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人有一個普遍現狀,就是生病了不愛去醫院。據統計,我國有99%的老年人不愛上醫院,這個數據可謂龐大。為何老年人不喜歡去醫院看病呢?根據我國老年人的普遍心理,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錢的是事是大事,生病是小事
總說人越老越摳,不捨得往外掏錢,抱著一點退休金、養老金等著養老,或留給下一代。他們覺得醫院花銷太大了,總會把小病看大,花一些不必要的錢。所以,老年人生病都不愛去醫院,病就這樣被一拖再拖,最後小病變大病,花銷更大。
二、害怕進去了就再也出不來了
身邊總是會有這些信息在傳遞:誰誰去醫院看病,結果小病看完就沒出來了。一個小病去醫院看卻無端端要了命,太不值得了。老人會瞎想:「不害怕進醫院,我其實是害怕進去後出不來。」我還想好好活著,倒不如就這樣拖著,還能賴的久一點。
三、不願意拖累子女
現在到醫院看病的流程非常繁瑣,老人獨自去根本看不了病。多數老人都不願意給平時工作繁忙的女子增加負擔,所以不願意讓子女陪著去醫院看病。再加上現在的年輕人多數不耐煩陪伴父母,造成雙方都不重視老人的健康。父母對子女的愛永遠都是這樣無私的、無聲的,可子女對父母呢?
四、害怕被查出大病
老人不去醫院看病,不僅僅是因為對醫院的害怕,更多的是害怕被檢查出大病。很多老人都牴觸做體檢,即使體檢費用不用自己承擔,老人也不願意參加體檢,就是因為怕出現病來給自己「添堵」,給家人添加麻煩。
五、認為偏方可以治大病
何謂「偏方」,就是說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果。但現在人共有的「通病」就是寧可相信偏方可以治大病,病急亂投醫,也不會正經去醫院認真看病。
呼籲親愛的中老年人,請您一定要正視疾病,走出心理怪圈,以免延誤病情。同時希望各位子女多關心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