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鏘鏘鏘:不靠老人幫襯,你能帶好孩子麼?

2020-12-17 寶寶知道

作者:百度寶寶知道 主婦鏘鏘鏘

中國應該算是老人帶孩子最普遍的國家了,很多婆媳之間的矛盾也是因為老人幫著帶孩子才有的。

頻頻聽到媽媽們說因為自己沒時間、沒精力只能仰仗老人幫忙帶孩子,但同時又會吐槽那些落後的教育觀念或隔輩的溺愛,慣壞了孩子,影響了孩子的身體健康。作為父母,自己苦心學來的科學育兒觀念在老人這裡根本不管用,老人壓根也不會理會你的說教,說多了範兒挑起家庭矛盾,可不說,心裡實在憋的惱火,於是負面情緒累積愈多,家庭矛盾的爆發也來的愈快。

如果說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話,自己帶孩子是不是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呢?不靠別人,我們能不能帶好自己的孩子?大家都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參與方式】

1、回復「能+你想說的話」

2、回復「不能+你想說的話」

文章來自百度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

相關焦點

  • 主婦鏘鏘鏘:寶寶出生後,可以給TA戴手套嗎?
    作者:百度寶寶知道 主婦鏘鏘鏘一周前,伊能靜和秦昊的女兒「小米粒」順利出生,4號凌晨,伊能靜再放小米粒睡覺照片,並寫上:「每次喝完媽媽的milk,都像喝醉的米粒,這姿勢,美人醉臥。」該張照片一出,就引發兩幫人在伊能靜微博不停留言爭論。
  • 我養娃你不來幫襯,老了也別來煩我,寶媽一番話讓老人無地自容
    就比如,有些老人,明明不想帶娃,想過幾年舒適的晚年生活,但是又擔心子女們有意見,以後不給自己養老,要麼養老時就各種不真心。這不,前兩天,有位寶媽留言說,自己的公婆在孩子出生後,一天也沒有幫忙帶過。但是,現在孩子7歲了,不再需要人天天看著,公婆卻又來得勤了。
  • 「我養娃你不來幫襯,老了也別來煩我」寶媽一番話讓老人無地自容
    就比如,有些老人,明明不想帶娃,想過幾年舒適的晚年生活,但是又擔心子女們有意見,以後不給自己養老,要麼養老時就各種不真心。這不,前兩天,有位寶媽留言說,自己的公婆在孩子出生後,一天也沒有幫忙帶過。但是,現在孩子7歲了,不再需要人天天看著,公婆卻又來得勤了。明面上是跟孩子表示親近,實際上卻是跟自己示好,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我們老了,以後養老要靠你們了。
  • 2018暑期鏘鏘研學:山村「變形記」蛻變之旅開始報名啦!
    《鏘鏘校園行》節目組跟蹤拍攝,精彩花絮電視新聞展播;3、組織小營員去山東省委、省政府選派的「第一書記」扶貧村(就近)參訪學習體驗,與村裡的孩子們一對一結對子,聆聽村裡老人講述過去的故事,完成愛心任務,接受「第一書記」籤名頒發的愛心證書。
  • 老人也能帶出優秀的孩子,有這4個特點的,家長可以放寬心了
    但其實老人也能帶出優秀的孩子,如果有下面的這4個特點,家長完全可以放心的鬆手了。分得清「寵愛」和「溺愛」的區別為什麼現在的家長都不願意讓老人帶孩子,主要就是因為大部分的老人都特別的溺愛孩子,導致寶寶養成無法無天的性格,父母接手後就很難管教。
  • 你不幸福孩子敢幸福麼?
    比如有的父母覺得為了孩子才沒離婚,有的父母覺得為了孩子吃各種苦……什麼都是為了孩子,然後當兒女畢業、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會突然覺得不知道為了誰而活……曾和很多老人聊過天,他們竟然說孩子結婚了,自己和老伴突然覺得生活不知道怎麼行進了,特別沒有樂趣,每天都開心不起來……
  • 幫襯娘家二十年,嶽母走了,妻子醒了也徹底涼了心
    妻子為了幫襯弟弟,讓磊哥給她弟弟在自家廠裡安排了一個只拿高工資又不怎麼幹活的職位,小舅子靠這份工作,很快實現了買房買車的夢想。磊哥妻子對娘家翻倍的好,嶽父母的吃穿用度,基本上都由女兒提供,除此之外,每月妻子還給嶽父母兩千的生活費。村裡人都誇老人有福氣,真是全家人沾了女兒的光。
  • 為什麼帶孩子能帶抑鬱。
    以前我很費解那些全職媽媽為什麼在家帶孩子能帶抑鬱。現在我做了全職媽媽。我才明白了為什麼。第一,全職媽媽生完孩子,身體虛弱更需要人關❤️。而更多人只關心孩子。第二。全職媽媽沒有收入,全靠老公。老公好還行,老公不知道心疼人,又吝嗇那種。估計日子很難熬。人在沒錢的守候,永遠都沒有安全感。第三。全職媽媽脫離社會,每天都要圍著孩子轉。精神層面得不到豐富。難免會較真生活瑣事。第四。
  • 「你有錢,就該幫襯著小姑子」「她又不是我女兒,憑什麼?」
    陌生人也只是一面之緣,並不會對我們的心裡產生什麼影響,反倒越是親人,綁架你的時候一點都不客氣,對你的影響也就越深。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你掙得多,用得著那麼小氣,多出點也沒關係」;「都是親戚,就應該互相幫襯著。」可是我掙得多是我的本事,不是讓你佔便宜的籌碼;所謂親戚間的幫襯,是互相的,而不是條件差的人對條件好的人的勒索。
  • 鏘鏘三人行19年後停播 鏘鏘三人行停播原因揭秘 哪裡可以看鏘鏘...
    昨日中午,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因公司節目調整,鏘鏘暫時停播,感謝大家多年厚愛,後會有期。簡短的一行字,宣告了一個19年訪談節目的終結。《鏘鏘三人行》19年後停播9月8日還播出了新一期節目的《鏘鏘三人行》,目前來看臨時被叫停的可能性較大。早在今年6月28日,就已經有人發現在鳳凰視頻裡搜不到《鏘鏘三人行》這個節目了,在搜索結果中點擊節目列表跳轉後顯示「404」。
  • 你會讓老人長期幫忙帶孩子,負責孩子的教育問題麼?
    往期回顧  昨天的「晚十點紅包」活動  話題是  ▽  你會讓老人長期幫忙帶孩子  負責孩子的教育問題麼?  @顧建平  我不會長期讓老人帶孩子,因為老人們辛苦了一輩子帶大我們,應該讓老人休息了。  @王慶華  不會完全把孩子交給老人,讓老人負責孩子的教育。因為時代變了,兩代人的教育方式不同,孩子應該由年輕的父母承擔教育職責。  @青青  這個要看情況而定。
  • 「鏘鏘三人行」停播,不過這檔良心節目還在
    19年來,《鏘鏘》帶來的意義已經遠超一檔電視節目。它的停播,讓許多人唏噓不已。不過暫時的離開,不意味著告別。而是為了 更好的相遇。《鏘鏘》雖然不在了;但是還有一檔良心節目,值得我們守候——《圓桌派》 (2017)同樣是一檔 談話類的文化節目。
  • 獨居老人:靠兒女不如靠鄰居?
    「一個人過,做飯麻煩,又吃不了多少,還是我孩子教我叫外賣的。」武萍不會用手機軟體點餐,好在家旁邊的餐館提供電話點餐服務,像她一樣獨居的老人,小區裡還有幾個,「這兩年淨是靠送餐吃飯的。」「歲數大了,可不就是瞎湊合麼。」自從3年前老伴兒去世,尚有一對兒女的武萍開始了獨居生活。
  • 《鏘鏘三人行》停播,但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告別竇文濤
    9月12日中午,《鏘鏘三人行》官微宣布節目停播。《快樂大本營》剛慶祝完自己的20歲生日,同樣是長壽節目,在開播19年、累計播放了5000多期之後,《鏘鏘三人行》卻要告別觀眾。《鏘鏘三人行》開播於1998年,每周周一到周五晚在鳳凰衛視上播出。
  • 告別《鏘鏘三人行》:鳳凰衛視的平衡術與新挑戰
    輪到竇文濤時,這位主持人不出意外把亮相的機會讓給了自己主持的《鏘鏘三人行》,「鳳凰20年了,鏘鏘都18年了。18歲的姑娘一朵花,18歲的小夥成藥渣。」對外,竇文濤也毫不避諱調侃《鏘鏘三人行》的「長壽」,「是長衰不盛。」但這檔節目在很多人看來具有重要意義。比如說它是《新周刊》評選的「15年來中國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這是一檔最不憤怒的節目。」
  • 這3類老人最適合帶孩子,帶出的孩子聰明又獨立,你家有這樣的麼
    導讀:這3類老人最適合帶孩子,帶出的孩子聰明又獨立,你家有這樣的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3類老人最適合帶孩子,帶出的孩子聰明又獨立,你家有這樣的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的教育孩子需要麼?什麼是真正好的教育?
    去年春節我帶著兒子去新加坡玩,返程的時候沒有升到艙,飛機很是顛簸,我不太舒服。我問兒子,媽媽想靠著你睡會兒可以麼?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愛,那麼第一件事一定是教會他付出。我們家,爸爸明確表示家裡的房子和存款都是媽媽的。爸爸跟我說,咱們家的房子和存款都是你媽媽的,你不要動。我說,好。
  • 幼兒園還沒開學,如果讓老人來帶孩子,你會擔心孩子被帶壞嗎?
    因為現在很多年輕父母都是獨生子女,自己的生活能力也不強,甚至有些家長還缺乏生活常識,他們自己有時候都照顧好自己,讓他們獨立撫養小孩也不一定能做的比老人好。老人帶養孩子往往容易出現過分寵溺的現象,孩子犯了錯不忍心責罵,孩子想要的東西又過分遷就,導致孩子容易養成了囂張跋扈的性格,不懂得尊重老人,想要什麼就一定要什麼,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吃懶做的壞習慣,如果孩子一旦養成這些壞毛病,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十分不利。
  • 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宣布停播!這是為什麼?
    2017年9月12日,鳳凰衛視的話談節目《鏘鏘三人行》宣布停播。節目組在微博發布了簡短的停播聲明——感謝大家多年的厚愛,後會有期。而在社交軟體上,「鏘鏘三人行」成了敏感詞,無法再搜到相關信息。今天我們就認真說說,為什麼《鏘鏘三人行》會被停播。先從主持人談起——
  • 三亞網紅餐廳鏘鏘蟹,美食、拍照兩不誤
    大悅洋·鏘鏘蟹餐廳,就位於這裡。餐廳內外,充滿了海洋和熱帶雨林的氣息,非常的ins風。鏘鏘蟹餐廳分樓上樓下兩層。環境真的是一級棒,隨隨便便一個角落,都是拍照的好地方。就連樓梯處的落地窗,拍照也都非常好看。關於菜品,完全不用擔心,隨便點個套餐也不會踩雷。而且服務員非常熱情、貼心,態度也很好。菜品推薦:鹹蛋黃醬炒蟹:推薦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