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第一期)

2021-02-21 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

習近平強調,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在各國致力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經濟高質量復甦這一特殊時刻,聯合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峰會,大家共同探討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習近平指出,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習近平就此提出4點建議:

一是堅持生態文明,增強建設美麗世界動力。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生態興則文明興。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

二是堅持多邊主義,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等國際條約是相關環境治理的法律基礎,也是多邊合作的重要成果,得到各方廣泛支持和參與。面對全球環境風險挑戰,各國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單邊主義不得人心,攜手合作方為正道。要堅定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維護國際規則尊嚴和權威,提升全球環境治理水平。

三是保持綠色發展,培育疫後經濟高質量復甦活力。要著眼長遠,保持定力,堅持綠色、包容、可持續發展。要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

四是增強責任心,提升應對環境挑戰行動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在環境問題上的歷史責任和現實能力存在差異。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照顧發展中國家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方面的關切。要切實踐行承諾,抓好目標落實。

習近平強調,中國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採取有力政策行動。過去10年,森林資源增長面積超過7000萬公頃,居全球首位。長時間、大規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護修復溼地,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85%的重點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已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中國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願承擔與中國發展水平相稱的國際責任,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

習近平最後強調,中國將於明年在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我歡迎大家明年聚首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讓我們從這次峰會攜手出發,同心協力,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熱帶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演變
    研究揭示熱帶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演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57:35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ichael G. Harvey等研究人員揭示出熱帶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演變。
  • 中國科學報:亞洲水塔生物多樣性保護刻不容緩-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
    在12月11日第18個國際山地日來臨之際,中國與尼泊爾近日共同宣布了珠峰最新「身高」——8848.86米。這一消息讓興都庫什—喜馬拉雅(HKH)山區再受關注,這一區域被稱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  作為生物多樣性的「堡壘」,這一地區是35000多種植物和200多種動物的生命搖籃。
  • 打開「動植物王國」的奇妙大門 「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
    新華網 劉雲 攝  新華網昆明12月19日電(韓文萍 劉雲)「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啟動儀式19日在昆明花之城婕珞芙南亞芳香植物資源圃舉行。雲南農業大學校長、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研究院院長盛軍作為「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第一期主講嘉賓,圍繞「生物王國密碼」進行演講。
  • 大自然保護協會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上世紀50年代初中國在廣州設立了第一個保護區,到現在已經有2600多個保護區,這2600多個保護區是做生物多樣性保護唯一有效的工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保護區就是為了所有的人把這些生物多樣性資源保留下來。2600多個保護區,已經劃定了中國最好的地方,和中國最好的資源。
  • 科學網— 多樣性「冷點」竟成新物種「熱點」
    研究人員提出了多樣性新悖論——新物種在「冷點」地區的形成速度比在「熱點」地區更快。 「該研究為最大的新熱帶鳥類群——亞鳴禽亞目,裝配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系統基因組數據集。」未參與該研究的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的Hélène Morlon 在同期的評論文章中寫道。 「該研究加強了我們對世界是如何相互聯繫的認識,不僅是植物和動物,也包括對這個星球的看法。」
  • 海南中南部列入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
    華夏經緯網12月31日訊:據海南日報報導,為保護珍貴的生物資源,今後5至10年,我國將不斷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並採取特殊措施對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進行優先保護。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篇三: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在行動
    5月22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這一天,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將舉辦系列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共建美麗地球家園
  • 貢獻生物多樣性教育的中國故事 經典專著《原野之窗》中文版在京發布
    11月16日,在中國林學會的指導以及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的資助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OPF)在京共同發布了全球經典生物多樣性教育專著《原野之窗》。來自自然資源部宣教中心、生態環境部COP15執委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林業教育學會,以及林業、環保、出版、媒體等單位30多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 海洋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門議題
    11月4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最高學術盛會——第九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召開,海洋成為此次研討會的新亮點和新特色之一而備受矚目。此次研討會由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國家林業局、環保部、國家海洋局、農業部和住建部等多個部委聯合舉辦,廈門大學和海洋三所共同承辦。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啟動
    雲視網訊(記者 李冬梅)明年5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 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今年9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歡迎大家明年聚首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 昆明植物所在PhytoKeys組織發表「中國植物多樣性」專輯
    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以下簡稱「熱點地區」)是物種多樣化程度高度集中,且是面臨由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的生境喪失和破碎化嚴重的區域。對熱點地區的調查和研究,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監測、保護、利用和相關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礎。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舉行
    明年5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 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今年9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歡迎大家明年聚首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 本市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 3-5年摸清底數 發布「北京生物圖鑑」
    原標題:本市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 3至5年摸清底數 發布「北京生物圖鑑」  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本市正在開展全市範圍內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調查中的重要進展,將以「北京生物圖鑑」方式發布。
  • 「冷點」才是快速生物多樣化「熱點」—新聞—科學網
    秘魯通貝斯的季節性乾燥熱帶森林   圖片來源:Gustavo Bravo 研究人員提出了多樣性新悖論——新物種在「冷點」地區的形成速度比在「熱點」地區要快。 「該研究為最大的新熱帶鳥類群——亞鳴禽亞目,裝配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系統基因組數據集。」未參與該研究的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的Hélène Morlon 在同期的評論文章中寫道。 「該研究加強了我們對世界是如何相互聯繫的的認識,不僅是對植物和動物,也包括對這個星球的看法。」
  • 儀隴縣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定
    第十條  縣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應當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納入職能職責,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與基礎設施建設,接受縣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前款所稱相關自然保護地包括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公園、森林公園、重要溼地、世界自然遺產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以及其他依法劃定的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區域。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多樣性
    (10分)資料一:三江併流地區圖資料二:三江併流地區面積佔中國的0.4%,卻容納了中國20%的高等植物種和25%以上的動物種,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1)說出三江併流段河流的基本流向,並說明判斷理由。
  • 「北京生物圖鑑」開始連載,第一期:野生貓科動物·豹貓
    而在延慶區和門頭溝,北京市開展生物多樣性的調查人員,真的見到了豹貓!「北京生物圖鑑」的第一期,就向大家介紹了豹貓。記者了解到,在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的生物多樣性調查中,僅在門頭溝區和延慶區就觀察到了140餘條豹貓的分布信息。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北京山區及部分平原地區都出現了豹貓的身影。
  • 重點關注羅布泊生態演替規律,綠會召開羅布泊生物多樣性科考實施...
    今年7月,中國綠髮會發起的「羅布泊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監測(2020-2030)」大型科學考察項目正式啟動。9月1日,綠會相關部門就前期徵集的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方案進行了討論。羅布泊是一處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大型乾涸湖泊,是我國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歷史上也曾見證過區域內人類文明(如樓蘭古國)的興衰起落。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昆明用「雲力量」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圖為活動現場 杜瀟瀟 攝中新網昆明5月22日電 (杜瀟瀟)22日,第27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昆明市啟動「2020·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助推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系列活動,邀請全民一起參與守護生物多樣性,用「雲力量」助力昆明生物多樣性保護
  •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每一次去中國,都能感受到中國發生的巨大發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