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的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司天台報時博士龐靈出場的第一句臺詞便是:
「巳正,大荒落,萬物,熾盛大出,霍然而落,故云荒落。」
司天台在唐代真實存在,劇中龐靈報時所用的說辭也有文獻可考,他所用的文言文,多出自《爾雅·釋天》。
十二地支的雅稱如下:
子,名曰困敦,為混沌萬物之初萌,藏黃泉之下。
醜,名曰赤奮若,氣運奮迅而起,萬物無不若其性。
寅,名曰攝提格,萬物承陽而起。
卯,名曰單閼,陽氣推萬物而起。
辰,名曰執徐,伏蟄之物,而敷舒出。
巳,名曰大荒落,萬物熾盛而出,霍然落之。
午,名曰敦牂,萬物壯盛也。
未,名曰協洽,陰陽和合,萬物化生。
申,名曰涒灘,萬物吐秀,傾垂也。
酉,名曰作噩,萬物皆芒枝起。
戌,名曰閹茂,萬物皆蔽冒也。
亥,名曰大淵獻,萬物於天,深蓋藏也。
十天幹雅稱如下:
甲,名曰閼逢:
乙,名曰旃蒙;
丙,名曰柔兆;
丁,名曰疆圉;
戊,名曰著雍;
己,名曰屠維;
庚,名曰上章;
辛,名曰重光;
壬,名曰玄黓;
癸,名曰昭陽,
資治通鑑起手一句就是:起著雍攝提格,盡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就是起於戊寅年,盡於壬子年的意思。同理,如果你寫了一本小說,2018年(
戊戌年)寫的,2020年(庚子年)寫完,可以說:起著雍閹茂,盡上章困敦。這麼一寫,逼格是不是變高呢?
附十二時辰對照表:
子時(23時至01時):夜半,或子夜、中夜,是十二時辰中的第一個時辰。
丑時(01時至03時):雞鳴,或荒雞,是第二個時辰。
寅時(03時至05時):平旦,或黎明,指太陽露出地平線天將亮的時候。
卯時(05時至07時):日出,或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初升起的時間。
辰時(07時至09時):食時,或早食。古人吃早飯的時間。
巳時(09時至11時):隅中,或日禺,表示快到中午的時候。
午時(11時至13時):日中,或日正、中午,這時太陽已經升到了中天。
未時(13時至15時):日昳,或日跌、日側等,指太陽開始西落。
申時(15時至17時):晡食,或夕食等,表示一天中第二次
下面是一個小問題,2016年上的高中,2019年畢業,應該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