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要不要去讀研究生,可得考慮好了-新聞頻道-和訊網

2020-12-16 和訊

  儘管發達國家正在享受低失業率和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就業增長,一些炙手可熱的工作崗位的競爭依然非常激烈。據報導,像谷歌和微軟這樣的科技公司每年都會收到兩百萬個簡歷,而高盛這樣的投資銀行更是千裡挑一。

  這些僱主以及越來越多和它們理念相近的公司都在一致強調情商、逆商和學習能力等關鍵性軟技能在決定工作表現中的重要性,最為搶手的工作則要求應聘者有碩士學歷,這一需求超出了目前研究生人才供應的水平。以IT 產業為例,每年五萬的研究生畢業人數對應的是五十萬個工作崗位的需求。

  與此同時,隨著進入大學學習的人數不斷增長,本科生學位的「含金量」實際上是被降低了。四十年代,美國僅有4.6%的成年人能夠擁有學士學位;現在,美國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都是大學畢業生。從全球的角度來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稱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獲得大學本科學位的學生數量翻了一倍。

  鑑於這些數據,越來越多打算工作的人選擇讀研究生的現象變得容易理解。在美國,研究生畢業的學生人數自1970年以來翻了三倍。估計有27%的僱主會對一些傳統上大學本科畢業生可以勝任的工作崗位要求碩士學位的資質。

  那麼如果你正在思考是否要報讀研究生,有哪些重要驅動因素需要關注?該如何判斷攻讀研究生所需付出的時間和學費是否會得到相應回報?以下是一些值得考量的要素:

  應該去讀研究生的的理由

  1.提升潛在收入水平。碩士畢業生普遍比其他較低學歷的人得到更豐厚的薪資已經不是秘密。獲取碩士文憑平均會幫助提升25%的薪酬,而對於頂尖排名的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生這個數字則可高達60%至150%(相對照,公共服務和博物館學這兩門學科的研究生,他們的薪水增幅大約只是10%至15%)。

  2.開啟職業轉換。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正在取代很多現有工作崗位,同時創造新機會。這要求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提升或學習新技能來保持自身價值。毫無疑問對於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來說,在某個時間點都需要這樣重塑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如果你發現自己正面臨這種情況,那麼報讀研究生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選擇專業將會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如果你為了提升自己針對某些熱門工作的競爭力而報讀該專業,你可能要承擔畢業時已錯失先機的風險。打個比方,如果每個人都因為目前數據科學行業的缺口而報讀這個專業,幾年之後這個專業的人才就會出現供過於求。多做一些調查,儘量預見未來工作市場的需要會是一個更好的策略。校園學習是可以幫到你的。越來越多正規學歷資質要求將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或軟技能納入指標。這意味著更多的研究生課程在傳授知識以外開始培養軟技能來應對不確定的勞動市場需要,而不是就具體工作崗位的定向培養。

  3.追隨你的激情。由於職業指導不力或年輕時缺乏自我意識而陷入錯誤工作的情況並不少見,這些人在開始工作時沒能足夠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潛力。這會引發工作投入度、表現和產出效率低下,並導致疲憊、壓力和疏遠感。因此,追求激情並不是決定去讀研究生的一個壞標準。畢竟多數人在學習與他們的價值觀保持一致時會表現更好並學到更多。如果你可以在嚴格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好奇心和興趣,那麼你的專長則很有可能使你在一群應聘者中勝出,並增加贏取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機會。要知道甚至在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編程過程中都要模擬人類好奇心這種自由浮動特徵,以匹配人類自動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不需要讀研究生的理由

  1.你可以免費學習(或花更少的錢)。現在有大量免費內容——書籍、視頻、播客等提供給公眾。可以說這其中的許多內容反映了或者實際上就是研究生學習的材料。因此,如果你只是想通過讀研究生獲取更多的知識,你就必須認識到無需花費數千美元的學費就可以獲得類似的學習體驗,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有足夠的專注力和自制力,你可以通過Youtube來學習編碼、數位繪圖、用戶體驗設計、視頻剪輯等等。像Udemy和Coursera這樣的平臺,他們會教給你新的技能,並且學費比研究生項目要少很多。事實上,如果你的目標就是學習新技能,而這種技能是可以被教授的,那些有專家眾包、授課和內容共享的網絡平臺是極具競爭力的。

  2.可能會浪費時間。從過去經驗來看人們大多是在實踐中學習成長——對某種事物的理論交流與具體實踐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這是研究生(或本科)教育無法改變的事實。實際上,大多數財富500強公司最終都對新員工進行了大量新技能或技能升級培訓,無論他們具有什麼樣的文憑和資歷。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公司紛紛指出學習能力強(渴望新知,快速學習,熱情驅動)比在學校學習掌握某個特定領域技能更重要。同樣道理,很多僱主抱怨即使是表現非常好的的研究生在開始工作後也要繼續學習像是領導能力、自我管理等關鍵技能。雖然如此,擁有畢業文憑包括碩士文憑的人仍然會受到各個公司更多的青睞。

  3.可能需要負債。雖然學院的研究生項目大多數有著比較明確的投資回報率,但這不能改變市場要求的變化莫測。找到一個肯定會在短期內增加收入的專業可能是一項挑戰,特別是如果你同時希望這個專業也是你自己喜歡的就更不容易了。舉例來講,工商管理碩士---全美最流行的研究生科目,比起氣候變化碩士專業更有可能提升一個人的投資回報率。雖然你會面臨短期的經濟壓力,但是如果你的興趣和熱情都在氣候變化,選擇氣候變化並在這一領域做到出類拔萃的長期回報也可能會更加可觀。所有這些都表明,如果你沒有致力於你正在學習的課題,以至於幾年內陷入債務之中,這種風險可能不值得你去攻讀這個學位。

  如果以下情況存在,那麼這個兩難選擇根本不成問題:

  招聘的人開始把重心從專業畢業文憑轉移到其他的一些因素上

  大學開始用更多時間培養軟技能並且在這方面做得越來越好

  大學開始注重培養個人的好奇心和好學精神。這個品質很大程度決定了一個人長期職業生涯的走向,不管他參與的工作是什麼

  大多數人傾向於重視研究生學位這個稱號,而不是獲得這個學位的經歷和學習過程,實際經驗和接受教育本身則未能得到相應重視。真正有價值的是獲得學位這一結果而不是學位本身。如果選擇讀研究生的人越來越多,擁有研究生學位或許會失去它原有的競爭價值。就像現在的碩士學歷與三十年前的本科學歷價值基本相當,如果三十年後大部分人都有了碩士或者博士學歷,或許僱主們最終會被迫在招聘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天賦和潛質。

  這樣看報讀研究生有利有弊,讀與不讀是一個複雜而帶有不確定性的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這裡羅列的因素可以幫助你更好的衡量自己的情況並做出更好的決定,但是讀研究生的投入回報率是很難預測的。人生的重大決策都需要勇氣和承擔一定的風險,要不要讀研究生也是如此。丹尼爾?卡尼曼(Danial Kahneman)是曾獲諾貝爾獎的心理學家,他開創了不確定性決策現代研究的先河,他說過:「當你清楚風險後堅持承擔,這叫做勇氣;當你不知道風險時仍大步向前,這叫做盲目樂觀。兩者有很大的區別。」

  Tomas Chamorro-Premuzic|文

  Tomas Chamorro-Premuzic是萬寶盛華(ManpowerGroup)首席人才科學家,倫敦大學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商業心理學教授,以及哈佛大學創新金融實驗室研究員。

  他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不合格的人成為領導者》一書的作者,並以此創作了他的TEDx演講。

  實習生常書楊|譯  周強|校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哈佛商業評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讀山 - 讀山-新聞頻道-和訊網
    大自然默默地不說話,如同攤開的一本書,等待著人們用腳步去閱讀。而蘊含其中的大奧秘,唯有心者才能深刻領會。——題記大山是一部大書。渾厚。凝重。讀它,僅憑一時好奇是不行的。須得有一番好心境,一番澹泊的心境。最好是春天的早晨,這時候,山間的雲霧消散,排闥而來的青翠,一下子就攫住了你的心,叫你再也忘記不得。
  • 放棄職場積累去讀研讀博的人,有沒有過得更好?
    已是2個孩子媽媽的她,曾做過新聞媒體人,辭職後與丈夫創業。卻在她30歲那年,打破舒適圈——帶著2個孩子和她媽,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社會工作碩士研究生。許多人好奇,為什麼30歲了,事業有成,有了孩子,把丈夫留在國內去讀書?有人猜測,她為了拿個名牌學位,也讓小孩過語言關。
  • 我為什麼建議職場小白一定要讀在職研究生
    如果你是一個職場小白,我強烈建議你讀一個在職的雙證研究生。這並不是說在職研究生在知識上或者技術上能夠給予你多大提高,而是說在一些關鍵的時候,特別是晉升的時候,不要成為你的一個硬傷和絆腳石。比如,在單位,你是一個本科生,小張是一個研究生,小張比你來單位晚,而且工作經驗、工作能力都不如你。現在領導要提拔一個部門經理,這時候他只需要一個條件就可以把你排除掉,這個條件就是被提撥者必須是研究生。
  • 到底要不要讀博,需要考慮清楚4個問題,可不要選錯了
    現如今這個社會上,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考研究生已經成為了很多學生的既定目標了,可是考上了研究生之後,有些學生又會想自己該不該去讀博,對於要不要讀博這個事情,其實每個人的觀點不一。對於想要讀博的學生來講,要面對的是經濟上的問題,而且還有形態上的問題,這會是一場非常拮据的旅途。
  • 在職研究生要不要去上?
    經濟、身體、心理都要準備好。如果是我,會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很不喜歡現在這個工作了,如果是,也承受得起代價,那就去讀一讀,反正讀也會到30歲,不讀也會到30歲。如果只是為了個證書,那就算了……還不如直接去北上廣深再找份低點職位的工作,看看自己是不是喜歡未來的行業再做決定了。聽 美啊妙 講TA的故事我26歲時,一直沒有穩定工作。
  • 我的遊學經歷-新聞頻道-和訊網
    李欣渝:我高中在外語學校就讀,對到原生語言環境去體驗一下本來就有所期待,剛好當時學校有這個機會可以出國遊學,就去了。主要還是從自身的發展考慮,也想去看看以後適合不適合出國留學。  《財商》:遊學期間有哪些比較有印象的體驗?  李欣渝:我們去那邊的行程總共28天,扣除轉機的時間,在美國大概待了20天。
  • 讀在職研究生要參加哪些考試?好考嗎?
    考研人數逐漸遞增,在職考研納入非全日制研究生之中,不斷壯大的考研群體中,女性考研比重不斷增加。在考研大潮風起雲湧的時代,讀在職研究生需要參加哪些考試?好考嗎?同等學力申碩免試入學的同等學力報考形式,正在為當下職場人日益青睞。但免試入學不等於不用參加考試。對於想要獲得碩士學位的在職人員來說,必須要參加國家外國語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和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簡言之:外語+學科綜合)。每年5月份考試,3月份組織報名。
  • 職場人要記住,不要試圖去說服別人,做好自己才是王道
    最近讀到一句話,讓我奉為真理,雖然不是很好聽,但卻非常符合這賊了殘酷的現實,同時在職場裡也適用:「成人之間最大的修養就是,不要試圖說服他人,讓我們互相道一句「XX」,然後就此別過。」在職場工作的這十年裡,我見過太多的是是非非,自己也吃過虧,也刁難過別人,也被別人刁難過。最終總結出一句乾貨:「在職場中,不要試圖去說服別人,做好自己才是王道」。就拿我自己來說,善於溝通,是個做實事的人,但有些強勢。遇到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總是試圖用各種佐證和實踐來證明對方的觀點和行為是錯的。
  • 雙非研究生值不值得讀呢?考上了要不要去?網友:不去!
    這是因為有一個小夥伴私聊小編,自己考上了研究生,原本應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是他這個學校是一所雙非院校,普普通的一本院校,調劑生。看到自己身邊的同學都考上了985或者211院校,心裡很不舒服,不知道該怎麼做,是選擇復讀還是9月份去讀研。是否去讀還是看如何看待這件事。
  • 職場大洗牌中,有哪些職業發展新機遇?-理財頻道-和訊網
    疫情過後,職場人如何發現新機會、抓住好機會,加速自己的職業發展?   文:于洋(北京中道普惠諮詢有限公司總裁、職業規劃&教育管理顧問)   責任編輯:莊文靜   疫情之後,職場可謂面臨著一次全新的洗牌。
  • -新聞頻道-和訊網
    這是信用評估要回答的問題。ta是誰?至親摯友?顯然不是。  信用評估的對象,也就是欠債還錢的,是公司。  公司是獨立法人。但法人不是人,並不是真實存在的行為主體。現實中,我們能觀察到的,是利益中心的股東大會在行動,是權力中心的董事會在決策,是或有或無的監事會在監督,是管理層在指揮,是全體員工在拼命,但我們看不到一個叫「公司」的主體在活動。
  • 讀MBA為了積累人脈?可能誤導了很多職場人
    昨天,一位職場人留言:「王老師,我畢業8年,準備讀MBA。因為很多人都說讀MBA可以積累人脈,你怎麼看?」關於這個話題,也許是很多職場人想了解,又沒法搞明白的問題。我們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分析職場人為什麼要去讀MBA?老王認為,原因有3點:1、積累人脈。
  • 為什麼大家選擇去英國讀研究生?
    如今國內研究生競爭力十分之大,對於想要考研的同學為何不嘗試去國外讀研究生呢?現在每年去英國讀研究生的人員在逐年增多,那你想知道為什麼大家去英國讀研究生嗎?去英國讀研究生主要有哪些優勢呢? 下面讓我們隨智課小編來看看。
  • HR:「研究生以下學歷的人,我們一個不要!」
    讀書到底沒有沒用,這個話題被爭議很多年了,我借著今天的文章,跟大家好好分析一下這個問題~02越是學歷通脹,高學歷的降維打擊就越殘忍很多人認為讀書沒有用,理由都是這樣的:xxx讀了大學出來不也是月薪三五千,xxx讀了研究生不還是送快遞去了
  • 溫室效應-新聞頻道-和訊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中國式飯局,有多少人假裝自己爽了-新聞頻道-和訊網
    有的飯局,可能要應酬,也沒那麼放鬆,但它推進了事情,推進了合作,這也可以。  既然參加了飯局,那就要知道為什麼自己會出現在這張餐桌上。就像一定要搞清楚人生的目標是哪幾個,做任何事情都要想:我現在要做的事情,跟我人生目標有關係嗎?和人生目標沒有任何關係,沒有任何任務的、可去可不去的飯局,就不要去了。
  • 讀在職研究生真的有用嗎?畢業之後好找工作嗎?
    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在職研究生的招生信息,作為一名在職人士,最近在考慮要不要去讀個研究生來提升自己,又害怕讀完之後找不到好工作,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可能很多人都會遇到我這樣的問題,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讀在職研究生到底值不值。
  • 三代師生讀城記-新聞頻道-和訊網
    我曾在課上問學生,如要為北京建一座聲音博物館,你覺得什麼聲音能代表這個城市?有人用劉心武的小說來談鐘鼓樓,有人引竹枝詞中「冰盞丁冬響滿街,玫瑰香露浸酸梅」,有人從齊如山《故都市樂圖考》中發現磨刀剪的「驚閨」,有人在《北京風俗圖譜》中搜尋各種叫賣聲,還有人翻出陳師曾筆下「夕陽院落聽宮徵」的話匣子。
  • 環保盲目論-新聞頻道-和訊網
    有些環保主義者,他們對本城市的環境問題不聞不問,卻熱衷於跑到邊遠地區去拍攝紀錄片,獲取名譽或國外基金支持。  還有一些人,環保行動頗具盲目性。行動前缺乏對事實的關注與了解。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回收一次性舊電池。很多人都把回收舊電池作為向環保邁出的第一步,殊不知當前的一次性電池基本已經達到無汞或低汞要求,已可隨生活垃圾一起處理。
  • 這四類人,尤其適合讀在職研究生!
    在職研究生是國家計劃內,以在職人員的身份,半脫產,部分時間在職工作,部分時間在校學習的研究生學習的一種類型。在報名、考試要求及錄取辦法方面不同種類有所不同。看到身邊的小夥伴業餘時間都去學習了,自己也開始想去學點什麼。可是自己是否適合讀在職研究生呢?哪些人適合讀在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