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冬天喜怒無常,今天還是短袖,明天就換上羽絨服。一周下來能經歷兩次冬夏輪迴。
有些媽媽察覺到天氣變化後,立馬就給寶寶裡三層外三層,裹得嚴嚴實實的。於是身邊的孩子被包成了粽子。
寶寶不在身邊時,更是讓媽媽操心不已。
不僅媽媽為孩子冬日穿衣操前忙後的,爸爸也是為此事萬分苦惱,尤其是家裡的專家組意見不一時。
老媽說:「孩子手心冰涼的,得穿多一件。」
老婆回:「別穿,後面都出汗,這件脫了才對。」
其實,想減少類似的衝突,最好方法就是引導寶寶自己知冷熱。
那如何知道寶寶是否已經習得冷熱感知的技能呢,我們不妨來做個多選題來檢驗一下吧~
A讓脫就嚎啕大哭的,讓穿衣服就跑的
B不知道穿多了太熱的,呆呆的自己冒著蒸汽的
C不知道穿少了是冷的,一個人瘋玩沉浸享受的
D火源太熱,你說燙,會受傷,仍然執意嘗試的
E水杯水太燙,不懂表達,大人不知情繼續說趕緊喝
崽媽將調查表發在群裡測試了一下,有位媽媽立馬就哭了。
媽媽莫慌,今天崽媽就推薦兩款小遊戲,讓孩子懂冷熱,會表達,讓媽媽們帶娃更輕鬆。
感知冷的遊戲
製作恐龍蛋
道具:
小型恐龍玩具,容器碟,冰箱。
玩法:
1.先放小恐龍在容器碟裡。
2.往容器碟裡註上水,覆蓋小恐龍。
3.放入冰箱一晚。
4.讓孩子用小手輕輕地觸碰恐龍蛋,摸到臉上。
小tips:
我們可以讓孩子主動描述自己的感覺,並告知孩子如果天氣變冷,你覺得身體出現了和現在摸冰一樣的感覺時,就要跟老師父母說:我冷,我要穿衣。
感知熱的遊戲
1、小毛巾轉轉
道具:
兩條乾淨的毛巾,1條冷水毛巾,1條熱毛巾,1首喜歡的音樂。
玩法:
1.將毛巾浸泡在熱水裡。
2.拎乾熱毛巾,放在地板上。
3.音樂開始時,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寶寶自由舞蹈。
4.當音樂停止時,寶寶要停下來,跟著爸爸媽媽的指令找到熱毛巾,並用一隻腳踩著毛巾。
小tips:
打開音樂,不僅能讓遊戲更有氛圍,還能讓寶寶感知旋律與節奏,讓寶寶玩得更開心。
這時候,爸媽可以告訴孩子:寶寶,你小腳丫踩在上面,是不是想馬上抽出來,這就是熱的感覺。
2、降雨小實驗
道具:
熱水,玻璃杯,碗,冰塊。
玩法:
1.首先,把碗正放在裝有熱水的玻璃杯上。
2.把冰塊倒入碗中。淅淅瀝瀝的「小雨」就在杯子裡下起來了。
原來,杯子裡的熱水變成了水蒸氣,在杯口遇到冰涼的碗底,便凝結成小水珠,變成「雨」落下來了。
小Tips:
實驗建議選在在浴室裡做,這個小實驗做完之後,可以馬上打開熱水花灑,讓水蒸氣充滿浴室,封閉的浴室環境隨著蒸汽升高,溫度也會變高。
這時告訴孩子:身上開始冒汗,額頭背部有溼溼的感覺,這就是熱,這時候就要脫一件衣服啦。
⊙
前面遊戲是針對2歲以上寶寶的,那2歲以下的寶寶還沒學會冷熱感知和清晰表達,作為新手媽媽新手爸爸,如何判斷孩子冷暖衣物夠不夠呢。
下面,我們就給爸媽介紹一套測試孩子冷熱的小秘訣。
小Tips:
1一歲以內的寶寶由於運動量相對較少,穿衣的件數可以多一點。
2醫生解讀,感知孩子穿衣多還是少,有兩種辦法:一摸鎖骨二摸背。
如果鎖骨是溫熱的,說明衣服穿的不多不少;如果後背有汗,甚至衣服都已經溼了,顯然孩子需要及時減衣了。
⊙
如果爸媽決定要給孩子添衣,還需要留意以下幾類衣物哦,這類衣物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哦~
添衣注意事項
1.有長帽繩的的連帽衫,帶絲巾、飄帶的衣服
孩子平時活動量大,帽繩類和絲巾類的裝飾可能會讓孩子在做遊戲的時候不小心被勒住脖子,或是勾到其他物品上絆倒孩子,引發意外事故。
2.有亮片、水鑽、胸針等多裝飾品的衣服。
帶有亮片、水鑽、鉚釘等裝飾的衣服也儘量不要穿,這些能夠扣下來的尖銳物品很容易被孩子誤食,也有可能會在遊戲時劃破孩子的皮膚。
3.連褲襪、緊身衣、牛仔褲等。
緊身的衣服會緊緊壓迫住孩子的腹部,不僅會造成呼吸困難,還會讓腹部的器官受到擠壓。小孩子的內臟正在健全功能的關鍵期,外部的束縛會影響生長發育。
孩子在校園裡活動量大,排汗多,緊身衣貼在身上不容易散熱,可能會使孩子產生痱子、溼疹等皮膚病。
4.背帶褲、扣子多的衣服。
這些衣服難以穿脫,孩子在校園都是要學會自己穿脫衣物的,這種不方便穿脫的衣服可能會讓他們在午休起床時落後於別人,產生自卑感,也可能會因為穿衣慢而感冒。背帶褲等複雜的衣服會對孩子如廁造成不便。
小Tips:
增減衣服小妙招——「洋蔥式穿衣法則」:
A內層要穿透氣排汗的衣服;
B中層衣服要保暖;
C外套要防風、防水
妙招學起來,幫助孩子抵禦季節變化所帶來的不適,健康度過每一天。
-end-
關注我
解鎖3000+親子互動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