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何秋光學前數學】發布,歡迎點讚轉發!
如何教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加減法,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
一方面,不能確切了解孩子的自身情況,
另一方面,沒有教孩子的科學好方法。
今天,我們就聊聊:
如何從家長的角度出發,
系統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科學教孩子學加減法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確,加減法的基礎——數數。
不管是從1數到100,還是100到1倒數,
手口一致,點數取物,一一對應等等,
都是加減法運算的基礎。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數的分和,也就是數的組合和分解。
理解數的這兩個邏輯關係,孩子加減法也就學通透了,可以說是無障礙了。
由整體到部分是分解,由部分到整體是組合。
今天給家長提供3個方法,讓孩子理解組合和分解的邏輯關係,
為以後學習加減法運算打基礎。
方法一:遊戲法
遊戲是最能引起孩子興趣的學習方法。
在遊戲過程中,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對新事物接受度會不知不覺呈直線型上升。
家長如果能讓學習像玩遊戲一樣有趣和輕鬆,就非常成功了!
學東西時,投入的精力越多、越燒腦、越有趣,印象就會越深刻,以後回想和調用時也會越輕鬆。
舉個例子,以數字5為例:從孩子喜好出發,準備孩子喜歡的小玩具,這裡我們以小兔子為例。家長準備5隻可愛的玩具小兔子,和孩子一起邊玩邊數,你一隻,我一隻,這麼分配,然後引導孩子發現數量關係,總數不變,每個人擁有的小兔子數量卻可以不斷變化。讓孩子體會小兔子數量變化,趁機把數的分解和組合關係講給孩子。
方法二:生活法
生活中處處是數學,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並且孩子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接受度更高,方法更簡單,悟性也更高。
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能成為學習的教材,就靠家長發現和引導了。
舉個例子,以六一節為例:今天老師讓給幼兒園的好朋友準備禮物,和大家分享,可以引導孩子說說有哪些好朋友,一共有幾個,分別送什麼,讓孩子用筆來記錄,不會寫的字可以用畫畫代替,記錄好數字,然後和孩子一起準備禮盒和禮物,一起計算禮物數量等。
方法三:故事法
除了玩遊戲,講故事也是小朋友很喜歡的親子互動。
小故事能讓孩子參與其中,不知不覺就能學會很多東西。
同時,孩子對小故事的興趣也很濃厚,不管是學起來還是玩起來都非常輕鬆。
以數字5為例,學習5的加減法時,編一個小故事,和孩子互動提問,甚至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自己把故事編下去,小紅帽去看奶奶,要買5個蘋果給奶奶。來到市場上,看見紅蘋果和綠蘋果都很誘人,她都想買,小紅帽的奶奶可能吃到幾個紅蘋果和綠蘋果呢?
需要明確的是,幼兒園的孩子學加減法,在於啟蒙。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發展思維,不在於學得多少,學得多深。所以,不要追求加減法的計算難度。
另外,還要根據孩子對知識的接受度,因情況施教,接受孩子的差異和不同。如果孩子喜歡,可以多引導孩子學,若孩子有困難或者反感,就不要強迫孩子。
更多關於幼兒園孩子數學思維訓練,何秋光學前數學思維訓練書籍,給您專業科學的指導。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更多關於幼兒學前數學問題,請點擊右上角關注【何秋光學前數學】,歡迎留言評論,您的點讚轉發就是小編每日最大動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