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挑戰父母底線時該怎樣管教才好?是調整方法還是繼續堅持

2020-09-03 慕小喬

很少有父母覺得自己一直都是做對的。當一個孩子在挑戰父母的底線時,家長可能會認為他讓孩子得到的太多了,或者是寵壞了孩子。而另一些時候,當孩子在家長責備他之後大哭時,家長可能會感到內疚和擔心自己是不是太嚴厲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決定如何管教孩子的時候,考慮一下孩子的個性和氣質是很重要的。孩子的行為會隨著他學習和成長而改變的,所以家長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調整你的管教方法。

管教孩子

管教孩子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 設定基本規則 

定下4到5個基本規則,這樣你的孩子就會知道家長希望他做什麼。規則會根據你的情況而有所不同。家長可能想要包括一些關於不打人或傷害別人的規則,以及關於尊重他人的規則。在開始的時候儘量只設定幾個,避免讓孩子不知所措。在幼兒時期的孩子完全理解和記住這些規則之前,可能需要大量的重複來增加記憶。即便如此,他可能還不夠成熟,不能每次都遵守每條規則。

試著保持耐心,一有機會就加強你設定的主要規則。家長可以讓你的孩子幫你製作一張展示家庭規則的圖表,以一種遊戲遊戲的方式來進行。當你的孩子長大開始了解最重要的規則時,家長可以介紹新的規則。這些可以是飯前洗手,或者根據你家庭的情況來設定,比如說客氣的詞語「請」和「謝謝」等。

設定基本規則

  • 注重合作

讓孩子知道家長不是因為喜歡對他發號施令而管教他。告訴孩子你也是要遵循同樣的規則,因為當人們互相合作時,生活就會更加順利。

  • 保持一致 

如果家長的規則是明確的和保持一致的,孩子會感到安全。當孩子感到安全時,他就更容易表現得更好。如果你不斷改變規則,或者只在公共場合強制執行,孩子將不知道家長對他的期望是什麼。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很容易向孩子妥協。但是違背你的規則會讓孩子覺得大喊大叫就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所以,如果父母告訴孩子今天不能吃糖,即使他會抱怨,也不要屈服。這可能是困難的時候,但它將使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等多。

父母和孩子要保持一致

  • 相互尊重 

父母希望孩子怎樣對待別人,你就怎樣對待他。認真聽孩子說話,禮貌的和孩子說話,當他問你問題時及時回答他。這讓他知道每個人都應該得到體貼和尊重的對待。

  • 避免孩子失望

家長很難看到孩子因為你的壞行為而感到沮喪或失望,但是父母不可能總是能保護孩子不感到沮喪。現在幫助孩子學習處理不愉快的感覺將會給他在長大後處理困難的技能,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他的一生中。只要父母保持冷靜、始終如一、尊重孩子,他就會學會如何處理偶爾不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向你的孩子解釋消極情緒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它們是可以控制的。例如,如果孩子因為亂扔食物而受到懲罰,他可能會感到不安,但他的小弟弟卻不會。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這對你不公平,我很抱歉讓你難過,但你弟弟正在學習。也許你能做出榜樣幫我教他?」

告訴孩子消極情緒是生活裡的一部分

用什麼方法來管教學齡前的孩子?

這裡有一些技巧,家長可以用來鼓勵你的孩子表現良好。它們不能保證每次都有效,但它們會給你一些選擇。你可以自由的嘗試、改變它們,看看哪些最適合你。

1.專注於預防

  • 年齡:所有年齡
  • 原理:養成良好行為的第一步是從一開始就鼓勵孩子表現良好。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孩子看到父母每天的行為舉止。孩子通過模仿別人,特別是你,作為父母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如果你能在孩子身邊保持冷靜,尊重他和其他人,孩子就更有可能學會這樣做。而分散注意力是另一個管理孩子行為的好方法。當你覺得他要做一些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情時,試著用玩具或問題轉移他的注意力。

同樣值得考慮的是家長是否真的需要管教你的孩子。如果他在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跳進泥坑裡,真的會有什麼傷害嗎?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你的孩子爬向貓,伸出手去摸它的尾巴。不要大喊「不!」,你可以用這樣的話來分散他的注意力:「嘿,寶寶,我們去玩你的卡車。」當然,你不可能總能預測到孩子的行為,但只要你能預測,記住預防壞行為比懲罰好。

養成良好行為

 2.使用「超時」、「冷卻」和「插入時間」

  • 年齡:2到4歲
  • 原理:暫停是指家長讓孩子安靜的坐上幾分鐘,反思他做了什麼,以此來管教孩子。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紀律方法,但它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一些家長覺得暫停不起作用,或者擔心這會讓年幼的孩子感到痛苦。事實上,對一些孩子來說,暫停可能會讓他們心煩意亂,甚至會引發他們發脾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把暫停當作一個短暫的冷靜期,而不是一種懲罰。所以,與其說,「去坐在你的椅子上」,你還不如說,「我覺得你需要冷靜一下。」讓孩子知道你和他一樣需要獨處1到2分鐘,你可以說:「我們現在都很生氣,都需要冷靜下來。」

及時「暫停」,保持冷靜

在你的房子裡選擇一個特殊的地方,讓孩子坐在那裡,直到他再次感到平靜。理想的情況是,選擇一個除了臥室以外的地方,對孩子來說,那應該是一個快樂和積極的地方。當你爭論的時候,告訴孩子去他安靜的地方,而父母去自己安靜的地方。這些類似於暫停,而你和孩子不會呆在一起。這個方法會使孩子和你都冷靜下來,但獨自坐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害怕和困惑,而不會幫助孩子改正當初的行為。

  • 現實生活中的例子:父母對孩子想要去公園裡玩說「不」,而學齡前的孩子以大發脾氣來回應。現在他在尖叫,你也想發脾氣嗎?不可以,要向對方解釋,你們中的任何一方對另一方大喊大叫都是不對的,所以現在是你們雙方冷靜下來的時候了。把他帶到安靜的地方,然後在附近坐下。幾分鐘後,你們都感覺平靜了一些,給他一個擁抱,並讚美他平靜下來了。向孩子解釋你對他的失望感到抱歉,但是為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而發脾氣是不可以接受的。

哭鬧的孩子

3.嘗試獎勵

  • 年齡:2歲
  • 原理:孩子對正面強化的反應比對懲罰的反應好。明確的期望會幫助孩子了解父母望他如何表現。通過建立獎勵方式來利用這一點。當家長向孩子解釋這個方式的時候,你使用的詞彙是很重要的。談論「當」孩子做了什麼,而不是「如果」他做了什麼。「如果」這個詞意味著孩子可以選擇是否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他可能很快就會決定,只有在得到獎勵的情況下,他才會去做一些事情。「當」這個詞讓孩子知道良好的行為是被期待的,這將自然的導致好的事情發生。

孩子對正面強化的反應比對懲罰的反應好

  • 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你想讓你的孩子開始幫忙做一些基本的家務,但她直截了當地拒絕。和你的孩子一起坐下來,拿一張大的紙,做一個有趣又漂亮的獎勵表格,並留出空間貼貼紙。然後把這個表格放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接下來,和孩子商定哪些任務會讓他得到獎勵。例如,你可以在他每次把鞋子放好,給你送衣服,或者幫你擺好桌子的時候在圖表上加一個標籤。如果孩子在沒有被要求的情況下完成任務,一些家長會給他們額外的貼紙。對於更小的學齡前兒童來說,僅僅提供貼紙就足夠讓他們興奮了!但如果他們不能說服你的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知道,當他有一定數量的貼紙時,他會得到更大的獎勵。但不要用糖果作為獎勵。這會讓孩子更喜歡甜食,也會讓你更難鼓勵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相反,選擇對孩子來說既有趣又對他有益的獎勵,比如在睡前講個故事,或者去公園玩。除了獎勵,也可以給孩子多的擁抱和微笑,告訴孩子他是多麼的可愛。讓孩子知道不管他在做什麼,都給他很愛和支持。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在6歲前做好這些事,孩子心理更健康,長大才好管教
    ,有很多孩子性格出現問題,也是大人造就的,如果家長不及時的調整,那麼孩子出現的問題也不會得到解決,所以,想要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好的發展,家長就要培養好孩子的性格和品格。,小的時候,孩子的情感撫養沒有建設好,長大之後孩子不僅可能會性格暴躁,還有可能很難管教,因為在小的時候,父母就沒有和孩子建立正確的依戀關係,所以在長大之後,可能孩子也不願意聽父母的話。
  • 父母這樣管教孩子,女兒少受傷,這3個底線幫孩子來完成避免傷害
    導讀:父母這樣管教孩子,女兒少受傷,這3個底線幫孩子來完成避免傷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這樣管教孩子,女兒少受傷,這3個底線幫孩子來完成避免傷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引導大寶二寶相親相愛
    菲菲參加正面管教課程的線上學習已經一年多了,並且她每天堅持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處理育兒問題的心得體會,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是她在簡書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如何教會大寶也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與二寶溝通,希望可以對像我一樣一直在摸索中的父母一些幫助。二胎家庭常常有這種情況:大寶正在認真做一件事情,二寶就如跟屁蟲似的打攪大寶,讓大寶不勝其煩,實在忍受不了就開始簡單粗暴對待二寶。結果往往是二寶哇哇哭,父母又跑過來參與其中......菲菲家也是如此,怎樣才能解決這樣的矛盾和衝突呢?
  • 孩子考48,到底該不該管教?既不批評也不表揚
    「上次還是71分,再上次還是86分,這次竟然只有48分,天哪,這孩子還是要管才行 不管這可是「鴨蛋」的節奏啊!」和閨蜜一起聚餐,聊到孩子的話題她一臉崩潰,原因就是最近孩子的成績一路滑坡,讓他感受不到一直奉行的「科學育兒」不過是一個笑話。
  • 想讓孩子快樂,需要正確的方式,父母學會管教孩子的3種方法
    當父母管教孩子時,許多人擔心自己會成為孩子心目當中最嚴厲的父母,但如果管教不嚴格又害怕會讓孩子犯錯。現在,我建議父母對孩子進行管教。嚴格的紀律可能是最常見的教育形式,也就是把成年人的思想強加給孩子。沒人會喜歡被別人強迫,孩子也不例外。例如,如果您要求您的孩子保持房間整潔,如果房間不整潔則要懲罰他,有些孩子可能聽話,但並非所有孩子都聽話。
  • 父母管教孩子時絕不該說的9句話
    管教孩子時你經常掛在嘴邊的都有哪些話呢?誘惑則是,你要達到我設置的條件,我才給你情感。親子關係亦是如此。父母如果經常對孩子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意味著,你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達到了我才會愛你。,但絕不該否定孩子的情緒。
  • 孩子故意惹你生氣,是挑戰行為,《孩子:挑戰》教父母應對挑戰
    過程中,他們在試探你的底線,同時也在調整自己下一步的攻擊策略。關於孩子的挑戰行為,來自天地出版社的《孩子:挑戰》一書中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該書從孩子的典型「熊」行為出發,經過分析和指導建議,總結出養育孩子的34條新規則。有「診斷」有「藥方」,實用性強。
  • 孩子利用「哭鬧」要挾時,父母妥協孩子變本加厲,要堅持4個原則
    3、不斷試探父母的界限在管教過程中,管教者與管教對象在進行曠日持久的心理戰,管教對象總是不停的試探管教者的心理邊界,在達到目的與自己付出的代價最小之間不斷衡量,極端的情緒表達能輕鬆獲得成功,操縱父母的情感達成自己的目的。
  • 閨蜜式育兒沒有錯,但誰來管孩子?這樣做讓TA無底線可挑戰
    當孩子有了獨立的想法和意志時他們會維護自己的觀點,當自己的觀點不能被理解採納的時候,他們更像是在挑戰家長的底線所以,和孩子做朋友的最好是媽媽,而媽媽和孩子做朋友了,由爸爸管教孩子才是最好的角色分布!,比如說訓練孩子自己吃飯這件事情,如果孩子一哭就覺得「這次還是先餵飯,下次再讓孩子自己吃」,這樣的飄忽不定會讓孩子從潛意識裡不尊重規矩,更不會認認真真去做好事情。
  • 孩子叛逆時,父母正確的做法,堅持這三點教他做人
    孩子叛逆時,父母正確的做法,堅持這三點教他做人孩子小的時候都是沒有任何分辨是非的能力的,只能隨風搖擺,根本就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發展方向,所以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耐心的去進行引導,去呵護好孩子的成長才行。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還應該告訴自己的孩子如何去控制好自己的行為,千萬不要走不該走的路,要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要建立一個十分正確的是非觀才行。
  • 樊登推薦《孩子:挑戰》: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其實是「權利之爭」
    養育孩子,確實是人生最大的挑戰。魯迅曾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說到: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與孩子的發達。簡而言之就是當父母在管教孩子、限制孩子時,就是在無意識中強調我們的家長權威。換句話說,父母教育孩子、控制孩子,想要讓孩子變得完美、聽話,其本質就是希望堅守住自己規則制定者的地位,讓孩子成為自己的追隨者。可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他們會反抗,會想要逃離,為此他們會跟父母鬥智鬥勇,用哭泣、撒嬌、耍賴等方式來影響父母,改變父母的底線。
  • 當老人幹涉父母教育孩子時,該如何應對?
    在父母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經常為了教育孩子互相拆臺,父母不讓孩子做的事,老人偷偷地縱容,嚴重影響了子女教育孩子。媽媽每次教育孩子時,老人總是袒護。婆媳之間家庭戰爭不斷。對於老人來說,他們總會有意無意地幹涉父母教育孩子,甚至大多數時候,他們自己都感覺不到。父母不讓孩子老喝飲料吃零食,可是老人背著父母讓孩子喝,孩子就說爺爺奶奶好。和老人一起住的家長几乎都有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老人實在是太護著孫子了。
  • 孩子不如意就對父母拳打腳踢?父母教養孩子時,五個規則是底線
    因為女孩因為沒有喝到飲料,就連踢媽媽三腳,爸爸還主動拍手說,女兒幹得好很多人在下面評論,他們認為這對父母的教育是完完全全存在著一定問題的,不應該任由孩子這樣對父母拳打腳踢,整個過程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變形記裡面的孩子,他們其實一直在挑戰父母的底線,只要父母沒有爆發,只要父母沒有做過於激動的事情,他們就覺得自己做的這些事情依舊沒有觸碰到父母的底線,所以他們知道使用暴力這個方法使用拳打腳踢的這個方法,會讓父母退讓,他們就會一直使用這個方法。
  • 怎樣給熊孩子立規矩?正面管教,從一歲開始
    作為父母,會很難接受他由一個事事依賴你的嬰兒,變為一個經常試探你底線、跟你作對、令你生氣的搗蛋鬼。這個階段可能會持續至上幼兒園前。其實他只是從實驗中去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周圍環境對他的要求,並非故意。因此,你需要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發展特性,教導他成為一個可以愉快合作的孩子。什麼是正面管教?
  • 父母管教孩子時絕不該說的9句話!|精選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張怡筠情商教育(iloveeqcom)」管教孩子時你經常掛在嘴邊的都有哪些話呢?你也許沒有意識到,某些脫口而出的話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孩子年幼時。它不僅影響孩子如何看待你,還影響孩子對自己、對世界的看法。
  • 「教育孩子,任重道遠」,想把孩子管教好,過來人的經驗值得借鑑
    可能一開始父母採取這種辦法「管教」孩子時確實也有一些效果,類似如孩子會因為害怕而乖乖安靜下來,或者有點恐懼的收斂起自己的胡鬧行為。於是不少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就會想著採取這種辦法。就像有些父母反映孩子晚上不睡覺,但是打一頓孩子哭一會兒立馬就會睡著了一樣的道理。這些父母感覺自己找到了「管教」孩子的捷徑,甚至還會很有成就感地去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經驗」。
  • 怎樣善用友善的態度、恰當的方法來解決父母與孩子間出現的問題
    大家好!今天是2020年8月14日星期五,非常開心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第十一章——綜合應用,這一章主要是告訴我們怎樣善用友善的態度、恰當的方法來解決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的一些問題,也讓我個人學到了很多處理問題的小妙招,那下面我們來共讀這一章。【佳句共賞】:1.不論你採用那種冷靜方式,最重要的是尊重的態度。
  • 孩子厭倦練琴,該堅持還是放棄
    都說課外班要根據興趣進行,她到底是對學琴失去了興趣,還是一時的懶惰呢?我們是該放棄,還是勸她堅持?專家解答:解答一:董麗燕兒童教育專家聽說過一萬小時定律嗎?在練習過程中,大量重複機械的動作,長時間看不到效果和成就,想彈好鋼琴的理想與停滯不前的現實矛盾,都會讓人望而卻步。每個學琴小有成就的孩子,都有一部堅持訓練的「血淚史」,都需要家長和老師在他怠惰或放棄時,給予他鼓勵、喚醒、督促。
  • 家長養孩子應該嚴一點還是松一點?把握好教育度,才更有底線
    每個父母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都有著不同的見解,針對「管教孩子是嚴點好還是松點好」這個問題,父母們之間更是有著很大的爭議。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度,總是會選擇用錯誤的方法來教育和培養孩子,不但沒有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反而還害了孩子。家長們管教孩子應該嚴一點還是松一點?把握好這3個原則才會更有底線。
  • 《孩子:挑戰》:養一個理想的孩子,先要做一個理想的父母
    導語:你是不是有時會感到管教孩子力不從心,為什麼說了那麼多次,孩子還是我行我素,讓你忍不住發火,甚至動手打人,結果孩子哭,大人煩,什麼事都幹不成,還要花時間哄孩子,這樣得惡性循環讓你心力憔悴,卻又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