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段子不知道有沒有聽過:很多家長每天下班到家,聽到的第一句話不是「媽媽,你回來啦」,而是「媽媽,你來一下,這道題怎麼做」。
「媽媽,我的橡皮呢?」
「媽媽,媽媽媽媽……」
放學後,是留給媽媽一個人與雞娃的戰場……海寧一位媽媽,已經處在暴走的邊緣。前幾天晚上,因為輔導孩子的作業,她沒有忍住,厲聲呵斥了12歲的兒子小明。誰知道,最後的結果,是她哭著報警求助。
哭著報警來自錢江晚報00:0000:19
海寧這位媽媽姓廖,輔導兒子作業時,和兒子發生了爭執,氣頭上,還打了兒子幾下。
兒子小明也是滿肚子怨氣,趁媽媽走進房間之際,偷跑出了家。
「當時不那麼兇,不打他,或許就不會離家出走了!」兒子離家出走了,廖女士後悔不已,著急得打了報警電話,邊哭邊求助。
接警後,海寧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一邊指令巡特警PTU和硤石派出所迅速處警,一邊開展視頻搜尋。
當天晚上18時38分許,PTU隊員找到正在東苑菜場附近歇息的小明。
那邊媽媽哭哭啼啼,小明也覺得自己超級委屈,他一個勁地向蜀黍們哭訴,媽媽如何如何不相信他。
「我不想回去,回去她要打我。」小明越想越委屈,就跑了出來。好在隊員不斷安慰,他慢慢平復了心情,最終同意回家。
多虧了警察的幫忙,到家後,廖女士一家人連連道謝。
廖女士望子成龍的心態很能理解,但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急躁沒有用,對孩子多一點耐心,遇到問題,要平心靜氣。親子關係好了,教育孩子的過程,就和諧了。
不過有些話說得簡單,實際上還是一個「修煉」的過程,希望父母都能平心靜氣,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每一點時光。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