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讀:「三月三」農村媳婦禁忌住娘家,還要煮雞蛋的原因

2020-12-20 農大知事

歡迎大家閱覽《農大知事》欄目,本欄目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歡迎關注!一文解讀:「三月三」農村媳婦禁忌住娘家,還要煮雞蛋的原因。

剛剛遇到村裡出嫁不久的姑娘小蒙,推著電動車要回婆家了,怎麼剛回來才住了兩天就又要回婆家了呢?與小蒙開玩笑說:「看來真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啊,都不願意在娘家住了」,小蒙忙解釋說:「看你說的,哪有的事情啊,明天不就是三月三了嗎」。

原來是這樣的,農曆的三月初三這天,在我當地的習俗是出嫁姑娘禁忌在娘家住了,具體是什麼原因,問了不少村民,只有村裡的老年人知道,原來說是「娘家過了三月三,死了丈夫塌了天」,雖然明明知道是一句迷信的話,但大家誰還不朝著好處走呢?所以農村的這習俗至今仍被延續著。

三月三在農村的習俗還真不少,由於地域性的差異,習俗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在農村這天煮雞蛋也是個別地區農村的習俗,對於沒有此習俗地方的村民而言,並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煮雞蛋和三月三能有什麼關係呢?就讓我這篇文章給大家解讀清楚吧。

其實在農村僅煮雞蛋就有著不同的說法,比如說在過去農村孩子過生日的時候,這一天母親總會給煮上幾個雞蛋,以表示慶祝,為了能夠吃到雞蛋,孩子們會早早地惦記著自己的生日,還會時不時的問媽媽,生怕被媽媽忘記了。

農村有誰家的媳婦生孩子,全村的人都會給送雞蛋,並且生孩子的人家也會煮上好多的雞蛋招待客人,與贈送給村裡人們吃。關於煮雞蛋的事情,在村裡還有不少,這也是因為在過去農村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村民就把雞蛋當作了家裡最好慶賀的食品。

三月三煮雞蛋也有著同樣的意思,此時,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人們在迎接著春回大地的同時,心情也就跟著蘇展開了。一是為了慶賀一年當中的春耕時節,二是為了補充一下身體的營養,就拿煮雞蛋來慰勞一下家人。

有些地方農村在三月三這天煮雞蛋,還會加上一些神奇的色彩,要採用開花的薺薺菜與雞蛋同煮,薺薺菜是農村比較常見的一種野菜,到三月三這天基本上也就老了,不能用於炒菜包餃子等吃法了。薺薺菜原本就是營養豐富,無汙染的綠色野菜,與雞蛋同煮會增添雞蛋的風味,並且還增加了雞蛋的營養價值,有益於身體健康。

在農村還有比較多的類似現象,比如一些節日裡總會冠以各種習俗的說法,做上一些美食,最後還都是各自吃掉了。農村只因為有了這些各種各樣的說法,才給村民更多慰勞自己的理由,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想吃什麼隨時都可以吃到,在過去也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大家才能夠吃上一餐美食的。

農村生活也只因為有了這樣那樣的習俗,才給予農村更多的色彩,才讓農民的生活總有個盼頭與念想,也才過得更加有意義。不過隨著農村生活的富裕,農村有不少的習俗也被不斷地遺忘,這些不得不說是被農村更多豐富生活所替代的原因。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本欄目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

相關焦點

  • 「三月三,生軒轅」是什麼意思?農村三月三為啥要吃煮雞蛋?
    陽曆的三月三是全國愛眼日,農曆的三月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個什麼節,也沒有當成個節日來過。農村自古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三月三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慶祝的節日,而是風俗還不少呢。在很多地方,有三月三這天要吃煮雞蛋的講究。
  • 三月初三風箏節就要到了,農村這一天煮雞蛋有什麼講究?
    今天是農曆的三月初二,明天就是農曆三月初三放風箏的節日,可以說在三月初三這一天全國都有放風箏來,祝願自己一年有更好的希望和未來。「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這首歌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首甜歌,也描述了三月初三這一天人們歡快的心情,畢竟三月初三迎來了最溫暖的春天,桃花盛開,梨花綻放,奼紫嫣紅,也是人們踏青的最好的時候。三月初三煮雞蛋在農村是有這種風俗的,但不是所有的農村都有這種風俗。在農村三月初三煮雞蛋一般染上五顏六色,用煮雞蛋來表示自己求婚的意願。
  •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在農村裡,吃「薺菜煮雞蛋」有什麼含義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在農村裡,吃「薺菜煮雞蛋」有什麼含義?馬上就到農曆三月三了,而三月三在農村裡可是一個好日子,也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根據傳說,農曆三月三是軒轅黃帝的誕辰,而河南等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為啥還要「立蛋」和艾草煮雞蛋
    導讀: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為啥還要「立蛋」和艾草煮雞蛋端午節越來越近了,三天小長假也馬上就要到來,今年的6月25號-6月27號是端午節的三天小長假,端午節來臨,大家又開始一年一度的粽子大狂歡,購買現成的粽子、購買粽子的原料自己回去包的,
  • 三月三,吃薺菜花煮雞蛋,味道鮮香,營養豐富,寓意交發財運
    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吃薺菜花炒雞蛋的習俗,我們這也不例外。今天,媽媽約了好多的小夥伴,一起去我們村的地裡摘了些薺菜花。生活在農村就是好,這些野菜隨時都可以免費摘,隨手一摘就是一大把,特別是現在春天,能吃到很多野菜。
  • 為什麼人們在三月三用薺菜煮雞蛋吃,農村老人說出了其中的原因
    今天是2018年4月18號,農曆三月初三,在農村裡面,很多人都會扯上一把薺菜,洗乾淨用來煮雞蛋吃。據本小編能夠記事起,這個習俗就一直都存在,每年這個時候,家裡的大人們都會用薺菜煮雞蛋吃。為啥要在3月初3用薺菜煮雞蛋吃呢?
  •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立蛋」,吃艾草煮雞蛋
    由於疫情的原因,還是不要走太遠的比較好。在家裡包粽子吃,煮雞蛋吃,一樣有過節的氣氛, 我們這邊還有系五彩繩,吃鹹鴨蛋,插艾蒿的習俗,地域不同,各地的風俗習慣也不太相同。南方地區還有賽龍舟等。今天就跟大家說說這熱鬧的端午節吧!
  • 為何三月三要煮雞蛋?薺菜煮雞蛋有何來歷?聽聽老人怎麼說!
    在我國農村有很多民間習俗廣為流傳,雖然現在有一些已經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有一些仍然被農民所銘記。比如說在農曆二月二的時候龍抬頭一定要去理髮,而在農曆3月3的時候一定要吃雞蛋,而且還要用薺菜來煮雞蛋吃。為什麼會有3月3煮雞蛋的講究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為何農村女婿總不受待見,連回娘家都不能與媳婦同房?原因太現實
    而因為慢慢走進新的時代,我國古代一些較為傳統的理念,很多地方都不存在了,但在農村裡依舊有著傳統的習俗,許多不好的理念依然存在。重男輕女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主要熱門話題,在以前還未「計劃生育」的時候,有許多人都希望能產下一子,如果生的是女兒就繼續生,有一些較為誇張的家庭,甚至生了七八個女孩,才誕下一個男孩,這正是「重男輕女」的理念。
  • 過年了,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農村這些奇葩習俗,你那邊有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過年了,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農村這些奇葩習俗,你那邊有嗎?如今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和進步,這些年農村在國家的支持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 三月三你吃芥菜花煮雞蛋了嗎,安排
    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漢族為上巳節,有三月三拜祖先。農曆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現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定傳統公眾假日,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三月三,上巳節,也叫「重三」,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祓除禍災,祈降吉福的殊勝節日。祝願大家無災無患,身體健康,福生無量天尊!
  • 在荊楚地區農村,農曆三月初三;有用「地米菜」煮雞蛋的風俗
    相傳,在這一天吃上一碗地米草煮雞蛋,既可以交財發運,又可以防止頭痛頭昏病。據說這個風俗因神農而來;在遠古時期荊楚地區,人們因為風吹雨淋,在當時頭痛病很常見。話說三月初三神農路過雲夢澤,見鄉民頭疼難耐,他找來野雞蛋和地米菜,煮給人們充飢。當人們吃了以後,頭不痛了。
  • 三月三的忌諱禁忌 陰曆農曆三月初三的習俗講究說法
    【隨意亂拍他人肩頭】 此禁忌跟民俗有關,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頭頂與兩肩,會讓鬼魂等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額頭要露出來】 額頭有正氣之光,不要讓頭髮遮住額頭,否則會影響你的運氣,尤其是在農曆三月三這天,更要露出來為好。
  • 農村俗話說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俗話裡包含著不少的人生哲理,但同時也要看閱讀的人到了什麼年齡段,還要看閱讀到的人經歷過什麼。當年齡和閱歷不同,讀到時候感受到的道理也是不樣的。這就是農村俗話獨有的魅力。像是這句「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這個初看到,有些人可能感覺有些茫然,但其實裡面富含人生哲理。往淺了看,這只是一句說閨女到媳婦的轉變,以及農村家庭怎麼相處的俗話,但往深了去看,這裡面有適用於各種事情的哲理。那麼,這句話具體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黃帝誕辰——三月三「上巳節」!今天你吃薺菜花煮雞蛋了嗎?
    三月三,又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誕辰的節日,你對上巳節知道多少呢?三月三又有哪些節日美食呢?讓旺柴來帶你了解一下吧!古代三月三被稱為上巳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的誕辰,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三月三在民間有這麼一個說法"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魏晉時期以後,上巳節被改為三月三,成為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做兩樣 你知道是什麼嗎?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做兩樣 你知道是什麼嗎?時間:2020-06-24 23: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做兩樣 你知道是什麼嗎?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端午節也是法定假,連上周六日,又是三天小長假。由於的原因,還是不要走太遠的比較好。
  • 俗語「娘家住個冬,夫家失去公」是何意?古人的經驗具有現實意義
    這些俗語涵蓋了氣候,習俗,民俗,禁忌等各方面內容。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句俗語就和女子出嫁之後的生活有關,它便是「娘家住個冬,夫家失去公」,年關將至不妨一看。  一、娘家住個冬  要想理解這句話,首先需要理解「冬」的含義。  此處的「冬」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指「冬天」,另一層是指「冬至」。
  • 農村的這些風俗陋習,你還在墨守成規?專家:早該破除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許多過去流傳下的不良風俗禁忌都被破除,但是也有很多風俗怪相一直保留了下來, 雖然很多都沒有科學依據,堪稱陋習,但是在農村,你不遵守還不行。特別是家有長輩的,你不遵循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是要受到指責的,甚至還要被人家笑話。
  • 弟弟婚禮延遲,準備好的上轎禮被媳婦借給娘家哥了,咋辦?
    我弟弟原本定在正月初六結婚,因為疫情延期了,現在還沒確定日子,順利的話大概在農曆二月或者三月。我弟弟結婚裝修,買家電三金啥的,花了不少錢,上轎禮說好的拿三萬,我爸媽拿不出來了,就讓我先準備著,以後還我。
  • 中國傳統節日之清明節各地的習俗、禁忌以及三月三上巳節介紹
    原因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期間。山西北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全部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先人手裡。大同等地又習慣白日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餚,祭畢祖先,便在墳地裡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晉南的聞喜等地,上墳時要用嵌棗糕在墳堆上滾來滾去,傳說是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