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生氣時,該漠視還是重視?記住,父母的第一個反應很重要

2020-10-03 媽媽想一想

朋友艾娜的兩個孩子在樓上玩耍,突然傳來一個東西摔碎的聲音,接著就是兩兄妹的指責聲和哭鬧聲了。

這時,艾娜的六歲兒子氣呼呼地走到樓梯,衝艾娜喊道:「妹妹又把我的高達摔壞了。」艾娜沒有像以前一樣捲入他們的日常爭吵中,沒有問:「誰先開始摔東西的?」她第一次想避免成為孩子們的法官和警察。

她想起了一句醍醐灌頂的話:當孩子煩躁不安或者生氣的時候,講道理是沒有用的。他們在那個時候只聽得到「情感上的安慰」

於是,艾娜帶有同情的口吻說:「哦,那你一定很生氣。」

六歲兒子說:「我是很生氣,妹妹不能這樣對我。」說完他又重新回房間玩耍了。

艾娜對兒子情感上的理解和撫慰,讓兒子的怒氣輕易地消失了。可見,孩子們的情緒是「戰爭」還是「和平」,父母的第一個回應很重要。

露露也是一個非常能理解孩子心情的媽媽。有一次,她發現兒子看戲劇回來非常不開心,她走過去問他:「你看上去很不開心。」

兒子很不爽地回答:「我非常不開心,我去到劇院前排已經沒位置了,只能坐在後排。我什麼都看不見,前面還有一個高個子擋住了我。」

露露沒有像其他父母一樣,數落孩子或者教孩子辦法,比如:

「怎麼不早點去,早點去才能佔個好位置。」

「」前面的人擋住你,你不會和他說一聲嗎?」那樣的話,露露知道,無疑是雪上加霜。

於是露露順著孩子的情緒說:「怪不得你不開心,坐在後面可沒有什麼意思。」

她兒子說:「確實很沒有意思。算了,至少戲劇音樂還是好聽的。」

露露簡單的一句話,直接反映孩子情緒的、具有移情作用的回應,表達了她的理解和同情,這對改變孩子憤怒的情緒是有效的。

由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當孩子生氣或者憤怒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看見孩子的情緒

很多孩子生氣的時候,他們故意弄出聲響或大吵大鬧,甚至故意不說話,其實都是渴望父母注意他,看見他。

當父母對他們的情緒無動於衷,甚至覺得沒有必要生氣、否定孩子的情緒的時候,這是孩子最生氣的時候。

我們在孩子生氣的時候,可以去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生氣。當我們習慣性對孩子的情緒無動於衷的時候,孩子也會模仿我們,他們今後絕對會忽略身邊的人的情緒和意見。

《發展心理學》指出,如果父母在幼兒時期認同孩子的情緒反應,經常和他們一起談論各種情緒,那麼他們以後判斷別人的情緒的能力更強。

一項研究顯示,那些會解釋自己感受,並且在與兩歲半的孩子意見不同時能協商和妥協的媽媽,其孩子在3歲時能更好地理解別人情緒,並使用較好策略來解決分歧。

二、對孩子進行理解和共情

在孩子生氣或憤怒的時候,父母鼓勵孩子表達情緒,對孩子的心情表示敏感的關切,站在他們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們的行為。即使不認同孩子的行為,但父母的共情和理解,會培養孩子較好的情緒調節能力。

有人說,孩子無理取鬧,我晾一下冷處理就好了。過分遷就孩子的情緒,不是往嬌生慣養上推嗎?

其實,很多人分不清「冷處理」和「冷暴力」。

「冷處理」是先將事情擱置一下,不立即處理,找到適當時機再處理。冷處理絕不是不處理。


通過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這就是「冷暴力」。

一些父母對鬧情緒的子女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在孩子眼中實際上就是「冷暴力」,長期如此會讓孩子心靈造成傷害,造成「被拋棄」、「被放棄」的自卑心理。

《發展心理學》裡顯示了一項研究:心理學家在長期觀察託兒所發現,身心受到漠視和虐待的孩子很少對同伴的不幸表示關心,他們對此表現出來的是害怕、生氣和身體攻擊。孩子這些反應,揭示了其父母對待別人不幸遭遇的視而不見。

因此,當父母認為孩子在無理取鬧時,可以讓孩子發洩情緒哭鬧,可以不馬上處理。但是最好不要冷眼相待或者轉身就走,最好在一旁等孩子冷靜下來,用「溫和而堅決」的態度對待孩子的無理索取和任性要求。

三、簡單指出問題所在,如有需要可給出解決辦法的建議

孩子是通過觀察成人處理他們情緒問題來學習調節情緒的。

溫和、耐心地給孩子提出建議,教孩子怎麼控制情緒,這樣的父母會幫助孩子增強應對壓力的能力。

相反,如果父母很少表達積極情緒,忽視孩子的感情,並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那麼孩子會在控制情緒方面出現問題。

當孩子的情緒被理解後,可能還不能馬上解決問題。

比如莎莎晚上練習鋼琴,練習了很久還不能順暢演奏,就開始用東西砸鋼琴,發脾氣。父母這時要馬上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理解孩子的情緒,但是不贊同孩子的行為,並幹預這種不恰當表達情緒的方式。

但是父母不要用謾罵、威脅、責備和懲罰對待這個已經崩潰憤怒的孩子。簡單指出問題所在,然後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是最佳辦法。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找出彈鋼琴不順暢的原因,也可以建議孩子諮詢老師,或者進行適當休息。

莎莎的媽媽冷靜又溫和地對她說:「你生氣是因為鋼琴總是不聽你指揮,我們一起看看是不是鋼琴壞掉了,還是我們遇到了什麼問題。」然後她們一起諮詢了鋼琴老師,了解了問題所在,最終幫助了莎莎解決問題。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情緒能力有相當大的影響。而孩子的情緒能力對發展良好的同伴關係有重要作用,甚至對整個成長階段的心理健康都有影響。

在孩子生氣的時候,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應該是正面的,鼓勵的。當麻煩發生時,我們要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責備和批評、漠視或挖苦。

我們向孩子傳達我們的善意和理解,教孩子如何控制情緒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這麼做的背後,是對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從中去學會尊重和理解別人,才能在每一件困難的事情上找到希望和信心。

相關焦點

  • 孩子用脾氣「威脅父母」,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孩子發脾氣,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柔能克剛,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被父母疼愛,重視和理解;他們希望的是能給他們安全感,可以跟他們講道理,尊重他們的父母;而不是命令他們、指責他們、強迫他們的家長。,不要孩子一生氣就開罵批評;也不要孩子表現出不服從,就訓斥就處罰;更不要孩子表現出生氣威脅時,就大聲責罵或是開打!
  • 「你走開,我不要你了」,當孩子對父母說狠話時,第一反應很重要
    當孩子聽到這些話的時候,你有沒有觀察過他的第一反應,是哭還是一個人默默地走到角落裡不理任何人?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永遠記住,語言是會傳染的,而且是極其強大的。它可以充滿正面的鼓勵,也可以充滿負面的破壞力。孩子就像我們的影子,和我們做著同樣的動作,說著同樣的話語。
  • 孩子說「髒話」,說「狠話」,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各位寶爸寶媽是不是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孩子還3歲時,居然還會說一兩句粗話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大部分父母在聽見自己的寶貝說髒話時,是不是都很生氣,還會指責孩子和懲罰孩子呢?很多媽媽都表示十分疑惑,明明自己在家中,從來都沒有說過髒話啊。他們又是如何學會這些不堪入耳的髒話呢?其實,如今網絡發達,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可以接觸網絡。
  • 是你面子重要還是媽媽面子重要?有多少孩子,要面對父母如此教育
    面對孩子犯錯,你會當眾批評指責,還是保護孩子的自尊,私下溝通?是你的面子重要,還是媽媽的面子重要?有一期《少年說》,討論父母應不應該當眾指責孩子。女兒說,從初中開始,媽媽常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媽媽聽了就不樂意,她反問道:「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影響孩子的一生
    看來孩子生氣時,我們的所作所為事關孩子一生的幸福。孩子發脾氣,不能讓他忍有一種爸媽叫「制止型爸媽」,他們容忍不了孩子的情緒,孩子一旦發脾氣,他們會立刻採取行動制止這種行為。每次承認錯誤後,自己想想還是會難受,這個時候要是讓我媽發現我哭了,她會更生氣地吵我,她說就是不讓哭,死憋著,仿佛我哭就是不服她一樣,可怕的控制欲。就像孩子鬧情緒發脾氣一樣,父母也總是不讓孩子表達,非得想辦法制止才行。
  • 如果你打罵孩子時,孩子出現這兩種反應,請家長停手別打了
    而且孩子不同的反應,也能或多或說說明一些問題。在這裡建議,當你打孩子時,如果孩子有下面兩種反應,請停手!不然可能出問題。孩子被打卻毫無反應,任由擺布孩子在被打時,一般都會哭喊,認錯求得大人原諒,如果你打自己孩子的時候,發現他毫無反應,一不哭二不鬧的,任由你打罵。那你就要注意了,人對於疼的反應是天生的,如果你的孩子任由你打罵也沒反應,那就是孩子在心理上有了巨大的變化,這個時候一定要停手,仔細觀察孩子的言行了。
  • 該怎樣應對孩子頂嘴
    很多父母非常苦惱孩子頂嘴,而又無能為力,有的對孩子發怒生氣,更有甚者會打罵孩子。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那麼孩子頂嘴該怎麼辦呢?下面,看看美國父母是怎麼做的:【3步應對孩子頂嘴】首先,父母要保持冷靜當孩子頂嘴時,父母的反應決定了你們之間相互溝通的基調。孩子特別擅長激怒父母,但若你能控制住情緒始終保持冷靜,給孩子做個榜樣,他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們正確的做法是回應,而不是反應
    孩子做錯了什麼事,或者說錯了什麼話,父母對此作出無禮、侮辱的反應。孩子則用更糟糕的行為來回答。父母再反擊,高聲恐嚇,或者粗暴地處罰。這樣的方式是解決不了問題。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們正確的做法是回應,而不是反應。10歲的雷特保證給家裡洗車,但是他忘了。最後他才想起來,試圖做好工作,但是已經來不及了,沒有完成。
  • 父母要不要打孩子,該怎麼打孩子?該怎麼打,孩子怎麼記住他的過錯,而又心服口服.
    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問題,我們沒有李玫瑾教授的經驗,去解決各自孩子的問題,但我們可以群策群力,用別人的經驗來解決自己孩子或者自己的問題
  • 李玫瑾教授: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孩子膽子很小,害怕黑夜,不敢一個人睡覺,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孩子遇到一點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摔東西,該怎麼安撫? 娃兒總是很自卑,沒有自信心,情緒不穩定,比較敏感,不知道怎麼引導? 打算要二孩,但大寶很排斥,怎麼給孩子做心理建設呢?……每一種情緒都是一把雙刃劍,需要情緒的主人把握有度,才能營造出健康、有序的生活。因此,認識和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是孩子成長當中很重要的一門課程。
  • 孩子說狠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孩子為什麼會說「狠話」孩子到3歲左右有了學習語言的能力,於是開始研究各種語言的使用方法。他們會慢慢發現一些「狠話」、「髒話」具有一定的力量。只要自己說出口,父母就會很生氣。你越制止,他們越要說。因為這能幫助他們表達自己的不滿,能引起別人對他的重視。孩子說的「你真討厭」或者「你真煩」是一種語言性攻擊,這在成人聽起來很刺耳,不過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也有積極的意義,因為它表明孩子具有了獨立的判斷和態度,自我意識得到了發展。這些話聽起來很傷人,尤其是從自己孩子嘴裡說出。
  • 你的孩子說狠話時,父母的第一反應該如何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你家的孩子現再多大了呢,平時會不會說「臭媽媽,臭爸爸」,「壞媽媽,壞爸爸」,「我打死你」….等等一些類的髒話或者是狠話。這時候父母的第一反應真的很重要,要如何做,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首先你要知道,孩子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進入了詛咒敏感期,其次你要知道她為什麼會這樣。最後你就能解決孩子的這個問題了。
  • 孩子說狠話時,父母的回應很重要
    你家孩子說過狠話嗎?前兩天遇到一位寶媽,就遇到了這個問題。這位媽媽的女兒3歲多,前幾天到睡覺的時間了,可還是還是想要接著玩遊戲,媽媽不答應,抱著孩子回臥室。結果孩子卻使勁拍著媽媽的手:「臭媽媽,我不喜歡你,討厭死了!」聽到孩子這樣說,這位媽媽真的非常非常的難過,甚至覺得她「狼心狗肺」,自己辛辛苦苦每天照顧她,卻得到了她的一句「討厭」。
  • 《請不要生氣》告誡父母: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比生氣更重要
    早上不按時起床,早飯不吃,晚上很晚才睡覺,約定了也無效,媽媽生氣了。不知道為什麼,孩子不管做什麼,總是做不到我們心裡去,總是會惹我們生氣。是孩子無藥可救,還是我們要求太高?對這個問題很是困惑。這本書細膩的描寫了孩子的內心想法,讓成人豁然開朗。小男孩是一個小學生,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學校,總是惹人生氣。媽媽工作忙,小男孩陪妹妹玩,妹妹任性不聽他的話,男孩生氣了,妹妹大哭,而且專門在媽媽到家後大哭。媽媽看到妹妹哭,就以為男孩欺負妹妹,於是生氣。
  • 當娃放狠話時,父母第一反應很關鍵,家長應培養孩子好的語言習慣
    ,有時候家長的漠視,會孩子下意識的說出狠話、髒話強調自己的存在。這些狠話多反映孩子內心安全感的缺失,只是孩子將其放大化的用言語吶喊了出來。所以家長要重視對於孩子的陪伴與關懷。這有利於減少孩子不良語言表達的頻率。
  • 當孩子在挑戰父母底線時該怎樣管教才好?是調整方法還是繼續堅持
    很少有父母覺得自己一直都是做對的。當一個孩子在挑戰父母的底線時,家長可能會認為他讓孩子得到的太多了,或者是寵壞了孩子。而另一些時候,當孩子在家長責備他之後大哭時,家長可能會感到內疚和擔心自己是不是太嚴厲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決定如何管教孩子的時候,考慮一下孩子的個性和氣質是很重要的。
  • 孩子要錢時,不管家裡窮還是富,父母都別輕易說這句話,危害很大
    孩子要錢時,不管家裡窮還是富,父母都別輕易說這句話,危害很大劉力看到媽媽那麼生氣,立即說:「我不參加了,媽媽別再生氣!」說完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從那之後,劉力很少再參加學校活動。如果孩子要錢時,父母經常對孩子吼著說,會傷害到孩子。
  • 當孩子憤怒地大吼時,父母怎麼反應決定了孩子是否會受傷
    你會經常看到孩子憤怒地跟你大吼大叫嗎?如果有,當時的你是否也很生氣?你知道該怎麼做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嗎?我今天終於學會了。一 女兒的憤怒今天我跟5歲的女兒在家打掃,我讓她幫忙收拾,因為剛才她跟弟弟把家裡所有的玩具都搬出來玩了,但是都沒有收拾。
  • 無論孩子憤怒源頭是什麼,教孩子控制情緒很重要,對父母也是挑戰
    然而,讓我們面對現實吧,為人父母並不總是快樂的,以任何身份與憤怒的孩子們一起,有時簡直是困難重重。你可能已經閱讀了每一本指南。你可能知道,雖然為人父母或教書可能是你所做的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事,但有時感覺它很像一份工作。當你的孩子感到憤怒和表現時,你可能會受到傷害、冒犯、困惑,甚至你自己也很生氣。這並不意味著你是個壞父母或老師。
  • 當父母生氣在吼孩子的時候,你知道孩子內心在想什麼嗎?
    當看到這個題目時,我相信大多數父母第一反應就是,當時太生氣了,沒忍住;也沒考慮孩子想什麼,只是希望他糾正錯誤,長記性!當孩子不小心把你剛買的化妝品摔碎了;你沒忍住;當孩子偶爾一次考試不理想;你沒忍住;當孩子挑食,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你還是沒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