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白茶餅時不能忽視的三個細節,關乎餅茶的口感!

2020-12-22 騰訊網

嘉木佳人思二水,江南最喜雨如絨。

寧靜致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致。

隨著樹上的葉子搖曳飄落,十二月就這樣如期而至。

嚴寒的冬天到來,天地之間被寒氣包圍,穿了很多件的衣服,但是冷氣總是能找到角落跑到衣服內。

這時候,難道還不來一杯老白茶麼?

醇厚、馥鬱、順滑、甘甜,老白茶的湯感總是能輕易的打動茶友,讓茶友深陷在其中。

老白茶分為散茶與餅茶兩種形態,餅茶與散茶各有特色,散茶風味更加的天然,茶湯的口感清新水潤一些,香氣也是會有些高揚。餅茶經過壓制後,風味偏向沉穩,茶湯滋味成熟飽滿,香氣內斂深沉。

它們二者之間有著不同的個性和平分秋色的風味,可以豐富茶友的選擇。散茶蓬鬆,需要的空間大,而餅茶體積小佔據的空間小,更適合存茶。餅茶的結構穩定,也適合長期的運輸,不會損壞茶葉。

不過,在我們喝茶時,都需要關注一些細節。喝白茶餅茶時有三個不能忽視的細節,關乎於白茶餅的口感。

細節一:撬白茶餅的手法不對,容易影響口感

喝白茶餅的第一個步驟應該是什麼?

當然是選擇一餅白茶餅,外形勻稱、渾圓,被壓制的鬆緊適宜的茶餅,就是我們該選擇的。

選定一款白茶餅後,我們又該做什麼?撬白茶餅。

撬茶是一個既簡單又富有技巧的工作,它對白茶的口感有一定的影響。關於撬白茶餅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將茶餅撬成薄片狀,而不是塊狀或是坨狀。

薄片狀對白茶口感的意義重大,因為被撬成薄片狀的白茶能夠在茶水中更均勻的受到熱水的浸透,從而使得茶葉中的內質物與茶味物質均勻的釋放,茶湯的風味更加的甘醇柔和,茶葉的耐泡度也因此提升。

而塊狀的茶餅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當我們衝泡茶葉時,茶葉外表可以很迅速的被浸潤,茶葉的內部卻需要時間去滲透。

所以對出湯時間的把握有非常高的要求。出湯時間慢,茶葉在熱水中浸泡的時間長,茶葉內質釋放過多,茶湯便會有些苦澀。

而出湯時間快,茶塊內部的茶葉沒有被喚醒,內質物釋放的較少,茶湯的滋味就會偏淡,因此很難將這款白茶餅的最好的滋味呈現。

想要將白茶餅撬成完美的薄片狀不是難事。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外在的工具,使用茶刀或是茶針,新手更推薦茶刀,操作難度係數小,安全係數高。

在撬茶餅時,把茶刀放在與茶餅平行的位置,插入茶餅中,之後左右擺動,便可以「片」下一片薄片狀的茶餅。

「平行」是撬茶餅的訣竅。

細節二:撬出的白茶碎末恰當處理,否則導致白茶變味

一款含水量低於國家標準的白茶,在撬茶時很容易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碎茶沫。白茶餅本就是通過散茶二次製作得來,茶葉經過揉搓與壓制葉片與枝條都會有稍微的破碎。

處於極度乾燥的白茶餅在撬茶的過程中,必定會有碎茶。對於這些碎茶末的處理非常的重要,它們對於茶湯的滋味會有所影響。

這些碎茶末棄之不顧就有些可惜,留之麻煩。這些碎茶末,衝泡起來還是比較不方便的,在出湯的過程中,茶末會隨著茶湯落入品茗杯中,所以在喝茶的過程中,會將碎茶喝到嘴裡。

另外,碎茶末在茶湯中與茶水的接觸面積更大,茶湯內的物質充分的與水面接觸,內在物質釋放的快,茶湯的滋味濃重,與平常的茶湯滋味出現偏差。

茶末比之整茶,是被剝離主體的茶,所能受到的整體庇護小,失去了和整茶一起轉化的能量,並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大,很容易被外界的變化影響,香氣、口感會隨著時間改變,碎茶末最好是能及時的飲用完畢。

對於碎茶末的處理,我建議茶友製作茶包,或是在衝泡時使用茶濾,將這些茶餅的順帶物濾過。

碎茶末處理的不好,會讓茶湯滋味太過濃鬱,造成茶湯滋味的偏差。但是如果好好的處理這些茶末,碎茶末也能帶來很好的風味。

細節三:使用茶濾與茶包,正確處理碎茶末

要想衝泡好一款白茶餅,發揮餅茶最佳的風味,做好細節工作是最重要的。例如,衝泡茶餅的水使用山泉水為上,茶梗多,茶葉寬的壽眉需要使用100攝氏度的沸水,衝泡的時間要有所控制,不能悶泡,快出水對茶葉才是最好的。

衝泡有茶沫的茶葉時也要注意細節,那就是使用茶濾。茶濾是衝泡茶葉的工具之一,但在平常的時候使用頻率並不高,它是為碎茶準備的。

茶濾可以阻止碎茶順著茶湯進入品茗杯中,保持品茗的茶湯的純淨,而且能夠把茶湯中的碎茶末過濾,這樣在衝泡第二泡茶時,就不會對茶湯有影響。

茶末細小,不使用茶濾,肯定是會跑到品茗杯中。有些茶友為了防止細小的茶末流入茶湯中,會將蓋碗的開口縮小,這樣就會導致茶湯的流速變慢,茶葉與茶湯接觸的時間變長,茶湯也會因此濃鬱,所以茶濾對於碎茶末是必要的。

除了可以在衝泡時使用茶濾外,還有另外的方法處理這些碎末,如,自製茶包。

茶包的製作還是比較簡單,網購一些紗布,或是直接買茶包袋都可以,最好選擇環保材質的。在平時有意的將碎茶收集起來,裝入茶包之中即可,每袋的克數可以自己定。

製作完成的茶包不僅可以完美的解決茶末的問題,而且茶包攜帶方便,出門的時候拿上幾個茶包,一壺水就能實現喝茶自由。不過,茶末衝泡的茶湯滋味都會偏濃鬱。

2020已經走到了盡頭,最難的一年即將成為歷史,之後是全新的一年,我們也應該重新出發。

整理好心情,向著2021年前進,用不蹉跎、不虛度的態度去度過這最後的一個月吧。

相關焦點

  • 煮好一壺老白茶,這5個細節不能忽視,煮出好茶全靠它!
    但說到煮茶,不少茶友依舊存在一些疑問,要怎麼做才能主煮茶一壺好喝的白茶。村姑陳總結出了5個關於煮茶時一定要注意的細節,希望對茶友們有所幫助。《2》什麼樣的白茶適合煮著喝在眾多白茶的分類中,並不是所有的白茶都適合煮著喝。
  • 存老白茶的這些細節,懂得喝白茶的茶友都有這個習慣!
    老壽眉定然要哭的梨花帶雨,幾年的光陰,老壽眉一千多個日月的耐心進化,竟然因為主人的一個馬大哈,從此告別老白茶的舞臺。茶友也很著急,在微信上連連發問:「小陳,這茶還有得救嗎?」「小陳,你說用微波爐重新烘一下怎麼樣?」「小陳,我該怎麼辦,這茶該怎麼辦?」
  • 白茶不是熟普,最好是散茶,餅茶沒有必要喝?
    這便要從萎凋時開始的特殊酶促作用說起。白茶的萎凋烘乾,並非單純的失水過程,而是在改變內細胞濃度、透膜性的情況下激活了酶物質,引起茶葉內物質的一系列反應。白茶餅茶,比散茶多出了一道包揉烘乾的步驟。無論是綠茶的清新,還是巖茶的香淳,抑或是白茶的清潤鮮爽,說起不同茶葉的特殊香氣滋味,愛茶的人能滔滔不絕,說上個十回八回。那麼在香氣和滋味的對決上,白茶散茶和餅茶有勝負之分麼?白茶散茶的香氣滋味,重在一個天然的鮮爽淳樸。
  • 疑惑,相比餅茶,白茶的散茶會有更濃的青草味?
    但換作了茶,那它的味道就不能再發酸與青澀。尤其是青味,那更是一種在茶葉裡不受歡迎的味道。前不久有茶友聊到,同樣是白茶白牡丹,她更喜歡喝餅茶。因為餅茶的味道更熟一點,而散茶的青味太明顯。而餅茶的口感,要更熟一點。白茶的餅茶,是在散茶的基礎上面進行再加工。經過蒸軟、包揉、壓制、烘乾等步驟後,將散茶改變形態。從原先蓬鬆、鬆散的葉片條形,用工具壓成一個餅。
  • 水質、出水速度、箱底茶,衝泡白茶常被忽視的三個漏洞,別遺漏了
    但這位茶友檢查了多遍,投茶比例沒問題,快出水也學會了,為什麼茶湯偏偏苦澀了? 相信許多茶友都有同樣的問題,感覺衝泡方法都掌握全了,但泡出來的茶湯仍然苦澀。 好茶,泡得不好喝,實則是有三個漏洞被列位看官給遺漏了。 你能想起來是哪三個嗎?
  • 都說黑茶、老白茶、普洱茶、紅茶煮著喝,如何煮茶,請留意細節!
    只不過呢,越是簡單的步驟,越想要煮出好喝香甜的茶湯,這細節是絕對的關鍵因素,不可忽視。為實現煮出來的茶湯好喝,我們要注意兩個細節。一是煮茶的原料,二是煮茶的方法。下文,逐一解決煮茶要點。《3》茶有六大類,到底什麼樣的茶適合煮著喝?先來介紹六大茶類的團隊成員,依次是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六種茶葉,並非每一種都能煮著喝,這對茶原料有著高要求。
  • 不論散茶,還是餅茶,白茶有生茶與熟茶之分嗎?
    同樣,以圓潤的模樣陳化了兩年零四個月,2017五彩貢眉餅茶,香氣更成熟些,餅茶是竹葉香、粽葉香、甜花香。餅茶湯感豐腴,飽滿多汁。散茶餅茶,風華萬千。散茶活潑靈動。餅茶成熟穩重。《2》說到散茶與餅茶,想起前些日子,有個茶友問了個問題。「不論散茶還是餅茶,白茶有生與熟之分嗎?」看到茶友的留言,第一反應便是——這位朋友,一定是很忠實的普洱茶粉。
  • 圖文並茂,詳解煮老白茶全過程,撬茶、煮茶完整流程演示!
    還有茶友問:「老白茶,是不是都是餅茶?」當然不是。老白茶,多數以壽眉餅存在,主要有三個原因。1.壽眉產量高,存量最多。2.壽眉體積大,壓成餅後才會不佔空間3.餅茶方便運輸,損耗低與散茶相比,餅茶的確更方便攜帶。餅茶這種形態,除了方便運輸、保存之外,它在口感上也有獨到之處。
  • 密封、整潔、陰涼、常溫、無異味,圖文解讀白茶儲存的十個知識!
    四、多個白茶餅存放時,要不要將每餅茶單獨分裝?不需要!茶友們買白茶餅時,都是多餅購買,一般8餅為一提,這樣比較容易存放也有利於團隊陳化。但,有的茶友擔心茶餅在開箱期間會受潮,於是用牛皮紙袋將每餅茶都獨立的分裝好,但這個做法是不對的。白茶餅的多餅存放,不是說將每一餅白茶都單獨用自封袋封好,之後再放在同一個箱子裡。而是,用一個牛皮紙的餅袋將8個茶餅都裝在一起,這樣才有利於團隊陳化。
  • 冬天裡只適合喝普洱茶、巖茶、紅茶?不,還有白茶等著你!
    一茶友繼續提問:「冬天喝白茶好不好,喝新茶還是老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還是壽眉?」誠然,在冬季裡怎么喝白茶,是門學問。《2》先回答茶友的第一個困惑:冬天喝白茶好不好?芳香烴物質,是新白茶中馥鬱花香物質的重要來源。有了這些芳香烴,新白茶裡才有令人稱羨的花香,我們喝到白茶如蘭似桂,梔子花香馥鬱。若是喜歡鮮爽口感,偏愛花香型的茶,請選擇新白茶。
  • 不注重這些細節,衝泡不出好茶,你的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泡好了嗎
    《2》細節一:投茶量投茶量,是許多茶友都會忽視的問題。不少茶友泡茶,比較隨心所欲,不稱重量,隨便抓一把茶葉就泡,最好泡出來的茶,味道難以忍受。不是太淡,就是太濃,一點也不好喝。投茶量,對一款茶的品質有何影響呢?
  • 白茶保存三宗罪,再上等的高山白茶也經不起這樣折騰!
    感慨之餘,深刻體會到一個道理:存茶,不能有僥倖心理,更不能粗心大意。不論你是存普洱茶、黑茶,還是白茶,都不可忽視細節的重要性。江水倒灌,這也許是始料未及的一件事。但日常存茶中一些誤區,卻可以避開。如下文提到的三個錯誤存茶法,您可別再繼續使用,避免因錯誤存茶法而造成損失。《2》透明塑膠袋裝白茶不論是何茶類,在存茶時,少不了要遮光保存。尤其是保存白茶,一定要注意遮光保存。
  • 圖解白茶「黃金包裝法」,學會這種存茶法,存茶好茶分分鐘的事兒
    三年老白茶,擁有獨特的香氣與口感。其香,是溫馨舒服的藥香,似夏季兩廣地區最喜的涼茶味,擁有獨家記憶。其湯,醇而後,甘而柔,稠滑而細膩,喝在嘴裡,似春風,和煦而溫暖。老白茶,一路高歌猛進,成了許多新老茶客、大小收藏家的新寵。
  • 白茶存放多久好喝?每個愛茶的人都應該知道!
    變老後的白茶,鮮爽口感和香氣漸漸隱藏起來,醇、稠、厚、潤,成為了老白茶茶湯的主要特點。口感喝新白茶形成巨大的反差。一般品質好的白茶,存放一年後茶湯的醇厚感開始漸漸凸顯。越存放,滋味越甘醇。這或許是白茶中可溶性糖和黃酮類化合物在其作用,為茶湯的醇厚口感出一份力。村姑陳認識的眾多茶友中,沒有一個是不喜歡老白茶的。他們喜歡老白茶的原因都不太一樣。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綠茶,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
    朋友給推薦了一戶茶農,慧苑組的,聽說茶農祖上三代,對於水仙茶的製作,都特別有研究,朋友說,在他們家喝到的水仙茶,將是獨一無二的。給朋友送了個白眼,巖茶製作,本就獨一無二,你找出兩款一模一樣的茶看看。《4》精準投茶,並不只是茶農要注意,咱們身為茶客,同樣也不能忽視它的重要性。沒有養成精準投茶的習慣,它很有可能成為喝茶的攔路虎。有的茶友聽完之後,會覺得這是危言聳聽。
  • 不同類型的白茶之間,香氣口感滋味有什麼不同?一次性為你講明白
    然後就有茶友們,紛紛發來了個中疑惑。比如,白茶的散茶和餅茶有什麼不同?比如,能不能具體說說每一種茶的香氣口感?比如,是不是白毫銀針喝鮮,壽眉喝醇?白茶餅茶,體積規整,方便收納,受不少藏家的歡迎。和散茶相比,餅茶的工序更加複雜。白茶餅是在散茶的基礎上,經蒸軟,包揉,壓制,再次烘乾,然後才能成型。茶青鮮葉,不能直接壓餅。
  • 答疑解惑,不懂這三十個白茶知識,喝再多白茶也是茶界小白
    23.白茶和其他茶保存在一起24.白茶存紫砂罐25.白茶保存,只用塑膠袋存26.白毫銀針一定不能用高溫衝泡,會燙熟27.我買的是太姥山高山白茶啊。比如說,第30個,白毫銀針,味道很清淡。說白毫銀針味道淡,並未一個兩個人。基本新人都有這種誤區,特別是從其他茶類當中,轉喝白茶的朋友,這種關於喝白茶的誤區,會更加明顯。
  • 看一篇文章,學會煮老白茶,教你5個煮茶細節,不愁喝不到好茶了
    喝幾杯熱茶,禦寒暖身,提神解乏。漫長的嚴冬,煮茶正流行。不過每回說起煮茶,總有細心的茶友,來問煮茶的細節。比如,怎麼煮啊,用什麼壺,放冷水還是熱水,煮多久可以喝,一共能煮幾壺……今天就系統地講一講,關於煮老白茶的細節二三事。《2》煮茶用什麼壺才好?冬日煮茶,用具準備起來並不複雜。
  • 隔夜白茶能不能喝?今天終於真相大白了!
    衝泡一杯好白茶隔夜倒了覺得可惜喝了又擔心隔夜茶能不能喝?喝了會有影響嗎?奶奶在旁邊提醒著,吃完荔枝記得喝杯白茶,降降火。衝泡四五衝後的白茶,再喝上兩杯,肚子就圓滾滾的,實在是喝不下去了。喝不下去,倒掉又好心疼,怪不得茶友們經常會問,隔夜白茶能不能喝?小白這次算是感同身受了。
  • 買了十幾餅白茶,平時應該怎麼存比較好?注意這4點,白茶才安全
    而存白茶,茶越多,團隊陳化的效果就更好。 買入手十幾餅白茶後,在沒有送禮需求,短期內也喝不完的情況下。 自然是將它們放在一塊,團隊陳化儲存,存茶的效果更好。 何為團隊陳化? 簡而言之是成規模,成批量存茶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