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物志》

2021-03-02 生科好故事

26.0 1996.09 唐昌林 紫茉莉科 馬齒筧科 商陸科等

27.0 1979.07 關克儉 毛茛科(一)睡蓮科 金魚藻科 領春木科等

28.0 1980.04 王文採 毛茛科(二)(毛茛亞科)

29.0 2001.00 應俊生、陳德昭 木通科 小檗科

30.1 1996.05 劉玉壺 防己科 木蘭科

30.2 1979.05 蔣英、李秉滔 臘梅科 番荔枝科 肉豆蔻科

31.0 1982.09 李錫文 樟科 蓮葉桐科

32.0 1999.02 吳徵鎰 罌粟科 山柑科

33.0 1987.10 周太炎 十字花科

34.1 1984.08 傅書遐、傅坤俊 木犀草科 辣木科 伯樂樹科等

34.2 1992.02 潘錦堂 虎耳草科(一)

35.1 1995.11 陸玲娣、黃淑美 虎耳草科(二)(梅花草亞科 繡花球亞科 多香木亞科等)

35.2 1979.05 張宏達 海桐花科 金縷梅科 杜仲科等

36.0 1974.12 俞德浚 薔薇科(一)繡線菊亞科--蘋果亞科

37.0 1985.06 俞德浚 薔薇科(二)薔薇亞科

38.0 1986.06 俞德浚 薔薇科(三) 李亞科 牛栓藤科

39.0 1988.05 陳德昭 豆科(一)

40.0 1994.05 韋直 豆科(二)蝶形花亞科(1)

41.0 1995.05 李樹剛 豆科(三)蝶形花亞科(2)

42.1 1993.12 傅坤俊 豆科(四)

42.2 1998.12 崔鴻賓 豆科(五)

43.1 1998.02 徐朗然、黃成就 攀打目 攀打科 牛兒苗目 酢漿草科 牛兒苗科等

43.2 1997.02 黃成就 芸香科

43.3 1997.03 陳書坤 苦木科 橄欖科 楝科等

44.1 1994.04 李秉滔 大戟科(一)葉下珠亞科

44.2 1996.02 邱華興 大戟科(二)鐵筧菜亞科 巴豆亞科

44.3 1997.04 馬金雙 大戟科(三)

45.1 1980.12 鄭勉、閔天祿 虎皮楠科 水馬齒科 黃楊科等

45.2 1999.07 陳書坤 冬青科

45.3 1999.08 誠靜容、黃普華 衛矛科

46.0 1981.02 方文培 翅子藤科 刺茉莉科 省沽油科等

47.1 1985.11 劉玉壺、羅獻瑞 無患子科 清風藤科

47.2 2002.00 陳藝林 鳳仙花科

48.1 1982.07 陳藝林 鼠李科

48.2 1998.04 李朝鑾 葡萄科

49.1 1989.06 張宏達、繆汝槐 杜英科 椴樹科

49.2 1984.11 馮國楣 錦葵科 木錦科 梧桐科

49.3 1998.07 張宏達 山茶科(一)山茶亞科

50.1 1998.08 林來官 山茶科(二)厚皮香亞科

50.2 1990.01 李錫文 藤黃科 檉柳科 龍腦香料等

51.0 1991.12 王慶瑞 堇菜科

52.1 1999.10 古粹芝 大風子科 旌節花科 西番蓮科

52.2 1983.10 方文培 胡頹子科 玉蕊科 千屈菜科等

53.1 1984.11 陳介 使君子科 桃金孃科 野牡丹科

53.2 2000.01 陳家瑞 菱科 柳葉菜科 小二仙草科等

54.0 1978.03 何景、曾滄江 五加科

相關焦點

  • 中國植物志
    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中國植物志沒有聽說過中國植物志的小夥伴們,讓知了我來隆重介紹一下
  • 【中國科學報】《中國植物志》英文版發布
    據9月23日召開的中國植物多樣性與保護國際研討會透露,由中國科學院主持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前後歷時25年的編撰,已於今年9月全部完成並出版。  Flora of China對80卷125冊的《中國植物志》進行了全面修訂,並譯成英文,共有文字25卷,圖版24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水平很高的英文版植物志。
  • 歷時25年編撰的《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完成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記者 吳晶晶)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前後歷時25年,由中美等國共同完成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已於2013年9月全部出版完成。    《中國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志,共80卷125冊,2004年出版完成,並於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館藏資源】《中國植物志》電子版
  • 「《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
    驗收會現場3月30日至4月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在北京組織專家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的編研
  • 《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出版發行
    )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主編的《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介紹了南海諸島的自然地理、植被和植物區系等特點,共收錄南海諸島的植物共93科、305屬、452種(包括變種),對島上每一種植物的科、屬、種,以及地理分布、生境和經濟用途等進行了簡要介紹。其中南海諸島的植物分布涉及49個島礁,改變了許多島礁長期以來缺乏植物記錄的局面。
  • 《香港植物志》第一卷英文版出版面世
    由華南植物園及香港植物標本室(Hong Kong Herbarium)共同合作主編的《香港植物志》(第一卷)英文版,於4月9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書店(www.bookstore.gov.hk)出版發行。
  • 剛剛首發的《樂清植物志》收錄野生和栽培植物2437種
    英文版中國植物志歸併了很多物種,理由很簡單,比如家裡養的虎尾蘭,有人說有很多變種,如金邊虎尾蘭、銀邊虎尾蘭,但這些變種性狀都不穩定,到第三年生長出來的葉子就會沒有金邊、銀邊,回到了虎尾蘭,那就只能算虎尾蘭一個種。還有花葉蘆竹,剛種時很漂亮,整個葉子金黃色,中間還有一條碧綠的縱帶,但三年後又恢復到正常的蘆竹,所以,這些變種只能歸併,是不算種類的。
  • 《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出版發行—新聞—科學網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主編的《南海諸島植物志》(英文版)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 《中國植物志》植物中文正式名讀音的統一
    (井井只是改了改格式2333)原文名為《<中國植物志>植物中文普通名的訂正和讀音的統一》,知網連結已於文末給出
  • 植物學專業必讀 |《中國植物志》植物中文正式名讀音的統一
    1.多音字的整理:經整理,《植物志》中文名中共有55個多音字(殼、爪、芥這三個字屬於普通話的文讀和白讀的區別),佔所使用的全部字數的2.2%。因此,《植物志》的植物中文名中,薄荷屬Mentha和美國薄荷屬Monarda(均為唇形科)中的「薄」讀bo4,「薄雪火絨草」「薄毛茸莢紅豆」「薄毛粗葉榕」「薄毛委陵菜」等個別名字中表「稀疏」之義的「薄」讀bo2,其他表「厚薄」之義的「薄」均讀bao2,「薄」字也就成為《植物志》的植物中文名中唯一一個有三個不同讀音的多音字。
  • 改造廁所、編校園植物志……南京這群小學生的「畢業課程」不簡單!
    在創意校園植物志展示區,從校園植物沙盤,植物書籤,到一首首有關植物的小詩,一幅幅植物海報,不同方式記錄著校園的一草一木。指導老師陳舒劼說,學生們統計出學校大約有36種植物,後期準備把校園植物志編撰成一本書。「這個植物志裡面有校園植物照片,分布和數量等基本信息。後期還製作了植物葉脈書籤作品,還有植物標本。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表達了對科學的熱愛,對校園的依戀。」
  • 新版中國植物志在線網站
    http://www.iplant.cn/《中國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種類最豐富的一部巨著,全書80卷126冊,5000多萬字。中國植物志叢書該書基於全國80餘家科研教學單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繪圖人員80年的工作積累、45年艱辛編撰才得以最終完成
  • 科學時報 彼得·雷文:推動中國植物學走向世界
    在評價此次獲得中科院國際科技合作獎的美國密蘇裡植物園主任彼得·雷文教授時,一位權威科學家將其表述為「他為推動中國植物學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雷文是一位國際知名的植物學家,他與中國植物界的交往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據介紹,他是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項目的外方發起者和主持者。
  • 《本草》植物志之苦蕎:藥食同源,你知道它救了多少人嗎?
    《本草》植物志之苦蕎:藥食同源,你知道它救了多少人嗎?蕎麥按其形狀與特點分為甜蕎和苦蕎兩個大類。我們通常說的蕎麥,指的是甜蕎。
  • 中國有多少種植物?
    中國有多少種植物?在以摸清植物學家底為主要任務的《中國植物志》中英文版早已出版的今天,繼續問這個問題是不是有點多餘?根據中國植物志的記錄,我國有維管束植物301科3408屬31142種。植物也一樣,《中國植物志》查清楚了我國植物學家底,但是這其中原來的名稱有錯漏,又不斷有新種被發表,也需要對中國植物進行普查。而植物學的「人口普查」自從中國植物志中英版完成之後,就沒有進行過。不誇張的說,就是最優秀的植物學分類家和最權威的植物學機構都很難回答——中國到底有多少種植物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
  • 紙上嘉卉 百年中國
    植物愛好者平時翻閱中國的各種植物志,經常遇到植物畫圖,卻是作為配角,很小的圖,僅為植物科學服務。但此次不同,植物科學畫以主角身份出現在《嘉卉》這部宏大著作中,全中國、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欣賞它們,它們是永不撤展的藝術畫廊。這部書也成了所有想了解中國植物繪畫(不限於科學繪畫)的人,繞不過去的歷史文獻。
  • 中國食品原料判定依據及方法
    3.如果需要確認的物質是植物類的,可以到《植物志》、《藥典》搜索該物質的別名、拉丁文等,再按照上述方法進行確認。《植物志》、《藥典》中的某些物質可以用做普通食品原料,是因為有添加劑標準,或者在原衛生部發布的食藥兩用的名單內。除此之外《植物志》、《藥典》中的物質一般不能作為食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