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優於別人的想法,所以他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目標。
但是,很多時候,孩子為什麼會表現出逃避、不敢表達的行為呢?其實,這更暴露了他潛在對榮耀的渴望。因為他不相信自己具有克服困難的能力,所以會逃避所有較大的困難、暫時躲避現實的生活成為了他當下的「目標」,誤以為這樣做,可以慢慢脫離現在的困難。
如何了解孩子各種行為背後的原因呢?那麼必須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用兒童視角有關的感情狀態指引兒童,其中有一種感情狀態是樂觀。樂觀的小孩對輕鬆地解決所遭遇的問題有信心,保持這種態度,他長大成人以後,性格上將認為生活的使命大多在他的力量所及範圍內,在這種性格的人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到勇氣、開放、坦率、責任、勤勉等的發展。相反,一個對於解決自身問題沒有勇氣的孩子,這個世界對他將顯得多麼陰鬱!一切弱者尋求保護的性格和特質,如怯懦、內向、不自信等都在這裡顯現出來,他的目標遠遠落在生命的前線之後,同時,又遠在可以達到的範圍以外,這便是另一種發展——悲觀。
南慕容北喬峰是金庸筆下《天龍八部》的英雄人物,從他們小時候的成長經歷中,正好印證了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說孩子的樂觀與悲觀。
北喬峰,原名蕭峰,曾任丐幫幫主、遼國南院大王。是一位義薄雲天、武功蓋世的超級英雄。從他小時候的經歷就可以看出,他的樂觀與豁達,蕭峰七歲的時候,在山中砍柴遇到狼,便敢於跟狼搏鬥。在他眼中,沒什麼事情是他做不到的。就連後來遇到比自己實力強數倍的大BOSS掃地僧,也能把對方打吐血。所以,雖然在江湖中武功排名不在前三,卻每戰必勝,實力超群,人稱「戰神」。
反觀南慕容,原名慕容復,是大燕皇族的後裔,出生開始就承載了家族全部的希望與重任。小時候的成長經歷與北喬峰截然不同,雖是滅國的皇族,在南方依然是貴族家庭,無論他做什麼,都會受到各種教條的制約,做的不夠好就會挨打,還始終背負著復興燕國的、不可能完成的重任。所以,他長大以後,就沒有豁達的胸襟,以至於最後瘋掉了。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捨得讓孩子自己成長。
孩子的心理如此脆弱,正是因為除了學習,父母幾乎包辦了孩子生活的全部。他們幾乎體驗不到生活中獨立完成某件事情的愉悅。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以後遇到更大困難的時候,就會形成逃避心理。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目標。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才能有足夠的心理能量來面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