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不是熟普,最好是散茶,餅茶沒有必要喝?

2020-12-20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買茶,總是免不了爭執。

有獨愛綠茶的朋友,一貫看不上普洱的醇厚濃釅;也有獨寵巖茶的朋友,覺得綠茶白茶都過於單薄淺白。

除去茶類之分,連挑茶的標準,有時候也會爭得面紅耳赤:

「茶葉當然是嫩葉好咯,哪有拿著老葉子當寶貝的。」

「呵,有些人連老茶的滋味都喝不懂,一輩子也只能喝新茶解渴了。」

再往下細分,喝茶的方式都能用來挑選茶葉:

「好茶經得起沸水泡!」

「呸,你試試毛尖用沸水泡一下?」

諸多爭執,常常就發生在一次關於好茶標準的討論中。

但其實這些標準,往往需要依茶而行。

可惜白紙黑字寫得明白的時候,卻往往有人不注意內容,只揪著關鍵詞不放,這頭誤會那邊誤解,吵成了一鍋粥,或許正是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

在茶這個紛雜的江湖世界中,最近買茶的標準,有了新的風頭——「白茶的餅茶沒有必要喝!」

仔細一問,原來是與熟普的餅茶掛了鉤,可白茶的餅茶真不如熟普的茶餅,沒有喝的必要麼?

今日便從白茶餅的特性中,細細探究一番。

《2》

茶餅特性一:餅茶的營養價值不比散茶差

打開度娘,搜索「喝茶」,蹦出來的第一個關聯詞便是——「喝茶的好處是什麼?」

可見許多人喝茶,只將茶葉的營養物質放在第一位。

在不少人眼中,喝茶那些條條框框的規矩繁瑣得很,他們喝茶,只為茶葉的保健功效,甚至更簡單粗暴的解渴需求。

而基於這種簡單的喝茶必要,白茶散茶和餅茶的差距是極小的。

白茶散茶的營養物質,來自工藝的簡單和茶形態的天然。

製作白茶,萎凋和烘乾是全部的工藝,但這兩道工藝,其實最明顯的作用便是帶走茶葉中的水分,而茶葉中的豐厚物質,在這水分蒸發後,得以較為完整的保留。

故而形態較為完整的白茶散茶,它的營養物質是最為豐厚的,它的內質同它完整的枝葉一般,保留得更為完美。

無論是茶氨酸還是茶多酚,亦或是咖啡鹼等物質,在散茶中的含量都是一種巔峰的狀態,單以茶葉保留下來的成分而言,散茶的內物質是比餅茶更勝一籌的。

但餅茶為何能在營養物質的對決下不落下風?這便要從萎凋時開始的特殊酶促作用說起。

白茶的萎凋烘乾,並非單純的失水過程,而是在改變內細胞濃度、透膜性的情況下激活了酶物質,引起茶葉內物質的一系列反應。

白茶餅茶,比散茶多出了一道包揉烘乾的步驟。

這道工藝,不僅收縮了散茶的體積,改變了枝葉的脈絡,熟化了茶葉原本的天然風味,還加速了白茶內物質的轉化。

把散茶乾燥的葉片蒸軟,再用乾淨的布袋包裹揉搓,將重新舒張開的葉片中的果膠物質揉出,使得這些甜蜜的物質成為餅茶飛馳轉化的「點睛之力」。

包揉過程中細胞破壁的過程,更是使得茶葉與氧氣的交換更加充分,茶葉中的咖啡鹼和茶多酚,開始在氧氣的作用下進行酶促作用,以比在散茶中更快的速度交換出新的有益物質——黃酮類物質。

論起喝茶的營養追求,白茶餅茶是怎樣也不會遜色於白茶散茶的,二者平分秋色,各表一枝。

《3》

茶餅特性二:擁有自己獨特的風味

當然,在茶的世界中,更多的人迷戀的是茶葉特殊的香氣和滋味。

無論是綠茶的清新,還是巖茶的香淳,抑或是白茶的清潤鮮爽,說起不同茶葉的特殊香氣滋味,愛茶的人能滔滔不絕,說上個十回八回。

那麼在香氣和滋味的對決上,白茶散茶和餅茶有勝負之分麼?

白茶散茶的香氣滋味,重在一個天然的鮮爽淳樸。

白茶散茶簡單的工藝,保留了茶青較為完整的樣貌,自然也保留了大部分的芳香醇類物質,且這些芳香醇類物質,並未受到太大的波折,它們展示的,是白茶最純天然的香氣和滋味。

嗅聞白茶散茶的香氣,最為分明的便是它芽葉的毫毛帶來的濃鬱毫香。

這些來自白毫根部腺體的特殊香氣,是以茶氨酸的清鮮作為主要的香氣特徵,在存放散茶的過程中,這毫香歷經時間,依舊能保有幾縷清鮮。

香葉醇芳樟醇極其氧化物這種形成毫香的特徵成分,在白茶散茶的身軀中得到最完整的呈現,沸水衝泡,這毫香時而像剛煮好的玉米鬚鬚清甜,時而如同鮮嫩的青瓜乍破,迸發的鮮爽純香。

但白茶餅茶的香氣滋味,比散茶多一份清甜,多一份多變。

經過包揉而出的果膠物質,使得白茶的茶香散去了鮮爽的雛形,轉成一種沉鬱的成熟。

剛制好的餅茶,此時的茶香比起散茶稍有遜色,隨著時間推移,細胞內的芳香醇類物質重新凝聚,果膠和果糖為茶香插上了新的翅膀。

甜,成為了餅茶香氣滋味的新秀與基調。

故而白茶餅茶中的蜜餞香、棗香,成為了只眷顧餅茶的甜蜜。

果膠,成就了餅茶中馥鬱的果香,甚至是棗香四溢,藥香陳香的紛杳多變踏水而來,醉了一室氤氳。

而白茶茶餅的茶湯,也在果膠果糖的助力下,成為比白茶散茶的茶湯更加柔軟甘潤的存在。

在這場香氣和滋味的對壘上,白茶散茶和餅茶都有著各自的派別方向。

散茶以清鮮為武器,餅茶以淳和為對壘防護,有人愛清鮮,自然是散茶獲勝,有人愛淳和,自然是餅茶勝利。

在香氣和滋味這場一攻一守的對決當中,散茶和餅茶之間,並沒有勝負之分。

《4》

茶餅特性三:收藏省空間

喝茶喝到一定的時候,藏茶便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收藏茶,亦是喝茶的必要之一。

而在收藏白茶這件事情上,餅茶有散茶難以企及的優秀特質。

特質之一,便是餅茶的體積極小,使得餅茶在收藏的需求下,極能節省空間。

散茶作為白茶的最天然面貌,自然也擁有著最為蓬鬆的外形,葉片與葉片之間的空隙極大,蓬鬆的茶葉聚攏在一起,便成為了吞噬空間的一隻巨獸。

一箱子看似滿噹噹的白茶散茶,上稱一稱,不過三五斤而已。

茶室內的空間有限,存放散茶卻根本存不了多少,這樣的拮据困局,需要白茶茶餅的幫助。

白茶茶餅,在包揉烘乾的加工步驟下,茶葉緊緊地抱在一起,這些以果膠作為天然粘黏劑的茶餅,小小一餅便是350g重,同樣是一箱子白茶,餅茶便能存放個幾十塊茶餅,是散茶同等體積下茶葉重量的幾十倍。

而餅茶在收藏上的特製之二,便是餅茶經得起多年的存放。

白茶的儲存,是有明明確確的空間成本的,茶室的面積,空調、抽溼機的長時間運作,這些存茶的成本,無疑提高了白茶一年年的身價。

而白茶餅茶,能夠以嬌小的體積提高存茶室成本的利用率,在同樣的電費和空間費用下,存放出更多的老白茶。

另一方面,白茶的茶餅已經成為了緊密相連的一整塊,而散茶不僅葉片乾燥,彼此之間的空隙更是巨大,稍一挪動,便生怕箱子裡的葉片磕著碰著,必須小心翼翼,為了避免茶葉破損費勁心思。

白茶的茶餅在儲存上,可比散茶省心了不少,不用太過於擔心碎葉的產生,還能交疊存放,端的是一個省心如意。

在茶餅這種特殊的收藏特質上,使得老白茶餅成為了老白茶最常見的面貌,收藏白茶,怎少得了白茶餅茶的參與?

《5》

如何挑選一款好茶餅?

在如今,餅茶能夠與散茶同臺競技,靠的自然是它的簇擁者,它不同於白茶散茶的特殊香氣,要真切體驗到茶餅的魅力,需要挑選一款真正的好白茶餅。

白茶餅中,有白毫銀針餅、白牡丹餅和壽眉餅,要看好這些茶餅各自品類的芽葉要求,白毫銀針「一旗一槍」,白牡丹一芽一、二葉,壽眉一芽三、四葉,唯有認清白茶品類各自的外觀特徵,才不至於錯買茶餅,損失錢財。

而觀察清品類後,聞香、觀色,便是最基本的選擇一款白茶餅的要求。

無論新老白茶,白茶餅的香氣都應該是乾燥清爽的,不應該有黏膩的酵味,或者奇怪的巧克力味、梅子的酸味,這些都是白茶餅含水過多導致變質黴變的特徵。

無論是在工藝還是在儲存上出了問題,只要聞見這些氣味,這款白茶餅質量便堪憂。

而顏色上的辨認,需得從新白茶餅和老白茶餅各自的差異上區分。

新白茶餅,除了秋壽眉餅,多以綠色為主基調,綠白相間,白毫可人。

而老白茶餅,顏色是新白茶餅時期的暗色調,但依舊有著層次上的區別劃分,變得斑斕,如同一件隨著時間而黯淡下來的迷彩服。

如果碰見黑漆漆顏色毫無起伏的老白茶餅,必然是遇上了做舊茶餅,根本沒有購買的必要!

《6》

餅茶沒有喝的必要?

這樣武斷的定義,只能讓人搖頭扼腕。

不喝餅茶,便是錯過了白茶茶餅特殊的淳和湯感,錯過了它特有的成熟香氣。

不存餅茶,便是增加了存茶的煩惱,也錯過了老白茶餅特有的甜香馥鬱,更是錯過了白茶餅中極為難得的棗香。

錯過餅茶,便是不能完整感受白茶的風情,春花秋月只取其一,豈非遺憾?

茶的世界中,或許明天還會有「老茶葉不能喝」「帶茶梗的茶葉不能喝」的論調,隨意被言論牽著走,只會錯過一次又一次的好茶。

月落潮生無限事,零落茶煙未久。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疑惑,相比餅茶,白茶的散茶會有更濃的青草味?
    但換作了茶,那它的味道就不能再發酸與青澀。尤其是青味,那更是一種在茶葉裡不受歡迎的味道。前不久有茶友聊到,同樣是白茶白牡丹,她更喜歡喝餅茶。因為餅茶的味道更熟一點,而散茶的青味太明顯。如果是新入門的茶友,為了更好的了解白茶,喝懂白茶。那麼散茶的滋味,一定不容錯過。《5》白茶裡,散茶與餅茶哪個更好喝?這沒有絕對的答案。
  • 不論散茶,還是餅茶,白茶有生茶與熟茶之分嗎?
    《2》說到散茶與餅茶,想起前些日子,有個茶友問了個問題。「不論散茶還是餅茶,白茶有生與熟之分嗎?」看到茶友的留言,第一反應便是——這位朋友,一定是很忠實的普洱茶粉。普洱茶裡頭的生茶,並不是說它是生的,沒有煮熟。同理,熟茶,並不是指加熱到成熟狀態的茶。劃分普洱茶屬於生茶,還是熟茶,主要是根據茶葉是否有「渥堆」這一道工序。渥堆,從某百科上就能看到介紹。
  • 白茶到底散茶好還是茶餅好?
    市場上的白茶類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散茶,另一種是餅茶。因為每個人的喜好是不同的,所以人們對白茶的兩種外形有不同看法。有的人喜歡散茶,而有的人不喜歡,認為餅茶比散茶更好。也因此很多人對到底選散茶還是餅茶有了很深的不解,到底哪一種比較好?哪一種形式更適合白茶,對白茶更好?
  • 普洱茶是散茶好還是餅茶好,如何選擇?
    不少人其實對於普洱茶的形態挺糾結的,不知道如何選擇,到底選散茶還是餅茶,哪個更好。我們先來看看散茶與餅茶的各自優缺點。首先我們要知道,散茶是茶葉加工後的自然形態,是還未經過蒸壓的茶葉。有生茶散茶,也有熟茶散茶,但很多都是生茶散茶,熟茶大多數拿來壓餅。
  • 長期陳放普洱茶,為什麼大家都選餅茶?因為餅茶比散茶節約空間?
    普洱茶,最常見的形態有散茶和餅茶兩大類。很多收藏普洱茶的茶友都是以收藏餅茶為主;日常品茶,散茶也不是茶桌上的主流。相對來說,餅茶撬茶麻煩,還不能很清楚的辨別茶葉品質,為什麼大家都選餅茶存儲呢?難道僅僅是因為餅茶所佔空間小,比散茶更加節約空間嗎?
  • 喝白茶餅時不能忽視的三個細節,關乎餅茶的口感!
    老白茶分為散茶與餅茶兩種形態,餅茶與散茶各有特色,散茶風味更加的天然,茶湯的口感清新水潤一些,香氣也是會有些高揚。餅茶經過壓制後,風味偏向沉穩,茶湯滋味成熟飽滿,香氣內斂深沉。
  • 選購白茶,既然有方便保存的茶餅,為什麼還要選擇散茶?
    她問老闆有沒有壽眉散茶,老闆說,只有銀針和白牡丹的散茶,接著又說,白茶餅圓圓一餅多規整,保存也方便,散茶容易破碎,就別執著散茶了。茶友又看了一會店裡的白茶,老闆不忘一邊誇白茶餅的好處,一邊展示自己「珍藏」的老白茶餅。
  • 不論散茶、餅茶,日常收到的禮品包裝的白茶,能原箱長期保存嗎?
    市面上針對送禮的茶禮包裝,精美考究。光是看著包裝的設計,就能讓人覺得高級感滿滿。收禮的人,在沒有拆開喝茶之前,光是看著包裝也不會覺得這茶不好。然而,回到茶葉保存的實際需要上。不適合用過大的紙箱裝茶,以免得內部擁有太多的多餘空氣,影響到實際存茶效果。《4》木箱/木桶裝的白茶散茶,該如何處理?此前的文章裡,多次介紹過,木箱不適合存茶。
  • 白茶知識,為什麼散茶會比茶餅貴?帶你了解散茶和茶餅的區別
    很多喜歡喝白茶的朋友,隨著慢慢的了解、品茶、接觸、購買、存放,從而對於白茶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那麼到最後總是會回歸到一個問題上來,那就是:到底是散茶好,還是茶餅好?而且老白茶中,散茶要比茶餅更貴,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渥堆、曝曬和過度氧化,圖解白茶散茶做舊的三種方式!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許多茶友可能都以為只有餅茶可以做舊,但其實散茶也能做舊。最近有位新茶友私信說,自己在某寶上買的老白茶沒有茶味,也沒有棗香。根據茶友發來的描述,找到商品頁,原來是自稱2011年的福鼎白茶散茶,售賣價格不到一斤一百。商家對茶葉的描述,外形是「茶葉經多年自然轉化,呈黑褐色」,而湯色是「色澤杏黃透亮,煮著喝呈黑褐色」。
  • 同樣的普洱茶,散茶與餅茶之間為何口感不同?!
    相信很多茶友都會這樣的體驗,同樣的一款茶喝茶樣,散茶以及餅茶的時候口感是完全不一樣的。甚至有很多對茶源不太信任的茶友會懷疑喝到的是否是同一款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很嚴肅的話題!至於散茶是普洱茶經過製作之後最原始的狀態,又稱為曬青毛茶。很多手殘黨茶友不喜歡翹茶每年就會入手一些放置到陶罐/紫砂罐中存儲著日常品飲。但是散茶通常不建議存多,放置時間長的散茶由於接受空氣面積大會產生一定量的散味,所以我們通常會把普洱茶壓製成餅或者茶磚。
  • 圖文並茂,詳解煮老白茶全過程,撬茶、煮茶完整流程演示!
    根據形體劃分,則有散茶、餅茶的存在。煮茶,豐儉由人,選擇性相當豐富。一般來說,選擇壽眉散茶,最為方便,取相應重量的茶葉,水燒開後投入其中,水沸騰片刻後,就能倒出茶湯。不過,散茶,並不是老白茶的唯一形態。
  • 在煮茶前,白茶要不要洗茶?
    很多茶友在嘗試白茶的衝泡之後,都想試著煮茶喝,尤其在這個寒冷的冬季,煮上一壺老白茶,茶湯入口醇厚、柔和、順滑,而且在煮茶的時候,它能完全釋放白茶自身的內涵物質,但在日常煮茶中,茶友經常會提出很多問題,問題最多的一個,就是白茶在煮茶前,要不要洗茶?
  • 2020兩岸鬥茶茶王爭霸賽普洱、白茶茶王出爐
    至此,本次兩岸鬥茶八大品種茶的比拼告一段落明日將在廈門磐基酒店舉行頒獎典禮「新選手」政和白茶風格凸顯今年白茶組迎來了「新選手」——政和白茶,不僅豐富了兩岸鬥茶白茶組的風格,實力更是不可小覷。獲獎茶外形壯實,滿披白毫,毫香凸顯,滋味清甜,評審團一致認為:品質非常高。「有顏有料」普洱茶:顏值很重要普洱茶組的審評包含了生普和熟普兩個品類,其中生普80個茶樣,熟普47個茶樣,最終決出1個茶王、2個金獎、4個銀獎、14個銅獎及26個優質獎。
  • 只有劣質白茶才會壓餅,好白茶捨不得壓餅?這3個因素會給你答案
    如此不愛惜,這款茶的品質如何,就需要茶友們自己定奪了。但話又說回來,也正是因為如此,提起老白茶,很多人的腦海裡都會自動想到一塊塊白茶餅。事實證明,白茶餅在茶圈中佔有重要地位。不過,老白茶只是一個時間的界定,散茶和餅茶都可以存為老茶。
  • 圖解白茶「黃金包裝法」,學會這種存茶法,存茶好茶分分鐘的事兒
    但凡看過小陳茶事的文章,準備入手收藏白茶者,在買茶時,都會千叮嚀萬囑咐茶掌柜:「親,一定要用三層包裝法裝好哦。」甚至有的茶友,之前買到的茶沒有用三層包裝法,還特意網購,為的就是能讓白茶長久保存下去。為什麼三層包裝法備受歡迎?
  • 為什麼才壓好的普洱茶餅香氣沒有散茶好?
    常有茶友領到一些商家提供的免費散茶,或是買了一些散普洱茶,剛泡時,都感覺很好喝,很香,但壓成餅後,以前的香氣呢?怎麼沒有以前香了呢?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說說普洱茶散茶,是從茶山採摘鮮葉,然後經過萎凋,殺青,使鮮葉中的酶促反應鈍化停止,再到曬乾(曬青毛茶得名之義),這個過程大概8個小時左右,剛曬乾不久的茶葉,茶性最為寒性,也是感覺茶滋味較濃的時候,尤其是散茶香氣高揚。所以茶友喝到散茶時,不習慣的覺得太寒,適應的茶友,卻覺得香氣很高,很好喝。
  • 福鼎白茶,盒外有塑封包裝,可以原包裝保存嗎?
    有了大師身份的加持,這餅茶的光環瞬間亮了好幾度。即便沒有大師手作,也會放上一餅老白茶,或者是等級高的白茶餅,比如白毫銀針餅、白牡丹餅等。通常我們收到的茶,多數遵循「小而美」的理念,即茶餅數量不會太多,通常都是單個並落寞地待在禮盒的當中。
  • 小剛匠心講解福鼎白茶
    要想知道散白茶好還是餅白茶好的問題,先要知道,什麼是散白茶,什麼是餅白茶?散白茶,就是以一個鬆散狀態之間存在的茶。從茶青到加工技術製作過程中,沒有任何的形態改變!餅白茶,就是在散茶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改變它的形狀!
  • 長期儲存白茶,需要三層包裝法,那少量的白茶應該如何儲存?
    很多時候,茶友們在剛開始喝白茶時,會嘗試少量的買入。購入一個、兩個白茶餅。又或者,買入半斤八兩裝的白茶散茶。那麼當這些少量的茶剛剛買入手時後,該如何儲存比較好?第一步要做的是拆開包裝,檢查裡面的品質。而餅茶狀的壽眉,撬餅過程中,整塊餅沒有烘乾到酥脆的狀態。那麼這些內部保留過多水分的白茶,後期的儲存條件哪怕做得再充足,依舊難以避免由內而外受潮變質的結局。其次,買到手的白茶,除了要著重檢查含水量的問題外,好喝與否更是檢查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