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浙農家,逢到天稍微冷些時,就會做些滷味,或涼拌,或熱炒,都很美味。
江浙人家做滷水也不複雜:大鍋下料炒制,做成醬料,兌開水,沸後,下食材,滷。因為氣候的關係,江浙一帶的食材比較豐富,所出的滷味也比較多。
有些江浙農家的滷味做得尤妙,即便是酒店大廚見了,也嘆為觀止,所謂「高手在民間」是也。
就像這道鴨掌牛排,就取自於江浙農家。
1
在蘇州老阿爸江浙土菜館供職多年的行政總廚馬傳帥說:「鴨掌牛排其實是兩道菜,我們經過不斷嘗試,將兩道菜融合到了一起。」
據馬傳帥介紹,江浙農家做滷味,經常會滷些牛肋骨,等到有客人來,就將牛肉放入油中煎炸,然後澆些滷汁上桌。
而這道菜品中的鴨掌,則是化用於大酒店中的扒鵝掌。
在江浙地區,扒鵝掌是道有名的菜品,但由於成本較高,只有高檔酒店才有這道菜,尋常餐廳很難見到。
馬傳帥就想到用鴨掌代替鵝掌的工藝。「我們用的都是進口優質鴨掌,口感柔筋彈滑,很受顧客喜歡,用的牛肋排,也是上等優質牛肋排。」
其實,加工工藝都相差無幾,唯有這秘制醬料是老阿爸的不傳之秘。
在探訪江浙地區的農家時,老阿爸團隊就特別留意滷味,拍了大量的視頻照片,做了很多的文字記錄。
百家滷,百家味,而且各有千秋,都很抓口,這也讓馬傳帥一度一籌莫展——
到底用哪家的滷味醬料,顧客才更喜歡?
2
在搜集各方資料後,取長補短,老阿爸團隊開始著手研究各種調料的搭配。
馬傳帥說:「研究各種調料的配比,就如同化學實驗,不同的調料,味道和香型都不同,要適應眾口,實在太難了。」
老阿爸團隊每做出一次醬料,都要打動人員來集體試菜,再將試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一列舉出來,集中解決。
就這樣反覆嘗試,終於,一鍋專屬牛排鴨掌的醬料,被做了出來,而馬傳帥的小本本上,早已密密麻麻記滿了各種配比。
在牛肋骨入滷湯前,還要做一道工序的:
牛肋排切塊,改刀汆水洗淨,加入秘制調料醃製。
馬傳帥解釋,加入秘制調料的作用是「去腥提鮮,使之更入味」。
而後,下油鍋微炸後撈出,鍋內下入高湯、秘制醬料,把炸出的牛肋、鴨掌放入鍋裡一同滷製1小時左右,待牛排酥爛時,撈出備用。
等到客人點單時,再朝鍋內放少許油,加入滷製牛排的原湯,燒熟,調味裝盤,即可上桌。
這樣做出的牛排非常鮮嫩,而且肉質彈潤,有嚼頭;做出的鴨掌,筋道彈牙,口感一流。
3
這道鴨掌牛排,是老阿爸江浙土菜館的招牌特色菜,點單率一直很高。
很多客人愛吃的原因,是覺得這道菜味道好,鹹香適口,香味不濃不淡,也不油膩,另外就是口感有層次,鴨掌的柔筋搭配牛肉的勁道,相得益彰。
這道菜的湯汁泡米飯尤妙,湯汁裡全是膠原蛋白,拌進米飯裡,使得米飯粘糯異常,入口充實。
馬傳帥說,在江浙農村,很多家庭主婦都是這麼做,要是一家四口的話,再燙個青菜就夠了,一勺湯汁下去,一碗米就能吃完,很下飯。
然而,施施然進店的客人,總是要多點幾樣的,不過,要是趕時間吃飽肚子,這一盤鴨掌牛排,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