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於《史記》上的預言,500年後被證實:一字不差
說起預言,很多小夥伴都立刻來了興趣,眾所周知,離我們最近的預言是2012年的世界末日預言了吧,但是很不幸,現在已經2018年了。但是在世界的歷史中,卻有著很多準確到不可思議的預言,例如:關於1863年的關於20世紀巴黎面貌的預言、20年後發明原子彈的預言等等。在我們中華歷史的文明中,也曾經出現過了一本奇書《推背圖》,傳說是由袁天罡和李淳風共同編寫,預測了唐代以後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那今天我們的主角不是這本《推背圖》,而是中國歷史上,在《史記》記載的最早的關於秦朝統一六國的預言。
《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紀傳體同時,詳細記錄了從上古傳說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的幾千年歷史,是在司馬遷家族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之下著作完成。為了完成史記的編寫,司馬遷從20歲開始變週遊全國各地,儘可能的搜集詳實可考證的資料,來增加史記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後來做了漢武帝的侍從官,跟隨漢武帝一起巡行各地,這樣一來搜集到的史料就更多了,也為史記的編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完成史記的過程中,司馬遷因罪被判死刑
當時免除死刑的方法有兩種:1.交50萬錢,2.接受宮刑。當時的司馬遷本想一死了之,但是為了完成史記的編寫,便在痛苦中選擇了宮刑,繼續在獄中完成自己的夢想。不負所望的是,《史記》成為了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說了這麼多史記,就是為了說明史記的偉大,而這句預言就來自於《史記·周本紀》中周太史儋對秦獻公說的話:始周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載複合;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聽著比較繞嘴,我來解釋下。
周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國,秦國是其分封的一個諸侯國。秦朝的先祖秦非子一開始是給周王養馬的,還沒有秦國,所以這個時候成為始周與秦國合,合而分則時因為公元771年,周幽王繼位時昏庸無道,烽火戲諸侯就是他的事兒,後被西戎所殺,秦襄王率兵救周。第二年秦襄公護送周王東遷,因功被封為諸侯,自此有了秦國,被稱為始周與秦國合而別
別五百載複合是什麼意思呢?公元249年,秦國滅了東周,宣告了周朝的滅亡。自公元770年秦國建國,周、秦合而分,公元256年,秦滅西周,公元249年,秦滅東周,至此剛好約500年。秦國滅了周朝,等於秦、周又合二為一,所以叫做:別五百載複合。
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可不是指的楚霸王項羽,這裡的霸王說的是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嬴政。公元238年,雖然不是嬴政剛登基的年份,但卻是嬴政真正掌握國家大權的一年,也代表了嬴政真正的站在了歷史的舞臺上。此時距離秦滅西周,剛好17年,所以這句話也沒錯
縱觀從周封秦到秦滅周的整個歷史,可以看出《史記》中的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而且這句話再史記中總共出現了四次,由此也可以看出司馬遷的重視程度。司馬遷寫史記是在漢朝,事情的發生是在秦朝,所以很多人都在懷疑這句話的真實性,也在猜測是不是民間的傳說故事被司馬遷收錄了上來。但是不管怎樣,這句話都反映出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歷史趨勢,不管是預言還是民心,都是當時萬千百姓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