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是:《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是數學教材七年級(上)第三章第三節內容。在此之前,在學生已學習了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的基礎上,進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討論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以方程為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本節內容一方面通過更加貼近實際生活的問題,進一步突出方程這種數學模型的應用具有廣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學生能在更加貼近實際生活的問題情境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使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意識在更高層次上得到提高。可以說本節是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延伸與拓廣。同時也為後繼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埋下伏筆。 2、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剛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很有限,他們在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天真活潑、對新生事物很感興趣、求知慾望強、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象直觀思維已比較成熟,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於是我根據學生和中小學教材銜接的特點設計了這節課。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掌握用方程計算球賽積分一類問題的方法.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在從事探索性活動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藉助學生身
邊熟悉的例子認識數學的應的價值。
三、教學重點: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
四、教學難點:弄清題意,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找出解決問題的等量關係。
難點:正確地建立方程。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教法分析: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在教學中應注意鼓勵學生積極探究,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啟發誘導,設計必要的鋪墊,不要代替他們思考,不要過早給出答案。鼓勵探究多種不同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探究過程活躍起來,在這樣的氛圍中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得到更大收穫。
(2)學法分析: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的過程,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充分發揮主體性作用。七年級的學生,從認知的特點來看,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慾強,想像力豐富,對實際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現,因此,在學習上,應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能動作用,讓學生自己通過討論和交流得到答案,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應用意識和發散思維。
六、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我們都喜歡打籃球,你知道籃球比賽勝一場積多少分,負一場積多少怎樣計算分嗎?我們今天就來討論與球賽積分有關的問題。
(二)例題
出示問題:
某次籃球賽積分榜
(1)用式子表示總積分與勝、負場數之間的數量關係; (2)某隊的勝場總積分能等於它的負場總積分嗎?
分析: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求出勝一場積多少分,負一場積多少分。你能從積分表中看出負一場積多少分嗎?
從最後一行可以看出負一場積1分。 你能從表中看出求勝一場積分的等量關係嗎?
由第四行可知,勝場得分+負場得分=23 設勝一場得x分,則 9x+5×1=23 解之,得x= 2
用表中的其它行可以驗證:負一場積1分,勝一場積2分。 (1)若某隊勝m場,那麼總積分是: 2m+(14-m)=m+14
(2)設一個隊勝了x場,則負了(14-x)場。如果這個隊的勝場積分等於負場總積分,則得方程
2x=14-x 解得x=143
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
某隊的勝場總積分不能等於它的負場總積分,因為獲勝的場數不能是分數。
注意: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不僅要注意解方程的過程是否正確,還要注意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問題中的實際意義。
拓展:如果刪去積分榜的最後一行,你還能知道勝一場得多少分,負一場得多少分嗎? 思考:設勝一場得x分,那麼負一場得多少分?還可以怎麼表示?
由第三行知,負一場得2395x-;由第五行知負一場得2177x-.由此得 2395x-=2177
x- 解之,得x=2 2395x-=23925-=1.
所以勝一場得2分,負一場得1分.
(三)課堂練習
由學生自主探索解決
問題:一次足球賽11輪(即每隊均需要比賽11場)
勝一場記2分,平一場記1分,負一場記0分,北京「國安」隊所負的場數是所勝場數的一半,結果共得14分,求「國安」隊共平了多少場?
小結與作業 (四)課堂小結:
1、 由表格內容提供給我們解題的重要信息,值得同學們注意;
2、 利用方程不僅能求得實際問題的具體數值,而且還可以進行推理判斷; 3、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要進行檢驗.
(五)作業設計