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加減法啟蒙系列之前期準備」中,我根據我們的啟蒙經歷,結合「幼兒數學核心概念」的相關理論指導,梳理了在給孩子加減法啟蒙前需要具備的能力。也有家長分享了自己不一樣的啟蒙思路,我認為只要最終的效果是理想的,那過程都是可以相互借鑑的。
對於數學,我秉承「先理解,再拓展,最後總結」的原則。任何一個新的數學概念,都會在確保孩子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有深度的拓展,最後根據拓展的內容和效果跟孩子一起總結規律。這樣,當孩子再回過頭去理解概念時,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這樣做也是為了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的養成閉環思維,建立好的學習習慣。
今天繼續「加減法啟蒙實戰」的理論梳理和經驗總結,也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啟蒙經驗,求同存異,把最好的方法給孩子。
給孩子進行加減法啟蒙,前提是孩子需要理解何為「加減法」,在「前期準備」篇中我已做了詳述,今天通過分解加法的計算過程來「真刀實槍」的演練如何進行加減法啟蒙。
一,理解加法的過程及實戰演練
3+2=5,這個看起來簡單的算式,其實是一個需要逐步引導孩子理解的過程,這也就是加法的計算過程。
我們仍以小汽車裡容納的人數為例,分步驟具體描述:
1,坐在小汽車裡觀察,前排可以坐2人,後排可以坐3人,小汽車裡一共可以坐5人。這是孩子通過切身體驗感受到的加法的集合過程。
2,家長引導孩子描述:小汽車前排坐2個人,後排坐3個人,一共能坐5個人,也可以反過來說,後排可以坐3個人,前排可以坐2個人,還是5個人。這是引導孩子用語言描述加法的集合過程。
在描述的過程中,通常孩子會運用到幾種數數策略,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逐級提升的過程。
通常情況下,孩子的數數策略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起初,孩子會逐一點數。即從1開始,一個一個數,一直數到5。當點數技能熟練時,孩子可能會意識到沒必要從1開始數,尤其是當家長告訴孩子前排可以坐2個人時,孩子會從2接著數,一直數到5。慢慢的,孩子熟悉了5以內的數字組合後,可以通過目測來判斷出車輛裡前面坐2個人,後面坐3個人,一共可以坐5個人。
這就是孩子從數數到對加法理解的一個過程,通過這一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對加法(集合)的理解是建立在數數階段性提升的基礎上的。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何數數不熟練的孩子,學加法會略顯吃力。數學雖然不僅僅只是數數,但數數卻是數學計算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多介入一些數數遊戲,讓孩子一直保持對數字的敏感度,有利於孩子順利的從數數過渡到加法計算。
3,有了實際的體驗,孩子可能對數字5的組合會停留在小汽車的座位上,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用各種各樣的圖片或者道具給孩子拓展演練的空間。即用不同的圖片或實物去理解數字的組成。
另外,也可以對數字做一些聯想,建立相同數量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繫。如數字7可以是一周7天,也可以是白雪公主中的7個小矮人,也可以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七仙女,還可以是人的七竅等等。
4,對於加法理解的最後一步就是運用符號列算式。列算式建立在孩子可以將抽象事物與數字相對應,並理解加法意義的基礎上。舉個最容易理解的例子,我上午喝了一杯牛奶,下午又喝了一杯牛奶,我一共喝了兩杯牛奶。當孩子有這樣的理解和認知時,就可以教孩子學習加號,並列出算式。如果孩子一時不能理解符號和算式,可以通過編故事的方式,讓孩子逐漸意識到算式是記錄數量的一種方法,日常生活中會經常使用,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記錄工具,相信孩子會慢慢理解並接受。
二,我們玩過的10以內加法遊戲
我們通過很多小遊戲來讓孩子熟悉10以內的加法,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熟練掌握了10以內數字的拆分和組合。需要說明的是,10以內的加法啟蒙我們按照先湊5,再湊10的順序進行的。在熟練掌握5以內加法後,再進行10以內的加法計算,效率會提高不少。
01,動物有多少只腳?
5以內的數字比較小,讓孩子體驗和描述數字可以利用孩子比較熟悉的物品,如一個人有幾隻手?幾隻腳?手和腳一共有幾隻(順便可以引導孩子理解四肢的概念)?也可以計算動物的腳,如兩隻動物一共幾隻腳?
02,這是多少塊積木?
為了讓孩子在學習計算的過程中也能建立空間感,我用櫸木塊搭建一些簡單的圖形,數量控制在5以內,讓孩子來觀察一共有幾塊積木。櫸木塊的擺放難度可以從簡單到「有心機」,逐漸增加難度,從而提高遊戲的趣味性。
03,跟某個數字相關的人物或事物有哪些?
5以內的數字聯想我們做過很多,其目的是讓孩子能對各數字間建立聯繫,從而提升對數字的敏感度,提高數學計算能力。以4為例,跟其相關的人或事物有:一年有四季,人有四肢,中國古代有四術,四大名樓,四大名著,四大名亭等,十字路口有4個方向,幸運草有4片葉子等等。這類遊戲會隨著孩子認知的提升,答案也會不斷的增多,且如果經常跟孩子玩這種遊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尋找他們的共同點。
我就不一一贅述我們玩過的5以內的加法遊戲了,實在是太多了,我只列舉了比較有代表性的3個遊戲,希望能給家長朋友們多一些靈感和思考。
04,多2個的遊戲
很多家長很困惑,5以內的加法遊戲玩熟練了,那我該如何過渡到10以內呢?直接從5過渡到10,對孩子而言,難度似乎有點大,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家長該如何把握時機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之前查閱過很多資料,也看到了很多建議。不過,最終體驗下來效果最好的卻是「多2個」的遊戲,即加2。
以10以內偶數為例,家長寫好0—10的偶數,讓孩子觀察和計算,每個相鄰數之間相差幾?當孩子計算出每個偶數之間相差2後,成就感油然而生,家長順勢肯定孩子:你瞧,10以內的加法你都會了。孩子的畏難情緒將會煙消雲散,對加法計算也信心百倍。家長再拿出10以內奇數讓孩子再次計算,兩個相鄰的奇數之間相差幾?
利於奇偶數的規律,成功將孩子帶入10以內加法的坑,這就是我們從5過渡到10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對事物的理解也不同,我的方法肯定不適合所有人,但建議一試,也許會收穫驚喜。
05,用長格塗色湊10
10代表的東西從數量上看,孩子會覺得「很多」,那我們就化繁為簡,將看起來很多的10用長格表示,用兩種顏色表示不同的數量,從而理解10是怎麼湊成的。
06,用十格陣湊10
十格陣是「孩子天生會數學」中的一個遊戲,我個人也很喜歡。利用十格陣來湊10,既不會讓孩子覺得太難,又很容易理解。列印好十格陣後,用玻璃扁珠跟孩子一起填滿十格陣,然後按順序拿掉若干玻璃扁珠,讓孩子思考,還需要幾個玻璃扁珠可以填滿十格陣。對十格陣比較熟練的孩子,理解起來非常快。
當孩子熟練十格陣後,可以重新拿一張白紙,假裝十格陣隱形了,繼續跟孩子玩填滿十格陣的加法遊戲,從而鞏固孩子對湊10的理解。
07,誰是它的另一半?
可能抽象的數字對有些孩子來說,理解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這種情況下,家長就需要藉助實物來幫助孩子理解記憶了,任何實物(玩具,繪本,玩偶,水果等)都是幫助孩子湊10 的教具。我們玩的「誰是它的另一半」遊戲,通過圓點來識別一顆心的另一半,既能考驗孩子的數數策略,也能觀察孩子對湊10的理解,還能鍛鍊手部精細動作,這個隨手就能玩的遊戲非常適合湊10 練習。
08,用撲克牌湊10
撲克牌非常適合玩數學遊戲,尤其是加法計算。家長準備一些10以內的撲克牌,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湊10。湊10不熟練的孩子,可以藉助撲克牌的點數完成湊10遊戲,若家長希望孩子能進一步鍛鍊目測能力,也可以將撲克牌上的數字塗掉。
09,有趣的湊10表格
為了讓孩子對湊10的理解更深刻,我跟孩子一起製作了一張跟10有關的表格,先列印一張10行10列的表格,準備一些顏色不同的貼紙,讓孩子按照湊10的方法將對應數量的貼紙貼在表格內。建議讓孩子按照湊10的組合粘貼,即1和9粘貼成同樣的顏色,以此類推。完成這張有趣的表格後,可以將表格貼在顯眼處,孩子有興趣了就看一看,不知不覺就能將湊10方法銘記在心。
當然,這個遊戲的重點在於讓孩子參與製作,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來完成表格,而不僅僅只是製作了一張表格。任何遊戲,沒有讓孩子參與思考的過程,效果都不會太理想。
10,眼花繚亂的湊10
這個遊戲建議孩子熟練掌握湊10後再玩,否則事倍功半。家長在白紙上寫一些數字,數字之間儘量能湊成10。讓孩子將可以湊成10的數字圈起來,看看最終能圈出多少個湊10的組合。
11,10以內加法算式連線
為了讓孩子鞏固10以內的加法計算,我設計了一些加法算式連線的遊戲,列舉10以內各數字的加法算式,讓孩子將結果相同的算式連線。
這個遊戲也可以在睡前作為口頭計算遊戲,讓孩子跟家長一起思考等於某個數字的算式有哪些?
12,湊10早餐
數學源自生活,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所以我也曾給孩子準備過一段時間的湊10早餐,即每天早餐的食物量(牛奶 除外)都可以湊成數字10,孩子每天吃早餐前,也會有意識的算一算,檢驗媽媽準備的早餐是不是10個。
10以內加法,是數學計算的基礎,也是孩子日後學習計算經常要參考和使用的基準。其熟練程度,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計算水平和計算能力。我們花了很長時間,玩了很多遊戲,不斷的鞏固和練習10以內的加法,從目前學習進位加法的結果來看,這些時間花的是值得的。所以,建議家長儘可能讓孩子牢固掌握10以內加法,以後你會倍感輕鬆。
加減法啟蒙之10以內加法的經驗就分享這些,下一期將分享10以內的減法啟蒙經驗,也歡迎大家分享你們的加法啟蒙經驗。
願我的分享與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