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敢闖敢試到先行先試的深圳實踐②

2020-12-15 金臺資訊

未來的深圳會是什麼樣?

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畫出「三步走」的施工圖: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到本世紀中葉,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從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再到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創新,始終是深圳發展的核心詞。

這是深圳的使命,也是深圳的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圳經濟特區40年的發展,是一部關於創新的奮鬥史;深圳經濟特區未來的徵程,依然是一本關於創新的宣言書。

突破「增長的極限」,深圳的答案是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說,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靠不懈奮鬥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在這個歷史進程中,經濟特區是公認的重要方法論之一。

在「殺出一條血路」的「趕上時代」,深圳一直大膽地闖、大膽地試,以創新精神進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成為改革開放的代表作;在「走出一條新路」的「引領時代」,深圳以先行者的標準要求自己,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無論是陸域面積,還是自然資源,深圳是一個有著明顯傳統發展模式「天花板」的城市,但是深圳一次次擺脫成長的制約,一次次突破「增長的極限」,一次次刷新發展的高度,憑的是什麼?就是創新。

回首深圳經濟特區走過的40年,創新是深圳動力不竭的發展密碼。

沒有創新,我們可能會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迷戀於貿易帶來的利潤,錯失鍛造實業之基的時間窗;

沒有創新,我們可能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會陷入「三來一補」的路徑依賴,錯失從加工到製造轉換的時間窗;

沒有創新,我們可能會在新世紀之交滿足於深圳製造崛起而止步不前,錯失由製造邁向創造的時間窗;

沒有創新,我們可能在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選擇慣性前行,錯失搶佔戰略性新興產業先機的時間窗;

沒有創新,我們同樣可能在今年受到新冠疫情衝擊時失去主動,錯失率先實現上半年經濟增速「深V反轉」的時間窗。

對於深圳,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看一眼。2012年12月,總書記離京考察第一站就來到深圳,向世界鄭重宣示堅持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要求深圳「充分發揮特區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2015年初,總書記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大膽探索、勇於創新」。2018年底,總書記再度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成為國家戰略中的「先行示範區」,深圳的任務更重標準更高。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就是經濟特區的升級版。中央對深圳的要求始終一以貫之,就是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圍繞急需突破的重點和難點繼續先行先試,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制度,以「一子突破」求得「全盤皆活」,以「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

「全國的一面旗幟」:制度創新激勵科技創新

2018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東團審議時指出:「這些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要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全國的一面旗幟」,是對深圳科技創新的極高評價。

2016年,深圳的GDP是1.95萬億元;2017年,深圳的GDP是2.24萬億元;2019年,深圳的GDP是2.69萬億元。自從2011年邁進「萬億元城市俱樂部」之後,深圳不僅實現了經濟總量的翻番,而且一直保持著穩中有進的增長速度。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和GDP保持著同步增長。2010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176億元。從1萬億到2萬億,時間則是7年時間。2017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21378.78億元,2019年則是26277.9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2019年突破萬億關口,達到10155.51億元,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今年上半年,深圳經濟增速從一季度的負6.6%「大逆轉」至上半年的正0.1%,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中流砥柱。深圳市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上半年實現增加值4498.16億元,增速較一季度回升8.7個百分點。另一個積極的信號是:今年上半年,深圳共新登記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7萬戶,同比大漲38.5%。

「要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是對深圳創新引領提出的極高寄望。

產業層面的科技創新,支撐力量來自製度創新。「旗幟」的示範帶動,就是要求深圳繼續探索跟實際相匹配的制度激勵。關於深圳企業的崛起,一直有一個「深圳之問」。本世紀之初,前來考察的兄弟省市會問「深圳之問」:為什麼深圳能夠培育出華為?現在的「深圳之問」,定時出現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公布之際:為什麼世界級民企在深圳群體性崛起?

不同時期的「深圳之問」,答案基本一致:市場經濟是基石。為什麼深圳能夠培育出華為?深圳的一位老領導說:華為不是培育出來的,是自己長出的。因為營造好生長的氣候,森林裡總會長出幾棵大樹。為什麼世界級民企在深圳群體性崛起?深圳的一位知名商會會長說:這是一個必然結果,原因就在於深圳是民營經濟自由生長的熱土。

從2017年開始,深圳每年都會推出 「我在深圳等你」的宣傳片。華為、比亞迪、大疆,這三家每相隔十年誕生的代表企業,是2019版本的開場。作為「深圳之問」的當事人,任正非們的回答如下:

「深圳有一個很好的創新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都會比別的地方好。」1987年用2萬元創立華為的任正非,如此評價城市;

「比亞迪和深圳一樣,充滿了創新的血液。」1995年從一個車間開始創業的王傳福,如此講述感受;

「大疆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深圳良好的營商環境。」 回顧2006年開始的企業史,大疆總裁羅鎮華如此表達感謝。

沒有制度創新的激勵,就沒有科技創新的今天。知名媒體人秦朔撰文直言:深圳幾十年的歷史再次證明了經濟發展中顛撲不破的道理,也證明只要堅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中國就能創造出可堪媲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奇蹟。

落筆「科創雙中心」,構建全過程生態鏈

2019年,深圳迎來「雙區驅動」,也進入「科創雙中心」建設的新階段。年初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確定大灣區要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8月中央發布的先行示範區文件,明確要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今年3月,科技部、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發文,首次正式提出「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繼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之後,深圳成為中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科創雙中心」,就是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技中心重應用,偏產業;科學中心重基礎,偏研究。綜合研究開發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這兩個中心不僅是國家重大的科技創新的戰略布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需要。」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認為,從漸漸涉及核心技術的研發,到推進以基礎研究為主的科研機構發展,加強科學研究,深圳遵循的是從「E(engineering,工程)——T(technology,技術)——S(science,科學)」路徑。在他看來,從「E」到「T」再到「S」,就是科技創新的深圳模式,是深圳不斷向源頭技術進發、不斷提高自身創新力的表現。

落筆「科創雙中心」,深圳近幾年全力構建「基礎研究 技術攻關 成果產業化 科技金融」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尤其是基礎研究,是創新的築基工程,是創新的源頭跑道。

發力基礎研究的政策信號,出現在市委書記王偉中履新深圳後的第一次公開報導中。2017年4月11日,王偉中會見石墨烯發現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蓋姆爵士,向這位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發出落戶邀請。八個月後,深圳蓋姆石墨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成為深圳組建的第五家以諾貝爾得主命名的實驗室。目前,深圳的諾獎實驗室已有11家。入駐南方科技大學的格拉布斯研究院,是深圳官方認定的首個諾獎實驗室,研究院在成立當天的報導中亮出志向:「培養諾獎級人才,做出諾獎級成果」。

制度創新不可或缺。2018年11月,深圳關於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實施辦法獲市委常委會原則通過,鼓勵自由探索式研究,鼓勵0到1的創新。2019年7月,被稱為「科改22條」的《深圳市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出臺。通過新設、整合、拓展、優化科技計劃項目,「科改22條」力求形成總體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一類科研資金、五大專項、二十四個類別」科技計劃體系。起草者表示,改革方案體現了「體系架構市場化、關鍵環節國際化、政府布局主動化、高校支持穩定化、人才支持梯度化、深港澳合作緊密化、國際交流全面化」等特色,能夠為先行示範區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與此同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版圖日漸清晰:以深港河套地區為核心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啟動建設,這裡將成為科學中心的門戶區;99平方公裡的光明科學城,則是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重點布局科學設施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創新集群「三大集群」;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匯聚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聚焦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成為科學中心的突破區。(記者 錢飛鳴)

相關焦點

  • 敢闖敢試的他們 為深圳創造奇蹟
    敢闖敢試的他們 為深圳創造奇蹟金羊網  作者:沈婷婷  2020-10-15 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表彰40名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
  • 對標先進 敢破善立 創新引領 先行示範 深圳矢...
    本文原標題:《對標先進 敢破善立 創新引領 先行示範 深圳矢志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在剛落幕不久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前海石隨著零點鐘聲的敲響映入了全國觀眾的眼帘。
  • 中英雙語 | 沈曉明:解放思想 敢闖敢試 大膽創新 以思想破冰引領...
    省委書記沈曉明出席活動並講話,強調全省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奮力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沈曉明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系統闡述了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為我們解放思想再深入、敢闖敢試再出發、改革創新增動力,
  • 如何先行先試? 看杭州求解「創新方程式」
    有了這塊牌子,意味著杭州在推進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可以先行先試、探索經驗、做出示範。  在此之前,同在長三角的上海張江、江蘇蘇南都已先後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杭州靠什麼躋身自主創新「國家隊」?站在新的起點上,杭州將如何解好這道創新方程式,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機遇,對全省經濟發展又將具有怎樣的帶動效應?
  • 世界經濟特區(深圳)論壇召開,關注先行示範區建設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深圳已經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深圳作為創辦最早、影響力最大、建設最高的經濟特區,我們更要提著精氣神、展現新作為、率先涉入深水區、步入無人區,不斷探索經驗,以局部地區帶動全國層面前進,始終站在全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 深圳教育扶搖直上振翮高飛
    1980年,深圳特區成立,40年來,深圳教育奮勇向前、勇立潮頭,完成了從農村教育到城市教育,再到現代化教育的歷史性跨越,助推深圳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深圳經濟特區建立的40年,是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大踏步前進的40年。200多萬大中小幼在校學生,10多萬專任教師,展現出今天深圳教育事業的葳蕤,託起了明天深圳教育事業的希望。時間見證一切,歷史評判得失。
  • 廣州南沙:打造廣深聯動發展先行示範區
    原標題: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組織收看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直播廣州南沙:打造廣深聯動發展先行示範區黃薛琴說,「展望未來,我們會將深圳經濟特區銳意改革、敢為人先、勇於突破的精神與我們局的工作職責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牢牢把握機遇,以深化與港澳全面合作為主線,以改革、創新、合作為動力,發揮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在審批效率上再提速、在改革創新上再發力、在政務服務上再優化、在『數字政府』建設上再提升。」
  • 中央對深圳未來發展有哪些期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張燕: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深圳建市40周年。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新起徵點上,中央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也就是要深圳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要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上永無止境地推進,要源源不斷地創造新優勢、新動力。
  • 深圳先行示範區|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小廣:深圳發展靠的不是...
    王小廣指出,「先行示範」不是簡單的先行先試,中國現在進入一個新階段,需要一些謀劃,不再靠摸著石頭過河。「我們過去講摸著石頭走一步算一步,但是我們離現代化的目標非常近,它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不像40年前我們跟西方差得太遠,什麼都不知道。」
  • 先行先試 善作善成
    而今,依託海軍戰略母港而建設的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更是舉世矚目,目前初步形成了「軍地一體、省市一體、上下一體」的組織推進體系,正按照「一核引領、多區聯動、全省協同」的發展布局要求,舉全省全市之力推進新示範區建設,積極探索一條具有時代特徵、富有鮮明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路子。尤其令人關注的是,各地對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經驗更是翹首以盼。
  • 德勤:新基建、產業創新和先行先試 塑造深圳未來比較優勢
    王歡表示,從「特區」到「雙區」,深圳的增長奇蹟與科技創新發展密不可分。從貿易驅動、產業升級到源頭創新,從追隨科技到引領科技,深圳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獨特創新之路。 這其中,IT產業一直是深圳七大戰略新興產業的核心,具有產業規模大、發展質量優、開放水平高、驅動引擎強等四個典型特徵。
  • 特區成立40年,教育從短板變紅利,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深圳:乘著教育的翅膀騰飛
    40年來,深圳教育奮勇向前、勇立潮頭,完成了從農村教育到城市教育,再到現代化教育的歷史性跨越,助推深圳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過往成就因何而得?未來道路如何開拓?答案就是改革、開放、創新。深圳教育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勇當試驗平臺,向改革要動力、要發展;深圳教育開放交流、開門辦學,作為重要窗口,以開放引資源、聚合力;深圳教育先行先試、創新引領,敢做探路先鋒,憑創新謀未來、當示範。
  • 深圳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基地...
    圖為深圳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深圳殘疾人網供圖。(出席人員從左至右: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田夫;中國殘聯副主席程凱;廣東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張永安)先行先試,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國殘聯副主席程凱表示,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在今年的國際殘疾人日前夕,在2020全國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主賽場勝利閉幕的感人時刻,中國殘聯、廣東省殘聯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創建
  • 深圳:電子信息技術先行示範
    作為一座創新型城市,深圳有足夠的能力將電子信息產業與諸多和經濟、民生相關的產業進行融合,這既是一種嘗試,也是我國的發展思路之一,這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格局、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高質量發展高地」,意味著深圳不僅需要好技術,還需要做到技術領先,否則中共中央、國務院也不會將這一系列重要工作交給深圳。
  • 深論|2019開年筆談② 改革開放40年,深圳做對了什麼?
    資料圖40年敢闖敢試,深圳成就了什麼?東方風來滿眼春。40年間,在歷屆市領導班子和一代又一代特區建設者不懈努力下,深圳乘改革開放東風,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演繹了一個又一個春天的故事。40年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深圳成就了什麼?
  • 中國西洋棋國家隊深圳龍崗訓練基地揭牌
    中國西洋棋國家隊深圳龍崗訓練基地建成啟用揭牌儀式12月6日在深圳市龍崗區舉行。中國西洋棋國家隊深圳龍崗訓練基地的建成和啟用是我國西洋棋項目在新時期探索國家隊共建模式、推動體育改革新實踐的一次積極嘗試。
  • 【圖記公基】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考點整理
    黨和國家作出興辦經濟特區重大戰略部署以來,深圳經濟特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已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三)發展目標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 敢闖敢試就是我——南科大女生的創業路
    40年前的她曾是個小漁村,而現如今她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湧現出一大批敢闖敢拼積極奮鬥的創業者,也給更多的人帶來了發展機遇。為保證持續發展的活力,深圳市也在人才孕育與培養方面投入良多,南方科技大學便是在這樣的期待中創立的,僅歷時六年已為深圳發展之路注入了不少新鮮血液,2018屆畢業生郭恬子就是其中的一員。
  •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依託國家政策 做好職教發展的先行示範
    一是對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道路更加堅定,爭做立德樹人的先行示範。「十三五」期間,學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把立德樹人擺在首要位置,堅定不移開展三全育人,用好改革開放實踐的「活教材」,通過地域交流和輻射影響,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學生的國家認同,不斷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大灣區青年學生的行動自覺。
  • 「2018世界經濟特區(深圳)發展論壇」舉行
    陳文 攝中新網深圳6月16日電 (記者 陳文)6月16日,由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展(深圳)研究院、深圳市前海創新研究院、中國建設報主辦的「2018世界經濟特區(深圳)發展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主題為「改革開放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