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劣質白茶才會壓餅,好白茶捨不得壓餅?這3個因素會給你答案

2020-12-24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對喝茶感興趣的人,對老白茶絕對不陌生。

大多數人第一次見到的老白茶,是呈現餅狀。

在茶葉店或是茶館裡,古樸的架子上,擺放著一塊塊老白茶餅。

不過,能夠長時間擺在外頭的,一般都是模型。

畢竟優質老白茶來之不易,誰會冒著被存壞的風險,讓它一直暴露在空氣當中呢?

薄薄的一層白綿紙或塑膠袋,是保不了它周全的。

如果有哪個茶掌柜把自己家的白茶餅,一年四季都擺在架子上。

如此不愛惜,這款茶的品質如何,就需要茶友們自己定奪了。

但話又說回來,也正是因為如此,提起老白茶,很多人的腦海裡都會自動想到一塊塊白茶餅。

事實證明,白茶餅在茶圈中佔有重要地位。

不過,老白茶只是一個時間的界定,散茶和餅茶都可以存為老茶。

在茶圈中,對於散茶與餅茶的選擇,也都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每個人的喜好不同,選擇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但卻經常聽到一個說法,「只有劣質白茶才會壓餅,好茶才捨不得壓餅,浪費!」

那麼,白茶壓餅真的是一種浪費嗎?它有存在的意義嗎?

《2》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白茶是如何壓餅的?

白茶餅,顧名思義就是將茶葉由原本自由、鬆散的狀態,經過壓餅工序之後,變得規整,呈現餅狀。

將茶青製成成品茶之後,白茶還是處於散茶的狀態。

而白茶壓餅,是指在散茶的基礎上,經過蒸軟、包揉、壓制定型以及烘乾。

有人說,白茶壓餅就和擀麵條一樣簡單,沒有技術含量。

到了自己耳朵裡,只想回一句,動動嘴皮子當然簡單。

誰說擀麵條不需要技術了?

和面揉面,拿著擀麵杖在案板上滾來滾去,把麵餅反覆攤開,前後不斷的重複。

不計其數的擀軋,隨時調換角度,以求攤得更加均勻……

吃麵五分鐘,擀麵一小時。

需要恰到好處的力道和持久的耐力,這怎麼能算簡單呢?

白茶壓餅也是門技術活,並不是人人都會的,而需要制茶師傅熟練的手法和經驗。

蒸軟,是第一個步驟。

要讓乾燥的茶葉重新吸收水分,蒸的時間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

隨便蒸一蒸,裡面可能還沒有蒸透,在後期包揉時,就容易被揉碎,出現太多碎葉。

而如果時間太長,蒸得太軟太溼,水分太多,又會影響到後期烘乾的難度。

牽一髮而動全身,每一個步驟都會對後期制茶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第二,是包揉,把茶葉裝在一個乾淨的布袋子裡,再用手揉成餅狀。

講究力量、節奏以及時間。

若是用力過猛,葉片可能被揉的過於破碎,影響口感和後期轉化。

揉的力氣太小,又會導致茶葉沒有被充分揉透,茶餅太厚,影響烘乾。

第三,壓制定型,是由機器完成。

而具體的時間、重力也要制茶師傅,根據白茶的品類做出不同調整。

這樣,才能壓出一塊鬆緊適中的白茶餅。

烘乾,是最後一步。讓白茶重新回到乾燥的狀態,才經得起長期儲存。

白茶壓餅需要這麼多步驟,並且每一步都需要制茶師傅精心對待。

由此也可以看出,若真是劣質茶才壓餅,又何必花費那麼多的心思呢?

隨便做一做,以散茶形式賣出即可,又何須增加壓餅的工藝呢?

「只有劣質茶才壓餅」的說法,不攻自破。

那麼,花費了大量心思做出來的白茶餅,必然是有意義的。

接下來就要說一說,白茶壓餅有什麼好處?

《3》

原因一,方便運輸。

茶餅的出現,並不是在近代,而是在古代。

在當時,稱小茶餅為「團茶」。

雖然與現代的壓餅工藝不同,但餅茶的出現,彰顯著古代人民的智慧。

那時候,要將茶葉從產地運往皇宮,需要長途跋涉,長達幾個月的時間。

但交通不便,除了步行以外的第一工具便是牲畜力車,也就是牛車,馬車。

道路崎嶇,不平穩,在如此漫長的運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

到了呈現在皇帝面前時,若是一車的碎葉,難免掃了興致,甚至龍顏大怒。

因此,將茶葉壓成餅,便能極大的減少茶葉破碎的風險。

一直到了現代,雖然運輸工具升級,包裝也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在包裝散茶時,也會在紙箱內部也會塞入一些填充物,來減少運輸過程中茶葉間的晃動而導致的破碎。

不可避免,茶葉過於乾燥,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碎葉。

但在白茶餅身上,卻很少出現這樣的問題。

由於經過了壓餅工藝,茶葉變得規整呈圓形,加之外層的白綿紙,以及三層包裝法的保護。

即使運輸過程中的少許晃動和顛簸,也基本不會對白茶餅產生太大的影響。

因此,在仔細的包裝下,茶友們都能收到較為完整的白茶餅。

《4》

原因二:節約儲存空間

白茶經過壓餅之後,由原本的放蕩不羈,變得規規矩矩。

外表圓潤小巧,方便儲存和收納。

一般情況下,一塊常見的白茶餅在350克左右。

而350克的茶餅和散茶,從佔地面積上就能出現明顯的區別。

更直觀一些,在大小相同的瓦楞紙箱中,若是儲存餅茶,可以放60餅左右。

按照重量換算以後,大概是在42斤左右。

而若是儲存散茶,可能只有15斤左右。

足足差了快3倍呀!

尤其是秋壽眉那般張牙舞爪、粗枝大葉的模樣,差距更加明顯。

經過了壓餅之後,變得「老實」了許多。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茶友偏愛壽眉餅,因為不佔地方呀。

想起了之前有位茶友說,自己家裡有個大房間專門用來存白茶。

之前獨愛散茶,但漸漸地,發現空間越來越小,甚至已經沒地方下腳了。

看著今年上新的白茶,望而卻步啊!

因此,如果是家庭存茶空間有限的茶友,可以選擇大量收藏白茶餅。

而如果是家庭存茶空間有富餘,那麼可以選擇散茶和餅茶一起收藏。

這樣,也方便來年繼續囤新茶,邊喝邊存呀。

《5》

原因三:白茶壓餅後風味獨特

許多茶友想要追求老白茶中的棗香。

但有些茶友可能不知道,散茶很難出棗香,而餅茶更容易。

並且是葉片較大,茶梗粗壯的秋壽眉壓餅後更有優勢。

為什麼呢?

這也是源於壓餅工藝。

在製作過程中,茶葉中的細胞壁破裂,其中的細胞液以及果膠物質溢出,附著在茶餅外。

經過漫長的陳化後,物質出現轉化,並且逐漸產生了溫暖的棗香。

但也不是所有秋壽眉壓餅後都有棗香,必須滿足優秀的產區、工藝和儲存三個條件。

內含物質豐厚,養分更多,生出棗香的機率也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白茶餅醇厚的湯感,清新甜美的香氣,也吸引了一眾茶友。

因此,散茶與餅茶除了外觀上存在差異,風味也是各有千秋。

《6》

白茶壓餅,不是另類,而是特色。

也並不是只有劣質白茶才壓餅,畢竟要經過如此複雜的工序。

若真是劣質白茶,何須多此一舉的製作呢?

白茶的品質,並不是根據形態而定。

不可否認,白茶餅中有優劣,但散茶中同樣也有好壞。

挑選一款白茶時,首先要注重的是產區、工藝和儲存。

否則,因為對於壓餅的誤解,而錯過了一款好茶。

是一種遺憾,更是一種無奈。

切忌偏聽偏信,白茶餅的美妙,需要用心,去細細感受。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福鼎白茶白牡丹,芽葉細嫩,壓餅後容易變黑?
    不夠最近偶有聽人說到:「芽葉細嫩的白牡丹春茶,在經過壓餅之後,就容易顏色發黑?」為了驗證一下這個說話是真實的還是謠言,我便從藏茶當中,挑出了三個年份分別是2019年、2016年以及2014年的白牡丹茶餅,觀察茶餅的外形是否因為壓餅而變黑。
  • 白茶到底散茶好還是茶餅好?
    市場上的白茶類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散茶,另一種是餅茶。因為每個人的喜好是不同的,所以人們對白茶的兩種外形有不同看法。有的人喜歡散茶,而有的人不喜歡,認為餅茶比散茶更好。也因此很多人對到底選散茶還是餅茶有了很深的不解,到底哪一種比較好?哪一種形式更適合白茶,對白茶更好?
  • 學會這9招白茶知識,30秒快速讀懂白牡丹,買白茶從此不怕再被坑
    2、白牡丹壓餅後,顏色會不會偏黑?不會。白茶壓餅,不會改變茶葉的顏色。將白茶壓成餅,過程並不複雜。準備壓餅前,要先選一個晴天乾燥的日子,將散茶從倉庫裡搬出來。正常工藝下,白茶壓餅後,茶餅呈現出鬆緊適宜的狀態。將芽葉細嫩的白牡丹,壓製成緊結的茶餅。壓餅的過程中,葉片內的葉綠素物質會部分流失,比起同時期的散茶葉片會略暗一些。但從實際的加工過程看,壓餅會不會導致茶葉大變色。
  • 來讀勵志白茶故事,茶餅是如何製成的?
    很多離福建比較遠的茶友,在購買白茶的時候一直都是選擇餅茶呢。這是因為餅茶方便運輸,也更加的節約空間。茶好,客人高興了才會有回頭客。嗯,感覺爺爺說的超級有道理,喝茶本來就是交朋友的。不僅僅是買小白家白茶的茶友是朋友,一直看小白文章的也是朋友哦。
  • 春有百花,秋有月,白茶中的春白茶與秋白茶,你都弄懂了嗎?
    《3》喝茶,少不了聞香。嫋嫋茶香,清香雅正,能給人帶來不少愉悅的享受。聞香,可以識白茶。不同季節下走出來的白茶,會具帶不同的茶香氣韻!在不少茶友的下意識裡,會覺得春白茶的香氣表現要更好。其實,這並不對。白茶的春茶與秋茶,各有特色。春白茶的香氣,以毫香、花香、鮮筍香、草藥香、荷葉香多見。
  • 不用望聞問切,只看外觀,三分鐘鑑別白茶中牡丹餅的好壞!
    01每個人的一天都是公平的,24個小時,誰也不多誰也不少。可孩子的24個小時和大人的24個小時,能夠做的事情卻有所不同。孩提時代,一天的時間是很長的。睡到家長叫起床的時候,磨蹭兩下吃完早餐去上學。在路上遇見玩伴,兩個人追著蝴蝶鬧上好一會兒,到了學校交完作業,又和同桌說了昨晚動畫片的劇情,上課鈴才遲遲響起。
  • 在中國白茶圈,如果說福鼎白茶排名第一,那第二非它莫屬
    老話說:「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福鼎白茶近幾年名聲大噪,幾乎人盡皆知,尤其是今年疫情過後,白茶被大力推廣,越來越多的人陸續加入到了喝白茶的隊伍。早在三年前剛開始學茶的時候就在一個朋友那裡品嘗過政和的牡丹白茶,雖然等級不是很高,但醇厚的口感和香氣讓我能夠清晰地辨別出來和福鼎白茶的不同之處,要我說,非要論出個高低的話,我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福鼎的銀針,政和的牡丹」。今天就給大家詳細講講這政和的白茶是如何特別的好。
  • 不論散茶,還是餅茶,白茶有生茶與熟茶之分嗎?
    在茶葉發酵的過程中,會有一系列很微妙的化學變化。茶葉當中的澀味物質消失,色素被氧化,從而讓外觀變黑,湯色變紅。發酵過後,普洱茶就從曬青綠茶的身份,變成了熟茶。故而,喜歡喝普洱茶的茶友,才會有生茶與熟茶的說法。但是,白茶當中,是沒有生茶與熟茶的說法。
  • 只要是茶餅,不論白茶還是普洱茶、黑茶,放幾年就會變鬆軟好撬?
    最主要的,和壓餅的工藝有關。白茶的壓餅,大致流程如下。將乾燥的散茶,從倉庫裡搬出。下一步,將幹茶稍微的攤開,簡單醒一醒茶。緊接著利用蒸汽,讓乾燥的白茶適當蒸軟,讓茶葉恢復一部分韌勁。這類物質在一定程度上充當著「天然膠水」的作用,幫助著茶餅後期塑形。包揉結束後,就到了現在常見的機器壓餅定型環節。壓制定型的這一步,是決定茶餅松與緊的關鍵!看似簡單機器壓餅,技術含量不高。
  • 荒野白茶是不是智商稅,關鍵看怎麼選,七年陳的荒野牡丹餅不存在
    極少極少壓餅的荒野白茶,應了一句老話,事出無常必有妖。遵從著市場規則看,荒野白茶的散茶價格高。費勁巴拉地壓成餅,還按便宜價格賣,怎麼都是天方夜譚。除非這款茶,本身品質不好。再不然,就是其它的糟糕情況,才會被拿去壓餅。白茶壓餅後,要蒸軟、包揉、再度烘乾等,相當於給茶葉重新化了妝,將不好的香氣口感都掩蓋起來。從而,瞞天過海,矇混過關。
  • 喝老白茶只追求棗香,你很有可能陷入「死胡同」,有些事不能偏執
    有棗香的老白茶,它要具備以下3個條件。1.產區好2.保存得當3.壽眉餅產區好,是非常重要的條件,產區好的地方呢,內在物質就多,像是果膠,棗香類的香氣物質,會更豐富,就會有更多的機會生成棗香。如果沒有壓餅的壽眉,它是很難生成棗香的,因為沒有具備這個條件。就像是大米,你直接放在那裡,它是不會變成酒的。只有你拿去蒸熟了,加了酒麴,發酵了,它才會變成酒。它是要外力的作用,要其他物質的輔助,這樣才有機會生成棗香來。
  • 白茶說:白茶工序五段論的影響力
    隨後的2017年,白茶說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了「因茶制茶」和「因氣制茶」的理論。據白茶行業資深人士介紹,了解白茶特點的人已經很多,但關於比較專業的白茶製作工序,很多茶友還缺乏深入的了解,甚至還存在著認知上的偏差。比如,有些茶友認為白茶的製作很簡單,只有萎凋和乾燥兩個環節,而事實上,白茶工藝有眾多的細節奧秘,需要豐富的經驗積累才能把控,並非想像的那麼簡單。
  • 疑惑,相比餅茶,白茶的散茶會有更濃的青草味?
    日光萎凋下,剛剛做出來的新白茶,衝泡後很容易在杯蓋上,或湯水裡感受到青味。《3》新白茶的青味,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剛加工完畢的新茶,正常上多少會帶點青味。但不會過分明顯。當新茶剛做好之後1-3個月左右,經過茶葉與空氣中的微弱氧分子之間的互相交換。青草味會逐漸的消失,不再像最開始時,那股子接近鮮嫩青草的氣味。而是轉化成類似曬乾的乾草香。乾草香,聞起來乾淨、清爽、帶著陽光的味道。
  • 秋冬至,煮茶興,掌握好這「三道半火候」技巧,輕鬆煮出好白茶
    君臣佐使,才能煮成一壺好茶! 下面,就來好好介紹,這煮老白茶的「三道半火候」! 《3》 產區,屬於白茶生命之火。
  • 昔陽壓餅(現名「黃金餅」)的製作方法
    那時,家家戶戶都有個煤爐子,都有個「壓餅鏊」。趁著爐中的餘火,調一碗麵糊,倏忽之間就能做出香噴噴、金燦燦的壓餅。 如今,煤爐子、壓餅鏊都從人們廚房裡消失了,要想吃到只能在專門的店鋪買。壓餅雖然不再是家家廚房能夠製作的小吃。但是,閒時嚼壓餅解「嘴饞」,餓時當乾糧的習慣並沒有改變。
  • 三分鐘6個步驟教你煮一壺好喝又有棗香的白茶,建議收藏!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揭秘一下,煮白茶時的棗香,是從何而來的。《2》煮白茶時出現的棗香,這是它本身的香氣和滋味,而不是在煮茶的時候添加了紅棗,茶友們可別誤會了。那茶友們為什么喝不到有棗香的茶呢?這是因為茶友們選擇的茶葉不對,只有本身具備棗香,才能夠煮出來棗香,否則,是不會有棗香出現的。
  • 不同類型的白茶之間,香氣口感滋味有什麼不同?一次性為你講明白
    要想將白茶的風味弄明白,看文章,看內容,看視頻,僅能學到大概方向。一款好茶的細膩細微處的滋味美妙,還得親自喝。理論結合實踐,選茶挑茶喝茶時,才不會再疑惑與不解。不過存放數年後,白毫銀針的毫香會隨之轉變。從原來像蘆葦,像玉米須般的清香,逐漸轉為稻穀香,甘香沉穩,厚重沉鬱。尤其是現在去打開整件2017白毫銀針的外箱,就能感受到這股如秋日暖陽下被曬乾的稻穀、穀物甘香,確實特別。
  • 四個角度,揭開登上白茶大雅之堂的拼配白毫銀針餅,這是潛伏者!
    雖然,它的「妝」化得極好,生產它的壓餅師傅,是位極好的化妝師,給它化了個大濃妝,把它的缺點掩蓋起來,再給它塗上厚厚的粉。無鹽就變成了西施。這十分符合壓餅後的福鼎白茶芽頭的顏色,也就是壓餅後的白毫銀針的顏色。白毫銀針,是白茶樹上採下來的嫩芽,早春的天氣,陽光還很溫柔,芽頭又嫩,白毫銀針製作好之後,呈現出來的是嫩綠色。
  • 你買到的青柑白茶用的是正宗新會青柑嗎?這些小青柑的坑你不得不避!
    但是後來青柑白茶的熱度上去,市場需求量大了之後很多的茶商會選擇「高溫工藝技術」來做,這個工藝出品快,但是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是柑皮表面大多數是帶白霜的,這是因為在高溫烘焙的過程中
  • 四個特徵教你認準白茶中荒野冬片,荒山大葉餅,臺地冬片!
    要說起來,荒野茶樹上老葉子的那股子冰涼感,薄荷般的清新味道,在白茶當中還真的是獨樹一幟的。特別是陳化一年後才壓餅的荒野冬片茶,那股子清新中帶著溫和的湯感,像武俠世界裡青衫磊落的書生,靜則溫文爾雅,動則凌冽如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