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的閱覽室
讀者在圖書館裡安靜自習
自助借還書機
■天府早報記者 段禎 實習生 劉宇
刷身份證安檢、存包、進門……近日,天府早報記者來到位於成都天府廣場西側的四川省圖書館,在自習室裡找到一個空位坐下,米黃色的桌子寬大整齊,頭頂的白熾燈明亮輕快,插座和Wi-Fi配置更是許多讀者們的福音。從今年夏天開始,負一樓的特色咖啡廳和讀者食堂開始運營,每天中午為學習了一上午的讀者們提供簡餐。對於書蟲們來說,從早上9:00開館到晚上8:30閉館,在圖書館內度過一天,盡情享受閱讀的樂趣,已經成為了一件可以輕鬆實現的事情。
找書方便了
在書海中找到一本書 僅需要幾分鐘
登上臺階後進入館內,中庭闊大,分區明顯。兩側有數臺電腦可供讀者們自行查詢所需要的書籍。圖書館藏書眾多,快速找到一本書,是一個技術活兒。但在省圖新館,這種技術活兒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
天府早報記者在電腦上輸入了「數據新聞」,屏幕上便跳出了館內關於這本書的不同版本,一併帶有書目的簡介和索書號。通過藉助貼在每個書架兩端的指示標牌來快速定位,比對索書號,最後找到目標,記者穿梭在排排書架之間,整個過程前後只花費了數分鐘時間。
然而,對於20世紀80年代的讀者們來說,找書可是件需要耐心和運氣的活兒。「那時候只能由館員憑藉著自己的記憶給讀者指出一個大致的區域範圍,剩下的就靠讀者自己去找了。」圖書館流通閱覽部的工作人員況娟告訴記者,「讀者找很久卻無功而返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目前,圖書館的檢索終端配有的OPAC檢索系統,不僅可以顯示基本信息,還可以用3D地圖的模式顯示這本書的具體位置。
記者又在搜素框內輸入《紅高粱》,屏幕上一個三維樣式的書架旁顯示出一行數據,精確到了第幾排書架的第幾層。如果說之前的索書號是每本書的「地址」,標有著街道和門牌號,那麼OPAC系統就如同是直接的坐標點,經緯度都明明白白。兩種方式搭配起來找書,既簡單又快速。在茫茫書海中找到自己看中的「唯一」,再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借書方便了
只需身份證 借還全部自助操作
自2015年12月26日省圖新館開放後,讀者外借圖書只需要身份證,不再另辦借閱證。在況娟的記憶裡,近20年來,省圖的借書方式大致經過了三次轉變:從依靠純手抄的小卡片逐漸變成讀者插借書卡的「半自助」操作,而現在,只需把書放置在掃描區域,就可以輕輕鬆鬆的完成借書。「每次最多可以同時掃描借出5本書,大大縮短了讀者們在借書這一環節上所需要的時間。」記者拿著自己剛才找到的書籍,只使用身份證就在館內的自助借還書機上輕鬆完成了借書的操作。
省圖流通閱覽部的吳主任向記者介紹,在圖書館的流通書籍中都被嵌入了一張RFID晶片,這個小小的「電子標籤」就像是每一本圖書的專屬「身份證」一樣,可以實現在機器終端上查詢、借閱、理架全自動化。曾經需要工作人員一本一本地打開圖書扉頁找到條碼,逐一進行掃描消磁的借還書步驟,已經被更高效的機器全部取代。偶有遇到沒有將圖書準確歸位的情況,工作人員則可以使用一個掃描「利器」——「館員工作站」,「對著一排書籍掃描過去,遇到亂放、錯放的書籍,這臺機器會及時發現並作出調整。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員理架的效率。」吳主任說,目前這樣的自動借還書機器共有10臺,在一樓還放置了兩臺24小時服務的機器,面對每天平均1000多本的圖書外借量也能應對自如。
活動升級
多種形式的閱讀推廣活動成為常態
位於總府路的老圖書館承載了太多成都人的記憶,漆了紅塗料的木桌和黑白碎花紋的地磚是過去時代的見證者,與舊館相比,新館在設施建設、數位化建設、發展理念和服務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創新和改變。比如在設施建設方面,新館的各類閱覽室從原來的10個增加到31個。增設了幼兒、青少年、殘障人士閱覽室,配備專用設備,滿足社會特殊讀者的文化需求。每逢節假日,讀者排隊入館已不足為奇。
(讀者沙龍)葛巨龍詩詞分享會、(周末藝術鑑賞會)四川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賞析……大四學生小陳訂閱了四川省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每周都能提前知道下一周有什麼活動,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搬遷至新館後的省圖,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閱讀推廣活動,比如相關展覽、講座等公益活動,並將其當成一種常態進行運作,「以此充分提高圖書館圖書的到館率和利用率,激發讀者的讀書興趣和學習熱情。」省圖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省圖新館開館後,還一直在招收志願者,報名參與的讀者絡繹不絕。而志願者隊伍的壯大,也體現了市民閱讀熱情的高漲,「許多人都是因為喜歡圖書館的氛圍,才報名來當志願者的。」
關於省圖
四川省圖書館的前身是1912年建立的四川省立圖書館,1927年更名為成都市立圖書館。1942年更名為川西人民圖書館,1952年更名為四川省圖書館,2015年12月新館開館運營。
截至2017年12月,四川省圖書館藏有書籍500餘萬冊,其中古籍65萬冊、民國文獻22萬冊,數字資源達150TB。目前的省圖共有地面八層和地下兩層,配有書庫、閱覽室、報告廳和多媒體廳等多個不同的功能區。
館內設有4000餘個座席,可以容納6000名讀者在館閱讀。
部分圖片由四川省圖書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