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明年要上小學了,所以關注了一些同齡孩子的爸媽圈子。發現在教孩子幼升小的數學上,焦慮的爸媽還真不少:
其實,我特別能理解,因為家裡同樣有一個,哦不對,是一對慢半拍的小學預備役隊員。
別人家能流利背唐詩的時候,他們話都說不清楚;別人家能用英語打招呼的時候,他們24個英文字母都沒開始學;別人能做10以內的加減了,他們數數還是數不過5(是真的數不過5,到了5就會神奇地自動從1開始數)。
但是現在,雖然速度一般,但是他們可以獨立完成一年級的數學應用題了。
數學的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所以我想說各位家長不要太急,小朋友的學習能力不能想當然,不要覺得這麼簡單的東西怎麼教這麼久還不會!
有時候他不理解就是不理解,可能時間沒到,可能你用的方法他不能接受,你可以多點耐心繼續教或者嘗試不同的方法,直到適合他為止。
通過和身邊經歷過幼升小的媽媽們交流,根據他們的經驗,大家一致認為讓幼兒園的孩子快速學會加減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數感以及大量刷題。
用檯曆當道具教孩子數數
利用現有的玩具給孩子出題
多加練習,熟能生巧。
讓學前班的孩子學會數學計算,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順利幼小銜接。
而小學的數學,不可能只是簡單的加減法1+2=?,4+5=?更多的是應用題。需要孩子能看懂題目才能做答。
計算是需要邏輯思維的能力,孩子成長到某個階段一點就通了。而認字屬於語言,學語言沒有捷徑,需要靠平時的積累,厚積薄發。
所以我建議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把認字提上議程。至少要保證,孩子能看得懂題,明白題目是什麼意思。
好好認字
小學和幼兒園不同,學習強度加大,對紀律性的要求也更高。家長需要引導孩子適應新的學習方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棋類遊戲、拼圖遊戲、智力迷宮,這類遊戲能促使孩子思考,幫助集中注意力,同時也訓練了觀察力和反應能力。
我家一個痴迷於下棋,一次可以下一個小時,另一個喜歡迷宮和拼圖,所以這類型的玩具都有給他們提供。
給孩子每天單獨劃出一個地點用來學習,並且做好規矩在學習的時間內不許聊天或者玩耍。
每天制定一個小的學習任務,讓孩子完成。做好之後家長檢查、打分,針對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給予表揚。
我家固定每天的7點-8點是學習時間。每到這個時候他們會自己回小房間書桌前學習。每天要做什麼我也寫好了貼牆上,所以他們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麼任務,今天的事情絕對不能拖到第二天完成。
以上準備都做了,爸爸媽媽可以放心靜候花開,讓孩子慢慢成長。
畢竟,從幼兒園到小學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小臺階。
育兒這條路上,接下來要走的道路還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