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歷史 臺灣經濟起飛引擎之「十大建設」

2021-02-14 鳳凰衛視
臺灣在上世紀60、70年代推進的十大建設,奠定了臺灣經濟起飛的基礎,高層正確決策與專業行政良好結合互動,臺灣因此成為東亞四小龍之一。

二戰結束後,臺灣經過三十年不間斷的努力,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績。1950年代,臺灣通過「三七五減租」等政策誘迫農民放棄土地收益,投入工業生產;並通過限制進口促進本土工業發展。1960年代,臺灣通過實施一系列經濟計劃,擴建基礎設施,跨入工業社會門坎,實現了貿易順差和向外向型經濟的轉型。1970年代,臺灣經濟已經步上起飛的跑道。然而此時,臺灣的決策者卻感到了來自外交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大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中美籤署《上海公報》。同年9月,《中日聯合聲明》發布,中國和日本正式建交。正當臺灣在外交上日漸孤立之時,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西方發達國家陷入高失業高通脹的滯脹泥潭。這在經濟上,給能源匱乏的臺灣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臺灣島內物價飛漲,外貿順差局面遭逆轉,經濟增長率也從1973年的12.8%下降到了次年的1.1%。

1971年10月25日 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與黃華喜形於色  

來源:中國日報網

1972年2月 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72年9月29日 周恩來和田中角榮在北京籤署《中日聯合聲明》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面對不期而至的新困境,擔任「行政院院長」僅一年多的蔣經國,在1973年11月舉行的國民黨第十屆四中全會第一次大會上果斷作出決策,宣布從1974年起,將在五年內完成九項重要建設的規劃,包括南北高速公路、北徊鐵路、蘇澳港、臺中港、大造船廠、鐵路電氣化和桃園國際機場。加上後來的核能發電廠,合稱「十大建設」。其中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三項是重工業建設,一項是能源建設。

擔任「行政院院長」期間的蔣經國  

來源:新浪歷史網

十大建設郵票  

來源:交通部郵政局

這十大建設涉及高科技和重工業領域,而臺灣卻恰恰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為了彌補這個缺口,蔣經國政府除了聘請歐美專家外,還廣招留學海外的精英返臺加入建設行列。此外,蔣經國還將在臺灣學習建築、土木等理工專業的人才派往沙烏地阿拉伯等地訓練,盼他們兩年後學成歸來,繼續參與十大建設。 

蔣經國視察提前完工的造船廠  

來源:國史館

蔣經國視察建設中的桃園國際機場  

來源:國史館

由於擔心財政負擔過大,臺灣島內對於十大建設的質疑聲不絕於耳。但可喜的是,到了70年代末,十大建設工程大部分完工。臺灣建立起了發達的交通與港口運輸系統和現代化的鋼鐵與石化工業,奠定了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到1978年,臺灣重工業產值在製造業中的比重達58%。1979年,工業產品出口比例超過90%,對外貿易額突破300億美元,居世界第21位,臺灣經濟的實力與地位初步確立。


花蓮新站舉行北徊鐵路通車典禮  

來源:臺灣《聯合報》

點擊「閱讀原文」,更多精彩內容等你來!


猜你喜歡
一盤魚香肉絲竟然打開了尉遲琳嘉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 我們結婚吧,不擇手段地結 | BBC跟拍49年:窮人與富人到底差別在哪裡?| 他們承包了霍建華孫儷劉亦菲的聲音,卻不為人所知。|不要命!環球旅行去哪兒不好非去戰場!

本期編輯:楊曉婷 李楠(實習)

相關焦點

  • 郝龍斌提「臺北新十大建設」 稱可以讓臺北經濟起飛
    郝龍斌提「臺北新十大建設」 稱可以讓臺北經濟起飛 2012年12月27日 14:2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經濟評論之三:蔡英文「再造臺灣經濟奇蹟2.0」的可能性有多大?
    於是,1979年,臺灣與香港、新加坡、韓國等一起被OECD列為新興工業化經濟體,也有了亞洲「四小龍」的稱號。而且新世紀之前,不論是經濟增長速度、GDP總量還是外貿總額等,臺灣大多位居「四小龍」之首。    臺灣經濟奇蹟的創造,是早期國民黨執政時實現的,也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 蔡英文當局稱臺灣經濟正在起飛 網友:是民進黨內經濟吧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將滿一年,民進黨今天(日4)召開記者會,稱這一年來經濟數字的增長比馬英九執政時期還要明顯,且目前臺灣經濟正在起飛,呼籲朝野別再杯葛議事,理性審查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但有網友諷刺,這段期間起飛的應該是民進黨的黨內經濟吧。
  • 孫運璿:經濟舵手扭轉臺灣命運
    人民網2月15日電 九十三歲的孫運璿,全程見證「政府」播遷來臺之後,臺灣經濟快速起飛的經過。他也是帶領臺灣經濟起飛的關鍵人物之一,將臺灣由農業社會帶到工業社會,為科技產業發展奠下基礎。  而隨後孫運璿先後出任過臺灣「交通部長」與「經濟部長」,全力推動各項經建計劃,讓臺灣能在島內外經濟危難中持續發展茁壯,創造了第二個「孫氏奇蹟」。  臺灣前「經建會」副主委蕭峰雄說:「他是帶領臺灣經濟起飛的人,他將臺灣由農業社會帶到工業社會,並為科技產業發展奠下基礎。」  孫運璿在1969年接任臺灣「經濟部長」,那一年臺灣平均國民所得是三百二十美元。
  • 臺北一架飛金門班機引擎異常起飛後折返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今天上午7時3分,一架立榮航空由臺北松山飛往金門的B7-881班機在起飛沒多久後折返。  據報導,該班機在爬升時,機長發現右邊引擎溫度異常,基於安全考慮返航檢修,7時29分安全降落。
  • 盤點臺灣「十大最醜陋」風景 中國乘客伊朗機場「逼飛機起飛」?
    而專家認為,與美國不同,中國增強了在亞洲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人民日報海外版)魅力中國,早安海峽我們再來看海峽新聞【臺海】臺網友盤點臺灣「十大最醜陋」風景(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大家很常都會聽到「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不過就有一名網友列舉出他覺得臺灣最「不OK」的十大舉動,沒想到他一曝文就引發許多網友熱烈討論,裡頭讓最多人憤怒的就是「奧客(爛客人)文化」。
  • 蔣經國強力推動「十大建設」 認為是對臺灣貢獻最大的人
    蔣經國強力推動「十大建設」 認為是對臺灣貢獻最大的人 最近十年在臺灣任何一個有關「誰對臺灣貢獻最大」的民意調查裡,蔣經國始終穩居首位。1960年代,臺灣經濟穩定累積成長,在有力的政治與社會條件中,技術官僚得以發揮最大的才幹,加上國際資本和技術幾次轉移,臺灣成為有效率的接納者。到了1960年代末期,赤貧人口大幅降低,許多臺灣大學生畢業後就往美國跑,人民的生活已達小康的水平,唱歌、跳舞、打保齡球的娛樂活動如雨後春筍。
  • 臺灣客機失事發生在起飛爬升階段 或遇發動機故障
    人民網北京2月4日電 (閆嘉琪 張瑤)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復興航空一架在由臺北飛往金門的ATR72客機(編號B22816)4日上午起飛數分鐘後擦撞高架橋意外,迫降在臺北南港經貿園區後方基隆河上,機身折斷,機尾翻轉,半浮半沉在河上。目前,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之中。
  • 臺灣公布十大建設計劃5年投資5千億
    被民進黨視同「大選」中一口鋒利寶劍的「地方建設牌」今日正式出鞘。 據了解,陳水扁曾在今年7月20日稱將以5年新臺幣5000億元的規模「拼經濟」。陳水扁稱,為「繁榮地方經濟」,已要求「經建會」擴充建設規劃,使原來實行3年3000億元的公共工程建設經費,擴大為5年5000億元。
  • 臺灣十大建設阻力多 「財長」親往沙特借錢(圖)
    (臺灣東森新聞圖片)  中國臺灣網11月25日消息 臺灣「東森新聞」報導,談到1970年代臺灣的「十大建設」,可以說是臺灣經濟脫胎換骨、向上發展的關鍵,但是當年想建設卻沒錢,天價的經費,還是當年的「財政部長」李國鼎親自去沙烏地阿拉伯借錢。而且當時蔣介石大力反對,最後蔣經國的幕僚搬出孫中山的遺志,才說服蔣介石。
  • 臺媒:新十大建設、愛臺、前瞻建設 "舉債"成臺灣宿命
    5000億(新臺幣,下同)「新十大建設」,馬當局4年5000億「愛臺12項建設」,到」特別預算,回頭檢視扁當局的「新十大建設」,不少公共建設成效都值得商榷,例如臺中歌劇院、故宮南院、高雄海洋音樂中心、行動臺灣計劃(M臺灣計劃),上述計劃在馬當局上臺後,部分又納入「愛臺12項建設」,例如故宮南院、高雄海洋音樂中心,平地水庫海水淡化廠、汙水下水道等建設,在馬當局時代也繼續推動,顯在「舊酒裝新瓶」等做法,在蔡英文的
  • 大陸經濟起飛證照吸引人 臺灣民眾組團跨海報考
    大陸經濟起飛證照吸引人 臺灣民眾組團跨海報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0日 19:37 來源:   中新網3月10日電 職場競爭愈來愈激烈,職業證照有如為就業多增加一分保障,根據Career就業情報雜誌調查,近十四年來,大陸新證照如雨後春筍,部分開放臺灣民眾報考,而臺灣民眾跨海考證照者也快速攀升,甚至出現組團考試熱潮。
  • 臺灣十大美麗溼地 地球之腎
    臺灣十大美麗溼地 地球之腎溼地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溼地,因此溼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溼地強大的的生態淨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下面帶大家了解一下臺灣十大美麗溼地。
  • 蔣介石創造中國臺灣經濟奇蹟史(下)
    現臺灣最大民營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母公司)二.孫中山「節制資本」思想的重新解釋與「民營經濟」的發展經濟社會建設的重中之重,將臺灣建設為「模範省」,經濟建設自然是肯綮。孫中山的經濟思想屬於「混合經濟」型,既不是單一的私有經濟,也不是單一的公有經濟,而是主張「個人企業」和「國家經營」並舉。
  • 臺灣偶像的歷史進程
    當時臺灣有嚴格的歌詞審查制度,《閃亮的日子》沒有通過一審,因為歌詞有一句「我們曾經哭泣,也曾共同歡笑」。審查官說,「『哭泣』不可以,太消極了。」結果改成了「我們邁向成功之路」才發行。羅大佑出道的年代,臺灣正瀰漫著巨變的氣息。一方面,蔣家威權正逐步解體,美麗島事件,陳文成命案,江南命案,新舊勢力來回交鋒。另一方面,十大建設已近尾聲,臺灣經濟即將起飛。
  • 美國一架飛機起飛後遭飛鳥撞擊 引擎著火
    2017年6月1日,聯合航空公司一架客機在美國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起飛後遭到飛鳥撞擊,因為引擎著火而被迫折返。芝加哥航空部表示,飛往邁阿密的1738航班於上午7時45分左右起飛,但起飛後不久報稱引擎出問題。
  • 臺灣立榮航空一客機單引擎返航 機長三度呼叫求救
    臺灣立榮航空一客機單引擎返航 機長三度呼叫求救 2015-06-20 09:56:25聯合報系資料圖   中新網6月2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端午連假首日,立榮航空B7-881松山飛金門班機就出狀況,昨上午7時3分從松山機場起飛爬升階段,機長發現右發動機溫度異常升高,為了安全起見預防性關斷髮動機並三度呼叫「Mayday」(求救),以單引擎返航,151名旅客行程受延誤。
  • 穿梭臺灣安平巷弄 賞歷史風貌尋古趣(圖)
    穿梭臺灣安平巷弄 賞歷史風貌尋古趣(圖) 安平舊聚落巷弄,讓遊客發思古之情。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許多住家門楣上都有劍獅。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時序秋涼,讓人有出去走走的想望,漫步在臺灣最古老的小城安平古城,300多年的歷史在眼前流轉,絕對有不虛此行之感。
  • 1975年蔣介石去世時,臺灣經濟發展水平怎麼樣?超乎你的想像!
    從1949年倉皇赴臺,到1975年4月5日去世,他掌領臺灣26年,比當年統治中國大陸的時間還要多出4年。去世時的蔣介石,身後留下的是一個什麼樣子的臺灣呢?蔣介石統治臺灣26年,臺灣經歷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改革,為實現70-90年代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臺灣經濟起飛設計師」在廈大捐資設立「教育基金會」,他是......
    10月1日,廈大經濟學院對外宣布,世界著名經濟學家鄒至莊教授將捐款1000萬美元,在廈門大學設立「鄒至莊經濟學教育基金會」,以推動中國經濟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