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提醒:別和孩子講道理,這是最無效的,此外還有這2種!

2020-12-16 Focus孚科思專注力

教育方式有很多,父母們總是在探索,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有些家長會照搬一些成功的教育方式,但是每個孩子各不相同,照搬肯定是不可取的。

雖然不能照搬,但我們可以規避一些無效的教育方式。

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說:講道理、發脾氣和刻意感動是3種最無效的教育。而這三種方法恰恰是當下許多家長最熱衷運用的。

講道理

講道理真的是很多家長都喜歡用的一種教育方式。

和你講過多少遍了,怎麼就是不聽呢?我在和你講道理,不準哭!你這個孩子,怎麼就是不懂這個道理呢?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很多事情都是約定俗成的,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孩子可能並不能理解。

人的大腦分左腦和右腦,只有當大腦同時被開發了,才能保證情緒的穩定,保持理性。大部分人都是右腦先發育,左右腦都發育完全要到25歲,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和他們講道理,基本是雞同鴨講,對牛彈琴。

那就不和孩子講道理了嗎?

雞同鴨講、對牛彈琴行不通,那我們能不能站在鴨和牛的角度想想呢?

舉個例子,當天氣冷了,要添衣服,站在家長的角度,可能會說:今天蠻冷的,你多穿點衣服,別又感冒了,又要花錢。

孩子可能並不覺得冷,覺得自己不會感冒,不知道天氣冷和感冒之間的直接關係。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我們可以說:今天好冷啊,我特地多穿一件,你冷嗎?冷的話記得穿衣服啊!

不是站在家長的角度講道理,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考慮,剩下的,讓他自己決定。

發脾氣

很多家長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明知道發脾氣不好,卻還是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不耐煩。

不可否認的是,發脾氣在管教孩子上確實有效果,但是它的弊大於利!

父母經常發脾氣,會讓孩子的精神變得高度緊張,不僅不利於親子關係,還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懦弱、自卑、不願意和別人交流,失去了孩子該有的靈性。長大以後,他們也會變得和父母一樣,無法控制情緒、脾氣火爆。

當預感到自己情緒失控時,建議暫時離開孩子,待情緒恢復後再繼續和孩子溝通。

刻意感動

刻意感動,簡單來說,就是以愛的名義操縱孩子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奮發向上,父母會誇大自己的付出,這會讓孩子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並無力反駁,被迫朝著父母所期望的樣子成長。

「你必須聽我的,我這麼做是為了你好!」

<為了你好>多麼熟悉的臺詞啊,有多少孩子被這樣一句話,禁錮了思想,停下了腳步。

每一個孩子出生時,父母和親戚都會去抱一抱孩子,但是很少會有父母在抱孩子之前問一句:孩子我可以抱抱你嗎?

父母不要以愛的名義操縱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獨立健全的人格。尊重孩子,多聽聽他們的意見,你所謂的「為你好」,感動的只有你自己!

希望所有父母都可以避免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這3種教育方式,給孩子充分的愛和尊重。

< 作者:樂樂老師 >高級成長規劃師從事教育行業13年同時也是2個孩子的媽媽大兒子四年級,小女兒上幼兒園

相關焦點

  • 千萬別和孩子講道理,因為這是最沒用的教育方式
    媽媽們常常會抱怨:「不管說多少次,孩子就是聽不進去!」「真的是要氣炸了!孩子怎麼就這麼不講道理?」……講道理,看似是人與人之間最公平的溝通方式,但面對犯錯的孩子,父母選擇和他講道理,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什麼呢?
  • 把「講道理」當成教育,這幾乎是「問題家長」的通病
    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於思維慣性。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所以他們對孩子表示負責和愛,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訴他們如何做。不過,這種單邊主義思維方式,最容易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 別再和孩子苦口婆心的講道理,高情商的父母用這3種辦法,準管用
    什麼樣的孩子最讓家長頭疼?不聽話的孩子。那麼什麼樣的情境最會讓家長發飆?那一定是孩子屢教不改,怎麼說都不聽的時候了。很多家長每天苦口婆心地對孩子講道理,但是到頭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家長說的話當耳旁風。
  • 為什麼不能和男孩講道理?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這句話只有真正當過爹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特別是生兒子的。你能體會到一個簡單的道理,給兒子半天,說到你口乾舌燥他還絲毫不為所動的無奈嗎?對於孩子來說,他只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比如你和他說出去玩要小心,別把衣服給弄髒了,不然媽媽洗起來很辛苦的。結果孩子每次玩耍回家,衣服上還是一塊一塊汙漬。在孩子教育過程中,其實講道理是最沒用的。哪怕是成年人,對別人講的道理都未必聽得進去,更可況是理解能力更弱一些的孩子。
  • 最無效的教育,就是對孩子掏心掏肺地講道理
    我講事實擺道理,滔滔不絕,大有上辯論場的意味。我羅列了幾個理由:1、從拉杆書包和背式書包的使用數量來看,背式書包使用人數遠遠超過拉杆書包的使用人數,可見背式書包是優於拉杆書包的,優勝劣汰。 2、從科學來看,拉杆書包因為單手用力,長期使用可能造成高低肩。
  • 霍思燕教育方式獲高贊:別只跟孩子講道理
    導讀:霍思燕教育方式獲高贊:別只跟孩子講道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霍思燕教育方式獲高贊:別只跟孩子講道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世界上沒有無知的孩子。
  • 孩子哭鬧時,不要和他「講道理」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可這樣,孩子就能聽進去了嗎?/孩子哭鬧平靜以後,我還能和他好好溝通發生過的事情嗎?如果不講,擔心他以後還有類似的問題出現,可是講,又怕再次刺激到他?當我們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內心儼然一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都多的姿態,這樣居高臨下的教育孩子不僅不會聽,親子關係還會越走越遠。
  • 媽媽和孩子講道理磨破嘴,孩子就不聽,聰明媽媽都用這4招講道理
    這時候孩子可能並不「買帳」,會不依不饒地和媽媽僵持。「我就要吃,我就要吃。」一般這樣的「鬧劇」會讓雙方都精疲力盡,不是孩子用哭鬧取得勝利,媽媽累了買了冰淇淋妥協,就是孩子被媽媽的眼力教育馴服,被迫放棄冰淇淋。相信很多父母對上面的情景既熟悉又困惑,經常會抱怨:「現在教育孩子不能打不能罵,好好講道理又聽不進去,這也太難了吧!」
  • 四種無效的教育方法
    這些都對孩子的起不到任何有效的幫助,尤其是第三種,還有可能帶偏孩子。第二種方法是總表揚。十幾年前,仿佛一夜之間,有一種叫做「賞識教育」的教育說詞在中國家長之間傳開了。以至於現在,仍有不少少兒培訓機構的教師把「你真棒!」、「你真行!」掛在嘴邊張口就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賞識不是表揚,更不是獎勵。
  • 不要和孩子講道理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但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很多小孩子都有一個愛好,那就是踩水坑,很多家長看到小孩子踩水坑都會去制止,苦口婆心的講道理,說水髒啊,會弄髒鞋子,會弄髒褲子之類的,但是很多孩子卻根本聽不進去,哪怕這次沒踩了,下次碰到水坑,還是會去踩。
  • 別再和孩子苦口婆心的講道理,高情商的父母用這3種辦法,準管用
    什麼樣的孩子最讓家長頭疼?不聽話的孩子。那麼什麼樣的情境最會讓家長發飆?那一定是孩子屢教不改,怎麼說都不聽的時候了。很多家長每天苦口婆心地對孩子講道理,但是到頭來孩子依然&34;,把家長說的話當耳旁風。
  • 父母最無效的溝通,就是給孩子講道理,不停地講道理
    今天,我們來談談親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溝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作為父母可以通過溝通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並正確地引導孩子,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有很大的益處。我們應該細心觀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從而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要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那就要掌握溝通的方法。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所以他們對孩子表示負責和愛,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訴他們如何做。不過,這種單邊主義思維方式,最容易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所以他們對孩子表示負責和愛,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訴他們如何做。不過,這種單邊主義思維方式,最容易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一位家長說他在沒孩子時,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覺得成人靠武力徵服孩子,真是無能。
  • 想讓孩子懂道理,千萬別和孩子講道理
    我們天真地希望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不再那麼難以管教,但發現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孩子在不聽話的路上越走越遠,而我們也越來越無能為力。今年 4月中旬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後,在家上了4個月網課的大寶認真地和我商量,4月下旬的周末,想去商場逛一逛,她喜歡的一個明星產品那個商場有。
  • 毀掉一個孩子,不停地給他講道理就夠了,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
    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溝通方式不是講大道理,而是理解、支持與共情。最近和好朋友聊天,聊起之前幾個月孩子在家的成長和變化。她說兒子在家最大的收穫不是讀了多少書,也不是做家務、學做飯,而是學會了跟大人講道理,為自己的錯誤辯解,一逮著機會便把父母回懟一頓。
  • 低層次父母就知道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從不和這三種孩子講道理
    現代社會,提倡教育孩子時不打不罵,於是很多父母推崇和孩子講道理。有些低層次的父母,就知道不停地和孩子講道理,不注意場合和方式,效果往往並不理想。高層次的父母,從不和這三種孩子講道理如果父母想和孩子講某一方面的道理,不妨給孩子準備一些關於這一方面的故事,道理藏在故事中,
  • 父母課堂:孩子不講道理?那是方法不對!一個觀念解鎖「熊孩子」
    不少家長,包括很多學校老師,面對孩子的一些問題時,經常是這樣的套路:先講道理,講道理不行就去批評,再不行就通過發脾氣施壓。或者,打感情牌,比如陳述我為你付出多少辛苦,你卻這樣不懂事……以此來「感化」孩子。
  • 李玫瑾:毀掉孩子的不是遊戲和貪玩,可能是家長的這3種教育方式
    小時候最怕自己將來變成像爸爸媽媽那樣的人,在孩子心目中,家長沒有真正了解自己。還有一部分家長把孩子幼小的心靈弄得遍體鱗傷,自己卻不自知。特別像幼年的我們,家長文化素養普遍偏低,在他們心裡,認為&34;是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手段,時不時在孩子面前提起別人家孩子多麼優秀,害得孩子越來越自卑。
  • 跟孩子講道理就像是「對牛彈琴」,恨鐵不成鋼的你,真懂孩子心嗎
    別長篇大論,要言簡意賅 有些父母願意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來教育孩子,覺得我是你爸媽,都是為了你好,你就應該聽我的,張口就是人生哲學大道理,其實孩子聽不懂,也不理解,這樣做這是在浪費口舌,浪費雙方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