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黃土背朝天」,是我國大部分百姓的真實寫照,這些吃盡生活苦楚的人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好好讀書,出人頭地,改變命運,然而,與城裡人比起來,無論是資源、還是教育,農家子弟,都有極大的差距,想要出一個大學生,難比登天,然而,今天要講的這對農民夫婦5個孩子,卻有4個上了清華北大,剩下的一個,也正在考,他們便是吳治保、胡治愛夫婦。
吳治保、胡治愛,陝西延安安塞區人,夫妻二人,都是生活在農村,因為家境貧寒,吳治保初中上了1年學,便輟學打工,而她的妻子胡治愛,更是一天學都沒有上過,成婚之後,二人在家裡務農,日子過得很是清貧。
為了補貼家用,胡治愛經常用擔子挑著蘋果去縣城賣,從村裡到縣城,足足有一個小時的路程,可這段距離,胡治愛為了趕時間,只敢歇息一次,因為這樣,她一天就能在縣城和村裡,來回三趟。
窮苦人只能幹窮苦事兒,吳治保、胡治愛夫婦年輕的時候,可以說是吃盡苦頭,他們最大的願望,便是5個孩子能夠好好讀書,改變命運。
因為沒有文化,吳治保、胡治愛夫婦,在孩子們的學業上,辦不上什麼班,只能盡力給孩子們創造好的學習環境,為了供孩子們讀書,這對夫婦,省吃儉用,幾十年沒有買過新衣服,吃飯,也是吃最簡單的飯菜。
作為5個孩子的父母,就算吳治保、胡治愛再拼命,也難免遇到周轉不開的時候,可即便是四處借錢,夫妻二人,也從不跟孩子們說,以免影響他們的學業。
好在一點,吳治保的5個孩子都很爭氣,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2011年的時候,5個孩子便做了約定,說5年後,要在清華北大見。
令吳治保夫婦沒想到的是,短短幾年時間,這一約定,竟然陸陸續續開始成真。
2015年,大兒子吳雲峰被清華大學軟體工程學院錄取,攻讀博士學位;同年,小兒子吳天峰,也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
有這兩位做榜樣,吳治保夫婦的其餘孩子,學習更加刻苦,2017年,大女兒吳大燕成為清華大學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同年,二兒子吳青峰,也接到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
見哥哥姐姐們都進了清華北大,吳治保夫婦的小女兒吳改燕,也心動了,從西安醫學院畢業,已經進入陝西婦幼保健院的她,毅然辭去工作,也加入考研行列。
一門出了4位清華北大生,吳治保、胡治愛夫婦立刻就成了縣裡的名人,因為 教子有方,當地政府還給了這對偉大父母30萬元的獎勵金。
當問及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吳治保、胡治愛夫婦回答的很簡單,也很質樸:「如果在學校不好好學,就把他們領回家,讓他們體會一下,父母沒有文化受的苦。」。
與山西應縣那個一家出了9博士、2碩士的高存喜、楊桂蓮夫婦一樣,他們的教育方式,都是簡單而質樸,楊桂蓮常說的一句話說是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而胡治愛,則是讓孩子們體會,自己沒有文化的苦。
或許,這種方式,正是樸實無華的農民,教育自己孩子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