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孩子憤怒源頭是什麼,教孩子控制情緒很重要,對父母也是挑戰

2020-11-08 慕小喬


  

  孩子地憤怒情緒可能發生在許多不同的原因上。它可能源於多動症、焦慮症、各種不同的發展困難,或者可能是在學校遇到特定學習困難的挫折。憤怒也可能是成長中的孩子典型的情緒調節發展的一部分。無論憤怒的源頭是什麼,教會孩子隨時保持冷靜都是一個挑戰。

  

  我常常在想,「為人父母的樂趣」這句話的人是否現實?然而,讓我們面對現實吧,為人父母並不總是快樂的,以任何身份與憤怒的孩子們一起,有時簡直是困難重重。你可能已經閱讀了每一本指南。你可能知道,雖然為人父母或教書可能是你所做的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事,但有時感覺它很像一份工作。當你的孩子感到憤怒和表現時,你可能會受到傷害、冒犯、困惑,甚至你自己也很生氣。這並不意味著你是個壞父母或老師。

  

憤怒情緒的小女孩


  按心理學家所說,情緒是人們對情況的反應,人們在其中有強烈的感受。專家進一步指出,這些反應有三個層面的感受:神經生理、行為和認知。這意味著人的身體有一種生理上的反應,同時也有一種智力上的理解。此外,還有一個公開的行為表現,是人對刺激的反應的結果。 所以你的孩子的反應可能並不像你在外面看到的那麼簡單。你的孩子對事件的反應可能是單一層面的,也可能是三個層面的。 無論你的孩子是哪種情況,這裡有一些建議,可以幫助你管理孩子生氣時控制情緒,並幫助你度過育兒或教學不那麼愉快的那段時間。

  

提醒孩子們,他們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情緒。

  

  在幼兒時期,孩子們開始談論和反思他們的情緒。這有助於他們理解和調節自己的感受。到了幼兒中期,他們意識到自己可能會有矛盾和困難的感覺,但他們可能不會採取行動。因此,雖然他們可能會愛和尊重父母和老師,但他們開始明白,他們仍然可以對父母和老師生氣。到了青春期,以及這個時期所有的荷爾蒙變化,他們會非常熟練地隱藏那些不受歡迎的或可能會給他們帶來麻煩的情緒。所以提醒他們,有時感到憤怒是完全正常的,但他們有能力為不舒服的感覺留出空間,並仍然在生活中前進。強烈的感覺有時可能看起來難以控制,但經過練習,即使是最困難的想法和感覺也可以解決。

  

教孩子控制情緒


平衡日程安排,有活動時間和休息時間。

  

  過度刺激或過度疲勞的孩子往往會有不當行為。充足的身體和認知刺激會讓他們的大腦和身體保持活躍,但也要確保有足夠的休息時間,讓他們處理所學的知識,並給他們留出空間,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周圍發生的事情完全壓垮了他們。

  

示範情緒調節。

  

  即使在嬰兒早期,也會使用社會參照物來指導他們的情緒反應。這意味著,即使在1歲之前,如果寶寶不確定如何應對刺激或陌生的情況,他們也會向周圍的成年人尋求幫助。因此,如果你想讓寶寶做出冷靜的反應,你需要為他們樹立這樣的榜樣。儘早開始,讓冷靜而有分寸的反應成為常態,而不是例外。然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繼續這樣做。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或學生)似乎經常反應過度,最好讓他們看到你犯了一些錯誤,並以靈活和平衡的方式做出的反應。這種行為被目睹得越多,就越會成為常態。如果他們看到你犯了一些錯誤,並且仍然能夠管理自己,他們就會看到,當事情沒有按照他們期望的方式發展時,除了憤怒之外,還有其他選擇。

  

流淚的小女孩

角色扮演情緒調節。

  

  如果僅靠示範似乎不能有效的調控孩子的情緒反應,你可能需要角色扮演一些實例情況。這在課堂上很容易做到,因為有很多遊戲可以玩,每個孩子都可以據此表演出事情出錯時的樣子和感覺。你可以讓孩子們表演各種不同的反應,然後討論哪種反應在現實生活中最有效。你也可以在家裡和你自己以及你的孩子一起玩,或者和兄弟姐妹或朋友一起玩。重點是設置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困難的情況下,然後演練不同的反應。這讓孩子們有機會在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之前想清楚,並讓他們明白他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

  

教會有感覺和行動之間的區別。

  

  人們常常認為他們的思想就是這樣的,完全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當然,僅僅因為我們有想法並不意味著每一個想法都是正確的。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贊同或按照我們的每一個想法去做。事實上,有時我們的想法是完全沒有幫助的,有時我們的大腦告訴我們去做一些根本不起作用的事情。例如,雖然我是一個成年人,但當事情沒有按照我的意願進行時,我有時會憤怒的想把自己扔在地板上,揮舞著我的手和拳頭。我該這麼做嗎?當然不是!我知道這種行為不能帶去我想去的地方,也不能解決我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當我還是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時,這種行為可能對我起過作用,但對我來說,這種行為根本不起作用。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將我們從困難或無用的想法中解脫出來,這樣就不會陷入我們所有的想法或感覺的陷阱中。

  

引導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引導。

  

  有時,父母和老師可能在授權孩子以親社會的方式做方面做得很好。他們也可能在每一個機會都在示範適當的行為。他們可能會做一些出色的角色扮演,他們也可能會做一些明星工作,化解孩子們的困難思想和感情。即使如此,憤怒的爆發還是會發生。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需要在當時就滿足孩子的需求。試著用教他們其他技能的方式來指導他們。鼓勵他們以適合他們的方式行事,並且符合班級或家庭規則。

  

不要用憤怒來回應孩子。

  

  你知道那句老話:"以牙還牙 "嗎?這句話在這種情況下並不適用,因為你是成年人,即使你可能會筋疲力盡,很想自己大喊大叫,很想摔門而去,但請記住,孩子會反映你的行為。如果你自己發脾氣,這將會增加孩子憤怒發洩升級的可能性。在20世紀60年代,研究團隊多次證明,目睹過攻擊性行為的孩子比目睹過更多社會行為的同齡人更容易做出攻擊性行為。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冷靜應對,你自己也要保持冷靜,即使你自己可能會很憤怒,你也需要練習自我克制,並向他們展示如何做到這一點。

  

不要用憤怒回應孩子

承認孩子們正在經歷的事情是困難的。

  

  人類有一系列的情緒包括:憤怒、悲傷、恐懼、快樂等。它們都是正常的,但有時情緒的強度與情況不相稱。同時,讓孩子感覺到你已經聽到了他們的聲音,這一點非常重要。讓他們知道,生氣是正常的,但你關注的是他們表現憤怒的方式,或者關注他們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對他們的影響。如果他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站在他們這邊,孩子就更有可能參與你認為對他們有用的事情。

  

向他們表示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如果孩子們認為你是愛他們的,他們會更加努力地改善自己的行為。這也是你想讓他們知道你已經聽到他們的聲音,他們的感受是有價值的另一個原因。如果他們認識到即使他們行為不端,你也會繼續為他們打抱不平,孩子們就會知道在困難的情況下你會支持他們的。這也有助於他們把自己和自己的行為分開。換句話說,你永遠愛著你的孩子,但你不必總是同意他們的行為方式,有時會希望他們以不同的、更積極的方式來改善這些行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行為不端的孩子經常會惹上麻煩,這可能會成為一個不良的循環,他們經常惹上麻煩,以至於心灰意冷,甚至不再嘗試按規則行事。

  

媽媽關注孩子


對不恰當的行為施加後果。

  

  對孩子表現出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並不意味著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不當行為都置之不理。現實並不是這樣的,家長需要讓孩子為這個現實做好準備。要有規則和界限,並在規則和界限內。如果你的孩子對某條規則有異議,沒有理由不以成熟和尊重的方式進行討論,但要記住實施這些行為是有後果的,重要的是要明白這一點,即使他們不是故意發脾氣,或者即使他們對自己的行為非常抱歉,也是要承擔後果的。

  

意識到情緒反應中的性別、文化和社會經濟差異。

  

  男孩和女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時會有不同的反應,所以要注意你家裡或教室裡的孩子可能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在日益多元化的教室裡,還可能存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經濟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會在不同孩子的反應方式中發揮作用。因此,雖然家庭和課堂的規則應該始終保持一致,但父母可能需要在某些情況下運用一些靈活性方法,以便為某一性別、文化或社會經濟群體在特定年齡段情況留出空間。這並不是你不去處理那些有問題的行為,而是你需要對這些行為可能來自哪裡保持關注。

  

不同環境、不同發展階段變化不同


要知道,人都會犯錯。

  

  有時候,即使你已經盡力採取這些方式,孩子還是會表現出強烈的憤怒。只要意識到,每個人有時都會犯錯。牢記這一點,將有助於你把一種情況看成是有問題的,而不是把個別孩子看成是問題。保持這種立場將使你能夠繼續堅持使用這些方式,這樣即使你與憤怒情緒高的孩子相處,也不會破壞你們的關係。所以,不要因為一兩次甚至十次的憤怒爆發就認為自己的努力失敗了。要實現有意義和持久的行為改變,需要時間、耐心和你和孩子的堅持。慶祝小的勝利,並從沿途的錯誤中學習。這些也是學習過程中必要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孩子發怒不是壞事,父母應認同孩子憤怒的情緒,控制其發洩的程度
    很少有父母像上面的那位媽媽一樣,接納孩子的憤怒,允許孩子生氣。別忘了每個人,不管是嬰幼兒、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都有發怒的時候,父母的目標就是自己不要發火,更不要衝著孩子發火。我們不能讓孩子覺得他是個讓人無法忍受的壞小孩,更不能打孩子。明明看到、感受到孩子的怒氣,我們卻在一旁說「你不能生氣」、「這有什麼好氣的?」
  • 父母學會控制情緒很重要
    情緒控制對於親子教育非常重要。在親子互動過程中,父母情緒一旦失控,會造成多種消極後果。 優秀父母最典型的人格特質,就是具備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在親子互動過程中,其表現可以用一句話來加以描述,就是「弱勢父母強勢兒」。意思是,在表面上,父母一貫展示一種平靜和處變不驚的態度。即便是孩子自己情緒失控,他們仍表現為「任憑風浪起」,「我自巋然不動」。這種坦然的背後所支撐的,是等同於真理的教育信念。
  • 當孩子憤怒時,你的做法很重要!培養高情商孩子必讀
    導讀:當孩子憤怒時,你的做法很重要!培養高情商孩子必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孩子憤怒時,你的做法很重要!培養高情商孩子必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情緒管理很重要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
    原標題:情緒管理很重要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   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畢竟自我情緒能不能良好的控制關係著寶寶未來的人際關係以及未來能否立足於社會,那麼家長應如何教孩子控制情緒?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有多重要?
  • 讓孩子了解「憤怒」,教孩子如何排遣憤怒情緒的繪本《憤怒的龍》
    不知道什麼時候,爸爸媽媽站到了我的身旁,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又能感受到媽媽溫柔的雙手和爸爸溫暖的懷抱了。也可以聽到他們安慰我的話了。噢,那隻憤怒的龍已經消失啦!當然,這是有原因的……繪本心得:這是一本關於排遣憤怒情緒的成長教育繪本,描繪了一種難以捉摸和言語的情緒——生氣,主要站在孩子的視角來詮釋他生氣時的憤怒心情及微妙的情緒變化。
  • 父母不能控制情緒,是孩子最大的悲劇
    小靖的媽媽,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她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只能通過打罵孩子,來宣洩自己的不滿和情緒。父母的不滿情緒發洩完了之後,孩子已經受到了打擊。父母出門時,她說自己肚子疼,要回房間休息。過了十二點,等父母回到家,發現她已經停止了呼吸。少女的母親最後哭到快要昏厥,哀嚎著:「女兒,你快回來吧,我再也不罵你了!」然而,女兒再也聽不到她的道歉。
  • 當孩子憤怒的時候,你的做法很重要!培養高情商孩子必讀
    當孩子憤怒的時候,對我們來說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機會,因為這樣的時刻,正是教孩子情緒管理的好契機。03面對孩子的憤怒,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遵循以下這四個步驟,我們就可以成為孩子身邊的情緒教練,教孩子越來越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1、覺察自己,保持冷靜當孩子覺得他遭遇不公平的對待時,他有權利感到憤怒。
  • 孩子發脾氣總是打人?十個技巧教孩子管理憤怒情緒
    但前提是,他們生活在一個以健康的方式處理憤怒的家庭中。控制攻擊性衝動當父母接受並共情孩子的情緒時,孩子能夠了解、感受到這些情緒並不危險。當我們接受了孩子的憤怒並且能夠保持冷靜時,他能學到幫助自己冷靜下來的情緒技巧,表達他的感受,而不會傷害其他人或物。
  • 教孩子學會控制情緒,這5點很重要
    大家好,我是楊楊媽媽,今天我分享的話題是如何教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我作為一個母親,經常有這個方面的困擾,是不是挺多家長都有呢?,控制情緒和識別情緒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是正常的情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教會孩子控制情緒,用適當的方式去表達情緒呢?
  • 孩子的憤怒情緒,是在掩飾內心的脆弱,父母很難輕易發現
    每個人應該做的不是否定憤怒,而是應該學會控制情緒,不要讓他傷害到自己和別人。1.憤怒產生的原因小朋友和大人一樣都會產生憤怒的情緒但他們產生的憤怒跟成年人是不一樣的,成年人的憤怒往往是因為自身感到壓抑想要發洩自己的情緒,在發洩情緒後他們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孩子的憤怒是因為自己的無力,在很多時候他們都不能決定自己可以做什麼事情要聽從父母的吩咐但他們又沒有辦法改變現狀,所以只能通過發脾氣來向家長表示自己的不滿。
  • 教孩子表達情緒很重要,情緒晴雨表:用以幫助孩子對情緒進行識別
    性子急的家長一般養育出的孩子性格不會有多好,其實在教育中,除了日常的飲食起居,學習生活等,情緒的教育也很重要,很多孩子都存在情緒不穩定的情況。比如一點小事就大吵大鬧,一言不合就大哭掉眼淚,家長耐心的時候還能慢慢哄,有煩心事的時候估計就沒太多好脾氣了,但大家也知道,以激烈的情緒應對只會讓孩子哭聲更大。
  • 教孩子表達情緒很重要,情緒晴雨表:用以幫助孩子對情緒進行識別
    性子急的家長一般養育出的孩子性格不會有多好,其實在教育中,除了日常的飲食起居,學習生活等,情緒的教育也很重要,很多孩子都存在情緒不穩定的情況。比如一點小事就大吵大鬧,一言不合就大哭掉眼淚,家長耐心的時候還能慢慢哄,有煩心事的時候估計就沒太多好脾氣了,但大家也知道,以激烈的情緒應對只會讓孩子哭聲更大。
  • 教給孩子辨識情緒,這件事很重要!
    現今,「情商」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關注孩子的情商培養。什麼是情商呢?很多人認為情商高,就是會說話,人見人愛,人際關係好…...聽起來似乎非常合乎道理,但仔細想來卻存在很大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即使看待同一事物,角度也是存在極大差異的。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怎麼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呢?因此拿他人是否喜歡自己作為情商高低的評價標準,未免太過片面。那麼「情商」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心理學家戈爾曼認為情商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它的全稱是「情緒智力」。這種智力是由五種特徵構成: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情緒之間的關係。
  • 孩子經常發脾氣,沉溺於憤怒之中?看外國老爸教孩子情緒管理
    現在多數家庭都是一家一娃,孩子有父母的寵愛;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自己的嬌慣,長此以往很容易就會形成孩子刁蠻任性的性格,如果孩子的要求沒有滿足,或者一些話讓孩子覺得不開心他們就會發脾氣,將自己傷心、憤怒的情緒放到最大,甚至沉溺於憤怒之中不能自拔,面對孩子經常發脾氣,長時間不能從憤怒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一位外國老爸的做法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 孩子經常生氣發火怎麼辦?將憤怒變成「良性憤怒」,父母要知曉
    前面有說孩子的憤怒是可以分為惡性憤怒和良性憤怒的,那麼什麼叫做良性憤怒呢?這其實就是指孩子現在正在激怒的憤怒的情緒,在外界的幫助之下是可以達到情緒的發洩。很多孩子經常會發火,總是會因為一點小事出現崩潰。其實是是因為孩子內心裡真正的憤怒並沒有排解出來。
  • 【父母必讀】控制情緒,不吼不叫教育孩子
    為人父母本就是一場修煉,畢竟教育孩子是我們的責任,那用什麼方法能讓孩子好好聽話,而不用大喊大叫呢?有些父母認為,儘管自己有時候會對孩子吼叫,也是為了他好。但這只是你自己的想法,孩子更多的時候不能理解父母這麼做的原因。你在吼叫的時候,孩子的眼神通常都是閃避的、游離的。等家長吼完一頓後,孩子可能當時就老實了,家長也就滿意了,認為事情就此解決了。
  • 情緒管理訓練:孩子如何與「快樂、悲傷、恐懼、憤怒」友好相處?
    在相關情緒管理研究中,父母大體分為兩種類型:情緒抹殺型父母;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情緒抹殺型父母對於自身和孩子內心的細微情緒無法察覺。在她們眼裡,負面情緒是一種禁忌,她們一廂情願地渴望孩子永遠保持開朗和幸福。
  • 小孩子情緒容易被激怒,怎麼有效教育孩子控制情緒?
    家長問:小孩子情緒容易被激怒,怎麼有效教育孩子控制情緒? 作為一個家長,我們必須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無論他們哭鬧還是發脾氣,我們都需要為他們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安全的地方,可以對孩子說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這也給了父母一個平靜下來的機會。然後當雙方都平靜下來的時候,就可以站在相對平等中立的角度去談論問題了。
  • 家長學會情緒管理很重要,孩子不是出氣筒,建立有效溝通很重要
    導讀:家長學會情緒管理很重要,孩子不是出氣筒,建立有效溝通很重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學會情緒管理很重要,孩子不是出氣筒,建立有效溝通很重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是什麼導致孩子情緒暴躁易怒?父母不要過於「關注」他們
    但有的孩子也會出現「易燃易暴躁」的行為,無論父母如何安慰和責罵,他們也不會「息怒」,反而變本加厲地爭吵、摔東西。今早決定坐公交車上班,有位寶媽帶著兒子坐在我前面,媽媽拿出一塊餅,示意兒子「享用」。男孩卻不停搖頭,生氣道:「我不喜歡吃餅!」媽媽將餅放在他嘴邊,語氣略微強硬地說:「快點吃!涼了便不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