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父母覺得自己一直都是做對的。當一個孩子在挑戰父母的底線時,家長可能會認為他讓孩子得到的太多了,或者是寵壞了孩子。而另一些時候,當孩子在家長責備他之後大哭時,家長可能會感到內疚和擔心自己是不是太嚴厲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決定如何管教孩子的時候,考慮一下孩子的個性和氣質是很重要的。孩子的行為會隨著他學習和成長而改變的,所以家長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調整你的管教方法。
管教孩子
定下4到5個基本規則,這樣你的孩子就會知道家長希望他做什麼。規則會根據你的情況而有所不同。家長可能想要包括一些關於不打人或傷害別人的規則,以及關於尊重他人的規則。在開始的時候儘量只設定幾個,避免讓孩子不知所措。在幼兒時期的孩子完全理解和記住這些規則之前,可能需要大量的重複來增加記憶。即便如此,他可能還不夠成熟,不能每次都遵守每條規則。
試著保持耐心,一有機會就加強你設定的主要規則。家長可以讓你的孩子幫你製作一張展示家庭規則的圖表,以一種遊戲遊戲的方式來進行。當你的孩子長大開始了解最重要的規則時,家長可以介紹新的規則。這些可以是飯前洗手,或者根據你家庭的情況來設定,比如說客氣的詞語「請」和「謝謝」等。
設定基本規則
讓孩子知道家長不是因為喜歡對他發號施令而管教他。告訴孩子你也是要遵循同樣的規則,因為當人們互相合作時,生活就會更加順利。
如果家長的規則是明確的和保持一致的,孩子會感到安全。當孩子感到安全時,他就更容易表現得更好。如果你不斷改變規則,或者只在公共場合強制執行,孩子將不知道家長對他的期望是什麼。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很容易向孩子妥協。但是違背你的規則會讓孩子覺得大喊大叫就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所以,如果父母告訴孩子今天不能吃糖,即使他會抱怨,也不要屈服。這可能是困難的時候,但它將使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等多。
父母和孩子要保持一致
父母希望孩子怎樣對待別人,你就怎樣對待他。認真聽孩子說話,禮貌的和孩子說話,當他問你問題時及時回答他。這讓他知道每個人都應該得到體貼和尊重的對待。
家長很難看到孩子因為你的壞行為而感到沮喪或失望,但是父母不可能總是能保護孩子不感到沮喪。現在幫助孩子學習處理不愉快的感覺將會給他在長大後處理困難的技能,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他的一生中。只要父母保持冷靜、始終如一、尊重孩子,他就會學會如何處理偶爾不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向你的孩子解釋消極情緒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它們是可以控制的。例如,如果孩子因為亂扔食物而受到懲罰,他可能會感到不安,但他的小弟弟卻不會。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這對你不公平,我很抱歉讓你難過,但你弟弟正在學習。也許你能做出榜樣幫我教他?」
告訴孩子消極情緒是生活裡的一部分
這裡有一些技巧,家長可以用來鼓勵你的孩子表現良好。它們不能保證每次都有效,但它們會給你一些選擇。你可以自由的嘗試、改變它們,看看哪些最適合你。
1.專注於預防
同樣值得考慮的是家長是否真的需要管教你的孩子。如果他在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跳進泥坑裡,真的會有什麼傷害嗎?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你的孩子爬向貓,伸出手去摸它的尾巴。不要大喊「不!」,你可以用這樣的話來分散他的注意力:「嘿,寶寶,我們去玩你的卡車。」當然,你不可能總能預測到孩子的行為,但只要你能預測,記住預防壞行為比懲罰好。
養成良好行為
2.使用「超時」、「冷卻」和「插入時間」
及時「暫停」,保持冷靜
在你的房子裡選擇一個特殊的地方,讓孩子坐在那裡,直到他再次感到平靜。理想的情況是,選擇一個除了臥室以外的地方,對孩子來說,那應該是一個快樂和積極的地方。當你爭論的時候,告訴孩子去他安靜的地方,而父母去自己安靜的地方。這些類似於暫停,而你和孩子不會呆在一起。這個方法會使孩子和你都冷靜下來,但獨自坐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和困惑,而不會幫助孩子改正當初的行為。
哭鬧的孩子
3.嘗試獎勵
孩子對正面強化的反應比對懲罰的反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