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都是讀繪本,為什麼人家孩子懂那麼多?

2020-08-27 她他父母

有的家長經常會提這樣一個問題,我知道讀繪本的重要性,也支持孩子閱讀繪本。但是幾年下來,都是讀繪本,為什麼人家孩子語出驚人,感覺說什麼都懂,而我家孩子沒啥進展呢?繪本中圖和字哪個更重要呢?類似的問題有很多,其實這就是家長在繪本閱讀上存在的一些認知誤區!

有的家長會說繪本閱讀,圖和字什麼更重要?

很多繪本拿在手裡,可能從頭到尾只有十幾個字,同時價格又比較貴,價格幾十塊錢,很多家長會認為太浪費了!

早期繪本閱讀,就是要憑藉圖畫文字色彩,大人陪讀時的語言以及外部環境,學著理解以圖畫為主的閱讀內容。前面也講到過,繪本閱讀主要是對孩子綜合性的培養,如果孩子在讀繪本時只是過於專注認字,這實際上就舍本求末了。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通過用嘴咬書,自己隨意翻書,這其實也是早期閱讀的一個部分,在這過程當中孩子並沒有識字,但也是閱讀。

我們人類成長是一個逐漸失去的過程。孩子最早就是靠感覺認識這個世界的,而大人是靠認知理解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孩子感覺的靈敏程度遠遠超過我們大人,他們的觀察力,感受力,比我們要強,他們通過接觸繪本的圖畫色彩,人物,語言,以及大人的聲音,都會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傳遞出情感,這些都在作用於孩子的潛意識。

繪本是圖文相輔相成的,圖有圖的意思,文有文的意思,圖和文結合在一起,又能生發出新的意思。圖和文的結合,營造一種情感的氛圍,這對孩子的幫助遠遠大於圖和字本身。有時看起來只有幾個字,但配合畫面,卻可以引發我們極大的想像。

繪本閱讀的作用,實際遠遠大於並且涵蓋了早期識字,識字實際只是繪本閱讀當中的副產品,在不經意間,對一些字就有了認知和掌握。但是不可以把繪本閱讀變成識字課,識字課就是會就某個字反覆強調讀音。在家長閱讀的過程當中,孩子已經對文字的字形字音有了一定的掌握。

繪本往往是圖文密切結合。在繪本閱讀當中,我們和孩子都要真正走入到每一個繪本當中,不是簡單的看一遍,不同年齡的孩子去閱讀,它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沉下心,靜靜的感受發現繪本當中蘊藏的奧秘,才能讓我們的孩子真正讀懂,在這種潛移默化當中一點點長大,他的閱歷、眼界、心靈都在一點點豐滿豐富,這就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

通過閱讀,孩子所收穫的是一個指數量級的收穫,它遠遠大於通常我們所認為的知識或者認字的範疇。繪本閱讀就是沒有任何功利可言,比如通過繪本記住了什麼?認識了什麼?學會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所有這些都沒有辦法去衡量和比較。孩子收穫的就是一個綜合性的東西,更重要的是為孩子生命播下的那顆幸福的種子。

日本繪本研究專家宋菊芝曾經說過,不讀圖畫書的孩子不一樣,讀了圖畫書的孩子一定會不一樣,他們的心靈會更充盈,他們的眼睛裡會多一些亮晶晶的東西,他們的腦子裡會多幾個問號,他們臉上會多幾次笑容,他們的舉手投足會多幾分自信。這也就是讀繪本和不讀繪本的孩子的區別。日積月累長時間陪伴孩子進行早期閱讀,對孩子生命成長、性格養成,包括情感的完善,以及孩子社會性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日本著名兒童作家柳田邦男曾經說過,人一生當中閱讀繪本有三次。第一次是自己做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帶自家孩子親子閱讀的時候,第三次,可能只是生命終結的時候。

聽繪本廣播可以取代親子閱讀嗎?

關於聽繪本廣播,因為在繪本廣播讀的過程當中,它是不能停的,有什麼問題一下子就過去了,不利於孩子的思考和觀察。但是如果家長抱著孩子拿著一本書,她坐在你懷裡,你和他一起讀,一起翻書,感受這種讀一讀,停一停的過程,這樣對孩子是非常有幫助的。親子閱讀就是孩子和父母通過讀書和閱讀建立聯繫、增進溝通,豐富孩子的情感。

在閱讀過程當中,我們和孩子共同汲取知識共同進步,溝通增加了感情,共同收穫讀書快樂。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與孩子培養的更多是一種親密的關係,這種滋養可以讓孩子將來更加勇敢自信,更渴望知識,從而也能收穫快樂,收穫家庭的溫暖。

所以即使訂閱故事電臺,也建議要有共同的時間陪孩子聆聽和閱讀,一起就書中的內容進行思考。激發孩子的興趣,提高孩子思維能力,發展語言審美能力。這種親密的共度,會產生信任感,豐富閱讀經驗,使他的想像力更加豐富。所以千萬不要把手機打開,讓孩子自己聽一個小故事,然後你就去忙自己的事情,這樣對閱讀是不利的。

親子閱讀有三大好處好處。第一,可以培養閱讀興趣,鍛鍊語言表達能力,拓寬眼界,培養情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第二,培養孩子思考能力,鍛鍊他們的思維;可以讓孩子與父母進行更多的交流,體會他們的情與愛,感受到母愛和父愛的偉大,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這是促使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第四,可以多方面開發孩子智力,不僅能增加閱讀方面的能力,還可以全方位激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親子閱讀的過程是心靈碰撞的過程,可以養成一種與父母分享自己思想的習慣,這種交流的基礎一旦打下來,對於親子關係的營造非常有好處。

都是讀繪本,為什麼我的孩子懂的比較少?

很可能在於你只是放任孩子去聽繪本錄音故事,甚至對於內容都不加選擇,讓孩子自己聽,中間並沒有更多的與孩子交流,所以孩子學到的就更少。孩子親子閱讀的作用,絕對不是孩子聽故事。

還有就是家庭的讀書氛圍環境不夠的,如果環境不好,孩子無法沉寂下來。還有就是閱讀的書籍材料不夠科學,在挑選書籍的時候,要尊重孩子的年齡生理特點,還有她的喜好興趣,閱讀最終的目的,一定是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培養激發起來,不要盲目選擇書籍。可以帶著孩子去選購,多聽他們的想法。對於專業推薦的一些書單,這只是一個參考,不同孩子有不同的個性特徵,他們的個人喜好不同。如果他不喜歡,顯然就讀不進去,收穫的就少。

家長一定要科學慎重選書,很多繪本指導類都只是參考,這裡給出幾點建議。第一就是閱讀之前,父母應該提前熟悉繪本內容,這個書究竟想表達什麼、傳遞什麼,通過什麼樣的朗讀方式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掌握。所以在保證時間的前提下,家長還需要用心和智慧,人在心也在,就是需要一個高質量的親子陪伴。第二就是固定的讀書時間。不要一直變動閱讀的時間,就會養成很好的習慣。第三就是朗讀的時候要富有感情,或慢或快或誇張或做一些動作,去吸引孩子,有的地方可以停一停,與孩子進行簡單的交流,讓他去猜。第四就是孩子很小的時候,你要允許孩子在讀的過程中玩,因為他坐不住、喜歡動,這是很正常的,父母不要過高要求或者責怪。在親子閱讀的過程當中,更多的是在意這種陪著的過程,用豐富有趣的內容吸引他們。

還有就是閱讀持續時間不夠,沒有形成規律。只有形成規律,每天堅持固定時間一起來讀,日積月累,力量就會非常大,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這種堅持重複的力量。

最後還有就是親子共讀的方法不科學。有時候心情好,就跟孩子一起讀一讀,心情不好,可能就沒有興趣和孩子一起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時陪孩子閱讀時,會幫助他深入的挖掘書中的內容交流,心情不好或者比較疲累的時候,就讓孩子自己讀。親子共讀是一個長期不間斷的過程,如果間斷效果一定是不好的。

閱讀繪本要經歷的一些階段。第一階段,這時候是你讀他聽,這個時間持續的會比較久,一直到孩子三四歲時還在進行。讀的時候不僅僅是一直你讀他聽,要發展到有讀有停,可以你讀的時候讓他去翻書,你也可以讀的時候故意停留讓他猜。然後就是讀問結合,一直到6歲之前。在孩子 五六歲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已經不滿足於聽繪本,開始一點點的不再依賴你,他自己去找書獨立閱讀。家長要做的,就是從過去的你讀他聽,讀讀停停,圖文結合,發展到帶孩子去創編繪本。家長作為觀眾,仔細傾聽孩子們的表演創作,也需要給予相應的指導。到了一定的階段,這個能力是可以逐漸發展的。

3~6歲是父母培養兒童閱讀的最佳時間,這時兒童的語言能力開始形成,孩子開始接受新的知識。有效利用這個時間,培養孩子閱讀能力非常重要。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培養閱讀,慢慢培養,不要過分要求,不要心急,不能太功利。

相關焦點

  • 家長給孩子讀繪本時為什麼孩子不感興趣?因為讀得不夠豐富!
    都知道親子閱讀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讀繪本不僅能開發孩子的注意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還有助於孩子和家長間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更好的感知世界。 親子閱讀,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所認可,也被早期教育所推崇。
  • 學前 | 竟然還有孩子不愛讀繪本?這個方法讓孩子愛上閱讀
    前面講過,繪本是孩子早期閱讀的優質載體,是適合0~99歲閱讀的讀物。孩子早期閱讀從繪本開始,對孩子大腦發育、情感體驗、語言發展、認知發展都有積極的作用,近10年繪本已經在我國掀起了親子閱讀的熱潮。很多優質繪本都是文學家撰寫文字、著名的插畫家配圖,內容製作都非常精美。就是如此精美高品質的圖書,為什麼還有家長反映孩子不愛讀繪本?
  • 每天堅持陪孩子讀繪本,我們都收穫了什麼?
    同樣,因為我自己喜歡,我從沒苛求過通過閱讀,能讓孩子怎樣怎樣。但是事實卻正應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通過每天堅持陪孩子讀繪本,我們卻收穫了自己從未想過的碩果。每天堅持陪孩子讀繪本,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越來越親密了。這應該是讓我最開心的收穫吧!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繪本?好處多多!
    如果我問你,你為什麼給寶寶讀繪本?可能你會說:想讓寶寶學習認顏色啊;專家說,給寶寶讀繪本能培養他的語言能力;寶寶要做如廁訓練了,我買本繪本給他講講,或許會順利些。……看來,大家都發現讀繪本對寶寶有諸多好處。但是,你知道為什麼一定要給寶寶讀繪本嗎?首先,我們要從一項研究說起。
  • 到底為啥要給孩子讀繪本?
    父母既想保護孩子的童真與童趣,又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矛盾糾結中,低齡幼兒的父母會考慮,反正以後要學那麼多年,不如趁現在還沒有上學,讓孩子好好的玩。為人父母者,對孩子最大的期盼不就是健康快樂嗎?所以,我很贊成那位朋友說的,讓孩子盡情的玩。
  • 為什麼要孩子讀繪本
    更重要的是:為什麼要和孩子一起讀繪本?   繪本裡的圖那麼多,文字那麼少,到底有什麼可讀的?   這些問題想必一直困擾著許多家長,大家一起來探討探討。   小老鼠在什麼樣的森林裡溜達,森林裡藏著什麼奧秘呢,小老鼠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遇到狐狸,狐狸什麼樣的表情,等等,這些都需要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圖才能知道。   在無字書中,完全靠畫面來講故事,對圖畫的敘述能力要求就更高了。   這麼一說,繪本的獨特性就顯而易見了。
  • 我為什麼堅持給孩子讀繪本?
    堅持給孩子讀繪本的好處。我在兒子8個月的時候就堅持給他讀繪本,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那麼小,什麼都不懂,甚至有些寶寶喜歡扔書,撕書,所以就沒有花這個力氣,或者有的家長沒有堅持。其實剛開始每天5-10分鐘就可以了,晚上睡覺前讀。現在兒子快3歲了,我照顧二胎沒時間顧他的時候,他會主動拿書出來看,每天睡覺前都不用我們陪著看書,他自己看。我和孩子他爸都很欣慰,之前的努力總算看到一點成果。
  • 為什麼有錢人家孩子,學習文史哲多,普通人家孩子學習理工科多?
    高考的時候需要及時的填報志願,填報志願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但是目前來講有一個特別特殊的現象,一般來說有錢人家的孩子學習文史哲的比較多,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學習理工科的較多。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繪本?
    經常有人問,為什麼要讓孩子讀繪本。讓孩子讀繪本,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養成看書的習慣。基本上人物和故事情節與書中都很契合,真的挺棒的。我最害怕的是《封神榜》裡的魔鏡,能把所有生命吸進去,貌似哪吒由於是蓮花塑身,沒有魂魄,不怕鏡子。我和小夥伴上學路上認真討論過這面鏡子,大家都害怕被鏡子吸進去。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明看書的快樂。如果我小時候流行繪本,我肯定能多很多快樂。
  • 給孩子讀繪本,為什麼他不願意聽?閱讀進行不下去怎麼辦
    沛澤馬上要讀四年級了,每個學期都有指定的八本必讀的課外書,考試的時候會考察這些課外書中的內容,可有的孩子到了學期末,書還沒有拆封,有的孩子拿起書就犯困,根本讀不進去。相比之下,沛澤就省心多了,他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養成了每晚閱讀的習慣,兒子說如果不看書,他就睡不著覺。很多家長得知我兒子喜歡閱讀後,詢問我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
  • 親子共讀繪本,不是講故事,也不是語文學習,而是讓孩子體會閱讀
    有些老師也會提倡,家長和孩子多在一起閱讀繪本,既改善親子關係,又能給孩子做好語文啟蒙教育。甚至親子共讀繪本還有輔導班,由專門的老師,帶著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怎樣閱讀繪本。家長興致盎然,還會打卡,一個月下來倒是能讀了不少繪本。有的孩子對看書比較有興趣,有的孩子沒有,親子共讀的行為可能也就堅持打卡一個月,家長的耐心有限,過了這一陣,可能就投入到了其他的學習活動中去了。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繪本?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關於繪本閱讀,有許多人會問,為啥要給孩子讀繪本呢?孩子那麼小,讀了又能記住多少?而且感覺讀了孩子似乎也不能完全理解,這樣有啥效果嗎?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是小孩子,我們每天聽到的都是快去做某件事,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是不是也會覺得很無聊,天天聽到的都是這些日常瑣碎的話語。我們說語言和寫作都是需要經過大量輸入,然後才會有輸出,那麼試想如果我們日常給孩子輸入的都是一些瑣碎的命令式話語,孩子的語言如何能豐富?孩子的生活如何能感覺到驚奇和快樂? 「快去做功課!」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繪本?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內有贈書)
    我是一名嬰幼兒早期語言發展與繪本教學的研究者,同時我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10 年繪本教育教學經驗嬰幼兒早期語言發展與繪本教學研究者很多家長都知道讀繪本對孩子好,但卻說不上好在哪裡。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經說:「圖畫書不是孩子用來讀的書,而是請別人讀,用耳朵接受語言的書。
  • 為什麼全世界那麼多人都多少懂點兒英語?
    作為多少懂點兒英語的中國人,筆者很反對甚至是很討厭有些國人放著好好的中國話不說偏偏在完全不必要、不必須的場合說英語;更反感那些中國話裡非要蹦出幾個英語單詞的表達式,似乎很怕人家不曉得ta懂些英語,好像《阿Q正傳》裡那個「假洋鬼子」——「這是洋文,你們不懂的……」其實,丫也可能就懂那麼一點點。
  • 讀繪本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這位家長說太累了!太難了!
    讓我們來看一個家長的現身說法:最近給二寶報了一個英語啟蒙培訓班,老師主張用讀繪本的方式給孩子英語啟蒙,說這是最原汁原味的仿母語啟蒙方式。但我一看機構所發的繪本,有些單詞我都不認識,雖然我英語水平一般,但至少也有初中水平吧。上個周末,上初一的大寶拿起二寶的英語繪本,也直說「太難了。」
  • 陪孩子讀繪本,如果犯了這些錯,是在「扼殺」娃的想像力
    繪本能夠打開孩子的「新世界」,是提高孩子各種認知能力的工具。而且通過讀繪本也能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樹立正確的三觀、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也能加強親子間的關係。很多父母都說「陪孩子讀繪本,感覺自己又重過了一次童年。」讀繪本對家人和孩子來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可是如果家長陷入這些讀繪本的誤區的話,那可真是白白浪費金錢和精力。那究竟要如何陪娃讀繪本呢?
  • 孩子不愛讀繪本?親子共讀養成「四好」習慣,想讓娃放下書都難
    一般都怎麼陪伴孩子讀書呢?」果然如我所想,這位媽媽說:「就是拿書來給孩子念啊!」隨著課改推行,大語文教育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父母注意到閱讀的重要性,希望能在早期就培養寶寶對閱讀的興趣,建立閱讀習慣。繪本閱讀對娃到底有多重要?因為從事的事業和繪本相關,兩個孩子幾乎都有在繪本館"駐館"讀書的經歷。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發現,早期用繪本給孩子建立閱讀習慣帶來的好處,並不止提高語文成績和作文能力這兩點,而是關係到孩子認知水平發展的方方面面。
  • 陪孩子讀繪本,你是怎麼把天聊死的?
    話說孩子到了一兩歲左右,關注早教的爸爸媽媽,一定都會給孩子安排讀繪本。一方面能夠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另一方面還可以給孩子了解世界更多的方法。但是你可不要小瞧了讀繪本,並不是媽媽爸爸,簡單的把書拿出來和孩子一起讀就可以了,如果方法掌握不對,即使讀的繪本再多,孩子也是不能體會到。所以讀繪本很重要,讀繪本的方法那就更重要了。
  • 為什麼讀繪本的孩子敘事能力更強?
    有些媽媽覺得繪本閱讀是「零食」,對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乃至以後的寫作能力,效果沒那麼直接。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呢?
  • 孩子每天讀繪本,就能提高閱讀能力嗎?別讓努力的假象耽誤了孩子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一直是家長們很關注的問題。我身邊不少媽媽都在堅持陪孩子讀繪本,幾年如一日,為的就是讓孩子愛上閱讀,學會閱讀,好為將來上學打基礎。可是陪孩子讀了上百本繪本,講了無數個故事,孩子真的學會閱讀了嗎?有哪些方法能切實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這是你在給孩子讀繪本,或者教他自主閱讀前應該花時間好好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