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經典佛教偈語,你能參透的有多少?

2021-02-19 績效管理諮詢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理解:(可以這樣解釋,原子可再分,夸克還可以分……或者世界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變化,生因緣而生亦因緣而滅。緣不是別的,是事物出現。存在所依靠的條件,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沒有原因而生的。而當這種原因或者說條件失去時,一切又為空了。)

經典二: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理解:(當道悟到一定程度,用語言表達出來,是十分困難的。一落言詮便為桎梏。)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理解:(色就是事物存在變化的形容,是我們能感覺到的實體。然而色最後會消失,萬物皆是如此。所以是空。然而世界上的一種東西滅掉了,仍然會有其他事物生起,也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空並非無,空與色就是生生滅滅,有生有滅的關係。)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理解:(禪語:由愛生恨,由愛生嗔,世間一切善惡美醜,都是因為我們的念頭一動。就成為善惡美醜了。要是我們念頭不動,這善惡美醜在哪呢?這是禪!)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理解:( 佛說:大千世界如恆河之沙,一花一人又是一個世界,如來即如去,不要老是想著寺廟上的泥陀陀是佛,要是你認為是,你錯了,佛是悟出世間真理的覺者,不是那些泥陀陀,它影響不了我們的因果。)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理解:(夫妻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兒女原是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理解:( 物極必反)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理解:(所謂苦海,就是我們的迷惑。不迷就是回頭了。迷是什麼?迷就是,看一眼美女,就生出萬般欲望和煩惱。沒有看到,其實她也是一堆血肉,肉嘛,大家都有是不?一堆分子,分子嘛,世界上什麼東西不是分子?大驚小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光是把手中的刀放下,心中的也放下,光放下手中的,刀還是會再拿起的。)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理解:(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

經典十: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理解:(地獄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你的心和由心生出的欲望和痛苦。欲望越強烈,痛苦就越強烈。當內心寧靜如一塵不染。地獄者,非地獄,是名地獄。)

【緣起偈】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無常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香偈】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雲臺遍法界。供養十方無量佛,見聞普燻證寂滅。

【三力偈】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與法界力,周遍眾生界。

【三諦偈】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涅盤經】本有今無,本無今有。三世有法,無有是處。

【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亞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消除宿業障,同登無上覺。

【布施偈】能施所施及施物,於三世中無所得。我今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

【誕生偈】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

【黃昏偈】是日已過,命即衰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初夜偈】白眾等聽說,初夜無常偈;煩惱深無底,生死海無邊;

度苦船未立,云何樂睡眠?勇猛能精進,攝心常在禪。

【四第一偈】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涅盤第一樂。

【施捨得道偈】雖得積珍寶,嵩高至於天。如是滿世間,不如見道跡。不善像如善,愛而似無愛。以苦為樂像,狂夫之聽厭。

【菩薩行偈】常當攝身行,而不殺盜淫,不兩舌惡口,不妄言綺語,心不貪邪欲,無恚不毒想,舍離諸邪見,是為菩薩行。

【慈悲心偈】常行於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眾生,悲惜化淚雨。修行大喜心,同已所得法;擁護以道意,乃應菩薩行。

【目連說方便偈】當速求方便,於此佛法眾,當除生死患,如象食竹葉,若於此佛法,修諸無欲業,已除諸塵勞,亦盡若源本。

【法身舍利偈】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佛祖開示婆羅門偈】所行非常,謂法興衰;夫生輒死,此滅為樂。

【藥師佛談粥偈】持戒清淨人所奉,恭敬隨時以施粥。十利饒益於行者,色力壽樂辭清辯。宿食風除饑渴消,是名為藥佛所說。

【妙色王求法偈】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善宿王感化魔王偈】作福不作惡,皆由宿行法,終不畏死經,如船截流渡。

【世親止欲偈】趣求諸欲人,常起於希望。諸欲若不遂,惱壞如箭中。

【莫貪淫慾偈】勇者入定觀,身心所與塵,見已生穢惡,如彼彩畫瓶。

【水中撈月偈】此諸痴獼猴,為彼愚導師。悉墮於井中,救月而溺死!

【神秀悟禪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慧能悟禪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能論禪不在坐偈】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庭前柏樹子偈】出入雲閒滿太虛,元來真相一塵無。重重請問西來意,唯指庭前一柏樹。

【釋迦牟尼說倒惑偈】未香以塗身,並燻衣纓絡。倒惑心亦爾,謂從已身出。如彼醜陋婢,見影謂已有。

【龐蘊舉家修行偈】世人多重金,我愛剎那靜。金多亂人心,靜見真如性。

【王安石論戲場偈】諸優戲場中,一貴復一*。心知本相同,所以無欣怨。

【蘇軾地獄變相偈】我聞吳道子,初作豐都變;都人懼罪業,兩月罷屠宰。此畫實無相,筆墨假和成;譬如說食飽,何處生怖汗?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若人了此言,地獄自破碎。

【蘇轍呈順禪師偈】中年悟道覺前非,邂逅相逢老順師。搐鼻經參真面目,掉頭不受別鉗錐。枯藤破衲師何事,白酒青鹽我是誰。慚愧東軒殘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飴。

【黃庭堅自贊偈】似僧有發,似俗無塵,作夢中夢,見身外身。

【宋濂贊永明延壽偈】我與導師有宿因,般若光中無去來。今觀遺像重作禮,忽悟三世了如幻。靈山一會猶儼然,願證如如大圓智。

【張拙隨順世緣偈】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愛欲纏綿偈】如火蓋乾薪,增長火熾然;如是受樂者,愛火轉增長。薪火雖熾然,人皆能捨棄;愛火燒世間,纏綿不可舍。

──────━━━━━──────

《股權兵法》

股權36計、合伙人、眾籌

1月9-11日珠海開講,不容錯過!

具體大綱,請點擊最下端「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十大佛教偈語 你能參透幾個?
    經典二:不可說。理解: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也可理解:當道悟到一定程度,用語言表達出來,是十分困難的。一落言詮便為桎梏。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理解:色就是事物存在變化的形容,是我們能感覺到的實體。
  • 佛教的不二法門,兩句偈語讓你開悟!
    【不二】是佛教術語,在佛教文化也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大概的意思就是沒有分別,不分彼此。在佛學大辭典中記載:一實之理,如如平等,而無彼此之別,謂之不二。」從這段話中就可以看出佛教文化中提倡平等、和諧的同時,也把這種觀念如實的落實在經典中,方便大家理解。
  • 佛教經典,六祖壇經中的四句偈語,怎樣理解才能讓我們開悟呢?
    佛教文化在中國近二千年,成為了中國化後的佛教禪宗文化,最具有歷史色彩的便是漕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慧能大師早年聞《金剛經》而上求佛道,來到黃梅五祖寺拜與弘忍大師座下,砍柴舂米多年,一日弘忍大師召集大眾作揭語以傳達摩衣缽。歷史上,禪宗神秀大師以做揭「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 佛教一首偈語,後人侃侃而談,若能深解,方可開悟!
    其中,中國佛教文化中,有一首偈語,讓後人侃侃而談,若能深解,方可開悟!許多人對佛教的開悟有不同的理解,歷史上能夠津津樂道,佛教的創立者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開悟成佛的榜樣。從佛陀成佛之後,現代人對佛家的開悟就有不同的說法。特別是中國史上,對成佛的概念理解也不同。在中國,六祖慧能大師被西方尊稱為東方三聖之一,他與中國的分家老子,儒家孔子的像被樹立在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
  • 佛教5句偈語,蘊藏無上智慧,說透世事天機!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同時也是對我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宗教,佛教自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漸漸與我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時至今日已經與最初傳入之時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如今我們所說的佛教多是指中國佛教。
  • 這樣的「佛教偈語」走過路過別錯過!
    由淨名精舍主辦,蓮竹書社和《書法人物》編輯部承辦,雅元藝術館、武漢·淨名讀書交流小組協辦的佛教偈語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原計劃今年3月在武漢舉辦,因新冠疫情影響,直到現在依然無法舉行現場展覽活動。為此,我們特推出雲展,以饗讀者。 讓我們一起學習佛教經典中的智慧和欣賞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
  • 佛教十大必讀經典,你知道幾本?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佛教十大必讀經典都有哪些吧!十、《阿含經》這個名字,對於學習大乘佛法的居士來說,很少有人聽過,但它在佛教經典中,是佔有相當高的地位的,被後人稱為「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從虛雲老和尚的另一段話中,你就會明白歷代祖師極力推崇《楞嚴經》的良苦用心:「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專讀一部楞嚴經,只要熟讀正文,不必看註解,讀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後文,以後文解前文。此經由凡夫直到成佛,由無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聖六凡,修證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詳詳細細地說盡了,所以熟讀楞嚴經很有利益。
  • 《金剛經》裡的這一段偈語,道出菩薩的高境界,你能做到嗎?
    佛教經典《金剛經》,是佛家文化傳承的大般若經典,又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典中佛開示的內容,不僅涵蓋了人生智慧離苦得樂得自在說法,也包括了天文地理等知識。所以,就一部五千多字的經典,就能讓許多人參透一生。
  • 佛家十大偈語之意可說不可說之意
    紀元初期,佛法傳入中土,與儒道思想相互交融,形成舉世矚目之中國佛教奇葩。此後中國文化集儒釋道三教為一體,孕育出一代代三教宗匠,文化泰鬥。古聖先賢之警語,於歷史銀河中,星光朗耀,亙古長明;驅世間之陰霾,洗心培德;揚天地之正氣,移風化俗。
  • 藏傳佛教噶舉派《大手印》與禪宗為什麼不立文字?
    現實中很多人犯了斷章取義的錯誤,比如阿彌陀經,不是單單叫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需要悟透參透蓮花部心要,才能獲得成就。學佛修持需要這樣:不看佛經字面意思,比如阿彌陀經,不可斷章取義,拿出一段話幾句話斷章取義,需要理解領悟整部經典的中心核心含義,阿彌陀經是藏傳佛教密宗蓮花部心要,屬蓮花部心要。
  • 為什麼說這首偈語,道出了佛教的本質,即這三個內容?
    眾所周知,世界上學佛的人很多,但是,佛教到底是什麼?卻很少有人真的懂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往往會天真地認為,燒香拜佛或信佛就是佛教,這樣的認識,事實上,已經誤解了佛教的本質。因為佛教的本身並不是這些內容,甚至可以說,這些內容不過是佛教外在的一種表現方式,並不是佛教的真正內涵與本質。換句話說,如果認為這些東西就是佛教的話,那你就錯了,因為在在佛教當中,所謂的佛,指的並不是一個人,也不是某位無所不能的神,而是指覺悟,覺悟非人,所以,並不需要你去拜,甚至可以說,燒香拜佛本身並非佛教,真正的佛教並沒有這些內容。
  • 金剛經四句偈語,讓你受益終生
    《金剛經》是佛教文化極其重要的一部經典,又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古印度的初期是大乘佛教修行的重要經典。禪宗的五祖弘忍法師更是專門論述經【金剛】之妙道,慧能大師便是聞說此經信受奉行,遠去黃梅參拜五祖修行佛法得以【了成佛道】成為中國禪宗六祖。
  • 十大經典佛教偈語解讀(上) 禪來禪去
    理解:(色就是事物存在變化的形容,是我們能感覺到的實體。然而色最後會消失,萬物皆是如此。所以是空。然而世界上的一種東西滅掉了,仍然會有其他事物生起,也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空並非無,空與色就是生生滅滅,有生有滅的關係。)
  • 《華嚴經》中,這四句最為經典,若能參透福報不淺
    每次翻開《華嚴經》,都會有一種「不讀華嚴誤終身」的奇妙心境。更憧憬著若能在世上重活一遭,該有多好呀的無明妄想。《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它是大乘佛教主要經典之一,也是華嚴宗亦賢首宗的立宗之經,更是佛法中法界之根本經典,與《法華經》、《楞嚴經》並稱為經中之王,其地位不可小覷。而且這部佛經每一句偈頌都極為經典,雖然沒有涉及深奧的佛理,但句句直指人心,離苦得樂。
  • 佛教禪宗:有明子暗子之分,六祖慧能與神秀禪師二者相輔相成
    在佛教之中,六組慧能與神秀禪師二者的觀念可用一首佛家偈語表現出來,傳說,禪宗五祖弘忍法師作偈神秀禪師道:「身似菩提樹,心若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教惹塵埃」六祖慧能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為什麼說弘忍大師的這首偈語,詮釋的是禪宗的法脈?
    眾所周知,禪宗源自於靈山法會上,世尊傳給迦葉尊者的心法,也是作為佛教傳承的另外一門薪火,即教外別傳。在法會上,世尊如此咐囑迦葉:「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所謂「正法眼藏」,其核心就是「實相無相」,也是「涅槃妙心」,而這些就是後來禪宗的教義,而「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只是講禪宗的外在體現,也就是說,禪宗的法脈傳承並不依靠文字流傳,即超越了傳統佛教經典之外的教義,這一教法,後世也稱為心法或法脈,說到底就是「以心傳心,以心印心」的法門。
  • 「佛教偈語」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書法人物趙錕
    「佛教偈語」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入展書家專題推介系列簡介趙錕,1969年4月出生,祖籍安徽阜南,畢業於蘇州科技大學音樂專業。現為國家二級美術師,蘇州市文藝之家副主任,蘇州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吳門書道館副館長。
  • 佛教必讀十大經典,你知道幾個?
    佛教有三寶:佛法僧。這裡的「法」指的就是佛法,即佛陀所說的正法。佛度化世人有八萬四千法門,記錄在經卷上的典籍有三藏十二部。十二部並不是指有十二本佛經,而是佛經的分類,泛指一切經。佛教三皈依裡有唱到: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 佛家的偈語,一生掌握這3句就足夠,想明白了會讓人醍醐灌頂
    佛家的偈語,一生掌握這3句就足夠,想明白了會讓人醍醐灌頂 佛教擁有很長的歷史,也有很多人信奉佛教。我們都聽過佛教很多有道理的話語,能夠給我們解憂答疑,讓我們看的開眼前的迷霧,不會因為暫時的困擾而想不開甚至憤怒。
  • 佛教:《金剛經》最經典的3句話,悟透功德無量!
    《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為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多以姚琴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的最為流行。《金剛經》在佛經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大乘般若智慧的重要思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