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開發前期,即調研階段,我們的客戶對產品會提出各種不同的需求,同一款產品具有不同的功能,通常情況下,要滿足80%大眾功能需求,如果把所有的功能都加上,產品會變得極其複雜。
在日常生活中,處理任務的優先級有四種情況: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這四種情況是我們處理需求優先級的原則,那麼作為未上市的產品是否也同樣適合呢?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從產品角度來講,最基本的需求是必須要有的,若沒有,用戶基本上就使用不了產品。
當基本型需求被滿足之後,如果能達到客戶期望的需求,那麼客戶會繼續使用你的產品,興奮型需求是超出用戶預期的需求,若存在,可以給產品加分,沒有,並不會影響到用戶使用,興奮需求,可以讓用戶愛上你的產品。
以上明確了需求的層次,是不是就可以定產品的優先級了呢?這裡還需要加上一個因素,即緊迫性,基本需求的重要性最高,且最緊迫,所以基本型需求默認優先級是最高。
一般情況下,先做基本型需求,在研發基本型需求的同時,因運營、營銷、銷售等業務需求,同時研發一些期望型需求和興奮型需求,製造產品亮點和賣點,在市場上和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或者品牌區別。
產品利用相應的功能或內容來對應和滿足需求,可以根據使用的頻率、使用次數和重要性,作為需求判斷重要性的標準。
明確需求的重要性之後,還要按照先做重要且緊迫的需求,後做重要不緊急的需求,接著做緊迫不重要的需求,最後做不緊迫不重要的需求。
產品一切從用戶角度出發,作為研發人員會從設計角度考慮,這就需要從產品的使用頻率,應用場景多角度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