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免責承諾書」有效嗎?一旦出事,這4類人要擔責!

2021-01-08 澎湃新聞
「喝酒免責承諾書」有效嗎?一旦出事,這4類人要擔責!

2020-12-21 1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新春佳節

親朋間少不了聚一聚

吃飯就免不了喝酒

不過,前段時間

出現了這麼一份承諾書

據說

有了這個東西就可以放心喝酒了

參與飯局的每個人

都在這份承諾書上簽字並摁指印

很多人看來

有了這道程序

大家就可以放心喝酒了

那麼,有了這份承諾書

真的可以開懷暢飲了嗎?

酒後出事,同桌就不擔責了嗎?

家屬就不能追究嗎?

根據《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根據以上幾條法律法規可以明確得出結論,共同飲酒人籤訂的這些「免責條款」,由於違反我國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因此是無效的。

所以,就算籤了這些「醉酒免責條款」,如果一起喝酒的人酒後遭受損傷或者死亡的,共同飲酒人存在過錯的,仍然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並不因籤訂條款而免責。

小編整理了四種勸酒情形

這麼做會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

用「不喝不給面子,不喝就是不認我這個兄弟」等語句,來刺激對方喝酒,往往被勸酒的這個人,大多為了所謂的朋友,面子才端起這杯酒,要知道,真正的朋友並不會真的勸你酒!

2、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

明知對方不能飲酒,身體對酒精過敏等狀況,但仍然勸其喝酒!旁友,想想,你啥時候得罪他了!

3、未安全護送醉酒者

如飲酒者,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在一旁的朋友沒有選擇照顧你,將你安全的送回家中等安全地方,一旦發生意外,一樣要擔責!所以,愛他愛己,就送他回家!

4、酒後駕車不勸阻

看到朋友酒後駕車,一定要加以阻攔,否則,出現車禍,你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關愛他人,就是愛護自己啊!

本來好不容易聚一起吃個飯聊個天

如果真的因為勸酒醉酒出現意外

大家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所以,小編倡導:

拒絕勸酒!拒絕過度飲酒!

我們經常說: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有多深,酒杯就多滿!飯桌逐漸變成酒桌,如果你跟他們說,「我酒精過敏臉紅,不會喝酒。」

他們就會說:「是不是兄弟,是兄弟就給我個面子,感情全在酒裡了」,以道德綁架的標準來衡量感情,把酒精度和情義畫上等號,這不是豪爽的兄弟情誼,而是最膚淺的酒肉之交!

這些道德綁架的案例

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所以當朋友真不能喝的時候

我們應該多關心理解

以茶代酒,感情依舊!

而且酒喝多了之後

容易出現思緒混亂

做出一些不可控的事情

傷害他人!傷害自己!

趕緊告訴你的家人

少一次勸酒

少一次酒駕

少一次車禍

是朋友,請別勸酒!!

轉自:中國健康養生

原標題:《「喝酒免責承諾書」有效嗎?一旦出事,這4類人要擔責!》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你喝酒,我買單?同飲者的法律責任你清楚嗎
    在聚餐的時候,有的人喜歡喝點酒來助助興。但是小金還是要提醒您,小酌怡情,多了那可不只是傷身了,甚至還有可能出事。一旦醉酒人出了意外,同飲者可是要擔責的!那什麼情況下同飲者可能會承擔責任呢?「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我乾杯,你隨意」等是聚會時勸酒的「金句」,但是勸酒有風險,可能要擔責!
  • 日常生活中聚會喝酒後有人發生意外,同席者誰可以免責?
    聚會喝酒是我們國家的傳統風俗,適當的飲酒可以調節氣氛,不允許一方進行強行勸酒,但仍要在對方過量飲酒時參與人員負有一定的制止義務,一旦對方因喝酒過多出現意外,聚會的參與者一般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是成年人日常交際中,應當負有的一個理性謹慎人所應盡到的注意義務。
  • 聚會要喝酒先籤「生死狀」?法官:無法律效力
    也正因為如此,最近,網上流傳聚會喝酒先籤所謂的「免責承諾書」,網友更將之戲稱為「生死狀」。那麼,籤了這張「生死狀」,一旦出現意外事件,同桌喝酒人真的就可以免責嗎?昨日記者採訪了解到,其實昆明已有判例,一旦出現意外,同桌喝酒的人應當承擔責任。西山區法院法官李文華提醒:酒友籤訂的「生死狀」無法律效力,萬一發生意外,同桌的勸酒人也要承擔責任。
  • 法院:酒後身亡,基於這4點,同桌人無需擔責!
    近年來因為共同飲酒導致傷亡而引發的法律糾紛案件屢見不鮮這也讓更多朋友知道:推杯換盞這種事千萬不要勉強他人但是...也並不是只要一起喝酒出了事故就要擔責我們就來看看這起例外情形白某於某天晚上在外聚餐喝酒,結束後朋友將其送往酒店後離開。
  • 同學聚會出車禍 出席者也要賠? 聽聽法官怎麼說
    全程沒有喝酒或者中途離開酒局的人,也要承擔責任嗎?醉酒人不聽勸阻還是開車,共飲者是否可以免責?若酒後車禍傷到路人,路人可否一股腦向所有參與酒席的人索賠?為此,記者對話案外人、簡陽法院道路交通事故審判庭庭長稅旭東,其表示,「共飲者要擔責」已為公眾熟知,但是否擔責關鍵要看是否存在過錯。  1  酒局發起人,擔責是否會更重?
  • 勸酒"勸"死人,同飲者擔責
    是不是看不起我」大多數中國式酒場的勸酒風氣,已經脫離了正面表達,不是感謝、示好、祝願,而是向著把人勸多、勸高、勸醉方向進發。朋友日常聚會,喝個小酒增進感情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但喝酒應當適量。不然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勸酒的人也會要受到制裁!
  • 網店銷售「飲酒免責」錄音設備 律師:如能證明未勸酒可免責
    關於「喝酒免責」,從以前的格式合同免責條款,到如今的錄音、錄像「免責神器」,這些物件真的可以幫助酒友免責嗎?紅星新聞記者搜索發現,在線上電商平臺有店家出售飲酒免責用品。目前,店鋪只上架了4件商品,都和「飲酒免責」有關,包括錄音手環、錄音筆等設備,這些商品名中均帶有「聚餐飲酒」「免責神器」的字樣。這4件商品中,最便宜的錄音筆售價為169元,最貴的錄音手環達到428元,目前商品銷量均顯示為零。紅星新聞記者嘗試聯繫店家,截至發稿還沒有得到回覆。在商品信息描述頁面上,該「喝酒免責」錄音設備跟一般錄音筆在功能上並無明顯區別。
  • 這3個提醒赴酒場前一定要看!
    第四,醉酒的酒友要駕車駛離時,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有可能承當相應責任。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對方不聽勸阻,酒友則可以免責。,與本次聚會的組織者和參與者無任何關係,全部後果由我自己承擔,本人及家屬不得追究活動組織者和參與者的任何責任……」網上曾有一張關於喝酒承諾書的圖,參與飯局的每個人,都在這份承諾書上簽字並摁指印。
  • 酒桌上簽訂免責承諾書有用嗎?
    但是經常會在酒後發生一些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一幕,就是因喝酒喪命或者肇事等等類似的事情,然後就要追究共同飲酒的人的責任了。哪怕是在酒桌上自己就沒喝酒,為什麼還有自己的賠償義務呢?原因很簡單,這一規定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公序良俗的角度來設定的,首先來看如果不是朋友不會在一起暢飲,既然作為朋友,就要承擔一定的保護和提醒義務,這是為了保護大家朋友之間的一個「義」字,還有就是立法者肯定想得到,即使在酒桌上不喝酒,喝水的人和喝酒的人之間也肯定會有互飲,這是中國的酒文化。
  • 男子聚會醉酒後如廁摔殘 朋友免責餐館賠38萬元
    兄弟夥喝夜啤酒,一人上廁所摔殘  法院:朋友免責 餐館賠38萬元  如果你喜歡聚會喝酒,不妨看看這條新聞  重慶晚報見習記者 胡其濤同年9月18日司法鑑定王某顱腦損傷致偏癱,評定4級傷殘,終身需大部分護理,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今年6月,王某將黃某夫婦以及5個朋友起訴到武隆縣法院,請求7人共同賠償各項損失共計96萬元。  燒烤店擔責40%  王某稱,黃某夫婦對其經營場所負有安全保障義務,他們搭建的廁所不符合安全要求,應承擔賠償責任。
  • 醉酒後意外傷亡,飯局參與者要擔責嗎?該擔何責?
    昆明中院曾發布「以案說法」提醒讀者,總結出四種情形酒友應擔責:1.強迫性勸酒;2.明知對方不能喝酒;3.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4.酒後駕車未勸阻。特別是酒宴主人作為共同飲酒的組織者,更有保證赴宴人在飲酒過程中和飲酒後的人身安全義務。
  • 網店銷售「飲酒免責神器」 乾杯? 不,先錄音再喝
    近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搜索發現,在線上電商平臺有店家出售飲酒免責用品。目前,店鋪只上架了4件商品,都和「飲酒免責」有關,包括錄音手環、錄音筆等設備,這些商品名中均帶有「聚餐飲酒」「免責神器」的字樣。關於「喝酒免責」,從以前的格式合同免責條款,到如今的錄音、錄像「免責神器」,這些物件真的可以幫助酒友免責嗎?
  • 聚會喝酒:哪些情況下共同喝酒人要承擔法律責任?
    甲駕車一行5人去朋友乙家吃飯,席間甲乙共同飲酒,飯後甲駕車一行5人返回,在返回途中發生車禍,甲負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共同飲酒人乙,在知道甲飯後仍要駕駛機動車的情況下,未能有效勸阻甲飲酒,在甲酒後駕駛機動車要返回時,未能及時提醒和制止。根據民法通則第106條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乙的行為屬於不履行其他義務,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中國的酒文化十分盛行,朋友相聚難免會舉杯暢飲,不少人還喜歡勸酒,口頭禪是不醉不歸。
  • 法在身邊 | 聚會喝酒,這五種行為千萬要注意!
    共飲有風險,酒友要謹慎,在這裡要給大家提個醒,只顧痛飲而不顧人生死,聚會喝酒者都要賠償,以下五種行為千萬注意,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3.明知對方不能喝仍勸酒如果明知對方不能飲酒,最後因喝酒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導致傷殘、死亡的情況發生,勸酒者需要擔責;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勸酒誘發疾病的,勸酒者無需承擔過錯責任,但根據公平責任原則也要承擔賠償責任。即勸酒者無論是否知道對方不能喝酒,都應承擔責任,只不過前者須承擔較大責任。
  • 員工籤如此承諾書,高院卻認定有效,帶薪休假會被奮鬥掉嗎?
    上述事件的一個爭議焦點為,Z先生在入職某為公司時除了籤訂勞動合同外,還親手寫了一份《成為奮鬥者承諾書》,這是否有效。承諾書內容是這樣的:承諾人深刻理解公司所處行業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競爭激烈而殘酷。為獲得分享公司長期發展收益的機會,願意長期艱苦奮鬥,努力工作。承諾人承諾自願成為奮鬥者,自願放棄在公司工作期間的帶薪年休假及帶薪年休假工資。
  • 還在勸人喝酒?出事後同飲者有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喔!
    勸酒千萬要有個度,否則一起喝酒的人如果出現了意外事故,那麼勸酒的你可能就要承擔法律責任了。01、同飲者的「注意義務」一般而言,法律不應幹涉正常的社會交往行為,聚會喝酒屬於情誼行為,而情誼行為本身並不會產生法律上的義務。
  • 總喝酒,一旦臉上出現這4個表現,別猶豫,抓緊戒酒吧
    長期大量飲酒者,肝內血管收縮、血流減少、血流動力紊亂,這又進一步加重了肝內缺氧的情況。所以喝酒傷肝,不但傷害肝臟細胞,還會導致肝臟缺氧。 3/喝酒會導致肝臟毒素積累 肝臟中含有一些細菌,有些是對身體有益的。這些細菌有時候會吸收肝臟的毒素。
  • 東勝檢察官溫馨提示:聚會喝酒,這五種行為千萬要注意!
    共飲有風險,酒友要謹慎,在這裡要給大家提個醒,只顧痛飲而不顧人生死,聚會喝酒者都要賠償,以下五種行為千萬注意,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3.明知對方不能喝仍勸酒如果明知對方不能飲酒,最後因喝酒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導致傷殘、死亡的情況發生,勸酒者需要擔責;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勸酒誘發疾病的,勸酒者無需承擔過錯責任,但根據公平責任原則也要承擔賠償責任。即勸酒者無論是否知道對方不能喝酒,都應承擔責任,只不過前者須承擔較大責任。
  • 醉酒男子自殺身亡,朋友送他回家被判擔責
    @雲夏_學習ing:一個人對酒桌上的人應該照看到什麼樣的程度才可以免責?不過就算交給家人了,如果喝酒引發了什麼疾病,一起喝酒的也得負責。這個案子還是很有教育意義的:以後送醉酒朋友回去一定要送到位。酒後把人送到家,路上意外共擔責。硬勸酒使人病發受傷或死亡,構成侵權,承擔侵權責任。
  • 醉酒者自殺,朋友護送回家被判賠7萬,網友:喝酒,先籤免責聲明
    為何送醉酒之人回家還會攤上官司?法院判決要理性看待此事一經報導,就引發大量網友關注,不少網友對判決結果表示質疑:@黑色杜蕾斯_G12:先籤(免責聲明)再一起喝酒的時代不遠了。@讓你吃了一驚:這案例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做好人。@香野春攝:以後一起出來喝酒的,先籤一份協議。@小白的jia:人家送他回家完全是出於好心,送他回家又不是他的責任,我越來越不懂這個社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