0.30。
引導同學說出自己的發現與結論。
從0.3到0.30,小數單位變了,但是塗色部分大小不變,所以。
師生共同總結: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
三、鞏固運用,實踐創新
出示教材做一做,化簡小數,鞏固新知。
四、總結體會,反思提升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生共同總結:
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五、課後作業,拓展延伸
尋找身邊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數的性質並記錄,明天與大家一起分享。
六、板書設計
一、談話導入,引入新課
師: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鞠躬),我是小學數學第一號考生,我的試講題目是小數的性質。(環視全場)上課,同學們好,請坐。在學習新的知識前呢,老師想問下大家,看看老師手上這支中性筆,猜一猜多少錢買的?誰猜對就獎勵給誰。
生:3元,2.5元,4元。
師:沒錯,是2.5元。那這個本子多少錢呢?再猜一猜?同樣誰猜對了就給誰。
生:5元,7元,8元。
師:是的,就是8元錢。中性筆2.5元,筆記本8元,但是我們來看看PPT上呈現出來的單價,咦,中性筆是2.50元,而本子是8.00元。為什麼2.50元添加了一個零還是與2.5元是一樣的價錢的,8.00元加兩個00還是和8元價格一樣呢?究竟可以添加幾個零呢?今天就請大家和老師一起探究這方面的知識。(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師:老師在給黑板上分別寫三個數,1,10,100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他們三個數字相等呢?大家集思廣益想一下吧。請左邊舉手的那位同學你來說
生:給他們加上單位就可以了,1dm=10cm=100mm。
師:思維很敏捷啊,其他同學反應過來沒有?加上長度單位以後他們就相等了。大家也可以拿出自己的直尺觀察一下。既然他們都是相等的,我們可不可以進一步把它們變成以m為單位的長度呢?
生:1dm=0.1m,10cm=0.10m,100mm=0.100m
師:那變化以後長度有沒有發生改變?聽大家都異口同聲的是沒有,也就意味著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在一起,0.1m=0.10m=0.100m,現在請同學們4人一小組,討論五分鐘,思考一下從左到右,小數點的末尾發生什麼變化,大小變化了嗎?請第三小組代表起來回答一下。
生:小數點的末尾數位不一樣,但是大小是一樣。
師:沒錯,討論的結論很準確,雖然小數點末尾的數字不一樣,但是小數的大小卻是一樣的。這是為什麼呢?咱們接下來再看看這倆數,0.3和0.30有什麼關係呢?聽到已經有同學說它們相等了,真的是這樣嘛?拿出課前讓大家準備的紙,想辦法比較一下0.3和0.30的大小。
更多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稿,答辯試題
查看《面試實戰寶典圖書》
試講演示稿+結構化+試講稿
掃碼回復【50】0元教材包郵到家
👇👇👇
師:大家都有結果了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屏幕。兩個塗了顏色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圖1,將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塗色部分用小數表示是0.3;圖2,將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塗色部分用小數表示是0.30。我們會發現它們的大小是?
生:一樣的!
師:既然也是一樣的,也就是說0.3=0.30。綜合看看這兩個式子,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呢
師: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
三、鞏固運用,實踐創新
師:對於小數的性質相信同學們都已經掌握的比較透徹了,接下來自己動手練習一下吧,寫一下課本上的做一做。
師:看大家都坐的很端正了,應該都做完了,看看和老師的答案一樣不?都一樣啊,真不錯。
四、總結體會,反思提升
師:看來大家對知識點掌握的都很牢固,老師想問下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麼收穫呢?請第一小組代表起來說一下吧。
生:學會了小數的性質,知道了在小數的末尾增加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是不變的。
師:說的非常全面了,請坐。大家也都是這種收穫嘛,看大家都點了點頭,看來也都收穫滿滿。
五、課後作業,拓展延伸
師: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快下課了,今天回去後尋找身邊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數的性質並記錄,明天與大家一起分享。
六、板書設計
1.請你說一說小數的性質具體指什麼?
【參考答案】
小數的性質是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化簡小數,也可以不改變小數的大小,並且小數的基本性質是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寫小數時,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寫法來寫,小數點寫在個位的右下角,小數部分要依次寫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讀小數時,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去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要依次讀出每一個數字。
2.請你說一說對於恆等式和條件等式,具有什麼基本性質?
【參考答案】
(1)等式兩邊可以調換位置(對稱性)。也就是說,如果A=B那麼B=A。
(2)等式中,相等的量可以傳遞(傳遞性)。也就是說,如果A=B,B=C,那麼A=C。
(3)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也就是說,如果A=B,那麼A±m=B±m。
(4)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非零數,等式仍然成立。也就是說,如果A=B,那麼Am=Bm,或,(n≠0)時A÷n=B÷n。
3.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實效?
【參考答案】
小學開展教研活動讓老師的收穫甚微,我覺得一是老師們都礙於面子,不好意思提太多的批評意見;其次主要是老師們的評價標準不同,有的認為一堂課只要學生掌握了要學的知識就是好課,有的認為讓學生參與了學習,知道了一些學習方法不一定要學生馬上學會本節課的知識;這樣意見不一,就很難改進。
要解決這些問題,提高教師教研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一是教師的觀念;二是教師的動力;三是教師的能力。
轉變觀念是提高小學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實效性的重要前提。長期以來,小學教師一直沒有使「教書匠」的教師角色發生真正的轉換,他們習慣了由來已久的傳統「職場」活動方式,將工作的重點定格在順從的「執行」位置上。任何一種教育觀念,只有內化成教師個人的信念和「個人知識」時,才能引起教師行為的變化,並最終轉變成自覺的實踐。要提高小學教師參與教研的有效性,就必須強化教師的教研意識,幫助教師儘快形成研究者的角色意識,將教研變成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針對教師的動力問題:首先,應改變當前教研活動邊緣化的現狀,將教研活動與日常教學結合起來,這樣,教師便會將這種負擔轉化成一項感興趣的工作,久之會內化為教師個人的自然需求;其次,減少教師的行政負擔,增加用於教和學的時間;再次,通過合理的考核和獎勵制度,鼓勵和支持教師參與教研活動。
對於教師的能力問題,理論學習很重要。在理論學習中,教研方法的指導尤其重要。小學數學教師教研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敘事研究、案例研究、行動研究、實驗研究等。要將教研與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結合在一起,最關鍵的是恰當、有效的研究方法的選擇。除了具體的研究方法之外,教師還應該掌握必要的學術規範。教師應當學會選擇研究課題、制訂研究方案及收集、整理、分析和處理研究資料、撰寫研究報告、推廣研究成果等。學校應該結合教師的研究選題,通過聘請專家、組織經驗交流等多種方式,有針對性地為教師提供研究方法方面的指導。
想要更多的教案面試題目?
教資面試結構化、試講稿、答辯
備考策略、答題思路、優秀範文
現掃碼回復【50】0元包郵到家
👇👇👇
►【試講稿】音樂 ——《採蓮謠》
►【試講稿】語文 ——《狼》
►【試講稿】幼兒園——《蜘蛛開店》
►【試講稿】數學——《乘法結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