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好文
如何引導孩子學習算術的加減法
隨著我們孩子能力的提高,他們會逐漸開始接觸幼兒園甚至是小學的課程學習。
在幼兒園後期及小學階段中,關於數學算術的學習則是他們不可避免的。他們所接觸的算術不再僅僅局限於點數或讀數,更多的是對數的運用,如加減法。
可能有的家長一聽到說孩子要接觸加減法學習,頓時覺得「一個頭兩個大」,算術學習成為了孩子一個不可避免而又難以跨越的難題,孩子學習辛苦,家長、老師輔導也困難。相信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孩子,數字都認識,會數會寫,但卻一直不理解怎麼進行運算;而也有的孩子,學習了一段時間的計算,但卻依舊無法脫離外物進行運算......
在數學算術加減法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曾遇到過這樣的一個MR孩子,她叫小魚兒,7歲,就讀於幼兒園大班,正準備進入小學學習。在教學前,爸爸表示小魚兒百位內的數字都認識,而且也很喜歡自己寫數字,但卻在計算簡單加減法如「1+2=?」的時候,一直無法擺脫外物輔助,也就是必須得通過數物品(如:積木)來計算,脫離了物品,無法進行心算計算,甚至也是無法通過「數手指」來計算,計算方法非常單一、變通性弱、沒有效率,在計算的過程中也需要家長或老師輔助分解計算步驟,使得小魚兒在數學方面一直停滯不前,而且也會影響以後對兩位數的進退位算式的學習,這個情況使爸爸非常著急。
那到底是什麼阻礙了小魚兒的算術學習呢?我們又該如何引導孩子解決數學算術的大難題呢?
誒,先別著急!當我們的孩子在進入學習加減法算術之前,我們先簡單檢測一下孩子是否已具備以下技能。
1、讀數。即對著數字字符正確讀出相應的數字名稱,如當看到數字「3」可正確讀出「3」,看到數字「5」可直接讀出「5」。
2、點數。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節,即物體的多少與數量的對應關係,如,看到5塊積木,我們可以指著積木一個一個地數1、2、3、4、5、5個,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初步建立「數」基礎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孩子是否會「手的點數與嘴巴的數數不一致」,或是否會「只能點一數一,但無法說出總數」。
3、數與量的轉換。顧名思義即數字與數量之間的轉換,如展示數字5,可以理解為有5個物品。
4、關於數的關係的簡單比較。如數字的大與小比較、多與少比較。
5、有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
當我們的孩子對數字與數量有一定的理解後,我們才開始嘗試進行簡單加減法的學習。
在形象思維思維階段,孩子對事物的理解依靠於現象直觀的感受。因此剛開始接觸加法時,我們可以先為孩子提供細小物件進行輔助計算,如小積木。
就好比小魚兒,她會在計算算術式子的過程中,擺放小積木輔助運算,如計算「2+3=?」,那則會先在數字「2」下面放2塊積木,數字「3」下面放3塊積木。這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理解加號「+」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把「2塊積木」和「3塊積木」全推到等於號「=」處,並數一數有多少塊積木,「5塊積木」,那我們就把數字「5」寫在「=」的右側。
當孩子對簡單加法有一定理解後,我們可以開始加入簡單減法學習,同樣,我們可以先為孩子提供細小物件進行輔助計算,如小積木。
如計算「5-2=?」,從左邊開始,那先在數字「5」下面放5塊積木,這時候我們要馬上引導孩子理解減號「-」就是「去除/拿走/沒有了」的意思。在這裡要注意「+」「-」的區辨,以免混淆。然後我們看到數字「2」,那就從數字「5」下面的「5塊積木」中拿走「2塊積木」,然後把剩下的積木全推到等於號「=」處,並數一數有多少塊積木,「3塊積木」,那我們就把數字「3」寫在「=」的右側。
以上的計算方法,主要是藉助外物進行運算,對於十以內的算術運算較簡單便捷,適合剛開始接觸加減法運算的孩子使用。
那當我們的孩子進入抽象思維階段後,他們對事物的理解開始偏向於觀察、分析、推理。在此階段中我們可以嘗試教予孩子在計算過程中逐漸撤離外物輔助。
那在這個思維階段中,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輔助孩子進行學習算術呢?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兩種方法。
第一種:數數法。這個方法相對是比較基礎的,常見於十以內的加減法運算。無論是加法還是減法,首先找出算式中最大的數字,然後加法就在該數字的基礎上向後數,「+1」即往後數1位數字,「+2」即往後數2位數字。舉個例子,如「5+2=?」,即先找出「5」最大,然後「+2」即往後數2位數字找到「7」;而減法則在該數字的基礎上向前數,「-1」即往前數1位數字,「-2」即往前數2位數字。舉個例子,如「5-2=?」,即先找出「5」最大,然後「-2」即往前數2位數字找到「3」。
這個方法聽上去似乎很是複雜,小魚兒在學習的前期其實也是有些不理解,但其實我們對孩子的輔助可以更為簡單明了一點。例如,我會先準備一個數學板,上面依次寫有「0、1、2、3、4、5、6、7、8、9、10」,然後再準備一些小紙片,分別寫上「-5、-4、-3、-2、-1、+1、+2、+3、+4、+5」,當遇到算術式如「2+3=?」時,就可以先引導小魚兒把最大的數字「3」在數學板上圈出來,然後在「3」的右側依次擺放上小紙片「+1、+2」,即可顯而易見得知「2+3=5」;減法也可同樣操作,如當遇到算術式如「7-3=?」時,就可以先引導小魚兒把最大的數字「7」在數學板上圈出來,然後在「7」的左側依次擺放上小紙片「-1、-2、-3」,即可顯而易見得知「7-3=4」。
通過這個方法,小魚兒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熟練掌握十以內的加減法運算,並逐漸可脫離數學板的輔助,直接用心算運算式子。
第二種:推理法。在推理法中最重要的是要先為孩子.列出4-5個例子並作出簡單解釋,引導孩子找到計算的規律。舉個加法例子,如前期的學習可先為孩子舉出例「10+1=11,10+2=12,10+3=13,11+1=12,12+2=14」,引導孩子理解個位之間的運算,再提出問題「13+4=?」當孩子理解並較熟練計算個位之間的運算後再進入十位之間的運算;同樣減法亦是如此,如前期的學習可先為孩子舉出範例「19-9=10,18-8=10,17-7=10,15-3=12,14-1=13」,引導孩子理解個位之間的運算,再提出問題「16-4=?」當孩子理解並較熟練計算個位之間的運算後再進入十位之間的運算。
對於計算兩位數的加減法運算的時候,若單單只運用數數法會使我們的計算過程過於耗時,這時候我們可以結合推理法及數數法輔助計算,而這個方法則比較考驗我們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因而兩位數的加減法運算對於部分孩子來說的確會比較困難,學習的過程也會相對較長。
誒~現在有沒有發現算術加減法的學習好像也並不是那麼的難、那麼的可怕了!
其實呀,當我們的孩子遇到學習障礙或者學習瓶頸時,首先,我們不要著急,要先一步步分析完成我們的學習任務都需要哪些步驟或技能,然後再循序漸進地給我們的孩子進行相關測試,一步步擊破薄弱點,最終提高我們與孩子的共同努力,定能攜手解決困難,使孩子的能力更上一層樓。
作者:陳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