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爆炸,我們必須考慮,怎樣消除信息過載的負面影響

2020-12-12 六百八視頻

接著說這本《信息簡史》,最後我們來看看作者提出的第四個觀點:怎樣消除信息過載的負面影響。

眾所周知:人的記憶和信息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今天,人接收到的信息不僅遠遠大於人能夠處理的信息,也遠遠大於人實際需要的信息。大量碎片化信息不僅幹擾了你的判斷和選擇,有時候一不留神,還可能被虛假信息誤導。

在網際網路時代,你一個月接觸的信息量要比沒有網絡時候一年的還要多。之前的人們求書若渴,一本好書可能要翻來覆去讀好幾遍才肯罷休,而現在人們普遍遇到的情況是:書太多了,讀不過來。

2009年,「信息疲勞」這個詞被收錄到《牛津英語詞典》裡,並且附帶了這樣的說明:當信息量過多時,人們會產生焦慮。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也從各自角度研究了信息過載的後果,他們發現:信息過載會影響人的判斷,也會影響血壓,心率和呼吸速率。

那麼,怎樣才能消除信息過載導致的負面影響呢?應該說,這是很多機構和組織都在思考的問題。比如著名的百科網站:維基百科上線8 年,用戶就已經超過700萬,英語條目超過250萬,並且還在不斷上漲。後來,在維基百科上開始出現條目挽救隊,它通過合併近似條目,提升條目質量來節約人們點開每一個連結的時間。同時,維基百科官方也推出了「消歧義政策」,把可能產生歧義的條目都做了標註,目的也是提高人們的閱讀效率。

本書的作者也提供了一些有效對策,這其中就包括:搜索和過濾。關於對抗信息過載,你可能想到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其實本質上都可以歸到這兩個詞上。乍一聽,搜索是不是挺簡單?但實際上,這還真不容易。你可能每天都在用各種搜尋引擎。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搜尋引擎還有很多高級用法,比如你可以在搜索的時候,加上特定的文件名後綴,來搜索特定類型的文件;可以加上特定網址,來對某個網站進行內部搜索等等。

對於過濾,這裡就比較寬泛了。作者把過濾的工具稱作「過濾器」。過濾器可以指微博、新聞客戶端這樣的資訊聚合器。相信每個人的手機上,或多或少都裝著幾個這樣的應用程式,它們可以起到根據興趣定向訂閱、推薦的作用。不過機器不是總能夠多樣化的滿足你的口味,這時候,你還可以多去參考一些網絡上用戶之間的分享、評價、分類等行為習慣。比如,當你想要看一部電影的時候,你可以先去相關網站了解一下大家對它的評價,然後再去看。有時候用戶之間的看法,也許比聚合化的平臺更容易讓人產生信任。

除此以外,作者特別指出:儘管信息渠道越來越多,但真正的信息需求者還是人本身。所以,作為每天不斷接收新信息的你,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從心裡要明確哪些信息是你真正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可有可無的,而哪些信息是你壓根就沒用的。只有從外部和內部兩方面入手,才能讓你在信息爆炸的社會裡,更高效的生活。

以上就是今天給你講的最後一個觀點:怎樣消除信息過載的負面影響。人類社會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生產內容,在網際網路高度發展的今天,信息過載使獲取高質量、有價值的信息成本越來越高,也給人的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這時候,要從自身出發,正確收集和處理信息,運用好搜索和過濾工具,對海量信息進行篩選甄別。同時,要明確自身需求,內外兼修增強信息選擇能力。

相關焦點

  •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每天應該看什麼?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各類網際網路產品的推出,我們走入信息爆炸時代,這個階段信息傳遞呈現四個特點——從單向到雙向、移動搜索的分化、被動接受、碎片化,並不可避免地對我們產生大量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 如何理解並應對「信息爆炸」?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各類網際網路產品的推出,我們走入信息爆炸時代,這個階段信息傳遞呈現四個特點——從單向到雙向、移動搜索的分化、被動接受、碎片化,並不可避免地對我們產生大量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那麼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呢?
  •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將何去何從?
    你有沒有因為時代「信息爆炸」產生困擾?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這類情況,車的保險快到期了,無數保險公司得電話接踵而來。不管是不是什麼大保險公司,都會知道你的電話,然後不厭其煩的來問你準備上什麼保險,如果沒目標考慮他們的,等等……你會不會感到奇怪,他們是怎麼知道電話的?這就要感謝這個「信息數據爆炸」的時代了。
  • 信息過載時代如何保持清醒思考的能力?
    尤其身處於當下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我們可以十分便捷迅速的獲取到我們想要的資訊或者知識,而過分沉溺於這種隨手可得的便利性世界,讓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喪失清醒思考的能力。正如《娛樂至死》一書中所說的:最終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
  • 信息過載帶來的焦慮,三種方法幫你解決
    我們總認為這是信息過載造成的思維壓力,其實信息過載不是因為信息太多,而是因為大腦失去了過濾有效信息的能力,我們只有簡化外界無效的信息,學會篩選有效的信息,過濾下來那些對我們有用的知識,才能真正獲取值得我們思考的信息。
  • 信息泛濫的時代,怎樣才能免受其害?
    沒有更多的信息和知識來做參考和佐證,你就無從區分和辨別,再聰明的人也是枉然啊。現在好了,網際網路時代早已到來。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網際網路就猶如水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了。每天都有無數的信息被製造出來,每天我們都會接收無數的信息,這些信息對我們而言是過載的、同時很多又是低質量的甚至是虛假的信息,它們不停地損耗我們的時間和心智。
  • 面對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該怎麼辦?
    人類面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我們史無前例地生活在一個信息汙染、充斥著信息垃圾的時代。人的精神越來越貧瘠無趣,花邊新聞、無聊炒作,把我們本該關注的人文的東西、知識的東西屏蔽掉了。讓人無法去關注真正想要的信息,即使找到了看似有用的內容,有時候也難以分辨信息的真偽。看看網上最熱議的話題,看看自媒體上最熱門的板塊,我們成天拿著手機看著這些無聊狗血的東西,明星生活瑣事、誰離了誰結了?誰出軌了誰出事了?
  • 網際網路時代,遠離垃圾信息,提高自己的專注力,是成功的首要條件
    隨著手機的普及,網際網路可以隨時隨地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資訊時代,人們被各種信息包圍,我們的注意力也被各種各樣的的信息所幹擾。有的信息可能對我們有用,也有絕大部分信息是毫無用處的垃圾信息,很多人把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消耗在了處理各種垃圾信息上。
  • 信息爆炸和傳播邏輯變遷
    但是這引發了一個問題,當每個人,包括美國總統,被爆炸式增長的信息包圍的時候,是怎麼處理信息的?除了偶爾的焦慮,本質上信息爆炸對我們人類個體沒有太大負面影響。我們人類的大腦的腦容量在過去60年甚至600年沒有如科技和信息一樣爆發式增長,所以結果就是,我們過濾掉了大量的信息,保證我們的大腦舒服的處理剩下的信息。
  • 信息爆炸時代,你患上「知識焦慮症」了嗎?
    最典型的狀態就是打開一本書,卻總是讀了一半放在那裡,然後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另一本;面對網際網路上鋪天蓋地的信息,我們突然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把注意力放在哪裡;想要和時間賽跑,卻又力不從心……因此,對知識的渴求和有限的時間精力就成了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從而催生出一些不時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負面情緒。當我們的求知慾越來越高,但身邊的媒體或其他手段難以讓我們觸及所需時,焦慮情緒就會出現。
  • 信息爆炸時代的——斷、舍、離
    《一》Internet雙刃劍Internet將人類的文化傳播、信息交流帶進了一個嶄新的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幾乎每天都要與網際網路打交道,它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際網路等大眾傳媒已經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促進了生活發展。在這個網絡四通八達、高度發達、人類不斷開發創新的IE時代,人類幾乎無所不能。
  • 網絡公關如何正確預防和應對網絡負面信息
    網絡公共關係是現在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網際網路現在已經成為了重要的媒體渠道,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讓網際網路的用戶逐漸改變消費情況,一方面是危機公關公司添加消費商場和加強網絡公關的意識,雖然網絡公關關係顯得相對較晚開展緩慢,不同的企業的公關意識也是不同的,企業就要需要增強公關關係,並且加強品牌的營銷方式,現在有很多企業對危機並不處理,任由其發展,更不要說其對網絡公關的防備意識
  • 信息爆炸時代,該如何做好知識管理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都成了「松鼠」,很喜歡囤書、囤課程,越多越好,仿佛擁有了這些資料,我們就擁有了知識。 但,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我們需要做知識管理?信息爆炸時代,人人看似都有很多知識,實則外強中乾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網際網路上信息泛濫,好的壞的什麼都有,這對於我們的鑑別能力和思考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
  •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提升學習力
    然而,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工作和學習中,我們不得不面對全新的領域,無法避免作為「菜鳥」去學習這些新知識,此刻,學習力就是競爭力。哈佛有一句格言:「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需要不斷地、隨時隨地的、深入廣泛地、快速高效地學習。」
  •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對抗焦慮
    《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一書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高速、易變、模糊而不確定的VUCA後微信時代。這個時代要求我們既能獨立思考,又具有國際視野和跨界學習能力。在用原有技能保障生活和工作正常運轉的基礎上,還要面對全新的挑戰快速學習升級。如此嚴峻的職場環境,著實令人焦慮。
  • 信息多、粗、雜,怎樣做才能不在信息的海洋裡溺死?
    在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都能很方便地獲取到學習資源。時代飛快發展,別人在進步,你就不能原地踏步。我們拼命地學習,想要抓住任何一個看起來有價值的東西,怎樣一小時讀完一本書,20天掌握職場溝通技巧,教你從月薪3000到月入過萬......
  • 如何隔離「信息流行病」?
    在羅漢堂組織的這場「數位化生存」線上研討會上,不同學科背景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側面,討論了信息爆炸的積極價值和消極影響,不妨稱之為「積極側」和「消極側」。羅漢堂秘書長、經濟學家陳龍教授說,所有的技術加起來最根本的改變是信息的成本。在傳統社會,信息處理成本是非常高的,有了摩爾定律,信息處理的效率大幅提升。
  • 資訊時代給我們帶來哪些變化?
    人類信息革命經歷五次,從語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術的應用,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普及應用,到今天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普及應用與通信技術的結合,社會徹底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革命的兩大標誌是計算機的發明和人造衛星上天。首先,說說信息化時代的基本特徵。
  • 信息爆炸時代 如何發現有價值的資訊?
    [導讀]回顧人類歷史,從紙張到印刷術,信息載體的變革都會引起資訊質與量的爆發,隨著網際網路等新型通訊方式的出現
  • 警惕信息技術放大應試教育的負面作用
    用信息技術、網際網路的實際效果到底是放大了應試教育的負面作用,還是克服了應試教育的問題,我們到底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我知道有些信息技術在使用的方式上放大了應試教育的負面作用,這是我們需要避免的。如果說我們有一批孩子在最高端的方式方法和技術環境下在成長,而另外一批孩子在非常艱苦、對網際網路完全遙不可及的狀況當中學習,二三十年以後他們要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我們無法想像後者整體上要怎樣才能勝出!網際網路也是帶有「雙刃劍」性質的。舉一個自己剛碰到的例子。大家知道我現在江西掛職,到贛州出差,打算晚上飛回上海來開會,結果在開會前我被告知航班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