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地憤怒情緒可能發生在許多不同的原因上。它可能源於多動症、焦慮症、各種不同的發展困難,或者可能是在學校遇到特定學習困難的挫折。憤怒也可能是成長中的孩子典型的情緒調節發展的一部分。無論憤怒的源頭是什麼,教會孩子隨時保持冷靜都是一個挑戰。
我常常在想,「為人父母的樂趣」這句話的人是否現實?然而,讓我們面對現實吧,為人父母並不總是快樂的,以任何身份與憤怒的孩子們一起,有時簡直是困難重重。你可能已經閱讀了每一本指南。你可能知道,雖然為人父母或教書可能是你所做的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事,但有時感覺它很像一份工作。當你的孩子感到憤怒和表現時,你可能會受到傷害、冒犯、困惑,甚至你自己也很生氣。這並不意味著你是個壞父母或老師。
憤怒情緒的小女孩
按心理學家所說,情緒是人們對情況的反應,人們在其中有強烈的感受。專家進一步指出,這些反應有三個層面的感受:神經生理、行為和認知。這意味著人的身體有一種生理上的反應,同時也有一種智力上的理解。此外,還有一個公開的行為表現,是人對刺激的反應的結果。 所以你的孩子的反應可能並不像你在外面看到的那麼簡單。你的孩子對事件的反應可能是單一層面的,也可能是三個層面的。 無論你的孩子是哪種情況,這裡有一些建議,可以幫助你管理孩子生氣時控制情緒,並幫助你度過育兒或教學不那麼愉快的那段時間。
在幼兒時期,孩子們開始談論和反思他們的情緒。這有助於他們理解和調節自己的感受。到了幼兒中期,他們意識到自己可能會有矛盾和困難的感覺,但他們可能不會採取行動。因此,雖然他們可能會愛和尊重父母和老師,但他們開始明白,他們仍然可以對父母和老師生氣。到了青春期,以及這個時期所有的荷爾蒙變化,他們會非常熟練地隱藏那些不受歡迎的或可能會給他們帶來麻煩的情緒。所以提醒他們,有時感到憤怒是完全正常的,但他們有能力為不舒服的感覺留出空間,並仍然在生活中前進。強烈的感覺有時可能看起來難以控制,但經過練習,即使是最困難的想法和感覺也可以解決。
教孩子控制情緒
過度刺激或過度疲勞的孩子往往會有不當行為。充足的身體和認知刺激會讓他們的大腦和身體保持活躍,但也要確保有足夠的休息時間,讓他們處理所學的知識,並給他們留出空間,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周圍發生的事情完全壓垮了他們。
即使在嬰兒早期,也會使用社會參照物來指導他們的情緒反應。這意味著,即使在1歲之前,如果寶寶不確定如何應對刺激或陌生的情況,他們也會向周圍的成年人尋求幫助。因此,如果你想讓寶寶做出冷靜的反應,你需要為他們樹立這樣的榜樣。儘早開始,讓冷靜而有分寸的反應成為常態,而不是例外。然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繼續這樣做。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或學生)似乎經常反應過度,最好讓他們看到你犯了一些錯誤,並以靈活和平衡的方式做出的反應。這種行為被目睹得越多,就越會成為常態。如果他們看到你犯了一些錯誤,並且仍然能夠管理自己,他們就會看到,當事情沒有按照他們期望的方式發展時,除了憤怒之外,還有其他選擇。
流淚的小女孩
如果僅靠示範似乎不能有效的調控孩子的情緒反應,你可能需要角色扮演一些實例情況。這在課堂上很容易做到,因為有很多遊戲可以玩,每個孩子都可以據此表演出事情出錯時的樣子和感覺。你可以讓孩子們表演各種不同的反應,然後討論哪種反應在現實生活中最有效。你也可以在家裡和你自己以及你的孩子一起玩,或者和兄弟姐妹或朋友一起玩。重點是設置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困難的情況下,然後演練不同的反應。這讓孩子們有機會在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之前想清楚,並讓他們明白他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
人們常常認為他們的思想就是這樣的,完全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當然,僅僅因為我們有想法並不意味著每一個想法都是正確的。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贊同或按照我們的每一個想法去做。事實上,有時我們的想法是完全沒有幫助的,有時我們的大腦告訴我們去做一些根本不起作用的事情。例如,雖然我是一個成年人,但當事情沒有按照我的意願進行時,我有時會憤怒的想把自己扔在地板上,揮舞著我的手和拳頭。我該這麼做嗎?當然不是!我知道這種行為不能帶去我想去的地方,也不能解決我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當我還是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時,這種行為可能對我起過作用,但對我來說,這種行為根本不起作用。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將我們從困難或無用的想法中解脫出來,這樣就不會陷入我們所有的想法或感覺的陷阱中。
引導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有時,父母和老師可能在授權孩子以親社會的方式做方面做得很好。他們也可能在每一個機會都在示範適當的行為。他們可能會做一些出色的角色扮演,他們也可能會做一些明星工作,化解孩子們的困難思想和感情。即使如此,憤怒的爆發還是會發生。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需要在當時就滿足孩子的需求。試著用教他們其他技能的方式來指導他們。鼓勵他們以適合他們的方式行事,並且符合班級或家庭規則。
你知道那句老話:"以牙還牙 "嗎?這句話在這種情況下並不適用,因為你是成年人,即使你可能會筋疲力盡,很想自己大喊大叫,很想摔門而去,但請記住,孩子會反映你的行為。如果你自己發脾氣,這將會增加孩子憤怒發洩升級的可能性。在20世紀60年代,研究團隊多次證明,目睹過攻擊性行為的孩子比目睹過更多社會行為的同齡人更容易做出攻擊性行為。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冷靜應對,你自己也要保持冷靜,即使你自己可能會很憤怒,你也需要練習自我克制,並向他們展示如何做到這一點。
不要用憤怒回應孩子
人類有一系列的情緒包括:憤怒、悲傷、恐懼、快樂等。它們都是正常的,但有時情緒的強度與情況不相稱。同時,讓孩子感覺到你已經聽到了他們的聲音,這一點非常重要。讓他們知道,生氣是正常的,但你關注的是他們表現憤怒的方式,或者關注他們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對他們的影響。如果他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站在他們這邊,孩子就更有可能參與你認為對他們有用的事情。
如果孩子們認為你是愛他們的,他們會更加努力地改善自己的行為。這也是你想讓他們知道你已經聽到他們的聲音,他們的感受是有價值的另一個原因。如果他們認識到即使他們行為不端,你也會繼續為他們打抱不平,孩子們就會知道在困難的情況下你會支持他們的。這也有助於他們把自己和自己的行為分開。換句話說,你永遠愛著你的孩子,但你不必總是同意他們的行為方式,有時會希望他們以不同的、更積極的方式來改善這些行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行為不端的孩子經常會惹上麻煩,這可能會成為一個不良的循環,他們經常惹上麻煩,以至於心灰意冷,甚至不再嘗試按規則行事。
媽媽關注孩子
對孩子表現出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並不意味著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不當行為都置之不理。現實並不是這樣的,家長需要讓孩子為這個現實做好準備。要有規則和界限,並在規則和界限內。如果你的孩子對某條規則有異議,沒有理由不以成熟和尊重的方式進行討論,但要記住實施這些行為是有後果的,重要的是要明白這一點,即使他們不是故意發脾氣,或者即使他們對自己的行為非常抱歉,也是要承擔後果的。
男孩和女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時會有不同的反應,所以要注意你家裡或教室裡的孩子可能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在日益多元化的教室裡,還可能存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經濟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會在不同孩子的反應方式中發揮作用。因此,雖然家庭和課堂的規則應該始終保持一致,但父母可能需要在某些情況下運用一些靈活性方法,以便為某一性別、文化或社會經濟群體在特定年齡段情況留出空間。這並不是你不去處理那些有問題的行為,而是你需要對這些行為可能來自哪裡保持關注。
不同環境、不同發展階段變化不同
有時候,即使你已經盡力採取這些方式,孩子還是會表現出強烈的憤怒。只要意識到,每個人有時都會犯錯。牢記這一點,將有助於你把一種情況看成是有問題的,而不是把個別孩子看成是問題。保持這種立場將使你能夠繼續堅持使用這些方式,這樣即使你與憤怒情緒高的孩子相處,也不會破壞你們的關係。所以,不要因為一兩次甚至十次的憤怒爆發就認為自己的努力失敗了。要實現有意義和持久的行為改變,需要時間、耐心和你和孩子的堅持。慶祝小的勝利,並從沿途的錯誤中學習。這些也是學習過程中必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