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和意識誰才是背後老闆

2021-01-11 潛意識學習和運用

近代潛意識科學有一種說法是,我們的行為是由潛意識控制的,而不是由意識控制的。

How can this be,you might ask,when it so often feels as though we are consciously controlling our actions? Recent work by Daniel Wegner and Thalia Wheatley suggests an answer: the experience of conscious will is often an illusion akin to the 「third variable」 problem in correlational data.

你可能會問,這怎麼可能呢?我們自己的行為明明是我們的意識來控制的嗎。最新的一種解釋是:意識自由的感受,其實只是一種幻覺,產生這種幻覺的原因類似於數據算法裡的「第三變量」。

We often experience a thought followed by an action, and assume it was the thought that caused that action. In fact a third variable, a non-conscious intention, might have produced both the conscious thought and the action.

我們經常先是產生一個意識的思維活動,然後是對應的行動,於是理所當然地認為是這個意識活動引起了這個行為。但實際上很可能是第三變量,一個潛意識的意願引起了這個意識的思維活動已經對應的行為。

My decision to get up off the couch and get something to eat, for example, feels very much like a consciously willed action, because right before standing up I had the conscious thought 「A bowl of cereal with strawberries sure would taste good right now.」

例如,我決定從沙發上站起來去找些東西吃,這看起來完全是一個意識的決定,因為在決定站起來之前我的意識先是這樣想的:「一碗草莓拌穀物一定很好吃」

It is possible, however, that my desire to eat arose nonconsciously and caused both my conscious thought about cereal and my trip to the kitchen. The conscious thought might have been completely epiphenomenal and had no influence on my behavior, just as consciousness appears to be unnecessary in lower species in order for them to seek food and survive.

然而,可能的原因是,我想吃東西的欲望是潛意識升起的,並進而產生相對應的「去廚房吃穀物」的意識思維。這一從沙發站起去廚房的行為其實完全是由潛意識想吃東西而引起的,而「吃草莓拌穀物」的意識活動也許完全就是潛意識想吃東西的一個順帶產生的思維活動而已。這種情況類似於低等動物去找食物吃維持生存的情況一樣,低等動物靠本能去找食物,完全沒有意識參與的必要。

下面我們來對比潛意識和意識的主要區別之一:潛意識是實時對樣式進行檢測,意識是事後檢查、反省。

A number of psychologists have argued that the job of the adaptive unconscious is to detect patterns in the environment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to signal the person as to whether they are good or bad. Such a system has obvious advantages, but it also comes with a cost: the quicker the analysis, the more error-prone it is likely to be. It would be advantageous to have another, slower system that can provide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 catching errors made by the initial, quick analysis. This is the job of conscious processing.

有些心理學家認為潛意識的作用是儘可能快地對環境中的樣式進行檢測,並對其是好是壞給出判定。這樣的潛意識有其明顯的優點,但同時也有代價:分析的越快,越易於出錯。因此,如果能有另外一個速度較慢的系統能夠對外界環境進行更詳細的分析,並發現潛意識快速判斷所存在的一些錯誤,這樣對我們就會更有利。而這是意識的作用。

Joseph LeDoux, for example, suggests that humans have a nonconscious 「danger detector」 that sizes up incoming information before it reaches conscious awareness. If it determines that the information is threatening, it triggers a fear response. Because this nonconscious analysis is very fast it is fairly crude and will sometimes make mistakes.Thus it is good to have a secondary, detailed processing system that can correct these mistakes.

心理學家Joseph LeDoux認為人類有一種潛意識的「危險探測器」,能夠在外界信息到達意識層面之前對信息進行評判。如果它判定這個信息有危險,就會引發恐懼反應。由於這種潛意識的判斷非常快速和武斷,因此有時會犯錯。因此有一套能夠進行詳細分析以找出這些錯誤的第二套系統,是非常有利的。

Suppose that you are on a hike and suddenly see a long, skinny, brown object in the middle of the path. Your first thought is 「snake!」and you stop quickly with a sharp intake of breath. Upon closer analysis, however, you realize that the object is a branch from a small tree, and you go on your way. According to LeDoux, you performed an initial, crude analysis of the stick nonconsciously, followed by a more detailed, conscious analysis.

假如你正在戶外徒步旅行,突然看到路面上有一條長長的、光滑的棕色物體,你的第一反應是「蛇!」,你會倒吸一口涼氣並立刻停止腳步。等進一步分析後,你會認識到這個物體是一根長長的樹枝,於是你繼續前行。這種情形下,你首先是潛意識對樹枝進行了快速武斷的判斷,然後意識對樹枝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相關焦點

  • 潛意識和意識之間的關係
    人的正常心理結構由無意識、前意識和意識這三個系統組成,其中無意識和前意識又被概括為潛意識,潛意識最早是由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來的。意識是指能被自身察覺到的精神心理活動,而潛意識則不被自身所察覺,但又切實存在於心理系統當中,並且潛意識通常是意識的基礎,意識則是潛意識發展的產物。
  • 顯意識和潛意識是如何作用於我們的行為的?
    是哪些因素主導這兩種行為呢,外在的變化的量是客觀意識或者說是我們的顯意識;內在的變化的量是我們主觀的意識也就是潛意識。顯意識更接近客觀層面,潛意識更接近精神層面。顯意識就像潛意識的監護人,它有引導潛意識的功能。
  • 同一個班級,不同的學習效果,背後潛意識的巨大影響
    可這是我們的表意識,我們自以為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選擇。但實際上我們更多的制約因素是背後的潛意識,還有那些自己根本就不了解的東西。很多時候身不由己,就像這匹馬不知道左臉緊,是因為馬車夫收緊了左邊韁繩的緣故。
  • 聊聊你意識不到的潛意識如何控制了你
    說到心理學就離不開要談到潛意識。到底什麼是潛意識呢?官方的定義是指人類心理活動中,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是人們已經發生但並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看了這個定義,很多人是無感的,講的通俗一些,潛意識就像土壤裡的一顆種子,在沒有長出地面時,沒辦法被人看到,即使長出地面了,不被刻意觀察,也往往被忽略掉。話說誰會注意一顆長在路邊的無名小草呢。
  • 詹偉平:潛意識營銷才是超級營銷
    當有人吃火鍋怕上火的時候,我們會本能的想到王老吉,根本不需要誰提醒,這就是王老吉品牌營銷的成功之處。品牌一旦深入到潛意識裡面,即使十年後,我們也很難忘記。包括後來和王老吉分道揚鑣的加多寶,以為擁有同樣地秘方,同樣地味道,只要渠道營銷這塊做的夠狠,就能擊敗王老吉。事實證明,在隨後的的幾年裡,不管加多寶投入多少的廣告費,幾十個億砸進去,妄想把大眾腦海中的王老吉替換成加多寶。
  • 心理學:你所不知道的人性和命運秘密,大多都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
    文/夢嫻君人性和命運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其實全部都在我們自己所不知的潛意識深海裡。真正的鬼是我自己潛意識深海裡的恐懼,害怕和孤獨。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學家認為,我們從童年開始,潛意識就會慢慢地將我們生活的點滴形成經驗,積累和固化成我們的內在心理特徵。等到我們長大後,這些心理特徵就會「投射」到我們自身和周圍的關係中,影響我們的認知和行為,性格和一生的命運。
  • 如何釋放潛意識的力量?你的潛意識比你的主觀意識強大30000倍
    你的潛意識比你的主觀意識強大30000倍!協調胃消化食物、走路、呼吸,是由我們的主觀意識實現的嗎?不是的!調節我們的身體,讓一切正常運轉的,是我們的潛意識!這些都是潛意識替你代勞。當你在看在聽的時候,如果我們把所有的主觀意識都花在處理所有看到的圖案,聽到的信息,那麼我們的大腦非「死機」不可。所以這些都讓潛意識去做了,潛意識只會把我們想要聽到、看到的東西傳遞給主觀意識。
  • 意識是潛意識統治者守護者,學會在意識層面守住內心,培養好習慣
    頭腦在意識層面被馴化後的信息會植入到你的潛意識,形成條件反射機制跟神經元的連結。表現出下意識的行為,這種行為就是習慣,無論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離不開潛意識的工作,潛意識是記憶的倉庫,各種想法的港灣,是人類實現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的源泉。是人類理想志向想像力的驅動!
  • 塔羅牌佔卜禪卡:潛意識被意識到就已經不再是問題
    文:禪卡塔羅01:當潛意識被意識到,就已經不再是影響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曾說:「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你卻稱其為命運」,在著名的美國紐約塔羅解牌人ELLEN的面授課程當中也曾說到,當你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就已經改變了一半,而塔羅牌就是這樣一種工具,你可以不需要特別懂它,哪怕你只是意識到一個點,就已經獲得了成長。
  • 抑鬱焦慮狀態存在自我缺失,通過3步驟統一潛意識,形成自我意識
    人總要為自己的行為跟選擇找一個心安理得的理由,但是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行為背後,有一股未知的力量在影響著我們掣肘我們!這種力量它源自於你的潛意識層面。你需要依靠這種力量來幫助你做決定,有時候你的行為有可能會跟這種力量產生對抗。
  •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說:潛意識才是主人,人就是傀儡
    潛意識是1900年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一書中首先提出的。那什麼是潛意識呢?通俗點說就是影響你心理 情緒 行為但是你又不知道的心理活動。就是不需要經過大腦去計算判斷我們人能立馬做出的反應行為和判斷。潛意識主宰著我們一天90%的情緒和行為,而我們的主觀意識只能主導10%,甚至更少,所以我們人是由潛意識主導的。弗洛伊德用冰山理論來解釋我們的意識和潛意識,我們能看到的冰山,只是漂浮在海平面上非常小的一段。這就是意識,而真正這冰山會往那個方向流動,怎麼流動,會發生什麼事情。其實和什麼有關呢?
  • —XR21信息整理(一)意識與集體潛意識
    個人理解潛意識對應末那識,集體潛意識對應阿賴耶識、阿卡西記錄。21也推薦楊新宇的《略倫唯識學的世界觀》,和唐望系列。唐望主張發展第二意識。金星靈團是集體意識成熟的種族,一人知曉即全體知曉。人類有那麼多的衝突爭論爭鬥就是意識的不統一。以下是正文,文後附對心理學有研究的up主對集體潛意識的研究。XR_21的來歷和任務我來自遙遠的未來——逐漸消亡的總玄世界。
  • 試析自發功和潛意識的關係
    人的意識,一般分為顯意識和潛意識(無意識)。兩者既互相聯繫又互相對立(也有如柯雲路根據研究特異功能的需要把潛意識分成六個層次:顯意識、下意識、狹義潛意識、感知潛意識、做功潛意識、自性潛意識)。顯意識是我們通常所能感覺到的意識,是自覺的心理活動,是後天形成的,和該人的經歷、學識有關。
  • 現代心理學潛意識、意識的概念和道家提及的「元神」有什麼區別?
    、意識的概念和我們道家提及的「元神」有什麼區別嗎?離卦,外陽和內陰,外面兩個陽爻代表離卦的外層,裡面斷開的叫陰爻,代表我們這個系統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我所說的元神。如果一定要做個對應,我們可以認為離卦的外層是識神,這個識神包括了心理學上面說的前意識、潛意識、乃至無意識。
  • 你95%精神活動都被潛意識承包了?!蒙洛迪諾《潛意識》
    人類的思維活動中,潛意識和意識就像兩列並行的火車。潛意識是所有脊椎動物大腦中的標配,而意識更像是產品的附加功能(當然對人類而言正是因為這「附加的」意識顯得尤為與眾不同)。實際上,大部分非人類物種都可以不靠意識的思考能力來生存繁衍,但是沒有一種動物可以脫離潛意識而生存。
  • Huanxiang_xr21信息整理(一) 意識與集體潛意識
    個人理解潛意識對應末那識,集體潛意識對應阿賴耶識、阿卡西記錄。21也推薦楊新宇的《略倫唯識學的世界觀》,和唐望系列。唐望主張發展第二意識。金星靈團是集體意識成熟的種族,一人知曉即全體知曉。人類有那麼多的衝突爭論爭鬥就是意識的不統一。以下是正文,文後附對心理學有研究的up主對集體潛意識的研究。
  • 潛意識,才是你改變命運的鑰匙
    作者:顧之痕(富書籤約作者)一個人平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往往和潛意識的運作有關。當「我能行」成為了潛意識的「預言」,他就相當於拿到了改寫命運的鑰匙。我卻覺得,如果一個人像暮雲一樣努力,且具備相應的競爭力,結果卻只是維持溫飽,那麼原因多半出在潛意識的選擇上。人的大腦,有意識和潛意識之分。意識決定我們的思維方式,而潛意識則在無形中左右著我們的選擇。
  • 心理學:認識覺知與潛意識
    任何我們覺得有點不對勁的事,背後必有原因,不斷去認識自己各種不對勁事物背後的原因。就是不斷鍛鍊自己覺知的過程。心理學認為,潛意識的內容意識化,意識到潛意識中隱藏的東西,這個過程就是覺知的過程。那什麼是潛意識呢?我們最直觀的一個比喻就是冰山,我們把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稱為意識部分,藏在水下的部分稱為潛意識部分。按照水和冰的比重,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約佔十分之一,而藏在水下的部分,則佔十分之九。
  • 母親和女兒的潛意識,竟有這樣奇妙的聯繫......
    ,還是一種非常特殊關係的潛意識,母親和女兒。,就是一種潛意識的體現——女性在懷孕和生產後這兩個階段,是最脆弱的階段,她更需要一個讓自己感到安全的環境,和一個自己感到最安全的人在身邊。「理解」,而潛意識層面的理解,和這個差異很大。
  • 潛意識到底是什麼?其實和你的行動力息息相關
    那麼學習到底是一個什麼過程呢,其實就是一個讓潛意識能夠自動形成某種自發行為的過程。潛意識這個概念首先對應的是「表意識」,比如我們剛開始學習走路時,其實我們會用表意識來思考如何走路,慢慢表意識把學到的經驗傳遞給「潛意識」,潛意識就會形成一種自發的反應。當這個表意識不斷把經驗傳遞給潛意識後,潛意識就能真正學會走路這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