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為什麼要讓孩子讀繪本。讓孩子讀繪本,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養成看書的習慣。
我小時候,繪本還不流行,那個年代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貧瘠,還好家中長輩喜歡看書和買書,從我不認字的時候,我爸爸就給我買畫報,我完全不知道畫報的名字和畫報中講了什麼故事,只記得畫報中有很多小人,畫面花花綠綠的,看著就很開心。
等我上學以後,開始看《作文選》《故事會》《少年文藝》《鄭淵潔童話故事大王》等書,可是那年月孩子的書總是有限的,這些看完了,就看我爸爸看過的書,還好他這方面比較開明,他看什麼大部頭,我撿過去看,他也不會反對。再有就是我爺爺訂的《安徽廣播電視報》,這份報紙會介紹很多演員、電視劇、電影。影視劇情節都被我當成故事看。
上初中以前,就跟著我爸爸看了鬱達夫、梁實秋的很多作品,還有《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禮》《茶花女》《飄》等中外名著。
我記得我看了鬱達夫的《沉淪》,覺得超級震撼,一個男人的性苦悶居然這麼折磨人,除了性苦悶,他在精神上也特別苦悶。我馬上意識到大人的世界和小朋友的世界很不一樣,男性世界和女性世界也非常不一樣。不過可惜,沒人和我討論書中情節,我自然也不敢和我爸爸討論。為啥他不在乎女兒看了這些兒童不宜的內容,他是覺得我完全看不懂,還是覺得這些都是自然的人性,女兒看懂了,也無妨呢?真是個謎。
不管怎麼樣,這些書早早進入我的生活,讓我知道在孩子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宏大精彩的世界。為了讀懂這些書,我得大量認字,還得努力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和經歷,無形中認字量和記憶力得到了鍛鍊。
我記得我看的第一部小說是《濟公》,那時我上小學二年級,暑假在外婆家玩兒,從小舅娘家的竹床下面翻出一本《濟公》,「濟」這個字我都不大認識,但依然津津有味地看完了,書裡故事很有趣,記得飛來峰的故事,記得濟公為了救大家,背走了新娘。雖然還很小,但是朦朦朧朧地意識到了濟公是個聰明又有慈悲心的人,很佩服他。
讀的第二本小說是《封神演義》,這本小說難度挺大的,半文不白,但是書裡講到很多神仙、很多妖怪,對小朋友的吸引力很大。我是在鄰居的廁所撿到這本書的,他家應該是當成了廁所讀物,經過他們同意,我拿回家後,也當成了廁所讀物。記得我讀完之後,上學路上和小夥伴們講起妲己,說她本來不是狐狸精,是被狐狸精害死的。還有伯邑考,他的經歷很悲慘,他爸爸姬昌被迫吃了他的肉,忍不住吐出來,每口肉都變成了小兔子。
整篇書是傾向於西周的,我非常佩服楊戩、哪吒、雷震子,因為他們法力無邊,一般的陣法是困不住他們的。
但是讓我很感慨的是聞太師,非常清晰地記得書中有個細節,講到他有次路過一座山,山名中有個「絕」字,他的師父曾經提醒他,「絕」字對他來說意味著大不祥,路過這座山,他想起師父的警示,心裡陰雲密布,我讀到這裡,心也提起來了!果然在之後的戰役中,聞太師戰死了!書中那種英雄末路的蒼涼和絕望很觸動人,我挺為聞太師難過的。似乎姜子牙一方也為聞太師的死難過,這讓我覺得敵我兩方不完全是勢不兩立,敵死我活。
當看到十惡不赦的紂王也為他的死難過,忽然覺得紂王還有一兩分人性。整本書中紂王的罪惡罄竹難書,我看到他殘害忠臣,殘害姜皇后,經常恨得牙痒痒!
在看《封神演義》之前,《封神榜》熱播過,但我太小,看了之後基本沒印象,略略記得片頭曲「花開花落,花開花落……」讀了《封神演義》之後,我們安徽臺又開始播《封神榜》,一邊看劇一邊回想書的情節,記憶得到了鞏固,再比照書中人物和電視劇選角,鑑賞力和審美啟蒙也得到了開挖。基本上人物和故事情節與書中都很契合,真的挺棒的。
我最害怕的是《封神榜》裡的魔鏡,能把所有生命吸進去,貌似哪吒由於是蓮花塑身,沒有魂魄,不怕鏡子。我和小夥伴上學路上認真討論過這面鏡子,大家都害怕被鏡子吸進去。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明看書的快樂。如果我小時候流行繪本,我肯定能多很多快樂。我在繪畫方面很一般,感覺很可能是小時候讀的書多是文字版,很少有圖畫,這方面的審美能力沒有得到開挖。很多繪本在構圖、色彩、畫風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小朋友接觸多了,想像力、色彩識別能力、藝術鑑賞力都會得到發展。
知乎上經常會有人問讀書有什麼用,哪本書讀了對你的影響最大,我覺得讀書談不上有什麼用,就是讓你多了一個愛好,多了一份快樂,像愛貓的人知道貓的妙處,愛養花的人明白花木的妙處,愛讀書的人自然曉得讀書的快樂。很多快樂,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最後,和大家分享惠特曼的一首詩《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
有一個孩子天天向前走去,
他只要觀看某一個東西,他就變成了那個東西,
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開的紫丁香,
那麼它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是雜亂的野草,
那麼它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他讀到了「醜小鴨」、「柴斯特」、「夏洛」、 「小王子」;
這些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他讀的是「馬小跳」、「老夫子」,兇殺色情小刊物;
這些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
母親的溫和、整潔、慈愛、還有衣服上的芳香,
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父親的強壯、自負、吝嗇、還有愛發脾氣、粗暴,
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
女教師的熱情、明亮、公正、還有對每一個同學的關心體貼,
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男教師的幽默、堅強、執著,還有對待知識的那種熱切渴望,
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善良、愛、紀律、職責、擔當、寬容、勤奮、道德;
一個孩子看到這些,這些會成為他的一部分;
抱怨、嫉妒、敵視、嘲諷、仇恨、陰謀、懶惰;
一個孩子看到這些,這些也會成為他的一部分;
……
哦,一個孩子向前走去,
一個母親也向前走去,
一個父親也向前走去,
一個老師也向前走去,
因為他們仍然天天向前走,那個孩子,也將永遠天天向前去。
生命就是這樣繼續許多年或一個個世紀連續不已
而多數繪本都是頌揚真善美的,或者提升孩子的智力,拓寬孩子的知識面的,再或者進行藝術啟蒙,孩子讀了,這些也會變成他的一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