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式有很多,父母們總是在探索,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有些家長會照搬一些成功的教育方式,但是每個孩子各不相同,照搬肯定是不可取的。
雖然不能照搬,但我們可以規避一些無效的教育方式。
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說:講道理、發脾氣和刻意感動是3種最無效的教育。而這三種方法恰恰是當下許多家長最熱衷運用的。
講道理
講道理真的是很多家長都喜歡用的一種教育方式。
和你講過多少遍了,怎麼就是不聽呢?我在和你講道理,不準哭!你這個孩子,怎麼就是不懂這個道理呢?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很多事情都是約定俗成的,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孩子可能並不能理解。
人的大腦分左腦和右腦,只有當大腦同時被開發了,才能保證情緒的穩定,保持理性。大部分人都是右腦先發育,左右腦都發育完全要到25歲,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和他們講道理,基本是雞同鴨講,對牛彈琴。
那就不和孩子講道理了嗎?
雞同鴨講、對牛彈琴行不通,那我們能不能站在鴨和牛的角度想想呢?
舉個例子,當天氣冷了,要添衣服,站在家長的角度,可能會說:今天蠻冷的,你多穿點衣服,別又感冒了,又要花錢。
孩子可能並不覺得冷,覺得自己不會感冒,不知道天氣冷和感冒之間的直接關係。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我們可以說:今天好冷啊,我特地多穿一件,你冷嗎?冷的話記得穿衣服啊!
不是站在家長的角度講道理,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考慮,剩下的,讓他自己決定。
發脾氣
很多家長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明知道發脾氣不好,卻還是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不耐煩。
不可否認的是,發脾氣在管教孩子上確實有效果,但是它的弊大於利!
父母經常發脾氣,會讓孩子的精神變得高度緊張,不僅不利於親子關係,還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懦弱、自卑、不願意和別人交流,失去了孩子該有的靈性。長大以後,他們也會變得和父母一樣,無法控制情緒、脾氣火爆。
當預感到自己情緒失控時,建議暫時離開孩子,待情緒恢復後再繼續和孩子溝通。
刻意感動
刻意感動,簡單來說,就是以愛的名義操縱孩子!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奮發向上,父母會誇大自己的付出,這會讓孩子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並無力反駁,被迫朝著父母所期望的樣子成長。
「你必須聽我的,我這麼做是為了你好!」
<為了你好>多麼熟悉的臺詞啊,有多少孩子被這樣一句話,禁錮了思想,停下了腳步。
每一個孩子出生時,父母和親戚都會去抱一抱孩子,但是很少會有父母在抱孩子之前問一句:孩子我可以抱抱你嗎?
父母不要以愛的名義操縱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獨立健全的人格。尊重孩子,多聽聽他們的意見,你所謂的「為你好」,感動的只有你自己!
希望所有父母都可以避免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這3種教育方式,給孩子充分的愛和尊重。
< 作者:樂樂老師 >高級成長規劃師從事教育行業13年同時也是2個孩子的媽媽大兒子四年級,小女兒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