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讓孩子讀繪本?

2020-11-12 獨角獸銜著金雀花

經常有人問,為什麼要讓孩子讀繪本。讓孩子讀繪本,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養成看書的習慣。

我小時候,繪本還不流行,那個年代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貧瘠,還好家中長輩喜歡看書和買書,從我不認字的時候,我爸爸就給我買畫報,我完全不知道畫報的名字和畫報中講了什麼故事,只記得畫報中有很多小人,畫面花花綠綠的,看著就很開心。

等我上學以後,開始看《作文選》《故事會》《少年文藝》《鄭淵潔童話故事大王》等書,可是那年月孩子的書總是有限的,這些看完了,就看我爸爸看過的書,還好他這方面比較開明,他看什麼大部頭,我撿過去看,他也不會反對。再有就是我爺爺訂的《安徽廣播電視報》,這份報紙會介紹很多演員、電視劇、電影。影視劇情節都被我當成故事看。

上初中以前,就跟著我爸爸看了鬱達夫、梁實秋的很多作品,還有《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茶花女》《飄》等中外名著。

我記得我看了鬱達夫的《沉淪》,覺得超級震撼,一個男人的性苦悶居然這麼折磨人,除了性苦悶,他在精神上也特別苦悶。我馬上意識到大人的世界和小朋友的世界很不一樣,男性世界和女性世界也非常不一樣。不過可惜,沒人和我討論書中情節,我自然也不敢和我爸爸討論。為啥他不在乎女兒看了這些兒童不宜的內容,他是覺得我完全看不懂,還是覺得這些都是自然的人性,女兒看懂了,也無妨呢?真是個謎。

不管怎麼樣,這些書早早進入我的生活,讓我知道在孩子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宏大精彩的世界。為了讀懂這些書,我得大量認字,還得努力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和經歷,無形中認字量和記憶力得到了鍛鍊。

我記得我看的第一部小說是《濟公》,那時我上小學二年級,暑假在外婆家玩兒,從小舅娘家的竹床下面翻出一本《濟公》,「濟」這個字我都不大認識,但依然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書裡故事很有趣,記得飛來峰的故事,記得濟公為了救大家,背走了新娘。雖然還很小,但是朦朦朧朧地意識到了濟公是個聰明又有慈悲心的人,很佩服他。

讀的第二本小說是《封神演義》,這本小說難度挺大的,半文不白,但是書裡講到很多神仙、很多妖怪,對小朋友的吸引力很大。我是在鄰居的廁所撿到這本書的,他家應該是當成了廁所讀物,經過他們同意,我拿回家後,也當成了廁所讀物。記得我讀完之後,上學路上和小夥伴們講起妲己,說她本來不是狐狸精,是被狐狸精害死的。還有伯邑考,他的經歷很悲慘,他爸爸姬昌被迫吃了他的肉,忍不住吐出來,每口肉都變成了小兔子。

整篇書是傾向於西周的,我非常佩服楊戩、哪吒、雷震子,因為他們法力無邊,一般的陣法是困不住他們的。

但是讓我很感慨的是聞太師,非常清晰地記得書中有個細節,講到他有次路過一座山,山名中有個「絕」字,他的師父曾經提醒他,「絕」字對他來說意味著大不祥,路過這座山,他想起師父的警示,心裡陰雲密布,我讀到這裡,心也提起來了!果然在之後的戰役中,聞太師戰死了!書中那種英雄末路的蒼涼和絕望很觸動人,我挺為聞太師難過的。似乎姜子牙一方也為聞太師的死難過,這讓我覺得敵我兩方不完全是勢不兩立,敵死我活。

當看到十惡不赦的紂王也為他的死難過,忽然覺得紂王還有一兩分人性。整本書中紂王的罪惡罄竹難書,我看到他殘害忠臣,殘害姜皇后,經常恨得牙痒痒!

在看《封神演義》之前,《封神榜》熱播過,但我太小,看了之後基本沒印象,略略記得片頭曲「花開花落,花開花落……」讀了《封神演義》之後,我們安徽臺又開始播《封神榜》,一邊看劇一邊回想書的情節,記憶得到了鞏固,再比照書中人物和電視劇選角,鑑賞力和審美啟蒙也得到了開挖。基本上人物和故事情節與書中都很契合,真的挺棒的。

我最害怕的是《封神榜》裡的魔鏡,能把所有生命吸進去,貌似哪吒由於是蓮花塑身,沒有魂魄,不怕鏡子。我和小夥伴上學路上認真討論過這面鏡子,大家都害怕被鏡子吸進去。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明看書的快樂。如果我小時候流行繪本,我肯定能多很多快樂。我在繪畫方面很一般,感覺很可能是小時候讀的書多是文字版,很少有圖畫,這方面的審美能力沒有得到開挖。很多繪本在構圖、色彩、畫風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小朋友接觸多了,想像力、色彩識別能力、藝術鑑賞力都會得到發展。

知乎上經常會有人問讀書有什麼用,哪本書讀了對你的影響最大,我覺得讀書談不上有什麼用,就是讓你多了一個愛好,多了一份快樂,像愛貓的人知道貓的妙處,愛養花的人明白花木的妙處,愛讀書的人自然曉得讀書的快樂。很多快樂,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最後,和大家分享惠特曼的一首詩《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

有一個孩子天天向前走去,

他只要觀看某一個東西,他就變成了那個東西,

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開的紫丁香,

那麼它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是雜亂的野草,

那麼它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他讀到了「醜小鴨」、「柴斯特」、「夏洛」、 「小王子」;

這些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他讀的是「馬小跳」、「老夫子」,兇殺色情小刊物;

這些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

母親的溫和、整潔、慈愛、還有衣服上的芳香,

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父親的強壯、自負、吝嗇、還有愛發脾氣、粗暴,

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

女教師的熱情、明亮、公正、還有對每一個同學的關心體貼,

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男教師的幽默、堅強、執著,還有對待知識的那種熱切渴望,

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善良、愛、紀律、職責、擔當、寬容、勤奮、道德;

一個孩子看到這些,這些會成為他的一部分;

抱怨、嫉妒、敵視、嘲諷、仇恨、陰謀、懶惰;

一個孩子看到這些,這些也會成為他的一部分;

……

哦,一個孩子向前走去,

一個母親也向前走去,

一個父親也向前走去,

一個老師也向前走去,

因為他們仍然天天向前走,那個孩子,也將永遠天天向前去。

生命就是這樣繼續許多年或一個個世紀連續不已

而多數繪本都是頌揚真善美的,或者提升孩子的智力,拓寬孩子的知識面的,再或者進行藝術啟蒙,孩子讀了,這些也會變成他的一部分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繪本?好處多多!
    如果我問你,你為什麼給寶寶讀繪本?可能你會說:想讓寶寶學習認顏色啊;專家說,給寶寶讀繪本能培養他的語言能力;寶寶要做如廁訓練了,我買本繪本給他講講,或許會順利些。……看來,大家都發現讀繪本對寶寶有諸多好處。但是,你知道為什麼一定要給寶寶讀繪本嗎?首先,我們要從一項研究說起。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繪本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經說:「圖畫書不是孩子用來讀的書,而是請別人讀,用耳朵接受語言的書。父母用自己的口將這些文字念給孩子聽,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語言的種子。 繪本可以說是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工具,除此之外,家長陪孩子讀繪本還能幫助孩子培養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三觀,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鍛鍊孩子的邏輯和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還能加深加強親子關係。
  • 為什麼要孩子讀繪本
    更重要的是:為什麼要和孩子一起讀繪本?   繪本裡的圖那麼多,文字那麼少,到底有什麼可讀的?   這些問題想必一直困擾著許多家長,大家一起來探討探討。   要利用這幾十幅圖和少量的文字把一個故事講得既清楚又好玩,必須強調圖與文的配合,強調畫面的敘述性和連貫性,即圖畫跟文字一樣,也必須具備講故事的能力。因此在繪本中,圖畫即使不佔絕對主導地位,至少也是跟文字同等重要的。文字仿佛串珠子的線,它規定了故事的主幹和方向;而圖畫仿佛一顆顆珠子,故事的主題和細節都要由它來展示,繪本的意趣也主要由此體現。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繪本?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關於繪本閱讀,有許多人會問,為啥要給孩子讀繪本呢?孩子那麼小,讀了又能記住多少?而且感覺讀了孩子似乎也不能完全理解,這樣有啥效果嗎? 孩子一天到晚都聽到這句話,知道自己應該用功讀書,所以也沒有辦法反駁,了不起沒好氣地回一句:「我知道啦!」或許孩子真正想說的是:「煩死人了!這麼羅酸!」可是一說出這些話,少不了又要和爸媽吵上一架,所以孩子只好心不甘、情不願地忍了下來。
  • 到底為啥要給孩子讀繪本?
    寫在前面的話: 給孩子讀繪本,果然是媽媽最愛的話題。上上周,小偶向好友劉文婷約了一篇推送文《到底該怎麼給孩子讀繪本》,講她與女兒小高興親子共讀的故事。 於是,陪偶玩的後臺就爆掉了,留言翻了好多頁。於是,應你們的呼聲,又有了這次的約稿。 這篇讀完,小偶有種醍醐灌頂,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感覺。
  • 給孩子讀繪本,為什麼他不願意聽?閱讀進行不下去怎麼辦
    其實,我並沒有刻意地去要去或者督促孩子去閱讀,只是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陪他讀繪本,每天晚上睡前都讀,一邊讀一邊討論,大概從那時候開始,沛澤就慢慢地養成了閱讀習慣。提到讀繪本,不少家長都會提到一個問題,孩子不願意聽,聽不進去,怎麼辦?
  • 我為什麼堅持給孩子讀繪本?
    堅持給孩子讀繪本的好處。我在兒子8個月的時候就堅持給他讀繪本,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那麼小,什麼都不懂,甚至有些寶寶喜歡扔書,撕書,所以就沒有花這個力氣,或者有的家長沒有堅持。其實剛開始每天5-10分鐘就可以了,晚上睡覺前讀。現在兒子快3歲了,我照顧二胎沒時間顧他的時候,他會主動拿書出來看,每天睡覺前都不用我們陪著看書,他自己看。我和孩子他爸都很欣慰,之前的努力總算看到一點成果。
  • 家長給孩子讀繪本時為什麼孩子不感興趣?因為讀得不夠豐富!
    這樣讀繪本對孩子來說肯定是沒有吸引力的。 那麼怎樣給孩子講繪本更有趣呢? 讀繪本時,先不要馬上讀正文,要從繪本的封面封底環襯讀起,先向孩子提問封皮的圖畫,讓孩子產生閱讀期待,引導孩子發散思維思考。 「兔寶寶為什麼要抓住兔媽媽的耳朵呀?」「嗯……,它想跟兔媽媽說話,但是兔媽媽太高了,它怕兔媽媽聽不見。」 「哦,好像是這樣的,那你再想想,還有什麼原因?」「兔寶寶想跟兔媽媽說悄悄話,不想讓別人聽到」 「嗯,有這個可能,你再想想,還有什麼可能呢?」
  • 為什麼讀繪本的孩子敘事能力更強?
    經常有家長跟我說,我的孩子都已經上小學了,你推薦給我的都是有畫面的書,太幼稚了。還有小學語文教師對帶小朋友讀繪本的志願者們說,你們帶來的書字太少了,我平常不允許他們讀這種書,我要求他們到圖書館借閱字多的書。
  • 為什麼我們要用心智圖法(思維導圖法)陪孩子讀繪本?
    繪本不就是故事書,按著書上的字念給孩子聽就可以了,為什麼我們要用心智圖法(思維導圖法)來陪孩子讀繪本呢?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繪本?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內有贈書)
    我是一名嬰幼兒早期語言發展與繪本教學的研究者,同時我也是一個孩子的媽媽。10 年繪本教育教學經驗嬰幼兒早期語言發展與繪本教學研究者很多家長都知道讀繪本對孩子好,但卻說不上好在哪裡。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經說:「圖畫書不是孩子用來讀的書,而是請別人讀,用耳朵接受語言的書。
  • 陪孩子讀繪本,你是怎麼把天聊死的?
    話說孩子到了一兩歲左右,關注早教的爸爸媽媽,一定都會給孩子安排讀繪本。一方面能夠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另一方面還可以給孩子了解世界更多的方法。但是你可不要小瞧了讀繪本,並不是媽媽爸爸,簡單的把書拿出來和孩子一起讀就可以了,如果方法掌握不對,即使讀的繪本再多,孩子也是不能體會到。所以讀繪本很重要,讀繪本的方法那就更重要了。
  •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讀繪本,中高考作文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每一年高考,作文題都會成為廣大家長、孩子以及媒體關注的重點,今年也不例外。網絡上還出現了「為什麼每年大家都會對作文題目這麼關注?」話題的討論,有網友的總結直擊靈魂:因為「數學太難,英語忘了,物理不會算,化學不記得,生物不了解,歷史不清楚,地理也頭疼」,所以只能對作文「說三道四」了。
  • 學前|都是讀繪本,為什麼人家孩子懂那麼多?
    有的家長經常會提這樣一個問題,我知道讀繪本的重要性,也支持孩子閱讀繪本。但是幾年下來,都是讀繪本,為什麼人家孩子語出驚人,感覺說什麼都懂,而我家孩子沒啥進展呢?繪本中圖和字哪個更重要呢?類似的問題有很多,其實這就是家長在繪本閱讀上存在的一些認知誤區!
  • 陪孩子讀繪本時,到底要不要指讀?
    圖畫書是由文和圖共同構成的一種藝術形式,哪怕它的留白,它的空白,實際也是整個畫面的一部分,要尊重它們作為一個整體的形式……其實有時候指來指去,就是想孩子多認幾個字。如果你長期這麼做的話,孩子有可能會產生一個這樣的習慣,他拿到圖畫書會認為字比畫更重要。
  • 為什麼要讀繪本?研究發現:寶寶早期閱讀能力與學業成就有關係
    而關於繪本是什麼,為什麼要給寶寶讀繪本等一系列有關繪本的問題,很多爸爸媽媽都是不太了解的。哈佛大學在一項對3~19歲兒童語言和閱讀能力的追蹤研究中發現,兒童早期閱讀的經驗,與他未來閱讀能力,以及所有學業成就有很大的關係。而繪本就是培養寶寶早期閱讀能力的最佳工具。
  • 孩子6歲前養成讀繪本的好習慣,上學後領先一步,如何讀繪本?
    有一個好習慣需要在孩子6歲前養成,這就是孩子的閱讀習慣,需要父母的親力親為,即使工作很忙,生活很累,也要幫助孩子養成讀繪本的好習慣,一生受益。央視主持人董卿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鼓勵她每天進行閱讀,假期總會收到來自爸媽精心準備的書單。
  • 怎麼陪孩子讀繪本?三招搞定,讓孩子學會邏輯思考,打開想像力
    在回答怎麼陪讀孩子讀繪本之前,我想先討論下什麼是繪本?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繪本,對孩子究竟有什麼好處?繪本英文名是picture book,起源於歐洲,30年代傳入美國並進入黃金期,50年代在日本興起,日本把picture book稱為「繪本」。受日本影響,臺灣70年代關注繪本,90年代大量引進。2000年後,中國開始引入picture book。
  • 每天堅持陪孩子讀繪本,我們都收穫了什麼?
    同樣,因為我自己喜歡,我從沒苛求過通過閱讀,能讓孩子怎樣怎樣。但是事實卻正應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通過每天堅持陪孩子讀繪本,我們卻收穫了自己從未想過的碩果。每天堅持陪孩子讀繪本,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越來越親密了。這應該是讓我最開心的收穫吧!
  • 你給孩子讀繪本的方法用對了嗎?讀繪本進入4種誤區,會事倍功半
    記得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朋友就給我打預防針,記得每天堅持給孩子閱讀,值得欣慰的是,幼兒園跟我的理念不謀而合,也非常重視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如今兩年過去了,真的從中體會到很大的益處,孩子的表達能力比同齡孩子好很多,思維能力和想像力也非常強,還聽說,小學現在也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