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南京城市建設步伐逐步加快,城市功能品質得到快速提升,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歷史文化傳承方面。南京是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市委市政府在全國首創規劃紫線標記文物古蹟保護範圍,也在文物古蹟普查、公布文物保護單位、編制名城保護規劃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探索工作;同時積極塑造沿長江、沿明城牆、沿秦淮河、沿歷史街巷的特色人文空間。
加快推進頤和路、老門東、夫子廟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建成開放了南京博物院、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等一批文博場館,進一步提升了南京文化歸屬感。
據商業薈最新消息:
1、總投資142億!驚豔效果圖曝光!根據最新規劃,南京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封閉的廠房單位和大片空地,將引入新的功能和公共空間,從雜亂侷促變身藝術創意、文創辦公場所。
2、老門東開街7年後,新的門東東延計劃也已列入日程。將在保護歷史肌理和街巷的前提下,引入住宿、餐飲、零售等業態,使相關產業向東引導,改善片區功能,提升片區品質和活力。
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最新規劃出爐,廠房將變身藝術創意、文創辦公場所
南京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是首批30個中國歷史文化街區之一。
位於鼓樓一清涼山歷史城區內,是南京目前保存最完好、現存規模最大的民國時期花園洋房住宅和國外使節公使館最集中的地區,反映了南京民國時期特有的歷史文化和建築風貌。
6月24日,《南京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復興計劃》(草案)開始公示,廣泛徵詢社會公眾意見。
根據公示,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將新增開放院落38處,通過顯化歷史資源,以藝術創意、國際交流類產業賦能,成為南京市提升國際文化影響力的「文化客廳」。
以「百年顧和,萬國風華」為復興目標,在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時空語境下,對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提質擴涵,篩選顯化歷史資源,挖掘展示街區國際風範、將風採,進行產業賦能。
規劃將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為國內外近現代歷史窗口、長三角古都文創中江蘇省國際交往客廳、南京市藝術金融高地,作為南京市提升國際文化影啊力的「文化客廳」。
依託基地特徵與資源稟賦,形成以中國近現代建築為載體,以頤和創新文化為靈魂的產業體系,以「國際藝術」(藝術創意、國際交流)為主導產業,以文化博覽、時尚遊憩、居住與配套服務為配套產業。
規劃成為民國風情休閒旅遊區、藝術風尚街區、創意設計產業集聚區、品質人文社區和南京國際交住中心。
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13-1及外圍W-1片區
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是《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0-2020》確定的9片歷史文化街區之一。
7月9日,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對《南京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13-1及外圍M-1片區城市設計》草案依法進行公示,廣泛徵詢社會公眾意見。
頤和路歷史文化街13-1片區包括原南京市排水管理處院落,建築布局基本上延續歷史格局,位於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的範圍之內;外圍W-1片區包括原8路公交場站留下的場地以及書人文化教育產業園的建築組團,位於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範圍之外。
本次城市設計旨在對有價值的建築本體進行修繕和再利用的基礎上,對其周邊環境進行研究和再設計,在展現歷史文化街區昔日風貌、體現近代南京城市空間特色的同時,結合當代城市發展和空間需求,引入新的功能和公共空間。以實現新舊共生為目標,保護核心歷史文化資源,優化功能,兼顧發展,合理利用,傳承文化,彰顯特色,使片區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從市民角度出發,13-1及外圍W-1片區從功能封閉的廠房轉化為藝術創意、文創辦公等功能,並將廠房內院、空地開放為城市廣場和公共空間,為周圍居民和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遊客等提供良好的休閒集散場地,引導慢行交通出行,營造高質量城市環境。
▼總平面圖:
13-1片區用地面積約1790.1㎡;改造後總建築面積約3368.41㎡;地上建築面積約2497.05㎡;建築基底面積約835.61㎡;片區功能以遊客中心(商務多功能廳)為主。
外圍M-1片區用地面積約14037.38㎡;改造後總建築面積約19977.28㎡;地上建築面積約19108.64m;地下建築面積約1740.00m;建築基底面積約5443.19nm;片區功能以文創社區(文創辦公、策展發布、精品商業)、休閒餐島、文創辦公(文化創意、藝術金融)為主。
▼項目效果圖驚豔曝光:
期待南京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早日開放,把南京的文化名片遞給全國乃至全世界。
▼總投資142億!南京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項目開始招標:
近日,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了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13-1及外圍W-1片區工程設計的招標公告。
從招標條件來看,南京頤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有限責任公司建設項目南京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項目13-1及外圍W-1片區工程設計已經立項部門批准建設(立項批文號:鼓發改備[2019]32號)。
工程所需資金來源國有非政府性資金:1420000.00萬元,現已落實。
本工程對投標申請人的資格審查,採用資格後審方法選擇合格的投標申請人參加投標。上海容基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招標人委託(或招標人)負責本工程的招標事宜。
新門東計劃啟動,創造富有時代氣息的文化建築組群
老門東開街7年後,新的門東東延計劃也已列入日程。
7月8日,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布了門東東延地塊整治更新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方案。
在新的方案中,老門東以東將在保護歷史肌理和街巷的前提下,引入住宿、餐飲、零售等業態,使相關產業向東引導,改善片區功能,提升片區品質和活力。
該項目位於《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2010-2020)》確定的城南歷史城區東南角,老門東片區東側,用地範圍北起剪子巷,南至邊營,東起轉龍巷,西至雙塘園,佔地約2.06萬平方米。
按已批《南京市主城區(城中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雙塘園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規劃用地性質主要為娛樂康體、電信設施、二類住宅用地,容積率0.8-1.64不等,建築密度≤40%-55%,建築高度7-24米不等。
在對周邊及地塊內部現場調研、測繪等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考慮歷史街巷、歷史肌理及建築尺度關係,通過嚴格控制建築高度,歷史風貌傳承,並對內外交通、街巷體系、開放場所、地下空間等方面進行梳理,形成現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不涉及雙塘園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內容調整)。
按照方案,項目將雙塘園歷史風貌區、三條營歷史文化街區向東與已建成的老城東南部居住區緊密相連,擬以住宿、餐飲、零售為主體,配合酒吧、集合店快閃店等新興業態模式,對老門東片區進行提升和補充。
建築風格總體以城南傳統風貌建築為主體,局部採用鋼構加玻璃等創造出既有傳統風貌,同時富有時代氣息的文化建築組群。
項目擬建新建總建築面積約3.4萬平方米,其中地上新建建築一至兩層,簷口高度≤7米,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地下兩層,地下建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擬配建地下停車位≤500輛。現狀保留建築出新約2846平方米。
推文摘自@商業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