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在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了養育孩子的初心?

2020-09-03 林三一

當孩子出生的時候,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他健健康康的,沒有任何缺陷,感覺這就是上天對我們最大的恩賜了。也不求他能有什麼經天緯地之才,只願他幸福一生。

但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們開始有了比較,和別的孩子比,為什麼我的孩子膽子小?為什麼我的孩子運動能力差?為什麼我的孩子個子矮?為什麼我的孩子還不會開口說話……

等孩子上了學,我們對孩子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要考更高的分,要會更多的才藝。然後看到別的孩子學這個、學那個,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後。

比著比著,我們忽視孩子內心的感受,忽視了孩子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我們看到的都是眼前的利益,孩子比賽得了第一名,孩子考級通過了,孩子上了好學校…… 要是孩子沒有達到理想的要求,就對孩子百般挑剔,肆意責備,全然沒有想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成長路線。

這時候,我們已經離之前的初心越來越遠,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永無止境,孩子成了滿足我們虛榮心和未曾實現願望的物品,我們早就忘記了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我們教育的初心。

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如果用我們永不滿足的攀比,用求得外界的認同作為動力來指引,孩子失去的是自我的認同,內心的行走,我們不僅失去了養育孩子的初心,而且讓孩子走偏了人生的道路,那麼他永遠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健康,因為幸福和健康都是存在於內心的感受,只有來自自我的力量才是人生源源不斷的動力。

幸福從來不是追求得到的,而是在一個為了有意義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去實現隨之而來的,我們從來不會經由一個痛苦和不幸的過程,而得到滿足和快樂。孩子的人生還很長,我們一定要保持初心,切勿急功近利,被眼前的一時得失所迷。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點,把自己修煉得更智慧一些,著眼於孩子的一生,讓孩子的內心力量慢慢的得到積累,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幸福健康的人,這就是我的初心。

相關焦點

  • 「過度養育」陷阱:孩子為什麼失去了創造力?
    在子女教育方面,很多人恰恰相反,過度養育,讓孩子失去了創造力。過度滿足、過度養育,就沒這麼簡單了。最大的危害是,它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一件事——創造力是怎麼來的。創造力的核心,一個是創,開創的創;一個是造,製造的造。開創前人沒有的道路,製造存在於未來世界、現在還沒有的物品,才叫創造。
  • 從教20年了,我們的初心是什麼?又將繼續前行何方?
    為什麼校園暴力、跳樓事件、殺師事件、教師體罰事件等等一些不良的現象屢見不鮮,為什麼60、70年代甚至更遠的時候沒有更多的提倡素質教育,那時候學校到出了不少體音美人才,近些年提倡反而體育課沒了,音美課也沒了,校園失去了歌聲?為什麼我們小時候沒有提倡減負,我們也沒覺得有負擔,現在提倡減負,孩子晚上十點前做不完作業?我們又將繼續前行何方呢?
  • 不知不覺,我們,就長大了
    小時候,我們說長大後好,有想買的就可以隨便吃,喜歡誰就可以談論壯烈的戀愛。我羨慕大人的自由,所以我們不能等著長大,但有一天我們真的長大了,發現原來大人的世界不太好,還不如做個孩子。小時候我們對長輩的願望總有一天會實現的。我們只是想長大後再生孩子,再也沒有可能性了。(瑪瑟蕾莎,我的家人)。所以我們可以繼續向前,繼續向前,失去所有的方法,知道所有的方法。
  • 不知不覺中我也成為了焦慮的母親,如何和焦慮說再見
    我們這個群從我們大學畢業時候開始聊,剛開始聊工作聊戀愛,接著聊到婚姻,現在是聊孩子。我那位單身的男性朋友一直陪聊到現在,他作為一個旁觀者,只要大家一提起孩子,他就會吐槽群裡又開始散播焦慮的情緒。其實大家也都是正常說說孩子的情況,但是不知不覺中都帶著焦慮的情緒。
  • 不知不覺,我們在培養著白眼狼
    我先吃了。幾分鐘後,女兒走過來,看了一眼桌子,問:「我的飯呢?」伴隨著的是一副忿忿不滿的神情。 我心裡一驚。她的表情,她的詰問明明在告訴我:你應該為我盛好飯的,為什麼不給我盛飯呢? 7歲的她有一雙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飯,為什麼覺得我理所當然得替她盛飯呢? 我立刻找到了原因。
  •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孩子為什麼總跟我們對著幹?
    是,沒錯,孩子屈服於淫威下,這次的作業是完成了,但下次的,下下次的呢?沒有父母壓陣,沒有棍棒,往後人生,真的會風霜有你!為什麼孩子總喜歡跟我們對著幹?《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裡答案。後來親自帶孩子,母乳餵養、哄娃睡覺、陪娃觀世界等都是我的事,瑣碎得不能再瑣碎。我也一度想過這個問題,我為什麼要生小孩?問這個問題時,帶著些負氣和埋怨的成分!是覺得現在手機不好玩嗎?是新上映的影視片不好看嗎?是外面五光十色的生活沒有誘惑力嗎?想了很久,終於在孩子日漸成長中找到答案。
  • 當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老去
    歡快的在冰上上溜來滑去,盡情地追逐嬉鬧,此刻,好像整個世界全是我們的。但是,那一個背著小書包,裡面還偷藏著幾個番薯蹦蹦跳跳去上學的小男孩,現在已經年屆五十;那一個依偎在媽媽懷裡撒嬌的滿崽,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一個愛偷著溜下湖去採蓮的頑童,已經成了一個臉上掛著固定笑容模式的老男人……思今朝,想過去,歲月流逝的傷感頓時撲面而來,一種蒼涼地感覺湧上我的心頭,一件件、一樁樁化作低訴的雨,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淚流滿面。
  • 愛孩子很難?從養育孩子的角度看我們如何忘了愛裡最重要的一點
    ,更讓他們迷惑:為什麼養育一個孩子這麼難?或許有時孩子的可愛讓父母覺得怎樣都值得,但有些時候的沮喪與崩潰並不是發一頓脾氣可以解決的。發脾氣也不能解決養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孩子雖然可能不理解爸爸媽媽為何發脾氣,但是小傢伙卻可以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情緒,不良的情緒會給正處於發展時期的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
  • 我們養育的是孩子,不是鮮花-《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書評
    一位爸爸在教孩子怎麼使用割草機,可是孩子一不小心,把爸爸精心培育的花朵給夷平了,爸爸非常憤怒,他的妻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我們養育的是孩子,不是鮮花。有人說教師不好當,因為做的是育人的事業;有人說醫生不好當,因為你要與死神搶人,其實最難當的應該是父母,因為沒有一本教科書會告訴你,你的孩子是什麼版本,你要怎麼養育他。
  • 生孩子那麼疼,養育孩子那麼辛苦,為什麼我們還是要生?
    那時我就覺得納悶:既然生孩子那麼疼,養育孩子那麼辛苦,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生剛開始受那些文章的影響,很排斥這件事,直言:我不喜歡孩子,能不生就不生!孩子四、五個月可以帶出門的時候,老公買了個腰凳——傳說中的帶娃神器!一出門就讓娃坐在腰上,我基本沒用過,按周圍人的說法:你家孩子就像長在你老公身上了!後來,產假結束,我一邊上班,一邊帶娃,不過這時候娃已經學會走路,不用再抱,可以拉著小手出行,省事多了。
  • 過度養育,正在毀了我們下一代
    導讀:過度養育,正在毀了我們下一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過度養育,正在毀了我們下一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前幾天我的朋友告訴我,她患有中度抑鬱症。
  • 養育孩子,你焦慮嗎?育兒不僅僅是養育孩子,更是父母成長的旅程
    先照顧好自己,再照顧好孩子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你總是處於緊繃和疲憊的狀態,那麼你不但不能照顧好孩子,甚至會導致整個家庭的不和諧,在照顧好孩子之前,不妨先學會照顧好自己,安排一個讓自己放鬆的特殊時光,與愛人共享二人世界,不操心無意義的事,讓正能量包圍自己並傳遞給孩子;照顧好了自己你就會用一顆平靜喜悅的心去面對愛人
  •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寧願做懶媽媽,也不要做勤快媽媽
    「懶媽媽」並不是「懶惰」的媽媽,啥事也不管,家裡衛生亂得一團糟,而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適當的放手。「媽、我鞋帶散了」「媽,我渴了,我要喝水」「媽、媽、媽」。只見一位母親滿臉溺寵的跟在兒子後面忙前忙後,又是給兒子繫鞋帶又是給兒子餵水,而兒子還是一臉不耐煩的不停指揮著母親,仿佛這根本就不是母親,是傭人奴僕一般。
  • 《高情商養育》告訴我們: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那個媽媽一樣,自己每天什麼也不幹,犧牲所有的時間陪孩子上課寫作業,可孩子卻不知感恩、不懂領情,明明已經很努力、很用心了,為什麼孩子的問題還是一大堆?在《高情商養育》這本書的扉頁上寫著這樣一段話:父母本來有無盡的愛,卻因為不會愛,不會表達,造成了親子間的隔閡、矛盾,不僅影響了親子關係,更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 過度養育正在廢掉你的孩子
    結果,這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越來越差,剛上小學時,孩子的成績還是班上的前三名,六年級畢業時,卻成了班上的倒數第三名。男孩現在上了初中,各方面仍然毫無起色,並且還越來越內向,越來越叛逆。為什麼會這樣呢?明明父母都是高學歷、高智商,明明家長付出了嘔心瀝血地養育,可是還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難道是命運的捉弄嗎?
  • 養育孩子的歷程,是家長與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相互挑戰的艱苦經歷
    幾乎每一位家長都能說出,養育孩子的辛酸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庭對孩子成長的期望。現代社會家長在養育、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把更多的責任都攬在了自己的身上,「子不孝,父之過」延伸到了孩子家長身上,孩子成才被認為家長教育有方,孩子不爭氣認為是家長不稱職,有誰不願意把孩子教育好呢,很多很多家長感嘆,現在的孩子不好帶、不好管、不聽話。
  • 為什麼孩子不肯聽你的話?三種破壞父母權威的養育方式
    孩子不肯聽話是很多父母會遇到的問題。不管你是民主型父母還是權威型父母,都會希望孩子能跟你保持良好的溝通。當你發現你無論說什麼,說的是否有道理,孩子都不肯接受時,一定是你的養育方式出了問題。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破壞父母權威的三種常見的養育方式,以及改進方案。好消息是,你可以隨時改變你的養育方式,以改善親子關係。
  • 離異養育孩子更困難,為什麼教出的孩子卻很優秀?因為做到了幾點
    孩子並非失去了父親和母親,只是雙方離婚沒有住在一起。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講,離異的家庭仍然是家庭,不管他是跟著父親還是母親,對他來說,爸爸和媽媽仍然會以各種形式參與到他的生活中。所以孩子在不穩定的家庭環境中遭受的痛苦會非常大,但是在父母離婚後,如果能找到一種積極的養育方式,他們的孩子反而有可能比原先更好地成長。
  • 這7種錯誤養育方法最常見,將使孩子失去學習動力,父母要避免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孩子失去學習動力的數據甚至高達60%以上。那麼,這些問題是孩子上了初中之後才出現的嗎?顯然不是,如果追本溯源,大都和孩子從小接受的錯誤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以下這七種常見的錯誤養育方法就會使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 老人帶大的孩子愛發脾氣?「啃老式」養育孩子不可有
    所以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父母在外面工作,出一些養育孩子的費用。爺爺奶奶在家帶娃,教育就變成了他們的主要責任。但因為「愛」而失去分寸,加上守舊的教育觀念,造成了孩子成長中一些問題的所在。比如,孩子發脾氣亂扔東西時,爺爺奶奶笑呵呵地撿回來;或者孩子吃飯的時候,追著喂,還邊吃邊看動畫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