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兒童節那天,我約了朋友,我們帶著各自的寶寶去兒童樂園玩。同時,我們還為對方的寶寶帶來了兒童節禮物。
我送了朋友的寶寶一套繪本,「來,妹妹,這是姨姨送給你的禮物,喜歡嗎?」
「哇~是繪本嗎?」朋友的寶寶還沒來得及表示收到禮物的心情,朋友倒是先興奮起來。
我問朋友:「在家裡你有給寶寶準備繪本嗎?」朋友搖了搖頭,回答我說沒有。
02
端午節那天,我和家人一起去逛超市,恰逢碰到超市5周年開展10元購活動。看著價格實惠,我們一邊逛,一邊挑選了實用的商品。
我們來到一賣書的區域,媽媽看到貨架上的書,隨手拿了一本故事書翻翻看看,便打算放進購物車。
我問媽媽:「媽,你買故事書幹嘛?給誰看?」
媽媽回答:「給你女兒看。」
「啊?媽,這本書太多字了,圖又不多,她是看不懂的。」
「媽,家裡已經有很多繪本了,不用再買這些了。」
聽了我的話,媽媽把故事書重新放回貨架上。
說到繪本,大多數人對繪本的理解就是:繪本是給寶寶看的。而關於繪本是什麼,為什麼要給寶寶讀繪本等一系列有關繪本的問題,很多爸爸媽媽都是不太了解的。
哈佛大學在一項對3~19歲兒童語言和閱讀能力的追蹤研究中發現,兒童早期閱讀的經驗,與他未來閱讀能力,以及所有學業成就有很大的關係。
而繪本就是培養寶寶早期閱讀能力的最佳工具。因此,讓爸爸媽媽更全面的認識繪本並積極的給寶寶讀繪本這件事就顯得特別有必要了。
在回答繪本是什麼之前,我想先問問爸爸媽媽:「你們都陪寶寶看過動畫片嗎?」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翻看一本繪本就像是在觀看一集動畫片。
而談到動畫片,在我們腦海裡浮現出來的就是一個個有趣、鮮豔、活潑的畫面,這就像是繪本裡一頁頁的圖畫。動畫片裡還少不了人物與人物之間的臺詞對白,這些臺詞,就像是圖畫上的文字。只不過,動畫片是有聲的,已經幫助寶寶把臺詞念出來了。而繪本是無聲的,寶寶又看不懂字,因而圖畫上的文字會很少。尤其是那些為小月齡寶寶準備的繪本,字會越少,甚至沒有。
因為少了文字,單看繪本中的圖畫,可能會使故事變得有些難懂。不過,繪本的作者和畫家是非常專業的,他們就像是導演一樣,會在繪本有限的篇幅裡,極具藝術性和邏輯性地畫出內容豐富的圖畫,讓孩子和爸爸媽媽們能僅僅靠翻看繪本中的圖畫,就能讀出繪本中的大概故事。
看到這,爸爸媽媽就會明白:繪本就是畫出來的書,是一種專門寫給孩子的,以圖畫為主的故事書。
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很多媽媽在給寶寶選擇繪本的過程中,會犯和我媽媽一樣的錯誤(開頭第2個例子),就是給寶寶買帶插畫的故事書。
美國圖書館協會界定了繪本的範圍:繪本與其他圖文並茂的圖書不同,繪本的目的是為兒童提供視覺的體驗,它主要依靠一系列圖畫和文字的互動,來呈現完整的故事情節、主題和思想。
在這裡,還需要再強調一點:繪本並不是幼兒園給小朋友們提供的那些一段簡短的文字配一到兩張圖片的故事書。繪本的受眾群體中有很大部分是還不會認識字的嬰幼兒,這些嬰幼兒主要靠視覺(看圖)來體驗和吸收信息,更容易被顏色鮮豔明快的圖案吸引。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不要給寶寶選擇圖文並茂的插畫故事書,如:《白雪公主》、《豌豆公主》等,而要給寶寶選擇「圖茂文稀」的圖畫故事書。
插畫故事書
前面已經提到了,繪本是培養寶寶早期閱讀能力的最佳工具。也通過一項研究說明了寶寶早期的閱讀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未來的學業成就起到積極的影響。
爸爸媽媽陪寶寶讀繪本,寶寶會經歷瀏覽、傾聽、理解和學習的過程。只要爸爸媽媽每天堅持為寶寶讀繪本,將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等。這些能力將會在一個良好的書香氛圍中被保持下來,以幫助孩子未來發展出更好的閱讀能力,獲得更高的學業成就。
有一次,我拿著小兔瑞貝卡的模型問寶寶:「瑞貝卡的耳朵在哪裡?」寶寶指了指瑞貝卡的腮紅說:「在這裡。」在我家寶寶的認知裡,總以為耳朵就應該長在臉蛋的兩旁。直到有一天,我給寶寶讀了繪本《最美的眼、鼻、耳、嘴》,繪本裡的主人公剛好抱著一隻兔子玩偶,要和兔子比誰的耳朵最美。之後,寶寶就明白了,原來兔子的耳朵是長在頭上的,而且還長長的,和我們人的耳朵不一樣。
讓寶寶翻看繪本中每一頁具體形象、豐富多彩的圖畫,能夠給寶寶帶來視覺上的體驗,而這些體驗往往是更加深刻的。通過給寶寶讀繪本,能幫助寶寶認識到更多的事與物,理解較於抽象的概念,獲取更多的基本知識以及拓展生活經驗等。
北京市幼兒園閱讀聯盟導師王健櫪說:「生命早期通過閱讀,能讓嬰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大小、多少、顏色、方位等認知。」
如:和寶寶讀樓梯書《是大還是小》,能讓寶寶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大和小的對比。給寶寶讀《我的後面是誰呢》能讓寶寶在認識和辨別草原上各種動物的過程中了解到上下前後等方位。
昨晚,給寶寶洗好澡後,在為寶寶穿衣服的過程中,寶寶突然想要自己穿內褲了。雖然寶寶在穿的時候不小心把兩隻腳都伸進同一個褲腳,雖然寶寶在提內褲的時候會把內褲捲成一團,但在我的幫助下,寶寶算是完成了自己穿內褲這個行為。而這,主要還是得益於最近這些天給寶寶講的《媽媽,讓我自己來》的繪本。
一本好的繪本,是由專業的作者、畫師創作的,故事中的內容質量是非常有保障的。繪本通過一頁頁賞心悅目的畫面,能夠呈現出一個情節、主題和思想都完整的故事,每種故事裡都隱藏著各種教育寶寶的細節。另外,繪本還分成很多的系列,不同系列的繪本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不同的,有認知系列、語言系列、日常系列、身體系列等,每種系列的繪本故事能為寶寶傳播每種主題下的正能量。
比如:在語言系列中培養寶寶獨立能力的繪本《媽媽,讓我自己來》中,反映出主人公「寶寶」生活中自己動手的點滴,通過趣味化的故事,引領寶寶向主人公「寶寶」學習。在幫助寶寶認識情緒的繪本《菲菲生氣了》中,則能帶給寶寶豐富的情感體驗,引導寶寶認識情緒,辨別情緒和管理情緒。
繪本更適合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看。爸爸媽媽把寶寶抱在胸前,讓寶寶的背貼在自己的胸口,把繪本放在距離寶寶眼睛20cm左右的正前方。這種胸背相依的共讀姿勢,容易給寶寶營造安全感。每天的親子共讀時間,就是親子關係升華的時間。
而一說到增進親子關係,就讓我不得不提起一本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小慄色兔子在準備上床睡覺之前,突然抓住大慄色兔子的長耳朵不放,他想對大慄色兔子說:「猜猜我有多愛你。」故事中,小慄色兔子對大慄色兔子做出各種寬而大、長而高、遠而廣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大慄色兔子的愛,而大慄色兔子卻用更加寬而大、長而高、遠而廣的動作來回應並表達出自己對小慄色兔子的愛。
每次我在給寶寶講這本繪本的時候,也會學習慄色兔子們毫不吝嗇地把對寶寶的愛用動作展示出來,用語言表達出來。每次讀完後,我都能和寶寶安靜地抱上一會後,再躺下睡覺。
愛,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東西。我們無法用各種動作和言語去描述清楚,但我們可以通過每天和寶寶一起讀繪本,來增進和寶寶的親子關係。
爸爸媽媽和寶寶讀繪本的好處有很多很多。從對寶寶閱讀能力的培養,到幫助寶寶完成潛移默化的認知以及各項能力的良性發展,再到增進和寶寶的親子關係,還有很多篇幅講不完的,還沒被發掘出來的好處。只要爸爸媽媽堅持和寶寶一起讀繪本,我相信,爸爸媽媽會持續地收穫到寶寶給你的各種各樣的驚喜。
我是@膩膩媽,堅持更新育兒知識。想了解更多養育寶寶的知識,請關注我。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向拍攝者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